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206章

作者:晴了

大唐未宁,为将者,安敢稍歇,奈何……

不甘,不忿,就在歌声止歇的一瞬,李靖厉喝。“击!”

苍老却又雄浑的声音一出,伴着鼓声,十数位大唐武勋齐齐吐气开声,再次重复,放声而歌。

先只是他们这十数名大唐武勋重臣击鼓昂然而歌,之后是后生晚辈同声高唱。

随着这简单而又明快,激昂而又振奋人心的歌词,还有那令人热血沸腾的鼓点与节奏。

殿中的武将皆是击掌放声高歌,便是文臣,也都轻声地应和。

而此刻殿外,一干执戟甲士,皆忍不住以枪尾顿地,先是哼,渐渐开始唱了起来。

李世民看着须发飞扬,老泪纵横,却犹不甘,击鼓不休,放声而歌的李靖。

他身后,一张张熟悉,却也渐渐不再年轻的脸庞,那跃马横枪,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的一幕幕。

此刻仿佛倒流回到了身边。李世民已然以掌击案,慨然而歌,仿佛不如此,不足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心情。

李明达那双楚楚动人的灵慧明眸,时而看看激动得满脸通红,难以自己,慷慨而歌的亲爹。

时而看到一旁,坐在案几跟前,双目含泪,满脸唏嘘感慨的亲爷爷。

伸出了她纤弱白晰的小手,一手牵着亲爹一手牵着爷爷,清亮而又悦耳的嗓音,亦唱响了这首歌曲。

那些简单却又令人心潮澎湃的歌词,每一个字,都显得那样的极有力道。

就像是一根根的钉子,又仿佛是狠狠砸落于鼓面的鼓槌。

一下一下,让你的心跳随之加速,感染你,让你也变得激情澎湃。

不知不觉,贞观大殿内外,原本应该是欢乐而又详和的中秋佳宴,此刻都被那雄壮刚强的豪迈歌声所淹没。

澎湃的情绪与歌声,宛若洪流,若山呼海啸一般,一浪,高过一浪,呼啸于大唐的东都洛阳上空。

歌声,让经历过大唐立国那段艰难险阻岁月的人们,仿佛找到了昔日峥嵘,还有那已经被甩于脑后的坚毅与勇气。

此刻,不论文武,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所有人,都在同唱着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

……

终于,鼓声陡然一止,音乐声只剩下了寥寥的余韵,所有人,却仿佛还沉浸在那歌声之中,久久不愿醒来。

直到这个时候,李世居先是朝着亲闺女一笑,小心地松开了手,这才大步前行。

大手,重重地拍在李靖身上的铁甲上,表情复杂,目光感动又有些许歉疚地沉声言道。

“卿雄壮犹如往昔,朕知矣……”

“卿等所歌何名?”

同样唱得激情满怀的程咬金赶紧越众而出,朝着陛下一礼大声言道。

“启奏陛下,此曲名为《男儿当自强》。”

“乃是我家三郎,为《将军令》所编之词曲。”

“好一个男儿当自强。”李世民不由得欣慰地点了点头,好男儿,当须自强,不然,岂可为大丈夫?

“这首《男儿当自强》,慷慨激昂,令朕心怀激荡,想必诸卿亦与朕一般。”

“《将军令》本是我大唐新谱之曲,与这《男儿当自强》倒真相得益彰。”

“李卿……”

“臣在。”同样唱得脸色通红的李绩赶紧大步而出一礼,铁甲铮然。

“此曲可着令教习诸军,朕相信,我大唐武贲健儿,必会以唱向此曲为荣。”

“陛下圣明!”一干大唐武勋重臣,齐刷刷地全部朝着这位同样很激动的大唐皇帝陛下恭敬一礼。

一干披盔带甲的武勋重臣,依次退出了贞观大殿,前去更衣。

一干蹲在后边,连脸都没露的配乐与伴唱者也都随之消失,不大会的功夫。

接着奏乐,接着舞的指挥之下,靡靡之音再起,可是此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再聚焦于那些眉清目秀的小姐姐。

而都在谈论着这首以《将军令》为背景音乐,唱响大唐的《男儿当自强》。

在场的不论文武,虽然对于程家人的人品甚是鄙夷,可偏偏对于这首歌曲,实在是无法作出负面的评价。

毕竟你可得考虑到,首先曲子乃是出自皇家,也就是大唐皇帝陛下授意,由太乐署搞出来的。

可以说,配乐的版权是在陛下手中,而歌词虽然显得朴实无华,可偏又那样的强刚热血,让人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当然,强行挑刺,也不是不可以,毕竟鸡蛋里边都能给你挑出骨头来的老司机大有人在。

可对这首歌曲,顶多也就只能说它过于浅显直白,其他的,还真没啥可挑的。

“如此慷慨激昂之音,真乃我辈武人之心声也。”几位不是大唐汉唐商行股东的武勋重臣,也不禁唏嘘感慨道。

对于陛下趁热打铁,命十六卫将士教习此曲,对于他们而言,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同。

毕竟这样的曲子比起那些靡靡之音,最是适合将士们齐声高歌,更能提振将士的士气,聚凝军心。

……

在这首歌曲之后,一干原本都还准备内卷的文臣,此刻已然都熄了心劲。

颓然无力地翻着白眼,想比起这一首唱过之后,已然成为了所有人谈论焦点的歌曲而言。

他们的才艺此刻再拿出来,怕是连引起殿中君臣的注意都难,倒还不如留着,指不定明年中秋佳宴还能够出个彩。

李世民坐下之后,端起了酒杯,一口饮尽,这才抹了抹嘴,朝着身边的父皇李渊低声问道。

“父亲,觉得这首歌如何?”

