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339章

作者:晴了

至于太子献上的那二十支千里镜,早在回到了帝都长安的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

就已经被一干奉命准备要出征的将军们给瓜分得一干二净。

最后还剩下的那一只,大唐天子一直拽在手里边,不然很有可能李世民连一支千里镜都留不下来。

毕竟这样的好宝贝,那些久经战场的大唐名将们,都很清楚察敌于先的作用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有多重要。

留下来的那一支,李世民时不时也能过过眼瘾。

而一只都没拉上的程大将军心中甚是不乐意,毕竟他可是程三郎的亲爹,居然没能拿到亲儿子献上的宝贝。

不过,看在一干同僚都要出征的份上,程大将军最终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没有明抢。

毕竟,看到这帮子老兄弟,为了亲儿子献上的宝贝,而抢得面红脖子粗的场面,还是让程大将军觉得很成就感。

程三郎献上的可不仅仅只是千里镜,他还献上了制作千里镜的工序。

但令人遗憾的是,制作千里镜最最最重要的东西:纯净的透明无色玻璃,大唐是没有的。

只能够依靠汉唐商行提供,而每个月汉唐商行所能够提供的无色玻璃都是原料。

那玩意价格不菲,再就是需要朝廷的作坊自己培训磨玻璃工匠,虽然朝廷的作坊里边研磨玉石、水晶制品的工匠不少。

但是想要培训出一位合格的磨玻璃工匠,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磨望远镜的镜头,要的是严格的标准和精度,而非艺术造型。

那可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无数的原材料才能够培养出来。

不过考虑到此物对于大唐军方的重要性,看到这帮子大唐名将为了这小小的千里镜都快要打起来的场面。

李世民决定将此物交给军器监负责加紧制作,再从其他工坊里边抽调专门研磨玉石琉璃的工匠前往。

至少短时间之内,要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磨玻璃工匠来。

在那之前,汉唐商行那边将会以每个月五支的速度,向朝廷提供千里镜。

当然,随着熟练工匠的增多,三个月后,汉唐商行每月所能够提供的千里镜数量,还能够再翻一翻,可以提供十五支。

而赵氏西域琉璃坊每月提供的千里镜则是十二支,三个月之后,将会达到二十多支。

毕竟,汉唐商行自己的船队,也是急需此物,总不能只顾着忧国忧民,而把自己都给搭上了吧?

……

一骑快马,狂奔在那辽阔而又广袤的高原之下,朝着逻些城狂奔而去,而此刻的逻些城,虽然已经成为了吐蕃的新国都,但是建设进度一直都算不上快。

整个国都都还显有些杂乱无章,唯有那王宫,高高地耸立在那逻些城最醒目的地方,这是用石块和泥土垒制而城的城堡状宫殿。

宫殿又被吐蕃人称为“颇章”。吐蕃王室的宫堡建筑多为直筒式,石砌、土夯、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方式。

基本特征为平顶、高层、厚墙、墙体逐层向上收分。

此刻,吐蕃国主正躺在王宫中的榻上静养,屋内点着熏香,让他能够舒缓一下那有些昏沉的头脑。

前段时间,征讨叛变的地区,可是将亲自带兵出击的他给累得够呛。

不是他乐意自己亲自出马,而是暂时手底下没有适合的统兵大将。

之前,吐蕃的名将就是尚囊,而随着尚囊被罢相位后,这位前宰相就心生怨对一病不起。

而前宰相一系的臣工,也被权术高超的松赞干布给打压得不轻。

而之后,松赞干布全力扶持那噶尔东赞,而噶尔东赞父子都是难得的才俊。

噶尔东赞文韬武略皆精,内能治政,外能领兵安邦。

其长子噶尔·赞悉若多布,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之前一直留在老王都,也就是旧都甲玛,将地方上治理得井井有条。

奉命讨伐过那些叛乱的部落或者是苏毗残余,颇有武略。

嗯,导致的结果就是,尚囊一系的臣工们被松赞干布打压,心中甚怨。

……

而那些之前被松赞干布为了扶持噶尔东赞,而提拔上来的噶尔东赞一系臣子,随着噶尔东赞的投唐。

瞬间也变得不香了,至于那噶尔·赞悉若多布。这可是那噶尔东赞的长子,未来的薛氏之主。

他亲爹投了大唐,自己还敢大用,敢重用吗?当然不敢,总之松赞干布虽然为了稳固住吐蕃内部的动荡。

没有对薛氏动手,但是,噶尔东赞一系的官员们纷纷落马,或者是被贬官降职。

那噶尔·赞悉若多布就更不可能继续重用,直接就被逐出了吐蕃官场。

一时之间,导致这位足智多谋手段十分高超的吐蕃国主松赞干布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无人可用的局面。

至少不少事情,他着实有些放心不下手底下人的忠诚,只能亲历亲为。

之前交托给噶尔东赞一系的兵权,松赞干布也借着这一次平定苏毗的叛乱,第一时间给拿了回来。

刚刚才回到了逻些城的他,此刻只想要好好的休息休息,舒缓一下自己那早就已经疲惫不堪的身心。

就在这个时候,论科耳撩着前襟,快步朝着王宫行来。

不多时,御前大臣赶到了屋外,小声地禀报论科耳有紧急要事禀报。

“叔父来了?让他进来吧。”

