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242章

作者:晴了

李世民感觉自己一顿饭怎么吃也不香,闺女怎么回事,老唤程三郎过去,有本事你叫我啊,我可是你爹。

不过看了一眼闺女挟在筷子上那自己无法分辨的蘑菇后,李世民颇有些愤愤地拿筷子戳了戳锅中的猪蹄。

仿佛就像是在拿刀剑戳着程三郎那张厚脸皮,然后狠狠地一口咬下去,颇有嚼劲,而且越嚼越香。

算了,暂且放那小子一马,来来来,先跟亲爹走一个。

……

李渊吃得满面红光,号称牙口不好的他咀嚼着那绵香弹牙的猪皮,滋了口多放姜的黄酒之后,用力地哈着气。

虽然酒不烈,但是掺了大量的姜之后,总算是让这位好酒的太上皇找到了饮烈酒的口感。

然后抚着长须,朝着正在帮那李明达处理菜肴的程三郎道。

“嗯……这姚州火腿,滋味还真是不错,程三郎,这玩意也是你小子搞出来的?”

“我怎么觉得跟你之前送来的腊肉有些类似,可是滋味更佳。”

“回上皇,这是自然,这些都是得益于姚州那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制作好的姚州火腿。

必须放在那里储存一段时间,等到火腿的内质和香气固定,再向外运输。”

“不然,新制作好的火腿,不经过在当地存放,直接运走,滋味也会发生变化……”

“你小子,我怎么觉得满天下就没有你不吃的东西?”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赶紧谦虚地道。

“不不不,小侄只能说食谱比较广,但是比不得丹阳郡公,但凡是天上飞的,就没有不入他口的。”

“啊?程三哥哥,丹阳郡公连苍蝇、蚊子都下得了口?”

旁边的李世民一口酒直接噗呲喷了出去,正在喝汤的李渊直接给呛得老脸通红。

长孙皇后默默地抄起丝帕捂住了口鼻,矜持了咳嗽了好几下这才控制住情绪。

程处弼看着跟前求知欲相当旺盛的晋阳公主殿下,默默地抹了把脸。

“这倒没有,应该是,但凡是长翅膀能飞的,丹阳郡公都能下得去嘴。”

“哇……连蝙蝠都吃?”

殿内几位皇族长辈又是一阵手忙脚乱,全都朝着程三郎这小子瞪了过去。

就是这小子,害得可爱的小兕子现在食谱那么广。

“……”程处弼的脑袋差点就砸落在案几下,再度抹了把脸。“应该,应该不吃吧,我觉得。”

这个程三郎可真不敢打保票,毕竟连猫头鹰都能够拿来制作腊货的丹阳郡公,反正自己很佩服就是了。

李世民本想问一问程三郎,那羊瘪怎么制作,嗯,他真的只是出于好奇。

因为之前李象跟自己讲述起他在东宫的时候,跟爹爹一起品尝了那羊瘪,一开始把李世民给整懵逼了。

直到这小子解释半天,这才明白那是一道美丽的大西南,那些獠人制作的一道味道甚是别致的美食。

不过考虑到娘子还有闺女在,算了,回头再跟程三郎打听就是了。

看到程三郎此刻已然与乖闺女共列一席,而闺女那副眉开眼笑,眼神甜得醉人的模样。

让李世民不禁心中微酸,唉……闺女终究是长大喽。

哪怕是自己再拦着,终究也是要嫁人的,总不能怎么到把闺女留在身边一辈子吧?

一思及此,李世民抄起了跟前的黄酒,仰起了脖子一口抽干,悻悻地吐了一口酒气。

一旁的李渊,则是满脸慈爱地打量着乖孙女,还有那个正在奋力干饭的乖曾孙。

这一转眼,自己连曾皇孙都有了,大唐日益昌盛,国泰民安,吏治清明。

二郎的本事,的确也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这几年来,关中人口暴增之下,使得朝廷不得不动不动就蹿这东都来就食,已然都连续跑了两三回了。

一思及此,李渊呷了口酒,忍不住吐了吐舌头,这姜放的也忒多了点吧?

“对了二郎,这一回到了东都就食,准备什么时候回长安?”

“孩儿也尚在考虑,孩儿就在前天刚刚收到了长安传来的消息,关中北部足有三州二十一县之地遭遇了雪灾,唉……”

听到了这个消息,李渊也不禁眉头大皱,幽幽长叹了一声感慨道。

“关中这些年来,灾害频频,着实是苦了关中的百姓啊……”

李世民也很无奈,原本想的就是自己大不了率领文武百官,在这东都洛阳呆久一点。

等到关中那边存粮丰足,再回长安,可结果呢?这才入冬,关中又遭遇了雪灾。

也不知道等到了来年,会不会又跟之前一般,那自己咋办?

