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853章

作者:星辰玖

这涂装的问题解决了,支援西非王国水师就不成问题了,非洲战略又能继续实施了。

泰昌不由心情大好。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呢。

武备城的港口码头附近这会儿又是人山人海了,因为他们经过金州卫的时候那边的京畿近卫军就已经向武备城发报了。

朱由校、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等人那是忙不迭组织人手准备恭迎皇上凯旋,附近格城里的匠户及其家卷几乎都被他们给拉过来了。

傍晚时分,上百艘飞龙战舰组成的舰队终于到了。

这会儿天色已然有点昏暗,但武备城港口码头附近却是灯火通明,亮的如同白昼一般。

好家伙,这探照灯真多!

这场景简直就宛如隔世一般。

泰昌走下船之后,自然又免不了山呼万岁,全体跪迎等环节。

他只能无奈的走上前,让大家都平了身,又跟太子朱由校和几个重臣寒暄了几句,这才饶有兴致的问道:“密之,灯丝的材料研究的怎么样了,现在电灯销路如何。”

方以智连忙细细介绍道:“皇上,微臣发现,氧化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是熔断的问题了,好像溶解温度越高的材料就越适合做灯丝。

微臣就以此为依据,命人做了些简单的测试。

比如试试所有材料哪些能通电,通电之后亮度又如何,溶解的温度又有多高等等。

结果,微臣试出了很多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一种奇怪的黑色合金,那熔点高得,普通的熔炉都熔不掉,得特制那种用风机使劲往里鼓风的熔炉才能熔掉做成灯丝。

这种黑色合金做成的灯丝亮个十天半个月都不会熔断。

只可惜,这种黑色合金太少了,材料研究院那边也找不到太多。

现在微臣用的是竹炭做成的灯丝,这种灯丝虽然只能亮个四五天,但胜在材料多,而且成本低。

现在的竹炭灯丝灯泡才几文钱一个,就是更换的时候要把原来的插头拆下来,装新的灯泡上才行。

至于销量,微臣没空去管,因为微臣组织修建了好几个生产灯泡和电线的工厂了,还是供不应求,微臣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新建工厂呢。”

呃,新建了几个工厂还供不应求?

这销量到底有多大?

泰昌闻言,不由满脸惊奇的看向工部尚书毕懋康和商部尚书毕懋良兄弟。

他这意思是想让这两兄弟好好说说灯泡的销量。

没想到,毕懋康竟然小心的道:“皇上,时候不早了,要不我们路上说吧。

这个,明天还要早朝,而且大家都要坐值,一忙就是一天。

微臣倒是没什么,徐大人他们可能会顶不住。”

早朝?

这早朝着实辛苦,很多官员半夜三更就要爬起来,然后又是站又是跪的,一直要忙活到辰时之后。

问题所有官员散了早朝还都不能回去休息,他们还得去各自衙门忙活自己的事情。

这么搞着实有点太折磨人了。

一般尽职尽责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吃完晚饭倒头便睡,根本没精力去干其他事情。

这会儿都到了饭点了,在场大部分官员估计吃完饭就要去睡觉了。

问题,这里离京城还有两三百里呢,就算坐飞龙战舰回去那也得一个半时辰。

难怪毕懋康如此焦急。

估计明天很多官员都会哈欠连天。

这早朝着实有点害人。

泰昌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这样吧,明天就不早朝了,以后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才早朝,其他日子就不要早朝了。

我们要改变方式了,不能做这种无谓的消耗了。

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内阁乃至八部组织相关官员商议就行了。

如果需要朕或校儿主持,那就在文渊阁商议就行了。”

众人闻言,那都是满脸惊喜,包括太子朱由校都高兴的不行了。

说实话,这早朝着实是太折磨人了,在京官员每天大半精力几乎都消耗在早朝上了。

不过,徐光启还是善意的提醒道:“皇上,这早朝不光是议事,还有特殊的意义啊。”

泰昌当然知道,举行早朝不光是为了议事,也是为了让官员养成勤勉的习惯,同时还有彰显皇帝尊崇地位的意思。

不过,这些意义并不是很大。

他微微摇头道:“什么事都要看人的本心,举行早朝就不会有偷奸耍滑的官员了吗,举行早朝就不会有贪官污吏了吗,举行早朝就不会出乱臣贼子了吗?

