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8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正好天冷了,我们生产队杀猪做了火腿和腊肉,欢迎大家伙去做客吃腊肉火锅呀!”

听到这话一些大夫便笑了:“你们生产队现在太会搞了,在你们的大众餐厅吃过火锅,真好吃。”

“对,特别是羊肉火锅,蘸点二八酱特别香。”

“我亲戚从首都回家乡探亲,我领他们就去吃了这火锅,他们都说很好吃……”

围绕着餐饮,话题又热起来了。

不过这个热起来,王忆倒是热衷于参加。

大家使劲聊,帮我们餐厅来扬扬名。

可惜卫生系统给他们赤脚医生开会是吃食堂,否则的话王忆还真乐意赞助一顿饭。

就当是打广告了。

结果。

有赤脚医生很莽,听周围人说起大众餐厅的火锅好吃,他们还真去找组织会议的领导了,问能不能去大众餐厅吃饭。

领导们听到这要求都懵了。

咱们五百号赤脚医生开会,这吃饭肯定是吃自己的食堂。

因为赤脚医生们本质上是农民、渔民,一个个饭量可大了,非常能吃,带这么一伙人去吃饭店能把他们单位资金给吃光!

然而有的领导还真是心动了!

他们也不能经常去大众餐厅下馆子呀。

而且有领导叹气说:“组织上是应该请同志们去饭店吃个饭,同志们日子过的艰辛,他们就是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今天的模范中那位徐金海,他就有营养不良的问题,不止一次倒在了问诊途中!”

其他领导也叹气:“是,孙局你说的对,可咱们没那么多的预算!”

“五百个人下馆子,这得多少钱?”

“是该领着同志们去好好撮一顿,好歹改善改善伙食,可是——哎!”

王忆看着他们为难的讨论起来,便过去问道:“各位领导,咱们这个会议餐的标准是多少?这能告诉我吗?”

这事他也为难。

大众餐厅他们生产队的饭店,现在有人主动冒头要去餐厅吃饭,很容易让领导们在心里犯嘀咕:是不是王忆故意鼓动人来给自己饭店拉业务呢?

这样他不如过去问问会议餐的标准,要是差不太多,那他就让餐厅补上个差价,直接将大众餐厅做会餐场地。

能卖卫生体系里的领导们一个面子,也能给餐厅做个广告。

这里可是几乎汇聚了全县各公社、各村庄的大夫,就跟他当初赞助了民办教师们的会餐一样,他们回到村里或者走亲访友的时候会把这事当个话题反复宣传。

能给大众餐厅带来很多隐形好处。

本来县里百姓别管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都觉得县里最好、最体面的馆子是国营饭店,特别是如今改为外宾饭店的国营二饭店,更是所有人请客下馆子的首选。

前两年在乡下,哪家人要是能进国营饭店吃一顿饭,那真是能在街头巷尾聊好长一段时间的事。

要是能进国营二饭店吃顿饭,那就更厉害了,这说明家里有华侨亲戚,或者说身边的铁哥们有华侨亲戚,找他过去作陪来着。

但是大众餐厅的开设却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老百姓的这个看法:

就拿上次王忆安排餐厅赞助民办教师进步大会的结业晚宴来说,教师们吃过这顿饭后回乡里聊起来,肯定要捡有面子的事说,他们把大众餐厅夸得天花乱坠。

这帮大众餐厅做了好宣传,让餐厅在农村地区有了名气。

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王忆愿意赞助赤脚医生这场大会一顿饭,花点钱买个宣传口碑嘛。

负责组织会议的是名叫孙诚的副局长,他苦笑道:“王老师,咱们只能吃单位食堂,我们给同志们定的会餐标准其实不算低,今天的午饭是一人一元六角钱呢!”

“就是一人一斤肉的标准。”另有工作人员补充道。

一人一斤肉。

这个标准可以了。

实际上操作起来肯定不能是真一人一斤肉,毕竟还有主食、还有菜呢,这都得花钱。

王忆一寻思,对孙诚说道:“领导,要不然这样,中午去我们大众餐厅吃,标准稍微提升一点,改成一人两元钱。”

“我们餐厅可以招待同志们吃火锅,每人一斤肉的标准,实实在在给一斤肉,半斤猪肉、半斤羊肉;另外菜、面管够,随便吃,让同志们吃个饱!”

几个领导们一听很感兴趣。

一人额外多加四毛钱,结果可以人均吃上一斤肉、吃菜吃面吃到饱?

这买卖行啊!

王忆补充道:“酒我们也给供应,但供不上好酒了,只能供九零大曲。”

“下午要开会,所以每桌限酒供应吧?人均二两互相敬酒凑个氛围就行了,您看怎么样?”

