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189章

作者:晴了

让张玄素想学古代诤臣,撵着太子殿下叽叽歪歪都不可能。

每一次想要走近太子殿下,程三郎这个混帐就会及时插足。

张玄素深知这个粗鄙武夫嘴皮子功夫的厉害,当然不乐意再自投罗网,自取其辱。

不过终于在数日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好消息,洛阳遣来了使节。

嗯,程处弼的原顶头上司,前太常卿,现如今的校检礼部尚书杨师道奉命前来传旨,随行的还有宗正卿等一干官员。

因为已经提前打过了招呼,早早的,太子李承乾就与那位好不容易也穿戴上了正装的李象等候在丽正殿外。

而一干东宫属官,还有马周与李道宗这两位辅政大臣也都在此等候。

毕竟侯君集之事已了,长安乃大唐国都,国之重地,文武缺一不可,所以,陛下最终指派了程三郎很熟悉的老司机江夏王李道宗。

这位被指派回来的宗室名将,也同样是汉唐商行的股东的长辈。

他的长子李景恒性格较为豪迈,算是比较纯爷们的,跟程三郎他们这伙人属于是同一团伙。

至于其二子李景仁,那就是个小书呆子,成日就好诗书,这让李景恒心中甚是不乐意。

毕竟亲爹李道宗好歹也是宗室名将,名将家庭,怎么就出了这么个读书种子?

这位李景仁目前也在国子监中就读,跟程家老四老五厮混在一起。

程处弼可是听说,这位李景仁在国子监中,绝对是读书人中的翘楚,当然,程老四和程老五也是翘楚。

只不过他们翘的是另外一头,老四和老五在读书方面,天赋不高,也就是中人之资。

但是,却古道热肠,特别是但凡是有敢欺负国子监同学的,呵呵,哥俩一向都是并臂子上。

由此,在国子监的老师那里臭名远扬,但是在同学之中,却颇有人望。

程三郎也很明白,这两个打小就乐意舞枪弄棍的亲弟弟,能够安下心来在国子监里边读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能够不因为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就足以证明他们也已经在用心苦读。

不过话说回来,国子监的监正孔颖达,虽然对老程家切齿不已,却也不敢难为那对哥俩。

毕竟,惹了程家人,年都过不成这句传言是真的不是假的。

何况他之前都已经被程三郎黑成了孔让梨,他担心若是再生冲突。

那个浑身心眼的程三郎,指不定又会整出什么令人声名尽丧的妖蛾子来。

没有让人等待太久,那位杨师道便赶到了丽正殿前,先是参见了太子殿下。

之后,这才拿出了圣旨开始宣读,虽然诗书传家的程三郎对于这种官样文章的圣旨听得头疼。

不过还是明白了大致意思,就是李象是太子的第一个儿子,天命所归,因此恭敬地遵守昭示,记载考察制度礼仪,顺从民意和舆论,敬告天地祖先和国家,给予册书与宝玺,立为皇太孙。

之后就是一阵繁琐的仪式,不过好在被亲爹拿小鞭子恶狠狠威胁过的李象今日表现得相当的给力。

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地遵照着负责礼仪的官员的指导,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原本,册立皇太孙,本该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都在,不过想来陛下还要在洛阳蹲上半年之久。

所以为了安抚太子,只能尽早解决问题。

第1781章 经受过了环切手术洗礼的大唐皇太孙册立

搞定了册立皇太孙的仪式之后,杨师道也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浊气,这毕竟是大唐第一次搞这种事情。

一干臣工们都纷纷上前恭贺皇太孙李象,而李象也像个小大人似的,一一回应。

程处弼看得也甚是欣慰,大唐终于多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皇帝继承人。

这位大唐皇太孙,可是经受过了环切包皮手术的洗礼,滑板现如今已然耍得甚是熟溜。

而且,自己的日记里边还记载着这位熊孩子皇太孙不少的黑历史,这种爽感,简直不足以向外人道也。

只能自个偷着乐而已,程处弼乐滋滋地看着那李象。

看到了他把目光投来的时候,还冲这小子翘起了大拇指以示鼓励,这让李象越发地昂首挺胸。嗯,是个好小伙子。

而李承乾终于抽得空,与那杨师道来到了一旁。

看着那不远处,完美地展现着皇太孙风仪的亲儿子,李承乾眼中满满的尽是欣慰与慈祥。

“敢问杨礼部,不知我父皇,可曾有意为太孙择师以教之?”

“这个,臣倒是未曾听陛下言及,殿下既有此问,莫非殿下心中已有人选不成?”

李承乾的目光一扫,就看到了那位正冲李象翘起大拇指直乐呵的程三郎,毫不犹豫地沉声答道。

“其中的一个人选,已然有了。”

杨师道狐疑地扫了太子一眼,顺着他的目光朝着那边看过去,就看到了那位大唐朝野相当有名的年轻一代妖蛾子之王程三郎。

顿时眼前一黑,差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殿下莫非意属程三郎?”

