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9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可以去22年买一批给学生当校服呀。

老人被这布景打动了,指着墙角的三脚架问道:“你们这里用的是120的还是135的相机?”

“都是新式135的相机。”妇女说道。

老人点点头说:“好,那我明天带孙子来拍照。”

妇女很满意他的答复,然后看向王忆。

王忆不好意思的掏出胶卷:“我是来冲洗胶卷的,上次在你们这里买了一副胶卷……”

“噢,我有印象。”妇女点点头,“那行,你冲洗几张?”

王忆说道:“已经拍满了,各冲洗一张、呃,两张吧,各冲洗两版。”

妇女说道:“好的,在我们馆里买的胶卷冲洗有优惠,第一版是十六元,第二版是十元,一个礼拜以后来取。”

王忆摇头道:“这也太晚了,能不能加急?最好今天就能取到照片。”

“加急可以,但这个点了,加急费很贵。”妇女看了眼天色又仔细打量他,黑不溜秋的不像个有钱人呀。

“多少钱?”

“两版照片一起冲出来得五十二元了,其实同志你没必要那么急,如果你可以后天来取,那价格就能便宜到三十元。”

王忆直接掏钱交费。

五十多块小意思。

交钱开票,他拎起袋子和皮包去见港岛路找盛大贵和满山花。

此时已经邻近傍晚,气温不那么高了,他乘坐公交车很快赶到。

就在他转入进盛大贵家里所属单元楼巷道的时候,他听见有人喊他:“王老师、王老师,我们在这里。”

王忆闻声看去,看见满山花和盛大贵都在一棵大柳树的树荫下乘凉。

老爷子这会倚在轮椅上,一手摇晃蒲扇一手端着个瓷茶壶,满脸的惬意。

跟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那状态天壤之别。

王忆还记得第一次见老爷子的时候他缩在小卧室的小床上半昏睡,整个人无精打采。

现在呢?

身子斜躺在轮椅上,吹着小风摇着蒲扇,手里小茶壶时不时举起来抿一口,甚至连不舒服的双腿都翘成了二郎腿。

王忆笑尿了:“哟,老爷子挺舒坦呀。”

盛大贵老人笑的合不拢嘴:“舒坦,当然舒坦,出来晒晒太阳乘乘凉吹吹风见见老朋友,这能不舒坦?”

他又指向旁边的满山花:“我得给你们这位社员同志加工资,我要给她每月加五元工资,她太勤快了,哎呀跟她一比那黄小燕真是个懒婆娘。”

满山花显然是刚知道他的加工资意愿,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啊?加五元工资?”

反应过来后她赶紧摆手:“啊不不不,不用了,盛大哥我25元够了,整天吃你的喝你的,你还要给我扯一身花布做夏天衣裳,我怎么还能要你加工资?”

盛大贵笑道:“没事,你听我安排就行了,这夏天衣裳必须得做一套,你看你大热天的还穿着军装,这像什么话?让我老街坊们一看还以为我在苛待你哪。”

王忆说道:“看来我这婶子表现很不错。”

“岂止不错,要写感谢信的呀。”老人笑容愉快,“勤快、实在、吃苦耐劳,每天早上推我出门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傍晚推我出来晒晒太阳乘乘凉。”

王忆问道:“到底是晒太阳还是乘凉?你怎么把两件事放一起?”

老人坐起来放下小茶壶拍拍腿说:“我有老寒腿,所以要经常晒太阳,而现在天热了,晒一会太阳就得来树荫下乘凉。”

满山花拿起小茶壶从旁边水壶里倒上一壶水,又给老人放回去。

王忆说道:“我明白了,这样你确实需要晒晒太阳,一是驱寒气去湿气,二是强壮筋骨。”

盛大贵说:“一点没错,从你上礼拜给我送来人和轮椅,我天天晒,就这几天我的腿脚立马灵便了一些!”

王忆说道:“哎哟,这是好事,恭喜恭喜啊。”

盛大贵问:“我要给她提工资,要修改合同吗?”

王忆说道:“先不着急吧,咱还在试用期呢,等过了试用期你再决定这个具体工资吧。”

他试探的看向满山花,不知道满山花干的是不是顺利。

满山花明白他意思,笑道:“王老师,盛大哥人很好,我在这里做饭打扫卫生给他洗洗衣服,钱跟捡的一样,这个活太好了。”

王忆说道:“这样就好,那个支书怕你在城里吃不惯,让我给你带了些虾干虾米、瑶柱鱼鲞。”

“这还有新鲜的海捕大虾和今年的鲜淡菜,老爷子你们今晚吃点海货,都是新鲜东西,好吃!”

盛大哥笑道:“这好,我这两天还想着让你这个婶子去买点海货呢,你婶子去市场转了转说市场的东西不行,不好还要价贵,她就跟我说,说你肯定会来,来肯定带海货。”

“哈哈,让她一语中的了,今晚可以吃个不花钱的好海货了。”

满山花打开袋子抓了几个虾干给老人:“老大哥你喝着茶水吃这个虾干,我们队里自己晒的,你尝尝,嘎嘣脆还活鲜,跟你在市场买的是不是不一个滋味儿?”

