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401章

作者:晴了

这让大唐天子李世民真心有种王师一至,敌人纷纷望风而降的感觉。

不,甚至比王师一至还要夸张,就好像这帮子小年轻嘻嘻哈哈地坐在一辆马车里边很有精神地打着竹牌。

然后一路上那些敌人纷纷扑上来跪舔,哭着喊着要成为光荣的大唐子民一般。

但是,这是真的吗?李世民忍不住抹了把脸。

“夫君到底怎么了,为何表情如此纠结,难不成,英国公那边的情况不乐观?”

“不不不,是太乐观了……唉,来,观音婢你看看,程三郎那小子写的都是什么鬼?”

“我怎么觉得比他之前编撰来博小兕子一笑的那《程三郎剑南道演义》还要夸张。”

“真的?”李明达顿时两眼一亮,听到了自己亲闺女的低呼声,再看她的表情,李世民有些不知道应该说些啥,只能可劲地翻了个白眼。

这个时候,长孙皇后的眼珠子也夸张地瞪得溜圆。“这,这……”

看到了自己娘子的震惊表情也自己如同一辙,李世民这才稍松了一口气,看来不是自己有问题,而是那几个年轻人很有问题。

李明达已然凑到了娘亲的身边去,一双明眸瞪得溜圆,饶是她觉得程三哥哥十分的厉害。

可是此刻,她也被已经成为了自己夫君的程三哥哥那书信之中的陈述给惊呆了。

这简直就不像是真实发生,倒真跟爹爹说的似的。

如同程三哥哥拿来逗自己开心的《程三郎剑南道演义》一般离谱,嗯,比离奇还要过份。

长孙皇后看得一个劲地在那里摇着脑袋,实在是难以置信,毕竟太过于夸张了点。

“恪儿也是,他既然是大唐姚州都督,为何非要让程三郎那个说话做事都甚是……”

“是啊,而且他们既然写信去知会了李卿,为何不往朝中急奏捷报?”

“哼,说不定,这里边有什么蹊跷。”李世民愤愤不已地连连吐着槽,眼角一斜。

就看到了自家亲闺女乖巧地坐在观音婢身边,可是她那眉眼间的喜意,怎么也遮掩不住。

……

李世民眨眼之间,就明白了亲闺女的为何会如此,还不是因为那只……咳,那位贤婿既然都能够敢向李绩那边如此夸耀功劳,想来他们这些人的安全定然无忧。

不过话说回来,李世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解决了松赞干布派往南部坐镇的那两万大军的。

此刻,一位宦官,手中最紧地抄着一份捷报,朝着立政殿的方向狂奔而来。

上一封捷报,咱家落后了一步,原本正在宫门口蹲着羡慕妒忌恨。

结果没有想到,今天来的捷报居然不是一封,还是两封,这一回,总算是让自己给抢到了手中。

宫门口那位已经瘫倒在地的信使被两位禁军给搀住,抬到了一旁,吆喝同伴速速去唤医者过来。

“夫君,现在这个……该当如何?”

观音婢看到了夫君那张纠结的脸庞,很清楚夫君在纠结啥。

“且先等上一等,等到姚州都督府那边……”

“陛下,捷报,来自姚州的捷报。”

“……”李世民脸色瞬间一僵,你们这一南一北两处战场,居然在同一天,不到半个时辰,一前一后的蹿过来递捷报,是不是特地安排好的?

第2117章 莫慌,且容老程我缓缓。唔……

一个时辰之后,一干大唐王朝文武重臣,都赶到了宫门口,陆陆续续地朝着宫中行去。

大家都是耳明目聪之辈,自然也是知晓了今日有捷报传入了宫中,虽然具体情况不明,但肯定不是坏事就是了。

“你们说会不会是北边的战事又有了新战果?”尉迟恭薅着浓须,朝着身边的一票老友问道。

“这可说不定,北边来的捷报,也才不过两日光景。”

“我倒估摸着,说不定是茂公老弟那边来了好消息。”

“之前,茂公老弟那边的情况可是很不乐观啊,之前不是说了。

吐番兴兵超过十万之数,一只偏师经乌海之北,向西北方游弋,威胁伏俟城。”

“而那位吐蕃国主松赞干布则率吐蕃国主力,直逼那禄驿城。

兵力至少得有八万之众,而茂公老弟入吐谷浑,麾下兵马不过五千之众,至于那吐谷浑现如今的战力……”

李客师这话,让一干军中宿将都深以为然地频频颔首不已。

吐谷浑当年,战斗力还是有点的,不然也不可能让那薛氏兄弟差点折在那吐谷浑。

正是在程家的军医的急救之下,这才得以活命。

可是自打被大唐狠狠地收拾了一顿之后,吐谷浑的精锐已然所乘无几。

之后,大唐刚刚撤军没有多久,早就已经在高原之上虎视眈眈的吐蕃,岂会放过这样的绝佳机会。

当然主动地蹿了出来,狠狠地在那昔日的盟友吐谷浑身上,撕下了一大块的肉。

……

不但狠揍了吐谷浑一顿,还占据了吐谷浑不少的地盘,令那吐谷浑愈发地士气低落。

而且连番的大战,连战连败之下,新任的吐谷浑王已然明白了,过去觉得自己很牛逼,那不过是假象而已。

不论是那实力碾压自己的大唐,还是那与自己同室操戈的吐蕃,都可以吊打自己打得不要不要的。

而且,北部地区的重要关隘多玛城落入了吐蕃之手后,令吐谷浑那禄驿以南广袤的肥美草场,成为了那吐蕃人的放牧之地。

吐谷浑国中的精锐,几乎全军覆灭,如今的部队不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可过去相比简直就是不可同时而语。