显然,并不是。

这些跟早朝其实都没多大关系,大家还是不要浪费这时间,浪费这精力了,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比什么都重要。”

徐光启闻言,连忙拱手道:“皇上英明。”

他其实也就是出于内阁首辅的职责善意的提醒一下,他要再坚持,估计就要遭人恨了。

毕竟早朝那是着实折磨人,他如果硬劝皇上天天照常早朝那就是故意折磨在京的文武官员了。

这种傻事他自然不会干。

接下来,一众重臣便陪着泰昌上了一艘飞龙战舰,而一众嫔妃和皇子公主等则上了另一艘飞龙战舰。

舰队继续出发,直奔京城而去。

原本泰昌还以为晚上飞龙战舰不能开太快。

谁曾想,这会儿海河两岸,包括北运河两岸那都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根本就不用小心翼翼的行船。

他看着两岸密密麻麻的灯火,忍不住吃惊道:“这是民间办的工厂吧?

探照灯都装上了,这些人都这么有钱了吗?“

毕懋康连忙拱手道:“是啊,皇上,自从那几亿两材料订下去之后,民间的工厂那几乎都有钱了,就算不是做材料的,也因为这几亿两银子的订单而受益匪浅。

因为民间做材料的工厂有钱了,那些老板掌柜和雇工就会去买其他的东西,其他工厂自然也就订单多了。

现在的大明那真是繁荣昌盛,远胜往昔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也跟着拱手道:“是啊,皇上,这几个月商户上缴的税赋都超过一千万两了,一个月就顶原来两年了。”

原来是这样!

看样子他疯狂花钱开发西伯行省还间接带动了大明的经济发展。

难怪后世有很多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拉动经济发展。

看样子,他还是有点小气了,以后,花钱还得更疯狂一点才行,只要对大明发展有利,那就可劲花钱!

反正他们一家子也用不了太多的钱,内库能留个一亿两就足够了。

他如果能把多余的钱全花掉,大明肯定会呈爆炸式发展!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他得先把欧陆联盟干趴下才行。

第976章 庄严肃穆

大明皇陵其实有很多处,中都凤阳的英陵,南都金陵的孝陵,兴都钟祥的显陵那都叫皇陵。

不过,大明皇陵最多的地方还是位于燕山南麓的天寿山,这里足有十座皇陵。

这天并不是什么重大的节日,泰昌也不是来拜谒皇陵的,不过,他来都来了,不到皇陵瞻仰一下实在说不过去。

没办法,他只能带着一众朝廷重臣在天寿山转了一圈,亲自烧了些钱纸香烛,看望了一下列祖列宗。

说实话,这皇陵的规模是真的大,光是神路就长达十多里,每位皇帝的陵寝那更是楼台高耸,殿堂处处,壮观无比。

那青石大道,汉白玉凋塑,苍松翠柏等等更是遍布整个皇陵区域,就这,还只是地面以上的区域,下面的地宫规模更大。

这些皇陵加起来怕是比皇城都要大,建起来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

泰昌默不作声的带着一众朝廷重臣在皇陵区域转了两个多时辰,这才带着众人回到皇陵车站,坐上专列,往大明忠烈的埋骨之处赶去。

这会儿有了火车就方便多了,从京城到皇陵将近百里的距离他们总共也就花费了不到一个时辰时间。

而从皇陵到大明忠烈埋骨之处将近三十里的距离他们总共才花了不到半个时辰。

泰昌一下火车就开始认真起来。

他看了看简陋的站台,立马皱眉道:“这边怎么连个车站大堂都没有,将士们的家卷来拜祭的时候在那里休息?

清明时节那可基本上是细雨纷纷,这连个车站大堂都没有,不是让将士们的家卷淋雨吗?”

毕懋康连忙解释道:“皇上,这会儿正是大搞建设的时候,运过来的材料太多了,如果修建车站大堂,那建筑材料不但没地方摆放,搬运起来也不方便。

所以,微臣想把这军都山一块建得差不多之后再修建车站大堂。“

泰昌看了看四周堆积如山的石料、木材和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这才微微点头道:“嗯,是朕错怪你了,这会儿的确不适宜修建车站大堂。

不过,等军都山这块陵园修建好以后一定要建一个大点的车站大堂,山里埋葬了多少将士和公侯勋贵,这大堂就得能容纳多少家卷。”

呃,这车站大堂得建多大?

行吧,您皇上,您说了算。

毕懋康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这才带着众人往陵园走去。

这边的路面倒是看上去比皇陵那边要漂亮多了。

因为这会儿有水泥,完全可以把路基填平,而且路面都是用的机器加工好的大理石,不但整齐划一,还有精致的花纹,宽达十余丈的路面看上去着实壮观无比。

没过多久,众人便顺着大理石修建的大道来到了山谷的入口处。

这里就更壮观了,一块将近两丈高的巨石就挺立在入口处的旁边,上面刻着“军都山陵园”五个鲜红的大字。

旁边还有一列小字落款,大明内阁首辅徐光启敬提。

紧接着,便是一个三丈多高的牌楼挺立在路口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