大唐第一世家 第1402章

作者:晴了

已经背负上了孔让梨这个花名许久的孔颖达,心中的恶气一直没有找着机会发泄,今日忍不住刺了一下程咬金。

结果没想到,程咬金的反击如此之犀利,让梨老哥三个字,直接就让孔颖达差点气炸了肺。

并指如剑地直指向对面的程咬金喝道。

“程!知!节!”

“唤老程做甚?”程咬金浓眉一扬,站起了身来,跟那干巴瘦猴的孔颖达简直就是鲜明到极点的对比。

一旁的禇遂良忍不住开口劝道。

“卢国公还请慎言,如此诽谤羞辱朝廷重臣……”

程咬金直接就乐了,胡萝卜粗的手指头差点杵到褚遂良鼻尖上去。

“姓禇的,这孔老头诽谤羞辱朝廷重臣你不吱声,老夫跟这老小子玩笑两句你倒当了真了?”

一位文臣忍不住开口反驳道。

“孔祭酒什么时候诽谤羞辱朝廷重臣了?”

“怎么,莫不是你觉得太孙太保不是朝廷重臣?”

“……”瞬间,原本还显得有些杂乱的甘露殿内一片死寂。

太孙太保,着实,大家都一直没把这事太当回事,毕竟陛下健健康康,太子殿下也生龙活虎。

那位太孙还是个幼生期的熊孩子,目前而言,都还没有正式走进那些朝廷重臣的视线。

谁会在意什么太孙太保,毕竟这个时候就搞政治投机也太特娘的早了点,要投还不如投太子殿下。

可问题是,太孙虽然年幼,太孙太保这个官职,大唐更是第一次授职。

不管你在意不在意,谁敢说太孙太保不重要,那就是在暗喻太孙不重要,这绝对是政治不正确。

所以,措不及防,被程咬金这个粗鄙武夫突然一下子抓到了漏洞,搞得一干原本想要同进共同的文官们瞬间瞠目结舌,不知道如何反击。

“……”李世民也是一脸诡色地坐在那里,原本还想要开口喝止的话也生生咽了回去。

可问题是程咬金此言一出,倒真是让大唐天子反倒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说话。

毕竟这是涉及到了大唐皇家的权威问题。

孔颖达两眼直勾勾地看着程咬金这个老奸巨滑,平日里喜欢耍横充愣。

偏偏又时不时能够使出一招令人招架不住的杀手锏的朝堂恶霸。

最终,只能憋屈地朝着那正坐肃穆的大唐天子请罪。

玩味地打量着那恭身请罪的孔颖达、禇遂良等人,看到了程咬金表情显得十分严肃,仿佛他才是正义一方。

李世民心中甚是不爽利,偏偏这个时候还没办法冲他上火。

凝神数息,给了那些请罪的臣工们足够的压力之后,李世民这才沉声言道。

“好了,卿也是无心之失,下不为例。”

一干请罪的文官总算是暗松了一口气,而原本心情甚好,想要看程咬金热闹。

结果反倒被看了一回热闹的大唐天子不乐意地闷哼了一声,决定加快进程。

……

抛出了那份自己那位文笔甚佳,重点是将姚州都督府办的大事都进行了严格而又详细地解释与分析的捷报给拿了出来。

当吴王李恪那份以旁观者的角度,将姚州都督府所做的一切,详细地述说了一遍之后。

一干文武重臣这才明白,程咬金并没有吹牛逼,呸……是程三郎那小子没有有胡说八道。

而是姚州都督府真的干成了大事情,先是以互剃秃瓢的方式,激怒了吐蕃佬。

然后主动出击,诱使吐蕃大论论科耳率两万大军南来,结果兵分三路的吐蕃大军。

被程三郎的特种作战弄得生不如死,降者无数……

李恪是干嘛的?作为被李世民喻为英果类已的大唐皇家交际花,兼妖蛾子三人组的形象代言人。

在抢功和推卸责任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毕竟这一回的功劳实在不小,而且处弼兄也不会介意弟兄们一起雨露均沾。

所以,除了程三郎与那位象雄加措上师斗法是独霸功劳之外,捷报上的那一次次的功勋大伙都各有一份。

听着那份捷报,一干文武重臣,除了砸舌讶然之色,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词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感觉这帮子年轻人如此胡闹,可偏偏他们的攻势却显得如此的顺利。