所以,对于大唐兵部尚书来援,帮助自己对付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到了对方只带来了五千余众之后。

直接躺平,缩在国都里边醉生梦死,由着王叔慕容当率军辅佐李绩。

因为他并不看好,李绩想要凭借数千人马,就能够领着吐谷浑抵御着那如狼似虎的吐蕃。

而一帮大唐文武一面前行一面小声地议论,都猜测,应该是李绩抵御着了吐蕃的进攻。

而李绩那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指不定是借着报捷,顺便向陛下求援才对。

总不能是李绩那家伙凭着五千大唐精锐,大败吐蕃十万之众吧?

说话之间,一干文武都赶到了甘露殿,看到了那位稳坐于甘露殿中,显得意气风发的大唐天子。

“诸位爱卿都到了,来来来,都坐下,来人,给诸位卿家都来上一杯热茶暖暖身子。”

李世民那副笑意吟吟,热情招呼的模样,让一干觉得自己已经猜测出了真相的文武重臣都不禁有些懵逼。

都有些闹不明白这位大唐天子是几个意思,难道自己等人猜错,那李靖大破吐蕃十万精兵不成?

好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先是笑眯眯地拿出了一份捷报。

“来来来,房卿你且先读一读第一份捷报。”

第一份?听到了这个数字,所有人都不禁眉头一挑,那就至少是两份。

哎哟,看样子,李绩发地老小子还真是干出成绩了。

果然,房玄龄那低沉而又不失中气的嗓音,很快就将那份捷报给读了出来。

在场的一干文武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的精彩,虽然这份捷报里,李绩语焉不详,可是,至少原因很清楚。

那就是,那几个年轻人在吐蕃南部地区干了大事,把吐蕃内部闹得鸡犬不宁。

令那位执志要将整个吐谷浑乘大唐注意力放在北方之际一口吞下的松赞干布不得不改变计划。

连滚带爬地朝着吐蕃国内赶去,就连那断后的队伍,被李绩给吃掉,也没有作出强有力的反击。

程咬金的大嗓门在房玄龄读罢第一份捷报之时,两眼已然精光大放。

毕竟那位茂公老弟可是在捷报里边提起了自家三郎之名,说是自家三郎写来了一封书信,狠狠地显摆了一把姚州都督府上下的功劳。

作为关怀亲儿子近况的程咬金,自然很乐意听到亲儿子的各种英雄事迹,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陛下,那封书信可在,要不,这回让我老程来读?”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到了程大将军身上,就看到了李世民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既然是程卿开口,朕焉有不允之理,赵昆,交给程大将军。”

赵昆表情甚是古怪地接过那封程三郎的亲笔信,来到了程大将军跟前递上。

程咬金看到了那上面熟悉的三郎的笔迹,不禁眉开眼笑地摊开了书信。

然后,所有人都看到了,原本表情显得甚是洋洋得意的程大将军陡然眼珠子一鼓。

嘴巴子也咧着,表情甚是震惊。这副模样,着实让一干大唐朝廷文武甚是懵逼。

这是咋了?毕竟程咬金可是程三郎的亲爹,看到了亲儿子的书信居然如此吃惊,着实让所有人都有些按捺不住好奇心,甚到有一种恨不得把那封书信抢来了一睹为快。

“老程你发什么愣,赶紧念啊?”一旁的尉迟恭看到程咬金那副大吃一惊的模样,甚是好奇地催促道。

“莫慌,且容老程我缓缓。唔……看来三郎不愧是吾家麒麟子也,做起事情来,着实……”

程大将军用力地抹了把脸,先是很用力地点评了句,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诵读起来。

随着程大将军开始诵读起程三郎的亲笔书信,那里边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系列攻城掠地事件。

第2118章 他们这么做简直就是要断了吐蕃的根

听得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便是老沉持重的房大相爷,也感觉自己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尉迟恭牙疼地吸着气,李客师瞠目结舌地咧着嘴,一干文武全都满脸震惊。

就在那程大将军刚刚读罢,抄起茶水润嗓子之时。

就听到了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老夫这是在听那《程三郎剑南道演义》新篇吧?”

此言一出,瞬间甘露殿下直接噗呲之声不绝于耳,虽然这话是从文官集团冒出来的。

但问题是笑笑有点低的大唐武勋重臣们虽然很团结一心,但是听到了这句戏言,措不及防之下,直接就绷不住地乐开了花。

这下子,诗书传家,最讲究父慈子教的程大将军顿时不乐意了。

老兄弟们笑话自己亲儿子这等事情,回头再算帐,但是那个柴骨棒一般的孔颖达居然敢如此讽刺自己亲儿子。呵呵……

“我说让梨老哥你啥意思,见不见我们老程家比你们老孔家强?”

正在努力控制表情的大唐皇帝陛下差点把手中的茶杯给摔了,手忙脚乱地赶紧放回案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