李渊此刻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了,半天才道。

“慷慨歌之,激昂而进,等此歌曲,最是适宜我大唐武贲健儿。”

李明达此刻乖巧而又淑女地替亲爹的空杯满上了美酒,脸上的笑容,越发地显得荣光焕发。

不愧是程三哥哥,太厉害了,能够写出那种情意绵绵的歌曲,也能够编出这等雄壮之音。

真不知道,程三哥哥除了生孩子,还有什么不会做的。

第1808章 那程三郎给《将军令》这首曲配了词

长孙皇后宴请一干贵妇的仪鸾殿虽然离贞观殿有着一段距离。

可是,那雄壮的歌声,却还是传了过去,引得殿内外的人们纷纷窃窃私语不已。

很快,便有宦官入得殿中,凑到了长孙皇后的耳边低声地禀报着贞观殿所发生的一切。

听闻了一干武勋重臣,慷慨激昂,击鼓而歌,唱起了那程三郎给《将军令》这首曲配词写就的《男儿当自强》。

令一干文武陶醉不已,陛下赞口不绝,当场下口谕,命兵部尚书李绩,遣人往诸卫军伍,教习诸卫将士这首歌曲。

听到了这,长孙皇后也是满脸的错愕,那首《将军令》,夫君可是洋洋得意地冲自己显摆过好几回。

跟那大曲《秦王破阵乐》都被夫君认为是大唐立国以来的开篇音乐大作。

结果,程三郎那小子居然给《将军令》配了词,居然还让夫君如此乐意地传唱诸卫军伍。

怕是这首《男儿当自强》,必定是唱到了夫君的心中,甚至是那些贞观殿内的文武百官的心坎里。

……

随着这一场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中秋佳宴圆满散场,这首已然被大唐皇帝陛下下旨在军伍之中推广的《男儿当自强》。

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城的大街小巷,甚至有不少的骚人墨客,也颇为喜好此曲。

毕竟这样的歌曲,并不是只单独指向那些军伍汉子,而是泛指一切具有阳刚之气概的大好男儿。

而程三郎这位多才多艺的校检太子左内率副率的名字,又再一次被洛阳的百姓们提及。

相比起老程家在一干世家大族斯文人眼中那样的臭不可闻。

他却因为那令洛阳牡丹声名大振的《洛阳牡丹亭记》。

一下子就赢得了洛阳无数百姓的好感,觉得这样的故事,唯有发生在洛阳,才会正常。

就连那昔日怕是连个景点都算不上的那位于洛水之畔的牡丹亭,现如今业已经成为了大唐东都的一个最爆热的景点。

几乎无数的慕名而来的痴男怨女,都会在此焚香祭拜《洛阳牡丹亭记》中的主角。

而在周边,甚至已经有不少有生意头脑的百姓,开始出售彩纸扎成的血泪牡丹,出售给那些前来打卡,却又不能一睹血泪牡丹真容的游客。

听着那些住在附近的洛阳老百姓们煞有介事地介绍着那对在此殉情的男女的各种传闻与故事。

至于位于一旁的汉唐商行洛阳牡丹亭酒楼,更是经常性地订不到位置。

每天,都会有俗讲者,这里,指着那一幅幅垂落下来的画布,讲述着那凄美哀怨,却又慷慨悲歌的故事。

还有一些画师,画了不少那对殉情男女自尽,血溅牡丹的画作在售卖。

而且还有传闻说起,只要心仪的恋人,能够同来这里祭拜牡丹亭,那对殉情的男女的在天之灵,会保佑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云云……

总之,随着《洛阳牡丹亭记》的大热,令东都洛阳的旅游GDP至少上涨了六七个百分点。

不少的洛阳百姓因此而从中受益,自然而然,对这位满肚子才艺的程三郎有相当的好感度。

而这首出自程三郎之手,既简单易学,偏生又很热血也很带劲的《男儿当自强》。

也很快在洛阳的百姓口耳相传中流传了开来,不论是市井间的小娃娃。

就连那些勾栏馆阁里边的小姐姐,谁都会哼上几句,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喜爱。

还有之前,那位蒙面歌手房二郎在那日演绎《洛阳牡丹亭记》之时所唱的那首主题曲《东风破》。

现如今更是东都洛阳,甚至是周边诸多州县的骚人墨客吃喝玩乐之时,必点必听之曲。

总而言之,程三郎大唐曲艺家的品牌印象,已然随着他作品的频频暴光,越来越深入人心。

……

只不过此刻,在东都再一次声名大噪的程三郎却毫无所知。

此刻的他正满脸严肃,动静十分缓慢,双臂张开,小心翼翼地前行。

而在他的屁股后边,则是大唐的皇太孙李象,李象的手里边紧紧地抓着一个不小的布袋子。

而布袋子里边,仿佛有无数的活物,正在蹦来蹿去。

而他的两眼,正专注地观察着程伯伯的一举一动,看到了程伯伯大手猛的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