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70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很想给自卸三轮代言,一旦三轮车生产厂商有他这样的两个时空穿梭者代言那必然会绝杀,可惜他代言不得。

把各方面事情处理过,又给邱大年安排了新的采购计划,王忆便回了82年。

打开反锁的房门,上热炕睡好觉做好梦!

他看看时间。

已经是午夜12点钟。

1982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天王忆经历的事情挺多的,从早上打井忙活到午夜时分,身心俱疲,躺下就睡着。

醒来的12月2号是礼拜四。

王忆索性不去上课了,直接把课程转交给了沙生泉,他以后就不怎么带课了,专门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和社队企业的运行发展。

吃过早饭他去办公室里跟沙生泉正式做交接,看见沙生泉跟徐横在热烈的讨论《少林寺》……

他问道:“沙老师你在哪里看过《少林寺》?”

昨晚徐横去李家庄放电影但没有放《少林寺》,武打片放的是《神秘的大佛》,另外放了一部战争片和一部乡村喜剧片子。

沙生泉说道:“我在电影院看的,这电影真好看,当时钱不多,只看了两遍,咱们放映队今晚去丁家村放电影的话就放《少林寺》吧,我要再看一遍!”

王向红放下报纸笑道:“沙老师是电影迷、电视迷呀,从来到咱岛上第一天晚上开始就积极的来看电视了,一直看到最后才走。”

徐横说道:“他看电影也起劲,昨晚放了三部电影把我冻了个够呛,连看电影的社员都冻的不行了,结果最后沙老师还嚷嚷着要再来一部!”

沙生泉打了个哈哈说道:“看电影能陶冶人的情操,看电视可以了解社会动态,我其实不是喜欢看电影看电视,我是想要陶冶情操、了解社会发展!”

王忆说道:“沙老师你真行,这张嘴吧叭叭的太会说了,看个电影电视还要上升高度,你是真的不怕冷啊!”

沙生泉嘿嘿笑起来。

王忆怀疑这家伙来天涯岛还俗就是冲着电影电视来的,因为当时他帮忙薅石艾的时候一个劲的问岛上的电气化进展来着!

两人暂时交接了工作,王忆没事干,就溜达着去码头准备出发到黄土公社给人家打井。

今天不急着出发,他们还得把于文山等人送回县里,而昨晚的一场酒把他们给喝迷糊了,早上起的不会很早。

今天的寒风凛冽而急促,吹起浪花如卷起千堆雪。

海风与浪花冲刷着岛屿,让天涯岛上草木枯萎、砂石消散,夏秋时节浓妆艳抹的岛屿如今变成素面朝天。

这是清水出海岛,天然去雕饰。

海风是寒冷的,可太阳升起来,老人们却拎着马扎小板凳出来找个避风的地方开始晒起太阳来。

82年岛屿的气质应该是热闹,相比22年现在的岛屿村庄里人真多。

一拨壮劳力们商量着工作出海,众多的劳力们去开垦荒田,还有孩子们朗朗读书声从山顶随风而下。

他从祠堂前走过,老汉们再次招呼他过来一起晒太阳聊天:

“王老师过来坐坐,这里暖和,避避风。”

“他坐不下,现在娃娃不是上课吗?他得去上课啊。”

“喝杯热茶再走,喝杯热的浑身暖和……”

王忆笑着跟他们打招呼,一圈爷爷叫完了他最后说道:“我把教学的工作交给其他教师了,以后主要负责咱们社队企业的发展,然后也配合队长来领导咱们生产队发展。”

寿星爷一听这话站起来,说道:“好,祥鸿那娃是该扶你这个少将军上马了,你跟他就像霍去病跟卫青大将军一样……”

“寿星爷这说法不好,汉朝的霍去病不是二十来岁就没了吗?”有老汉斗胆打断他的话说道。

寿星爷说道:“霍去病是天上武曲星下凡,他那不是没了,是回天上去复命了——你们懂个屁,你们才活了七八十年,知道还少,等你们再活个四五十年就懂了。”

王忆听着他们的话哈哈大笑。

寿星爷这人真是太能玩赖的了。

不过这些人竟然知道汉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这还挺出乎他预料的呢。

寿星爷哼哼说:“反正你该上马就上马,领着咱们王家的好好干,你领头我放心,你有本事又一心为人民,是个好样的!”

“以后你干工作我支持你,谁要是跟你顶牛你跟我说,我用拐杖去敲破他的头!”

王忆冲寿星爷敬了个礼。

行了,宗族势力有了!

他告别老汉们去码头,海水缓慢而坚定的席卷而来,水面不复春夏的蔚蓝,开始变得深沉而幽森,真是有一种物哀之美。

唯有蓝天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永远都是湛蓝的、澄净的,云朵也是一如既往的雪白和飘逸。

王忆扭头向山上看去,冬日的山野有独特的风情。

岛屿各处生长的草木并没有在冬季的寒风中失去了原本的颜色。

不说冬青松柏们的常绿,就说岛上四处生长的芒草、荻草、芦苇,它们的白色依然如秋季般旺盛。

这些野草有共性,耐盐碱、能生长,到了秋天会抽穗,抽出来的穗子是漂亮的白色。

隔着稍微远点看,这些大片的白色在飒飒海风中齐整荡漾。

风一吹、穗子顿时如波浪般开始连绵起伏,像是海水蔓延上了山脚、山坡以至于到了山顶……

他看到山顶的时候还能看到一些红色的惊喜,有山枣、有柿子、有各种未被采摘的干果子。

过日子的社员们之所以没有采摘这些果子,要么是因为位置太险要,要么就是已经被虫蛀鸟啄的厉害,没有必要再摘回家了。

他欣赏着岛屿的冬日风情,王东宝、王东方和打井队其他队员拎着行李包过来了。

王忆看看他们的打扮,说道:“这样不行,你们作为咱们生产队冬季对外开展援助工作、发扬风格的人员,必须得有精气神。”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走,跟我去听涛居,我给你们换一下装备!”