九零大曲这酒便宜。

一桌子算十人,顶多是加上个两块钱而已。

孙诚一听一人两元的标准连肉带菜加主食还给配酒,这就很合适了。

他让王忆等一等,拉着几个人迅速开了个会,然后有人急匆匆的出去给已经离席的局长打了个电话。

很快这工作员回来了,很高兴的对孙诚点点头:“郝局长说,要是标准以上加几毛钱就能带领同志们下馆子,那肯定要去下馆子,而且人家还给人均准备一斤肉呢,这是比吃食堂还要合算的买卖!”

孙诚听到这话立马握住了王忆的手:“好啊,王老师,那这次我可得代表咱们乡村医生同志们向你道一声谢,这今天的午饭可不寻常了!”

其他领导纷纷点头:“对,集体开会吃馆子,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呢。”

“中午真是可以吃火锅吃到饱?那我得多要点豆腐、油豆腐皮,下火锅可好吃了。”

“咱们人可不少,一共511人,大众餐厅能坐得下吗?”

孙诚也怀疑。

王忆解释说:“我马上安排人去跟餐厅的经理说一声,中午给咱们在院子里加桌!”

“咱们511人,安排十人的大桌,现在你们看到的餐厅所用区域只是装修出来的一部分,那曾经是县大院的二食堂,规模挺大的,就是加桌用的桌椅可能不是那么新了……”

孙诚是个基层干上来的领导,不讲究排场,所以一挥手说:“这不是大问题,你安排吧,咱们只要能吃好喝好就行了!”

消息很快传出去。

午饭不是像以前那样去吃食堂,拿着自己的饭盒去食堂打饭然后趴在桌子上自己吃自己的了。

会餐!

吃火锅!

这消息传出来,会场氛围顿时火热了十几度。

大人不像孩子一样,吃个好饭就会兴奋的嗷嗷叫,他们表情上、表面上能风轻云淡,心里头却一样很开心。

对于农民来说,这年头能下馆子就是大事!

好些人真是活到五六十岁了、眼看要入土了,但这一辈子连国营饭店的门口朝哪开都不知道!

特别是大众餐厅现在名气已经上来了,烤肉串、火锅等各方面的美食在县里上下被传的沸沸扬扬。

上午的下半场会议,大家伙的心思便不在会场上了,他们都在偷偷讨论着中午怎么分桌坐。

一人半斤猪肉、半斤羊肉的标准让他们心花怒放,而吃菜吃面能吃到饱的条件更让一些大肚汉满怀憧憬。

王忆见此就去找领导商量:“孙局,您能不能允许我早退一下子?我提前回去准备一下这个桌面布局和人员安排……”

“行,你去吧。”孙诚不等他说完话就习惯性的挥挥手,“上午就是开会传达一下省里关于加强乡村卫生工作展开的精神,没什么大事,你先去处理这件事。”

第461章 五百医生来会诊

王忆回到餐厅,这时候餐厅门可罗雀。

不到饭点,顾客还没有上门。

王东美正在用计算器算账,看见他信步进来问道:“咦,王老师你怎么过来了?噢,是不是要给你们卫生系统那边的领导订包厢?”

全县的赤脚医生开表彰会,这种大事在屁大的海福县里传的飞快,王东美好几天前就得知消息了。

所以看到本来应该参会的王忆出现在饭店门口,他便迅速的猜到了王忆来意。

王忆打了个响指拍了拍他肩膀:“行呀,王经理,难怪你们生产队安排你来担任餐厅的经理,原来你脑瓜子这么机灵、反应这么快!”

“看来你们生产队的领导很有识人之明、用人之能,是哪位领导安排你做的经理?他的眼光真让人赞叹呀。”

他故意用阴阳怪气、夹枪带棍的语气来说话,单纯为了开玩笑。

王东美不光脑瓜子灵活而且脾气好,这也是队里选他当负责人的原因。

搞服务业的,什么都可以不好,脾气必须好!

这样听了王忆的话后他便乐呵的说:“是我们生产队的大领导王忆同志安排的!”

王忆也乐呵。

两人开开心心的开了几个玩笑,然后开始布置中午这顿饭。

五百人的规模!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年年代县城的饭店单位基本上是没法招待上这么大规模的饭局。

首先是位置得足够大,其次是餐具足够多,再次是服务员足够用,最重要的是食材准备的足够丰富。

但大众餐厅有这个能力。

寻常饭店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都不算难题:

首先县大院二食堂面积大,如今用来做饭店大厅和包厢的是主建筑,另外还有个大院子空着,也有大量桌椅被封存起来了,展开之后挤一挤能容纳下大几百号人。

其次他们准备的餐具确实多。

王忆从22年往这边拖了许多,因为他准备做外卖业务。

八九十年代的外卖业务跟二十一世纪不一样,用的不是一次性餐具,是将菜肴放入盘子中用饭盒给人家送家里,等到傍晚或者第二天早上再统一来取用。

再次他们服务员也多,餐厅人不少,何况还有个凉菜队在县里游荡。

王东美安排了保安去把凉菜队全给召集来帮忙,这样人不就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