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6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肖长贵先打开了一个,看到上面的包装纸后轻轻倒吸了一口气说道:“宋聘号青饼!这是珍贵的好东西!”

但普洱茶饼鉴定真假不能光靠看一个包装纸。

肖长贵是茶行的专家,可是对于这些珍藏古董级的普洱茶饼真假的识别却不是很懂行。

他能看个七七八八,再多的保证就不敢下了。

而这种珍藏古董级的茗茶价值过多,就跟鉴别古董一样,没有足够的把握他不敢接手。

鉴赏过这面55年的宋聘号青饼普洱茶,他又打开了一个盒子拿出一块茶饼。

“五十年代的甲级蓝印青饼啊,王总你真是收到了好东西。”肖长贵忍不住惊叹道。

他翻看着这枚茶饼说道:“你们看这茶叶,距今多少年了?七十年了!这茶叶保存的真好,金黄油亮、品相甚佳啊!”

“再闻一闻这个香气。”他用手在茶饼上扇了扇,脸上露出陶醉之色,“好味道!”

“七十年的陈化,真是与众不同!而且这个品质保持的十分稳定,肯定是大师典藏!”

钟世平看看这有些破烂的包装问道:“这茶叶保持七十年,味道还没有跑光?真的假的?你们这些炒茶的为了赚钱真是什么瞎话也能说!”

肖长贵听到这话哈哈大笑:“你说这茶叶价值是炒出来的,我对此不说什么,这个行业、这些东西,懂的都懂,无需多言。”

“可是你说这茶叶味道都跑光了?那就是外行话了!”

“中国茶叶品种千千百百,为什么都是炒普洱茶不炒其他的茶呢?因为普洱茶很独特,它在包装珍藏之后可以进行后发酵,放在茶行这叫二次生命转化!”

“这点很神奇,发酵的普洱茶会比新茶味道更好,它们真的会在仓储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因此对于普洱茶来说,除了原料与加工工艺外,决定一款好茶的要素还来源于它的仓储环境。”

他拿起这块蓝印青饼给众人闻了闻:“七十年了,普洱茶要是收藏不好确实就坏掉了,这茶饼还能保持如此香味,足以说明它收藏环境之优秀,肯定是被珍藏的!”

王忆估摸着这些茶饼确实被好好收藏了但没有被珍藏。

为什么香味还很好呢?估计是因为这茶叶实际上只发酵了三十年,时间和环境达成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

反而让这茶叶在寻常的保存环境下保存个七十年,估计它的发酵过程会被破坏,到时候一文不值。

连着打开五个盒子,肖长贵惊叹五声。

等他打开最后的第六个盒子,看到这茶饼后一下子坐下了!

钟世平磕着瓜子问:“咋了?被吓到了?这是什么宝贝?价值连城吗?”

肖长贵说道:“前面五块茶饼的价值我都不敢确定,但这一块我能确定!”

“这是干利贞宋聘号青饼!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东西,距今真是整整一百年了!这是世纪茗茶!”

钟世平跟着倒吸凉气:“呵,一百年的东西?这是老古董茶叶?不对,这不是茶叶,这是茶爷爷!”

肖长贵急忙点头:“真可以说是茶爷爷了,老钟你不懂这个宋聘号,它是普洱茶里的金字招牌!”

“这招牌在清末就亮起来了,它们以茶魁之名闻于四方,当时就是世人公认的普洱茶品中的极品,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它是茶饼是普洱茶业中的劳斯莱斯!”

“那你说的干利贞啥意思?”钟世平好奇问道。

肖长贵扶着盒子看着里面的茶饼,说道:“宋聘号茶庄是成立于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它专注于普洱茶的制作和销售。民国初年与另一家大茶行干利贞号联姻合并了。”

“合并之后的名字就叫干利贞宋聘号!”

“宋聘号普洱茶数量罕有,身价每年攀升,这世纪茶饼价值真是海了去了!”

一直没有乱开口的邱大年听到这话忍不住插口问道:“价值连城?几千万吗?”

肖长贵笑道:“你小伙子心还挺野,开口就是几千万!”

“这茶饼在19年出现过,出现在东瀛中央拍卖公司,当时一筒普洱茶以约合人民币115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的价格纪录,成为普洱茶王!”

“一千万也算几千万。”钟世平帮邱大年说话,“所以小伙子人家心不野,人家是有眼光。”

肖长贵白了他一眼说道:“我说的一筒普洱茶拍出了1150万,而一筒茶饼是七块,折合成每一块的话大约是170万左右吧。”

王忆点点头说道:“价格不低。”

肖长贵吃惊的看着他:“王总你真是做大生意的人,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呀!”

“这是曾经的普洱茶王,直到今年有跟它同时代的20年代福元昌圆饼普洱茶出现才打破它保持的价格纪录!”

钟世平好奇的问道:“新茶王是多少钱?”

肖长贵说道:“同样是一筒七片装,福元昌圆饼在港岛春拍拍出了2632万元港币的天价,当时折合每片茶大约317万元人民币!”

鉴定出了这茶叶的价值,王忆便问道:“你要吗?”

肖长贵毫不犹豫的说道:“只要是真品,那我肯定要!”

王忆说道:“但你看不出这是不是真品,所以你得再找更权威的专家来给你掌掌眼。”

肖长贵客气的说道:“对、对,王总所言极是。”

“这样,王总您看您是在哪里下榻呢?明天——最迟后天,我一定约上朋友再去看看,到时候给您一个准话!”

