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728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然后他们手里的录音机可不只是为了听歌,还是为了跳舞。

他们还不是自己跳,是带着录音机去公园啊广场啊街头啊这些公共场所组织露天舞会。

这年头录音机少,于是就成了炸街神器。

录音机一出现,围观者动辄就成百上千,时尚青年们跳舞,围观者也跟着扭两下子。

就这样形成了公共场合跳舞的风尚。

有些地方有些人没有录音机,他们便用口琴、手风琴、笛子、二胡这些乐器来伴奏,一样组织跳舞活动。

于是很自然的,保守派和时尚派的理念出现了冲突,最终在前年的80年4月,治安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

《通知》有要求,什么公园、广场、饭店、街头巷尾这些地方禁止聚众跳交谊舞。

各地的官媒报纸还报道说,这类舞会会给社会治安带来问题,有些人舞姿低级庸俗、丑态百出、伤风败俗。舞场秩序混乱,流氓打架斗殴、猥亵侮辱妇女、偷窃财物,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坚决要求政府予以取缔。

这些报道不是瞎说,80年年初在首都和沪都都发生过跳舞致人死亡事件:

首都是发生了践踏事故,有人被踩死;沪都则是有人在石库门的天台跳舞,跳着跳着失足了,摔死了。

就这样跳舞活动被取缔,人们要办舞会只能转移到家里,而且他们在家里跳的更狠,跳贴面舞、黑灯舞!

王忆不想整这些玩意儿。

跳舞的可不光是男人还有女人,就他现在当两界搬运工所练出来的小体格子太漂亮了,上粗下细绝对的虎背蜂腰。

这家伙跳舞的时候肯定有女人会摸他,王忆可不想被人占便宜。

再说了,万一还有男人摸他呢?

优秀的男孩子在外面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于是他进门后便皱起眉头说:“你们在跳舞呀?不是在集邮分享吗?”

活动室里二十多个青年和中年人在踢踢踏踏的随意扭动身体。

王忆搞不懂这有什么好的,还不如打太极拳呢。

如果是闲的难受、精力旺盛无处释放,那去海上摇橹拖网不行吗?

放他进来的青年甩了甩一头长发,冲他妩媚一笑说:“集邮的事急什么?同志们还没有来齐呢,等来齐了再说。”

王忆翻白眼,无语了。

有一个又高又瘦的青年看出他没兴趣,口气很硬的说:“我们没逼着你来参加活动,你要是觉得我们这样不好,那你走就是了,我们不强留你。”

王忆一看,好家伙,年轻的同志你很牛逼啊,我是有持枪证的人知不知道?

他不想受这口气,转身就要走。

长发青年把他拦住了,说道:“朋友你别急,你要是不爱跳舞那你去帮咱们把大字贴起来吧。我们跳一会,等待会人齐了咱们就讨论集邮的活动。”

然后他又去低声跟刚才说话的青年说:“你傻啊?这时候让他走,万一他出去报警了呢?”

青年听到这话很虎的一瞪眼:“他敢!”

拳头一捏,别看他长得瘦,却天生了一双大拳头,拳锋上不少老茧,一看就是个街头霸王。

旁边的人说:“行了行了,吉祥你别闹事,咱现在都是集邮的文化人。”

另有人抱怨说:“真是的,咱们正常跳舞怎么国家也管啊?活跃一下文化生活都不行?”

议论声响起:

“就是,咱们这里管的太严了,6月我去常山,人家常山的春燕饭店后楼三层就有个歌舞团,一千多平方米呢,可热闹了。”

“嘿,这事我看报纸上说过,春燕饭店可是高档饭店,肯定是关系硬吧。”

“老曹你去过春燕饭店的歌舞厅?里面什么样呀?”

老曹叹了口气说:“其实不怎么样,他娘的,人太多了,它分早中晚三个场,我以为早场最少,结果去了跟挤公交车一样,那么多人压根没法放开脚步跳。”

“那就没意思了。”大家伙纷纷摇头。

这时候有人凑上去贼兮兮的问道:“老曹,听说这些歌舞团跳黑灯舞、贴面舞?特别是晚上……”

“没有,都是瞎传的,人家是正规歌舞团,墙上贴着标语呢——禁止贴面、贴胸、贴身跳舞。”老曹摇摇头。

好几个人撇撇嘴说:“嗨,那就没意思了。”

王忆继续翻楞白眼。

这他娘真进楼凤窝了啊!

他把一张张红纸贴起来,上面有黑色大字: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海福县邮票交换活动。

他这边把红纸贴好后,有人看了一眼跟他说:“哎哎哎,哥们你贴错了,应该是‘海福县邮票交换活动,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么个顺序。”

王忆说道:“那揭掉重贴?”

“算了算了。”长头发甩甩头,“凑活着来吧,哥们来喝一瓶汽水?”

王忆摆摆手。

他怕汽水里下了药,喝完了容易屁股疼。

这会他已经后悔来参加这邮票交流会了,自己手头上能卖出去的邮票也不多,就一版猴票和一些军邮票而已,收集着便是,何必非得卖出?