“嗯,正是程三郎,怎么?”李承乾点了点头笃定地答道。

“这,这怕是不适合吧……”杨师道抹了把脑门上冒出来的冷汗,心里边狠狠地卧了一大个槽。

这可是程三郎,他是什么样的人,太子殿下难道你不清楚吗?

虽然他能干事,但是也能搞事,这位令陛下提及他的名字就觉得脑壳疼的程三郎。

让这小子去给皇太孙当老师,你也不怕把你家亲儿子带飞到歪出天际?

“……太子殿下,非是臣有意阻挠,只是觉得……觉得程三郎乃是武臣,若是为太孙之师,实在不妥当。”

看到这位朝中的重臣那副火急火燎的模样,李承乾心中暗乐,自己早就有先见之明。

早就已经猜到,想要让处弼兄能够成为太孙三师之一。

就只能选择一个那些斯文人都不乐意去当,也最不容易被他们反对的。

太孙太傅之职,李承乾也已经反复盘算了许久,觉得不是很稳妥。

毕竟处弼兄虽然在剑南道干过几仗,可在武略方面,远远不如那些大唐名将。

但是有一个职务,李承乾至少有八九成把握,父皇不会反对,群臣也无法反对,那就是太孙太保。

太师教文韬,太傅教武略,太保护佑其安全。前两项,都肯定会有那不少人叽叽歪歪。

可是太保之职,对于处弼兄而言,绝对是无可争议的。

想想自己一家老小,都正是得益于处弼兄呕心泣血的出力。

在所有人都不乐意相信他敏锐的判断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做了无数的准备。

这才让自己得以在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而自己的妻子还有李象,同样也是处弼兄以身作饵,得以保全。

再者,昔日自己腿疾不愈险失太子之位,正是处弼兄出手,这才得以恢复体健。

而若非是处弼兄出手,怕是当时难产的苏氏,还有象儿……

总之,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处弼兄更有资格当这个太保?

至少在太子李承乾的眼中,没有人比处弼兄更适合这个位置,没有人。

“孤意欲向父皇上奏,请父皇下旨,拜东阿县侯程处弼为太孙太保。”

“……太孙太保?”杨师道下意识地又朝着那程三郎看过去,又扫了一眼这位语气十分坚定的太子殿下。

唔……太孙太保,不是太孙太师,又或者是太孙太傅,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毕竟根据侯君集谋弑太子一案,程三郎可是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才令太子一家幸免于难。

以陛下对程三郎的厚待,兴许还真没问题。

就在杨师道胡思乱想的当口,李承乾取出了自己早就已经写就的奏折,郑重地递到了杨师道的手中。

“杨礼部回东都复命,代孤上奏……”

杨师道赶紧恭敬一礼,双手接过了太子殿下的奏折郑重答道。

“臣谨遵太子教(唐代太子的命令称为教)。”

……

李世民立身于文成殿内,由着宦官给自己穿戴朝服套装。

此刻算算时间,距离那奉命往长安传旨,册立皇太孙的杨师道也该回来了才是。

也不知道李象那个乖孙,知晓了这个好消息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想必就他小小的年纪,怕是还不太明白,皇太孙的意义所在。

李世民不禁咧嘴一乐,话说回来,这个时候,距离儿媳妇苏氏生产的时间也应该不远了。

真不知道这位给力的儿媳妇,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是两个孙子,还是两个孙女,又或者是一男一女。

“陛下,时辰快到了……”就在李世民思想走神的当口,赵昆小声地提醒了一句道。

“嗯嗯,走吧,今日,还有一件大事要做。”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行出了文成殿,继续疾步前行,朝着那贞观殿行去。

嗯,小兕子恳请父皇在宫中多多锻炼,少乘轿辇,多多步行。

摸了摸自己那这段时间不再乘坐轿辇而略微缩小了点的肚子,李世民不禁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不愧是自己的爱女,时时刻刻都关心着自己这位亲爹的身体。

就在李世民朝着那贞观殿快步行去之际,今日特地换上了一身崭新朝服的程咬金。

此刻正洋洋得意地跟一票老伙计在那里吹牛打屁。

之前,陛下就已经隐隐地透露过了消息,让程咬金有个心理准备。

对于心理抗压能力,程咬金说自己第二,绝对没有谁敢称第一。

但是这并不妨碍程大将军心中美滋滋,毕竟,能够成为太子太保,这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情。

同一时刻,杨师道终于看到了那洛阳城,忍不住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太子的奏折。

第1782章 准备了好几个预案的李世民不禁有些懵逼

李世民大步经由侧门,进入到了贞观殿内,目光扫过已然入殿恭候自己的诸位文武臣工,行礼之后。

诸位臣工这才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小矮榻上坐下,这可是唐代,秦、汉、唐,甚至是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