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32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去给秋渭水送水,问道:“累不累?”

秋渭水笑道:“不累,我小时候跟着我爷爷他们在农场开荒过,当时是在西北,那地方条件才苦、干活才累呢!”

王忆问道:“你们当时是去了西北呀?我没怎么听你们说过。”

秋渭水倚在王忆背上跟他摆了个背靠背的姿势,轻轻叹息道:“我爷爷不愿意提,以前我父母坟墓在那边,我爷爷还领我回去一趟,77年的时候迁回老家去了,于是我们就再也没去西北。”

有人听到他们的话后好奇的问道:“小秋老师,你还去过祖国的西北边疆?听说那里可美了。”

王忆正要制止社员们提及秋渭水过去相关的话题,秋渭水自己倒是不在意的笑了起来:

“嗯,我们农场当时在一条大河旁边,周围长了好多的野麻、梧桐、杨树、红柳。你们见过须要两人环抱的梧桐树吗?我们农场那边好多的。”

看到她侃侃而谈,又有人好奇的问:“你们在西北开荒土地?西北啥样?是不是不用像咱岛上这样撬石头?”

秋渭水笑道:“确实不用,那里石头不多,草多,要开荒就得锄草和砍树。”

“我当时就跟着我家里人锄草,那里的草特别密集,春夏秋三季都有蚊子和虫子,我最讨厌的就是牛虻,它们吸血太可怕了,很疼还容易造成感染。”

“小秋老师,给我们讲讲西北啥样吧,讲讲你们那时候怎么开荒的。”学生们感兴趣的围到她四周。

秋渭水抱着膝盖笑道:“好呀,我们当时是跟部队一样的编制,团、营、连、排、班,一层一层的安排任务。”

“当时活很累,可是大家工作热情很高,都会尽量的超额完成任务,如果谁白天无法完成任务,那还会晚上偷偷去干活。”

“我们开荒的地方隔着农场有段距离,每天干完活大家太累了,没人还愿意回农场,于是就会找平整地方拉起个帐篷,割来野麻铺好当床。”

她抬起头看向天空。

阴云已经被风吹散,有一抹湛蓝露出来。

秋渭水的脸上露出回忆的笑容,说道:“野麻很粗糙的,但是那时候大家太累了,感觉野麻做床特别舒服,厚实、柔软、还能防虫,躺下便入睡了。”

“不过野地里条件还是不好,夏天蚊子太多,一晚上要被咬不知道多少个包,你们见过有人早上睁不开眼睛吗?哈哈,我见过,眼睛也被蚊子啄了,肿的睁不开眼睛!”

“到了冬天没有虫子了,可是天气很冷,早上醒来别说帐篷外面了,就是被头上都有一层霜。”

王忆轻叹道:“太苦了。”

秋渭水笑了笑说道:“还好,大家想着给国家开辟新土地、给人民能供应上粮食并不觉得苦和累,当时没怎么听过谁去抱怨。”

“特别是我们团长人很好,他跟孙老师是老乡,孔孟之乡的大个子,虽然是军人但一点不粗鲁,休息的时候还会给我们说书。”

祝真学捡了块石头扔出去,笑道:“那时候日子就是这样,我也去过西北。不过不是去开荒,是55年的时候棉花大丰收,西北的棉田农民不够用了,就从各地抽调人手去帮忙。”

“西北很干,我们翁洲营过去的顶多三天就要流鼻血,团里为了照顾我们,给我们格外多分点水——那里吃水比咱们岛屿上还要紧张!”

“我们当时用的水都是炊事员从好几公里外拉回来的,每天每人一壶开水用来喝、一瓢凉水用来洗脸收拾,只有每周六晚上才多给一瓢水,让我们洗头洗澡。”

“一瓢水怎么洗澡?”王凯问道,“你们那里没有咱队里的澡堂子吗?”

听到这话,祝真学哈哈大笑,仰天长笑:“你们这些小孩呀,也就是在咱队里过上好日子了,你去看看现在全公社除了咱队里哪里还有澡堂?”

“何况是55年呀,距今二十七八年喽!”

王向红给他递一根烟,说道:“祝老师别管这些傻孩子,他们是赶上好时候、过上好日子了,他们哪知道五几年六几年咱人民群众过的是啥日子?”

王忆听到这话也是哈哈大笑。

这年头的孩子是赶上好时候了吗?

也对。

相比前一辈人,他们已经是赶上好时候了。

其实共和国以十年为单位,每个十年的人都可以对后面十年的人说一句‘你们赶上好时候、过上好日子了’。

虽然共和国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否认,以十年为单位的话,国家发展很快、进步很大。

祝真学问秋渭水:“你们住过地窝子吗?”

秋渭水笑道:“住过,不过住的很少。”

祝真学说道:“我们住的多,当时在棉花田住的就是地窝子,十个人一个地窝子挨着睡。”

“大家伙劳动积极性高呀,有人故意装睡,等其他人睡着了他们就悄悄叫上身边朋友,一起去田地里借着月光继续拾棉花。”

“后来大家伙都发现了这回事,你不睡我也不睡,同志们都比着谁先到地里,到了地里不说话,挎着篮子努力干活——然后经常有拾着棉花就睡着的情况发生!”