第1864章 这其实也不全是我与吴王殿下的功劳……

若是今年的雪灾造成的损失不大,对于来年春天的春耕影响不严重,倒还好一些。

怕就怕,等自己兴高采烈地领着文武百官,还有那十数万大军,刚刚跑回长安。

怕是屁股还没坐热呼,又出现这样那样的灾害,又因为关中粮食不足,就跟玩折返跑似的又蹿回洛阳来。

嗯,太丢朝廷的颜面,更丢自己这位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的颜面。

真就成了程三郎戏言的跑马皇帝,逐粮天子……

一想到,现如今这两个不怎么正经的花名,已经开始在大唐的勋贵圈中流传。

李世民就觉得心中大恶,忍不住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正在跟亲闺女眉来眼去的程三郎。

有杀气!正在冲李明达眉开眼笑的程三郎菊花一紧,赶紧严肃了表情,坐得笔直。

在这瑶光殿里,如此明目张胆的对自己凶光毕露的,唯有某位宠女狂魔而已。

李明达也同样看到了亲爹的凶狠的神情,咬着嘴皮,一双清彻见底的明眸带着笑意看着跟前抄着一双筷子,偏偏正襟危坐模样的程三郎。

挟起了一筷很好吃的腊肉皮,搁到了程三郎的碗中,小声地道。

“程三哥哥,你别怕,我爹爹只是脸上看起来挺凶的,其实可温柔了。”

听到了这话,程三郎直接就呵呵了,嗯,那是你没有看到你亲爹的真面目。

“程三郎……”李世民那仿佛在舌头下面含着一把刀片的声音响了起来。

程处弼转过了头来,朝着这位神色一点也不善良的大唐皇帝陛下一礼道。

“小侄在,叔叔可是要小侄帮你分蹄?”

“老夫……这个不用你,老夫听闻,这段时间在洛阳市面之上。

不但有那《洛阳牡丹雅集》,更有那什么英雄图录?”

“陛下,一册是《洛阳牡丹雅集》豪华图文版,一册是《洛阳牡丹雅集》之英雄图录。”

“……”一旁的李渊止不住地嘴角上扬,水土不服,就服这小子各种骚操作。

李渊已然得见了那两本书,不得不承认,原本那平淡无奇的《洛阳牡丹雅集》。

经这小子这么一加工起来,显得精彩纷呈多了,特别是那什么英雄图录。

那帮子粗鄙武夫的狰狞画像还在其次,主要还是里边的故事,写得甚是精彩纷呈。

不亚于那套恬不知耻的《程三郎剑南道演义》,虽然描写过于夸张,但是又掺入了大量的史实,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都是你跟李恪弄出来的?”李世民没有什么表情地问道。

听到了这话,程处弼很是诚恳地道。

“是的,这其实也不全是我与吴王殿下的功劳,还有诸位长辈的子嗣向我与吴王殿下提供了大量可供采写的素材……”

一旁的李渊让那黄酒给呛了一下。这小兔崽子,觉得这还是功劳不成?

李世民的脸色也有点黑,忍不住吐了句槽。“程三郎,你们下写鼓捣这些玩意,能不能注意一下真实性。”

“哪怕你是胡编乱造,好歹也得有点谱行不行?瞧瞧你爹在那《英雄图录》里,简直都快成什么了?”

噗呲一声,李明达赶紧抬手捂脸,《英雄图录》她可是看了的,把她给笑的肚子疼。

不过现在当面笑话未来的公爹,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

程三郎这个时候正在全神应对眼前的大唐天子,听到了这话,程处顷吭哧半天,这才无可奈何地道。

“叔叔,这也怪不得小侄我,正所谓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家父是长辈,晚辈肯定只能夸,略微艺术加工了那么一下下。”

“???”李世民一脸呆滞地看着程三郎,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这两句似乎跟你爹都没啥关系吧?

罢罢罢,跟这小子掰扯不清楚,李世民只能闷哼一声,提醒程三郎下次注意之外,不再多言,继续吃喝。

一旁的长孙皇后心知肚明,那天,夫君看到了那册英雄图录的时候,虽然他在极力掩饰自己。

可是口气里边那股子羡慕妒忌自己还是能够听得出来,想必就是因为程三郎这小子只知道去夸那些武勋重臣。

却没有把他这位大唐皇帝陛下的光辉业绩用浓墨重彩写下,心中甚不爽利。

李世民继续吃吃喝喝,耳朵里边却时不时飘过来程三郎与亲闺女的低语与轻笑声。

忍不住频频张望,几次开口欲言,却总被憋着笑意的亲爹拉扯着要么饮酒要么吹牛打屁,让他甚是憋屈。

长孙皇后一边照料着那位兢兢业业,吃得满头冒汗的干饭人皇太孙,一面看着这古怪的场面。

这还是第一次,小兕子跟她的未婚夫君程三郎迎着夫君那如同要吃人的眼神同席就食。

长孙皇后咬了咬朱唇,嗯,情绪一定要控制好,万万不能笑场,不然容易打破僵局,对谁都不利。

而就在这个时候,来自长安的信使此刻已然登上了轻舟,侍卫正在风雪之中奋力地摇橹。

……

李世民揉着肚皮,意犹未尽地拿筷子在沙锅里边又找了找,奈何,已经没有了干货,剩下的全是那浓白的汤水了。

一扭头,就看到了亲爹已然捞衣挽袖,正端着一碗白米饭用勺子,从沙锅里边舀出那浓白的汤汁,浇在饭上。

连续舀了好几勺之后,拌了拌,然后美滋滋地用勺子将拌好的米饭往口中一送。

那副眉舒目展,连连哈气的样子,看得李世民都眼馋起来,决定效法亲爹,也当一个干饭人。

程三郎送入宫中的沙锅腊火腿炖蘑菇,真是被这一家老小一扫而空,若不是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

恨不得连那锅底都舔个干净,毕竟在这样的冬日,吃这玩意,既暖胃,又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