由着侍女将自己搀扶了起来,松赞干布接过了茶水抿了一口,总算是感觉自己精神了一些。

不大会的功夫,论科耳快步进入了屋内,正欲向过去一般恭敬地拜倒,以表达忠诚。

松赞干布却出乎预料的抢先起身,挽住了叔父的双臂。

“叔父,你是我的亲叔叔,这又不是正式觐见,不必如此。”

论科耳一脸懵逼地抬起了头来打量着这位心思深沉难测的侄儿国主,哪里敢相信此言。

“万万不可,臣是臣,君是君,还请国主莫要如此……”

“……”

第2019章 程处弼,不就是夺了剑川城的泸州都督府长史?

最终,论科耳还是在松赞干布的强搀之下,直起了身子,可是心中却没有半点的欢喜。

反倒是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战战兢兢地立身原地。

看到了这一幕,松赞干布心里边也颇有些窝火,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这位叔父,怕是被擅使权术的自己给折腾得有些怕了,怂了。

甚至还以为自己对他的示好,又像过去一般,只不过是一次不经意间的试探。

不过现在,他也着实不好解释,自己是因为身边实在是没有信任的人可用。

想要重新重用这位已经被自己收拾得服软的叔父。

“叔父来寻我,可是有什么事情?”松赞干布笑眯眯地坐了下来,抚着短须和颜悦色地道。

“臣收到了消息,唐国兵部尚书李绩,率领唐国兵马,出现在了那吐谷浑境内。”

“什么?!”松赞干布直接满脸惊愕地站起了身来。“来的有多少人马?”

“据探子和细作传回来的消息,李绩所统率的唐国兵马应该在数千之间,具体还有没有后续援军,就不清楚了。”

松赞干布眯起了两眼,手轻抚着那两撇小胡须,开始仔细地盘算了起来。

照理说,那薛延陀兴大军南下以击李思摩,那可是数十万草原劲旅。

大唐的用兵重心,肯定只会放在那边才对。

但是,李绩作为大唐的赫赫有名的名将,却率领唐国精锐出现在了这吐谷浑。

这代表什么,代表着怕是唐皇可能猜测到了自己的意图,想要乘着唐国与那薛延陀两强相争之际。

将那已然奄奄一息的吐谷浑一口吞下。

……

而自己第一次收到薛延陀出兵南下的消息,还是噶尔东赞传递来的。

就连准备剩两强相争,吐蕃从中渔利之策,也是噶尔东赞在传递消息的时候一同奉上的。

但是现在,自己这边都才刚刚将那些苏毗旧贵族的叛乱弹压住,还没来得及兴兵往北。

大唐的兵部尚书就已经率领唐国精锐进驻到了吐谷浑,这说明什么?

松赞干布忍不住铁青着脸阴恻恻地冷笑两声。“噶尔东赞,对那唐皇倒是效忠得够快的嘛……”

听到了侄儿咬牙切齿的嘲笑声,论科耳却只能垂低脑袋,一声也不敢吭。

“数千唐国兵马,难道那唐皇,觉得凭着一位唐国名将的名声,就能够将我吐蕃吓得畏缩不前?”

听到了侄儿国主的这话,论科耳虽然不敢插嘴,却忍不住在内心默默地吐起了槽来。

之前吐蕃最能打的名将兼宰相尚囊,率数万兵马,在那蜀州之西的高原之上狠狠地掐了一架。

结果呢,这位唐国的兵部尚书,生生凭借着手中的数千人马,依托城防,硬是让尚囊占不到什么便宜。

最终因为南进的战略出现了偏差,剑川城被唐国夺取,最终让尚囊相位不保。

这么个让吐蕃吃过大亏的唐国名将,出现在了吐谷浑,哪怕是他这一次兵马不多,但是,吐蕃还能够派谁去?

尚囊已然重病不治,而另外一位名将兼名相噶尔东赞业已投唐。

这个时候,吐蕃国中的诸将,又有谁敢去一试身手?反正论科耳觉得自己没必要去掺和。

“叔父,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松赞干布目光落在了这位昔日也曾统率大军为吐蕃立下汗马功劳的叔父身上。

“臣以为,那位曾经固守蜀西之地,令我吐蕃不得寸进的李绩又再次率军现身。”

“想来是担心我吐蕃会乘唐国征讨薛延陀之时,乘势吞掉吐谷浑……”

看着这位一本正经在这里分析的叔父论科耳,松赞干布很想吐槽一句你这不废话吗?

“而且这位唐国名将,不但善统兵,又善谋略。

臣不敢断定,他是否真的只统率数千唐军,说不定还另有奇兵为援。”

“所以,依臣之见,我吐蕃该当谨慎从事,避免为那老谋深算的李绩算计。”

“……”松赞干布有些牙疼地打量着这位一本正经侃侃而言的叔父,他说这么一堆,就是求稳。

可问题是,能够令大唐兴主力应对的对手,除了这北边的薛延陀,松赞干布实在想不明白还能够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