“当时大家不睡觉是图什么?图给国家做贡献,也图自己能拿个‘拾棉模范’的荣誉,谁拿到了这个荣誉谁就扬眉吐气,连保护我们的戍边战士见了都要主动敬礼。”

祝晚安笑道:“我们亲爱的祝老师就曾经两度荣获过拾棉模范的荣誉,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社员们听到这话纷纷大笑也纷纷鼓掌。

祝真学提起这回事还真是意气风发,他徐徐的吸着烟说道:“那会大家特别有荣誉感,每次颁发了模范奖之后,第二天总有人不去伙房打饭。”

“怎么回事?前一天晚上难受的在棉花田里哭的厉害,把眼睛哭肿了,不好意思去见人呐,哈哈!”

听着过去的旧时光。

王忆有些感慨。

那些年代日子很苦,但那些年代的人真是活的有信仰、活的有劲头,身体上很累,可精神上会比二十一世纪轻松许多,周边贫富差距小,反而幸福感会更强。

幸福感这东西,多数是比出来的。

他很想回到那个年代去看看。

当然他也就是想,真让他回去他可不回去,死活不回去!

82年他还是当教师呢都差点累出横纹肌溶解症,要是回了52年、62年之类,那就等着玩命吧!

这时候远处响起哨声,然后哨声纷纷响起。

王向红抬起手腕看看时间,也吹响了挂在胸前的哨子。

又要开工干活了!

王忆跟着忙活一下午,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工作才结束。

他累的一个劲喘粗气。

倒是没有腰酸腿痛。

现在他已经彻底锻炼出来了。

也就是在82年他这身板显示不出牛逼来,如果回到22年他跟大学同学一起去搬砖,他可以让同学们见识一下人形搬砖机的恐怖!

即使锻炼出来了他也不想再垦荒下去了。

这一下午的力气活干完后,整个人太疲惫了,晚上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回去睡觉。

而秋渭水体力、体质还比他要好一些,或者是女同志干的活轻快一些,总之她比王忆的状态好的多。

她看着王忆眼神茫然、气喘吁吁、双腿打颤的熊样,上来柔情蜜意的给他一个眼神,私下里笑眯眯的说:“晚上回去我帮你擦擦身子,给你捏捏肩膀捏捏背。”

王忆一听这话肌肉哆嗦的更厉害。

他苦笑道:“不、不用了吧?今天太累了,你早点睡。”

秋渭水在他后背上亲热的拍了一巴掌,说道:“没事,白天忙白天的,晚上还得忙晚上的嘛!”

“还得忙啊?”王忆傻眼了,“不是,我我,我就是真的那个挺累的,你看见了,我今天是咱小队干的最猛的一个。”

秋渭水不乐意的说道:“上个月你龙精虎猛的劲头去哪里了?我当时跟你说,晚上好好休息,你跟我说什么来着?”

“你跟我说,和我在一起拥抱着就是最好的休息!”

“那我现在也跟你说,今天聊我小时候的事把我聊难过了,你教我的,难过的时候要发泄!”

她瞪了王忆一眼,扭腰离去:“我去澡堂洗澡了,你不用去,晚上我给你烧热水擦一擦就行了。”

王忆看看周围。

社员们欢声笑语、拖家带口各自忙活各自的。

这一刻他分外孤独。

只有黯然的夕阳陪着他,让他忍不住悲凉的沉吟道: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他依稀记得这首诗后面还有四句来着。

但从上个月开始他纵情声色了,弄的他那因为戒断祖传手艺活而重新出色的记忆力又开始衰退,这样他仔细想了想也没想出后面四句来,于是气的他跺脚大骂:

“嘚嘚以嘚嘚,造孽啊!”

其实他今晚是真有安排。

本来他想要去22年的天涯岛看看日后的农田分布,看看新增的农田在哪里。

秋渭水这一弄……

他一觉睡到了早上七点半!

今天不能这么整了,他再这么整那整个人都要废掉了!

于是王忆洗了脸后尽量精神奕奕的去找王向红,王向红正在听收音机里的早间新闻:

“……蓉城造纸四厂党总支认真执行《准则》,坚决抵制关系学,受到群众的赞扬,他们说,造纸四厂认真端正党风,关系学在厂里行不通。”

“以生产飞跃牌电视机闻名全国的沪都无线十八厂,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根本上调动了全厂科技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保证了飞跃牌电视机花色品种不断增加,产量质量稳步上涨。”

“好的,各位听众朋友们,早间新闻通讯播报到此结束,接下来请收听来自全国的优秀产品广告——”

“中外驰名,茅牌剪刀。旅行剪刀,本厂首创,可伸可缩,携带方便,欢迎全国各地朋友来本厂选购……”

趁着新闻节点的空当,王忆装作不经意的问道:“队长,你昨天说啥来着,说那个咱外岛的石艾茶很有名是吧?”

王向红诧异的看着他,说:“对,石艾茶,能去火能治感冒能止痢疾——但不能治肾虚啊。”

王忆都要无语了:“你、不是,队长你怎么跟队里那些老娘们一样,老是开低俗玩笑。”

“那啥,我想的是现在冬天了,这石艾茶还有吗?茶叶不都得是绿色的晒干才行吗?”

王向红看着他的脸说道:“石艾不一样,它开花盛期时采收,晒出来的味道最好。但到了冬天它枯萎了,可有的花瓣还保留在上面,等于天然晒干,这样的药效更好——但也不能治体虚啊。”

王忆笑道:“你今天是跟虚这种笑话干上了啊?你怎么老是提这回事?”

王向红瞅着他说道:“你起床以后没有照镜子是吧?王老师,你去照照吧,你黑眼睛咋这么大呢?眼袋也大了,你这不是虚了是什么?”

王忆心里一沉。

他急忙说道:“我这不是肾虚也不是体虚,我是气虚!”

王向红说道:“看出来了,我看这你就挺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