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727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当然这模型不是为了嘉奖王忆等人而特意定制的,这是县里的旅游手办。

一个模型上千块,专门卖给游客当纪念品的。

可惜这两年游客太少,手办卖不动了……

嘉奖活动结束后有表演活动。

上台表演的都是县里各乡镇、各岛屿村庄的人员,好些渔村都有舞龙舞狮文化,所以他们上台进行舞龙舞狮对抗表演。

其他表演有锣鼓演奏的《春风鱼乡》、歌舞《美丽福海》等等,很热闹。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甚至还有一群老娘们上去表演了广场舞!

还别说,这些老娘们可不是身高一米七腰围一米七那种,都是风韵犹存的熟妇。

她们伴随着《好日子》的音乐扭动丰腴的腰肢,吸引了好些中老年男同志饥渴的目光。

本来妇女们上去跳广场舞引发了一些游客的哄笑,可是随着舞蹈进行。

游客们目不转睛、合不拢嘴。

现在不是节假日也不是周末,能出来旅游的多是退休的老同志。

老同志们喜欢钓鱼喜欢打猎,广场舞一起,舞台上全是肥兔子在蹦跶,这样哪个老同志能顶得住?

王忆看的认真,有接待人员猫腰来提醒他:“王总,您准备一下,待会要上去接开捕大旗。”

“啊?”王忆一愣又反应过来,“哦哦哦,我也有开捕大旗?”

接待人员说道:“对,本地有渔船的都有一面开捕大旗。”

王忆的天涯一号是登记在册的渔船,所以县里有相关活动也会把他给安排上。

妇女们一曲跳完挥手告别观众从舞台两边下场。

好些老少爷们很激动的在喊:“再来一首!”

“别走啊,继续奏乐继续舞!”

“舞你妈个逼,你八十岁了还看这东西呢?不怕中风死这里?咋了,想把自己骨灰直接留给大海留给祖国山河?”

王忆听的哈哈大笑。

主持人和领导们登台取而代之。

齐德这人很活跃,还拿着话筒问了一声:“我看现场的朋友们没有看够广场舞,巧了,我老齐也是一位广场舞高手,要不然我给大家扭一段?”

下面掌声雷动。

齐德当然只是开个玩笑,因为接下来是开渔节最重大的仪式——授旗仪式。

海风呼啸中,一排排的展架被推上台来,上面插满了FLAG。

猎猎红旗在海风中摇动,船老大们排队登场。

每一面旗帜上都有字,水水高产、风风平安、鱼获满仓等等,全是祝福。

王忆收到的红旗上写的字比较独特:祖国万岁。

他觉得这红旗挺好,可以带回82年,到时候看女排比赛的时候让王状元上去摇旗,这崽子肯定摇的飞起。

授旗仪式的时候就是傍晚时分,这样授旗结束活动便暂时落下帷幕。

舞台不撤走,游客或者当地百姓喜欢唱歌的可以上去唱歌、喜欢跳舞的就去跳舞。

反正今天就是一个乐呵。

只要上台表演的不管水平如何,都有一份礼物。

是个盲盒。

王忆扛着旗去跟接待人员告别,接待员还挺想挽留他的,说道:“王总,咱们的开渔节分为两场,下午这是开幕式,入夜后还有文艺汇演。”

有游客听到了好奇的问道:“文艺汇演?那有没有请明星呢?”

接待员四两拨千斤,笑道:“我们福海开渔节的演出主力军历来都是本土的渔哥渔嫂,别看他们没有名气,但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帅哥晚上来看吧,相信我,表演真的很精彩。”

游客肯定来看,要不然来旅游图什么?

齐德急匆匆走过,看到王忆扛着旗便打了个招呼。

得知王忆晚上有工作安排他没有强留,说道:“开渔节之后咱们本地还有个节日,是谢海节,十月举行,王总你记得留出时间来,到时候一定要来参加。”

王忆疑惑的问道:“谢海节?也是咱们本地的传统节日?”