老人拿了一个咬了起来,然后立马点头:“真不是一个滋味儿,你们的虾干怎么还甜滋滋的?”

“甜晒的虾干当然带点甜味。”满山花笑道。

她把马扎给王忆,王忆拒绝了:“我把东西送到就行了,孙老师还在等我去市场买菜,咱队里现在不是有自己的机动船吗?我们开船来的,准备去市场多买些东西带回去。”

“你们自己开船来的?那支书呢?”满山花问道。

王忆说:“支书没来,孙老师会开船,他开船过来的。”

老人招招手说:“你先歇歇脚,菜市场又不是急着关门,不着急,我还有个事跟你说说。”

“你说你手里有一个天完朝的瓷罐?我前几天不是能自己出来了?然后我坐轮椅去我们社区代办户那里打了个公用传呼电话,给我的老同事打的。”

“我现在的老同事被人返聘了,从事陶瓷器的收购工作,他对这样的瓷罐感兴趣,价钱上不会亏待你——我说你是我远房侄子,现在负责照顾我,我们两个关系很好,所以他会给你个公道价。”

“根据他的意思,这个罐子的价格起步是一千块,具体是多少要看罐子的品相和用途。”

王忆心里一喜,说道:“好呀,盛大叔,这太感谢你了。”

反正罐子无法带去22年,能在这年代换点钱是正好的事。

当然他可以选择留下等过个二十年三十年收藏市场火热后再卖,但没那必要。

他有时空门这宝贝在,要富裕轻而易举,不靠收藏古董就能发家致富,而且是带着生产队集体致富。

盛大贵给他一个电话,说:“他现在天天在外省出差,最近会来看我,所以你具体跟他约个时间,然后把罐子带给他看看。”

王忆道谢。

他把捎给满山花的东西放下,又将之前与盛大贵约定的老式收音机递给他,里面没有电池,盛大贵赶紧催着满山花去买电池。

这样王忆便带着电话号码离开,然后去上次领着王东峰买菜的市场等待孙征南。

孙征南还没来,他去打听着找了一家代办户准备打个公用传呼电话。

可他这次出来没想着要跟公家打交道——虽然说代办户不算公家人,但他们家里电话其实是国家所属,所以他们名为‘代办’户。

代办户们是军烈属,这些人很警惕,王忆出来没准备介绍信又不是城里人,这代办户就不给他用电话。

王忆没辙,只能回市场等待孙征南。

具体打电话的事得交给张有信了,他在邮电所上班,打个电话轻而易举。

孙征南跑步赶来,热的是汗流浃背。

王忆问他:“你怎么不坐车?不是跟你说怎么坐车了吗?”

孙征南笑道:“不远,我想着省下个路费,所以跑步过来的。”

王忆无语。

然后转头给他买了一支冰糕,而且是市里才有得卖的奶油冰糕。

孙征南也无语。

省下的车票钱还不够吃这支奶油冰糕的呢。

不过奶油冰糕真好吃,又冰又甜又奶香。

两人进入市场,王忆开始大肆采购。

猪肉,牛肉,羊肉,买!

一买就是三四百块钱的造出去!

各种新鲜蔬菜——竟然不要票?

好,使劲买,又是一百多块钱造出去!

王忆看到这市场还有大蒸笼往外卖,立马挥手买了九层!

大灶三口大铁锅,一口大铁锅装三层,这样以后可以给学生蒸馒头、蒸包子吃了。

生产队的大灶上也有大蒸笼,但只有一件两件的了,所以只能给他们自己蒸包子吃。

洋洋洒洒在市场里一转悠,白天生产队刚给他的六百块钱花掉了!

不过这是小问题,他现在天天卖粮食加上门市部的商品有进账所以压根不缺钱。

他在市场大肆采购,孙征南出去拦了一辆驴车,雇了驴车把这些东西给送回码头。

两人买完东西后又兵分两路。

孙征南回码头王忆去曙光照相馆拿照片。

他赶到照相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照相馆正准备下班,两个工作人员在用老式压花机裁剪照片做最后工作。

他们裁剪的正是王忆的照片。

妇女把洗出来的照片裁剪好递上去问道:“同志,你看你满意吗?”

王忆点点头。

黑白老照片,分辨率普普通通但胜在有时代的味道!

照相馆的工人开始打扫卫生了,有工人扫地进第一个摄像间后不满的说:“馆长,这老照相机给处理掉吧,现在没多少人用这种照相机来拍照了,拍出来的太死板,一点不好看。”

“这么大个家伙留在这里多占地方?每次打扫卫生还得推着它转悠,真是费劲!”

给王忆裁剪照片的妇女笑道:“它终归是有些用处的,有些老同志就喜欢用这样的相机来拍照,咱照相馆是国营老馆,不能光看着挣钱,还要想着怎么为人民服务。”

“再说,你要把这个照相机处理掉,怎么处理?好好的照相机难道砸了吗?往外卖可没法卖,现在都流行海鸥相机,谁还会买咱这么一个大笨牛?”

王忆颇为诧异的抬头看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