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3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这边看看手头上学生的名次,看到王状元竟然考进全班前十了,正好第十名。

要不是王状元在被灌了童子尿后表现极度用功,王忆都要怀疑他抄袭了别人的答案!

王状元的进步是实打实的,王忆指着他说道:“大家都要向王状元同学学习,他本学期的进步是最大的,我想期末考试他应该能拿一个最快进步奖!”

王状元沉着举起手。

王忆问道:“王状元同学,你要说什么?”

王状元傲然道:“期末考试,我要考第一!”

王新钊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笑容的意思是老子不死,尔等皆为太子!

我外岛农村第一学神还在呢,你区区班级前十名好意思找我碰瓷吗?

王忆却鼓掌。

王状元有这个战斗意志那必须得鼓励!

前九名除了第一的王新钊老神在在,其他人都开始紧张起来:草鞋这货看起来不是闹着玩的,那自己得小心,别被他把自己成绩给超了。

后面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那叫一个积极,学风之正,把王忆感动的都要掉眼泪。

太努力了吧!

他想起捕捞业中的哈士奇效应——

相传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于是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那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它们被捕捞后会静止在水中导致缺氧而死。

这时候往里放一条哈士奇,哈士奇这狗东西最爱乱折腾,会折腾的沙丁鱼们活力十足,导致它们到达港口的时候依然活得好好的。

现在班级里就出现了哈士奇效应。

王状元就是那条哈士奇!

上午到了十点多,雨幕停歇,王向红等到中午看了看天气,看到天上阴云被风给吹散了,便开始在大喇叭里喊话组织垦荒行动。

垦荒是生产队的大事,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

首先得进行一个动员大会。

中午吃过饭,全体社员来到学校操场列队参加垦荒大会。

虽然只有劳动力参加垦荒行动,可老人们小娃娃们也得配合这项行动,比如老人要负责做饭,娃娃们要负责收拾家里卫生。

王忆让孙征南给学生们列队后并入社员队列,以后下午学生们不上劳动课或者体育课了,就去垦荒干活。

王向红先进行垦荒动员,他一手掐腰一手拿起铁皮喇叭喊道:

“各位社员、各位同志,今天大家伙聚集在这里的目的,你们都清楚,肯定都清楚!”

“是的,咱们今天开始要利用冬闲时节进行垦荒!”

“咱们岛上的农田少,粮食不够吃,以往咱们没有条件去开拓新农田,所以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现在王老师给咱们队里带来了打地机,那么咱们能不能好好利用起这件机器,给生产队再开拓出一部分农田呢?”

“我认为肯定是可以的,64年国家提出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咱们当年就响应国家号召,给生产队开垦了二十余亩的新农田,这事老少爷们都有印象吧?”

社员们回应热烈:“记得!”

王向红满意的点头,说道:“说起这个事咱们必须得再提一下大寨村。这个大寨村它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当地修县志,哪怕大寨村离县城只有5公里,可县志上都没有记载大寨村的名字。”

“为什么?这大寨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因此十分贫困,民不聊生啊。村子位于虎头山脚下,山坡上悬挂着层层土地。旧社会的时候每年多灾多难,老百姓经常努力工作一整年,却连最基本的填饱肚子都做不到。”

“因此咱们听广播、看报纸都知道,那时候大寨村有四多,讨饭的多,卖儿女的多,扛长工背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

“但是!”

他话锋一转,左手握拳使劲一挥:“但是在办起农村合作社后,大寨村在他们领导人的率领下,组织群众走集体化道路,率先向山中恶劣的环境宣战了!”

“此后接近十年啊,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肩背,拿着锄头,背着箩筐日日夜夜辛苦地劳作,开始造梯田!”

“最终他们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植了1000多亩的树木,翻新800多亩的良田,修建12公里的盘山公路,并建造6座水库、14公里的盘山水渠,铺设了3万多米的地下水管,成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

“同志们啊,以前我就多次说过,咱们生产队的这个情况跟大寨村是很像的,大寨村在虎头山下,咱们在天涯山下。”

“他们能靠肩挑手提的硬生生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我们就不能吗?”

王忆听到这里眼睛都直了。

他知道垦荒是大活,但老队长这是啥意思?准备整活整出个特大的?

不会要垦荒垦上好几年吧?

还好王向红比他清楚当前形势,他继续说道:“在过去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我们生产队已经多次开展过垦荒行动,并取得了优异战果,这种情况下今年咱们再次重启垦荒行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重走开垦路、重学大寨精神、重提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精神!”

“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垦荒!要开垦出农田!这个冬天要开垦出最少五十亩的新田来,来年全种上红薯,入秋以后家家户户多分它一千斤的蜜薯!”