反正以后这些邮票会越来越贵。

当然他本来参加这活动还想着能在这里收集到几张能带到22年赚钱的珍惜票,但现在看这群人流里流气的样子,他应该是白抱希望了。

第358章 全给我抓进去

后面断断续续又有人来,开始有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到来了,一个个文质彬彬,胸口插好几支钢笔。

这时候天色已经晦暗下来,于是长发青年便关掉了录音机。

他数了数人头问道:“一共来了54个,行啊,咱们队伍又壮大了,你们还有没有朋友要来的?”

有人说:“我表哥吃完饭会来。”

还有人说:“我一个工友今天值班,他来的会晚点。”

长发青年便说道:“行,那该来的同志都来了,咱们就正式开始交流活动吧?三子,给大家伙发一下这一期的《集邮》。”

《集邮》是老杂志了,55年1月创刊,66年停刊然后前年又复刊。

起初在80年上半年,这杂志是双月刊,结果这年头城市里的集邮人员多,且发展迅猛,三期刊物下来一期销量比一期高,于是下半年便改成了月刊。

长发青年是本地集邮人群里的泰山北斗,他免费送大家伙杂志。

王忆也分了一本。

他打开之后看第一页,上面有领袖题字:人民邮电为人民。

长发青年将自己的《集邮》杂志卷起来在桌子上敲了敲,说道:“大家畅聊之前我先说一件事,咱们上个月没有举办活动,因为我去首都看我姥爷了。”

“这次我去首都收获颇丰,买到了今年发行的多套邮票,T70、T71、T72、T73、T74我都买到了,买的是全套,还有J74、J75……”

“帆哥你买到了J74?今年2月15日发行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纪念邮票?”莽撞青年吉祥急忙问道。

帆哥得意的说:“对,买到了……”

“那你太厉害了,我看报纸上说,首都在发行J74的时候,有两千多名同行拿着预购证去买票,在开门之前就来和平路邮政门市部排队,排了很长队伍。”吉祥再次打断他的话。

帆哥对此不以为意,他笑道:“对,我听首都的朋友说,那天是人如潮涌、顾客如云啊,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有个青年问道:“首都还发行预购证了?我怎么听广播说,这制度还在构想中呢?”

“你听广播里说的是咱们江南在构想吧?首都早就有预购证了,邮票公司天津分公司从去年起就实行半年预订办法了。”一名老人说道。

帆哥点头道:“对,首都是今年正式实行的,他们是在半年内预交十块钱,然后可以持证买到这期间发行的新邮票。”

有人问:“有证也得排队?”

“当然了,有证照样排队,如果没有证,那你排队也买不到新邮票。”帆哥说道。

吉祥迫不及待的说:“帆哥你给我来一套J74,我看《集邮》上有这套邮票的照片,真漂亮。”

帆哥调侃道:“你用什么给我换?用你那张外国邮票行不行?”

吉祥立马一拍桌子说:“想都别想,你们别做梦了,那邮票是我的宝贝,我以后就靠他来改命呢!”

“咱们收集邮票是为了乐趣、为了增长知识,你还真以为靠收藏邮票能发财?”一名中年人摇头笑道。

立马有人说道:“对,集邮可以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吉祥不服气的说道:“这些邮票肯定不行,但我那个洋邮票能行,那是我爹早年间救下的资本家华侨才得到回报。”

“人家当时就说过,邮票是很值钱的,他在外国时候,很多人就靠邮票发家致富。”

“咱们是中国,不是外国。”又有人怼他。

吉祥脾气暴躁,他一拳砸在桌子上说:“中国又怎么了?中国现在改革开放了,全民都开始集邮了,你们看着吧,我那张黑邮票肯定能值大钱!”

帆哥咂咂嘴说:“行了,吉祥你别急眼,怎么还要砸桌子呢?”

“另外这件事我赞同吉祥,他的那张洋邮票真的值钱,我打听过了,吉祥不是吹牛,他那张邮票还真是世界上发行的第一张邮票!”

听到这话,本来在无聊翻看《集邮》杂志的王忆猛然坐起来问道:“黑邮票?是黑便士?!”

黑便士,邮票之祖!

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于1840年5月6日正式开始使用。

它的出现代表便士邮政法的开启,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要革命,在此之前邮资由收件者支付,且费用昂贵。

拿当时的英格兰来说,一封信件邮资可以达到17便士,问题是当时一名工人的月薪才是18便士。

于是当时穷人邮寄信件压根不带信纸,他们在信封上动手脚、做标记,这样让收信人看到信封后就大概知道这封信要说什么事,便不必付钱收下信,而是当场拒收回退。

后来罗兰·希尔设计出了现代化的邮政法,而当时发行的第一枚邮票便是黑便士:

这邮票通体是黑色的,它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侧脸像。

王忆不敢置信。

他竟然在这里碰到了黑便士!

黑便士是真正的价值连城的东西,他前段时间捣鼓邮票比较多,于是便特别注意了一些名贵邮票的新闻信息。

其中黑便士的新闻闹的最厉害,他还大概的看过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