王忆仰头想了想,把茶叶盒子直接递给了邱大年。

他说道:“你到时候去找我的助理吧,我明后天的不一定还留在翁洲,这边手头上又有个大活。”

邱大年郑重的收下茶饼盒子。

对于王忆的信任,他已经习以为常。

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现在这份工作的珍贵性。

他是个聪明人,这种聪明没有体现在学习上,而是体现在生活中了。

王忆会这么信任他,除了两人少年时候的感情还因为他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是个正直人、正经人。

所以邱大年不出轨不光是为了下半生的生活着想,还是因为他不敢:

一旦出轨就意味着他抵抗不了美色的贪婪,克制不住下半身的欲望。

而一个连色欲都克制不住的人,还想获得老板的信任?

他觉得这不可能,因为贪欲比情欲更难以克制!

老板们能信任的人,一定是可以克制的住贪欲的!

他很珍惜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很珍惜王忆的信任。

这是一份改变命运的工作!

第456章 打井队走出公社

得知王忆又有大活了,钟世平羡慕的眼珠子往外凸出:“王总您真是大商贾,天天有大买卖呀!”

王忆说道:“这次就是去接大黄鱼,怎么了,你觉得这买卖不大吗?”

钟世平一看买卖关乎自己的利益,赶紧点头如捣蒜:“大大大,非常大!”

这样该做的工作做完了,王忆不想留下浪费时间,便说一声‘打扰肖老板休息了’抬屁股走人。

钟世平想挽留他吃个宵夜,王忆没有兴趣,晚上他连吃带喝挺饱的,不想再吃了。

他让邱大年开车送自己去公务员小区,路上又跟他着重聊了聊维修厂的工作。

本来这是他今晚的主要工作,不过被路上他的瞎鸡脖子推断给打乱了安排,直到现在才重新聊起这话题。

维修厂现在改了发展方向,不怎么接维修的活了,起码没有接活压力了——

现在经济下行,虽然疫情期间导致物流货运行业更是壮大,但行业内开始赢家通吃,大型船运公司大量兼并收购中小公司去占领市场。

而大型船运公司的船自然不会送到他们这种小维修厂来进行维护保养,王忆这维修厂的前身主要是给一些小渔船、小机动船进行养护维修。

也就是说,他们的目标客户是小渔民。

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取客源,维修工也得当销售,这是前任老板跟银行学的骚操作,银行柜员和大堂经理们需要拉存款,维修工们也需要自己拉客户上门维修或者保养船。

如此一来,维修工们工作压力自然不小。

王忆现在改了维修厂的运行方向,不必去强求接外面的活,而是收购一些八九十年代的老船机,不光发动机,其他的船舵、水表、传送泵之类的都可以收。

要是有六七十年代的船用机器更可以收!

收了之后就维修、翻新和保养,尽量恢复相关功能。

维修厂的修理工们不明白王忆搞这活的目的,王忆不跟他们对接,也不会跟他们解释,这样倒是省下许多麻烦。

修理工们从曾经求着人上门的乙方变成了收购的甲方,地位变了,工作压力也变了。

所以邱大年刚才路上说,修理工们现在工作很积极、态度很端正。

废话,没有工作压力、及时发工资、标准八小时工作制的工作现在多稀奇,工人们干的能不认真积极吗?

他们现在就希望能把手头上的活干好,别因为做的不好被撤掉项目——这是王忆让班头封言归传下去的话。

翻修旧船机的项目如果做不好,那就把这个项目撤掉让他们重新去外面拉客源搞维修。

现在维修厂已经收拾来一批老机件并修理出来,另外也收购了一些老式的修理机:

什么高压冲洗机、老式空压机、角磨机、热风机、各式样砂轮机、压力枪、热熔器、柴油功能钻机和切割刀等等。

邱大年工作态度很认真,每天都要跟封言归视频聊一下维修厂的工作进展,所以对维修厂的情况还挺熟悉。

相关机器他都让封言归拍照片发过来了,专门做了个文件夹来统计每天工作进展。

王忆看后连连点头。

虽然有时候他觉得邱大年和墩子是他的卧龙凤雏——就是《西虹市首富》里的庄强和大聪明,但实际上这有点侮辱人了,邱大年和墩子工作能力是强多了。

就拿邱大年来说,他比开会只会画画的庄强不知道高了多少,工作不说多出色,起码收拾的有条不紊,做个助理是很合格的。

王忆看到维修厂这边已经推进工作了,那82年就可以准备在红树岛上建厂了。

他计划早期的红树岛和机件厂是封闭式、保密式管理的,跟外界不太打交道。

这种情况下他不准备用水泥砖头去费劲巴拉的建厂房了,直接从22年带彩钢瓦和一些板材,去了自己切割搭建彩钢瓦房。

简单快捷,收拾方便!

万一有什么意外事件发生,彩钢瓦房拆起来也快,几个小时就能把房子拆了同时把机器给藏起来。

于是他又让邱大年采购彩钢瓦房。

彩钢瓦他研究过,这东西是长片形状的,比较长但不太宽,可以装上车子长条向拖着走,只要是自卸三轮能开进去的门,就能把彩钢瓦拖过去。

事情处理起来不麻烦。

自卸三轮真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