远处有人招呼齐德。

齐德回了一声然后拔脚就走同时回头对王忆笑:“不是,是咱们县里为了给旅游业加油特意举办的活动,今年是第一届,这个很热闹,到时候真有明星到来。”

他离开后这样王忆也要离开了。

走之前他先去看了停靠在码头上的蓝海十号。

蓝海系列游船都是现代化船舶,这船足足有二十米长,可是不小呢。

船身通体洁白,曲线有些古板,不像这两年出产的游船一样曲线流畅、造型优美。

船体被洗刷的干干净净,船舱也被打扫过了,上面说是一尘不染毫不夸张。

王忆进船舱一看。

39个座位井然有序,前面还有个大屏幕呢。

这时候有管理员上来跟他交接游船。

王忆给他递了一支烟,船下有人吆喝:“小王、小王,哈哈,我刚才就想找你,你跑的好快。”

是波叔陈进波来了。

王忆赶紧邀请他上船,也给他上了一支烟。

波叔一看又是华子,便美滋滋的抽了起来:“你岛上的活计忙活的差不多了?”

王忆说道:“对,招聘了不少人呢,然后县里看我没有客船接送员工,特意送我一艘船,真是太好了。”

管理员说道:“这船确实很好,它主要是空间大,可以做改装,你那里的员工不可能天天要坐船回家的,对吧?”

“对。”王忆点头。

管理员便给他支招:“那你把船做个改装吧,这船的后半截可以进行封闭,封闭出来个厨房和餐厅,到时候你把船做成垂钓船租给钓鱼佬,这可以赚不少外快哩。”

波叔说道:“对,老苏的主意挺好,钓鱼佬舍得花钱,而且他们人多,常年可以做这个生意。”

王忆琢磨了一下说:“好,那我研究研究。”

他不想做这生意。

不过要是能改装的话也挺好,毕竟钟世平刚帮他收购了一个船舶修理厂。

这厂子规模较小,但也具有改装能力,像是把一艘客船改装出个生活区,这对技术要求不高,改装厂就能做到。

王忆看了看这艘船的情况。

要改装得拆掉一部分座椅,不过没关系,39个座椅太多了,保留一半20个便够用。

于是他给邱大年和钟世平分别打去了电话,把蓝海十号的情况告诉两人,也跟钟世平说了一声,让他帮忙找人开船去修理厂,把船给改装一下。

忙乎完这件事,他借口还有工作便离开码头进入广场的洗手间。

洗手间里人来人往,他趁着一个暂时没有人在厕所的空当开了旁边杂物间的门锁去了82年。

82年斜阳瑟瑟,秋风吹过,海上掀起一片红浪。

码头上同样人来人往,一些渔船陆续靠岸,船员们说说笑笑的下船奔赴家中去跟家里人吃一顿团圆饭。

王忆打听着去了县城邮电局宿舍楼,这是一栋三层独立小楼,集邮活动就在小楼一楼的活动室进行。

中国的集邮文化迄今时间不长,大约从四五十年代的沪都开始,当时邮政部门的集邮柜台、商店里经常有人来一版一版的买走邮票。

到了六十年代活动被中止了,到了前两年也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们思想随着政策的开放而活跃起来,许多人便开始寻找工作以外的娱乐。

而集邮活动因为门槛低,成了当时许多百姓的选择,集邮的热潮开始涌动。

现在的沪都已经有民间自发性集邮市场出现了,FH县还要差一些,它隔着沪都虽然比较近,但问题是它孤悬于海外,什么风要刮过来都得晚两年。

所以一直到今年,县里才开始重新流行起集邮风。

现在集邮市场刮的是文化风,谁要是跟别人说自己喜欢邮票、收藏邮票,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觉得这是个“文化人”。

比如王忆跟张有信说自己的同学喜欢集邮,张有信便不疑有他:

大学生嘛,大学生那可不是文化人么?

王忆知道这件事,所以在他想来,他要去的这个地方肯定是一群老学究、文化人的聚集地。

或许他推开门,是几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中老年同志在侃侃而谈。

结果他敲门,然后有人轻轻开门、只开了个门缝,警惕的问:“你找谁?”

有音乐声传出来。

王忆后退一步看看这门口挂的牌子,是‘活动室’,于是问道:“我是咱们县里一名邮递员介绍来的……”

“谁?”

“张有信!”

然后门口拉开有人说:“朋友,赶紧进来吧。”

王忆被他弄的头皮发麻。

这干嘛啊?神神秘秘的,他到底是来卖邮票的还是来卖身的?他听他的朋友说,找楼凤无非也就是这么个架势。

他进门之后,音乐声更响亮了:

“……怀念你,怀念从前,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

靡靡之音啊!

王忆一下子明白这人为什么搞的这么神神秘秘了。

怎么回事呢?原来就在前几年的七十年代末,录音机在国内开始兴起,然后一些大城市便出现了一群时尚先锋。

他们多时尚呢?

一群男青年留长发、穿喇叭裤、扛着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