就好像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存在,在护佑着他们一帆风顺。

李世民抚着长须,他想到了今日观音婢说的那番话。

程三郎这小子,运道奇佳,不愧是我大唐的福将,跟他父亲一般。

是啊,李世民亦在心中深以为然,姚州都督府领着一票诏、獠杂兵前往高原。

而吐蕃两万久经训练的精锐士卒,若是不正好遇上了擅使热武器的程三郎。

怕是光是那两万吐蕃精锐,就足以将他们堵在剑川城内,寸步难进。

而程三郎与那加措斗智,摧毁了铁桥城的士气与军心,更是让吐蕃百姓畏其如鬼神。

还有刚好被松赞干布屠杀的娘氏一族偏偏逃走了一位娘尚卢满。

而娘尚卢满在苏毗诸部的威望甚高,且松赞干布又正好刚收拾过苏毗诸部,令诸部对其切齿不已。

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他们顺利到令人发指。

所以,李世民的内心,对于观音婢之言,亦是深以为然。

一干文武重臣,也是听得频频摇头不已,当然不是表达反对,而是觉得难以置信。

吐蕃南部的攻势顺利到令人头皮发麻,更是解了李绩在吐谷浑的困境。

当然,这都还不算完,等到那份联名上奏的奏折内容被诸位大唐重臣知晓之后。

就连长孙无忌这等老奸巨滑,平日里少有表达意见的重臣,也忍不住小声地来上一句。

“姚州都督府这么做,简直就是要断了吐蕃的根啊……”

第2119章 朕也觉得,高原诸蕃,苦吐蕃久矣

程咬金双眉一挑,扫了长孙无忌一眼,却没有开口,程大将军虽然表面粗鄙,却绝非是无智之辈。

当然能明白长孙无忌这话绝非是无的放矢,毕竟,自家三郎他们这几个小子干的那些事。

对于吐蕃王国的统治阶级而已,绝对是用伤天害理,罄竹难书。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宦官来禀报,在府中养病的大唐军神李靖,也已然赶来。

不大会的功夫,杵着拐杖,缓缓行来的李靖步入了甘露殿内。

而李世民则亲自上前相搀。

“老爱卿身体有恙,本不该惊扰,只是此事干系甚大,朕不得不相请老爱卿。”

“多谢陛下相信老臣……”李靖朝着李世民行了半礼,便由着几位膘肥体壮的武臣将他搀到了位置后边坐下。

不大会的功夫,亲弟弟,就是那位嗜鸟如命的李客师,仔细地将今日大唐所收到的那两份捷报皆尽告知兄长。

当然也还不忘,接过那封赵昆递过来的书信交给自己亲哥。

李靖接到了手中之后,认真地审视良久,亦不由得有些蛋疼。

那几个小子,你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嗯,用贬义词就是妖蛾子,用褒义词就是大胆心细。

大唐举兵,意俗以狮子搏兔之势,绞杀薛延陀,震摄天下诸雄。

李靖也不觉得这个策略有毛病,但问题在于,那原本就野心勃勃,而后被大唐频频打脸的吐蕃。

肯定不会放过机会,虽然陛下也作出了安排,派遣那帮年轻人前往姚州,又让李靖这位足智多谋之辈前往吐谷浑。

可李靖从一开始就明白,陛下对于抵御吐蕃的攻势,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

如果吐蕃来执过猛,必要之时,大唐甚至会舍弃掉吐谷浑,以保证对薛延陀作战的连贯性。

毕竟吐蕃对于大唐有威胁,但是威胁程度相比起来,薛延陀才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可眼下,这帮子年轻人却干出了一番便是连他都深感刮目相看的成绩。

看到李靖正在那里沉默地看着资料,这边,魏征眉头微皱,表情显得十分慎重地开口言道。

“陛下,臣有些担心姚州都督府诸人的安危。”

“臣以为,姚州都督府一干人等的安全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如今不论是铁桥城还是那聿贲城尽在我大唐掌握之中。”

“便是吐蕃兴举国之力前来,只要他们能够扼守住那铁桥城,定可让吐蕃寸步难进。”

“可如此一来,咱们岂不是要放弃那些新占之地?”

“吐蕃国之疆域,我大唐兴兵取之,会不会显得……”

“这是什么话,吐蕃屡屡犯我大唐,挑起边衅,且那些地方,原本就是我大唐诸蕃之地。

只不过被吐蕃强占而已。而且,诸蕃国灭,然其国中百姓被吐蕃视若牛马,任意欺辱之。”

“今我王师一至,诸蕃之百姓纷纷感念我大唐之恩义,极力拥戴,我大唐岂可弃诸蕃黎民百姓于不顾?”

一干文武重臣,在这甘露殿中,开始争论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李靖终于撂下手中的那些资料,突然开口言道。

“陛下,老臣以为,姚州都督府的做法,虽显冒进,但是却解了我大唐重要蕃属吐谷浑灭国之危。”

“且,吐蕃国视天下黎庶为牛马,只为满足吐蕃一族之私欲,此等国家,若是一统高原之地。

高原诸族之悲苦,怕是比之如今更甚。”

李靖这话一出口,一干方才还是争论的文武都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武勋之臣都纷纷深以为然,而大唐名相,房玄龄这位文臣第一人也抚着长须沉声开口。

“卫公之言,甚合房某心意,我大唐乃天下宗主,而陛下亦是天下诸蕃之民的上君。”

“又岂能见着那些高原诸蕃被吐蕃侵占,奴役诸蕃而坐视不理?”

李世民看到大唐文武第一人都站出来表达了他们各自的观点,亦是深以为然地颔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