他先去了一趟祠堂找服装队。

服装队正在缝制棉衣和蓝色粗布工作服。

之前他带过来的布料里有牛仔布,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靛蓝色,结实又厚实。

这是他给大雪节气中出海参加带鱼汛大会战的社员们准备的工作服,到时候王家的渔民都穿这样的衣服,保暖、利落、结实耐用,肯定能让社员们干活更有劲。

不过大雪还有一个礼拜呢,于是王忆就先调拨了一批工装给打井队的队员:“一人一套,跟我去拿腰带和行李包,咱们得统一服装,这样看着才正式!”

可惜没有工作帽,好在家家户户的男人分了毡帽,这天气戴毡帽也挺好。

不时髦、不漂亮,可是暖和还实用!

王忆去领着他们去听涛居换上衣服,又给他们一人分了个手提包——牛仔布做的提包,像是健身用的那种包,装衣服、装行李还是挺能装的。

打井队这一换装,队里每个人高兴坏了。

多了一身新衣裳,还是暖和又厚实的工装,他们知道牛仔布这种布料了,现在电视上会出现牛仔服的广告。

换上之后拉上拉链,王东宝笑道:“像那么回事,咱们现在像是工人了!”

有人舍不得穿:“去打井又是水又是土的,穿这衣服多浪费,过年再穿吧?”

王忆说道:“过年有过年的打扮,现在的是工装,就是上工时候要穿的,都穿上吧。”

队员们彼此看看,王东方大大咧咧的换好了衣服说:“行了,都别这么抠抠搜搜啦,一件衣裳而已,看你们这个样子,让城里人看了还以为咱们农民都没有衣服穿呢。”

大家伙嘻嘻哈哈的打闹几下,纷纷换好衣裳,又把换下的衣裳和网兜里提溜的饭盒餐具倒腾进提包里。

这样统一了工装、统一了提包,他们彼此看一看,忍不住露出笑容。

工装换上身,打心眼里感到自信。

于文山等人这时候也起来了,有社员领着他们到大灶吃早饭:

炒米饭、甜豆浆,还有酸辣开胃的小咸菜,可把这些鲁地大汉吃爽了。

于文山跟王忆打招呼,说:“王老师,你们队里这个炉子哪里买的?真好啊,昨晚普普通通的封了炉子,到了今天早上火苗子还在呢,不用另外生火。”

大白喝着豆浆含糊的说:“嗯嗯,是好,昨晚炉子一直有热气,在你们队里睡得比在城里还舒服。”

王忆笑道:“是东北工厂生产的新式铁炉,东北冷啊,普通炉子不耐用,这种炉子才好用。”

“于队长你喜欢?简单,我可以帮你们买几个炉子,下次来送煤的时候捎回去就行。”

于文山试探的问道:“这炉子看起来不便宜吧?”

王忆说道:“一吨煤换一台炉子!”

一听这话大白急忙说:“那我换、我换!我换两口,给我对象家里也换一口!”

“那你得换三口,”旁边的人笑道,“你跟小娟结婚以后不得分出去住?你家里她家里还有你爹娘家里,这得三口炉子!”

王忆说道:“只要提前说了,炉子的量能准备上,你们需要几口我可以换几口。”

大家伙聊着天,于文山等人吃完一抹嘴,各自去洗碗洗筷子然后坐船出发。

王忆负责开船。

有队员不太高兴的嘟囔说:“黄土公社真行,请咱们去打水井,他们连个船都不给配上?”

王忆叮嘱说道:“管饭就行了,你们改变一下想法,咱们不是去给人家当大爷的,是发扬风格帮忙去打井,别带着人家是求咱们办事这样的心思。”

王东方说道:“听王老师的。”

王忆进一步解释道:“同志们,我可不是向你们展示自己觉悟有多高,显摆自己多乐于助人。”

“而是我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咱们去免费帮黄土公社打水井,这不是一个大人情?”

大家伙纷纷点头。

王忆说道:“是人情,那就得让他们念在心里!所以咱们去了要好好表现,不能甩脸子、提要求,这样让人家心里不舒服了,这人情的质量就下降了。”

“甚至可能出现,咱们去义务帮忙打井,结果却惹出仇恨的事,那不是得不偿失?”

王东宝站起来说道:“王老师这话真是说的我心坎里了,咱们确实要端正态度,说是免费去打井,实际上咱们是去赚人情、赚名声的。”

“咱们生产队买卖多、牵扯的面广,黄土公社要是欠下咱们人情、念咱们的好,以后咱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又能使上劲的,他们肯定会给咱使劲。”

王忆笑道:“东宝队长把这事看通透了,拿最近的事来说,咱们的大众餐厅需要的蔬菜、粮食多,都去市场买不光贵,有的还得要票呢。”

“而黄土公社盛产蔬菜,甚至从于队长他们的家乡引进了冬季大棚种植技术,到时候下来蔬菜他们从手指头缝里露出一点配额,就足够咱们饭店用了,是不是?”

社员们信服了,再没人有意见。

天涯三号先停县码头,又顺着海岸线开到了黄土乡所在地的码头上。

童不鸣已经在等着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