“好不好!”

一听明年家里可以多分一千斤蜜薯,社员们真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了。

喊‘好’喊‘干’的声音山崩海啸,大家伙都被触动了。

西瓜红蜜薯真是宝贝!

现在家家户户都舍不得随意吃,这东西都被晒成红薯干用来走亲戚的时候当礼物了。

蜜薯晒出来的红薯干好吃,社员们都说这些红薯干是用蜂蜜泡过的,结果亲戚们还真信。

因为确实香甜可口!

看到社员们的积极性被调集起来,王向红意气风发的喊道:“好,看到同志们这么有斗志,我非常满意!”

“现在咱们全体都有!立正!共同背诵大寨村的垦荒口号!”

有些东西因为接触的多,已经印入人的脑海深处。

大寨村的垦荒口号虽然已经有几年没人提过,但王向红开头后,社员们立马跟着回忆起来,然后呼喊声便越来越响:

“不需要国家的钱粮物资,上交国家的粮食不能少,群众的红利不能少,社员的口粮不能少!”

又是山崩海啸!

第440章 垦荒第二天,跑路

垦荒动员结束。

提前分配好的小队开始并队,队长将各自队员带好,然后带上上午准备好的家伙什奔赴岛屿各处。

第一波带鱼汛已经结束,后面几天海上没有什么活,所以壮劳力们没有出海,初期也要跟着垦荒。

王忆和教师们被编入了第一队,跟随王向红去垦荒。

教师们垦荒都靠自愿,然后除了黄有功和祝真学,其他人都自愿参与垦荒劳动,连漏勺都脱掉厨师服上阵了。

黄有功很尴尬。

祝真学领着他去烧水给社员们送水。

这好歹也给生产队垦荒贡献力量了。

如此一来黄有功轻松下来。

王忆本来觉得垦荒个五十亩新田不是大问题,他们和大寨村不一样,别看大寨村名声响亮,其实当时他们垦荒的时候人口很少,总共才一百多人不到二百人,所以花费十年时间才完成那些成就。

像天涯岛是大生产队,王家人口在整个县里都能排上号,他们光是户数就有一百几!

这样他寻思着,哪怕能动用的劳动力只有五百,那五百人一个冬天垦荒五十亩新田,等于十个人开垦一亩地,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事?

有手就行!

但下午真开始干活了。

王忆眼神直了!

海岛怎么垦荒?他们要先开山,问山和石头要田地!

外岛的岛屿都是千千万万年形成的,无数岁月的积累,让岛上聚集了泥土。

但百万年的时光长度里,总会发生点山崩地裂的事情,导致岛屿上山峦崩裂,一些石头落下占据了土地。

他们要做的就是先把这些石头全给清理了,找到土地,然后再用打地机开垦土地。

这家伙工作压力可就来了。

他估摸着别说一个冬天了,就是一年能收拾出五十亩地来也算是好本事。

主要问题就在于找土地!

社员们辛辛苦苦的翻石头,有时候花费几天工夫翻下去,最终却翻出了山石层,这样就等于几天工夫全浪费了,得重新找一块地方再翻石头、再找农田。

王忆搞清楚这回事后当场就一个反应:

闹么?

这不是开玩闹么!

他赶紧开始开动小脑瓜子想歪脑筋,22年开荒的事他大概了解,那都是上大机器的,推土车、铲车、排石车等等,全靠机器来干。

这方面在82年是别想了,他不可能真弄一台汽车来天涯岛,影响太大,没法解释来路!

王忆挠挠后脑勺,还真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岛上开荒的难点在于什么?在于不好确定田地位置,这样的话自己干嘛不去22年直接看看后来的天涯岛上都在哪些地方有新农田呢?

以生产队上下对农田的这个执念,王忆相信就算没有自己介入,那未来生产队也会开垦出新农田。

这事是肯定的。

因为王忆把22年的天涯岛都逛遍了,他记得岛上的田地比82年要多,只是22年农田都荒废了,他也没有重启农田的心思,所以便没有在意22年岛上到底都是哪里有农田。

有了这想法,王忆便放松下来。

他先跟着社员们收拾石头,有的用铁镐、有的用锄头、有的用撬棍,一块块石头被敲出来搬出去,堆积在一起很快摞起来。

王向红没干活,他游走在各个小队之间强调安全:“一定注意撬起的石头情况,有连带的不要随意乱撬,特别是邻近山的地方,小心山石滚落!”

开荒是体力活,干了半个钟头小队长们就吹响哨声示意休息。

王向红回到一小队给社员们分烟,一些汉子凑上来共同吸烟放松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