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90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看到后服了。

论闷骚还得是孙征南!

他们两人也看上了天涯二号。

崭新的机动渔船实在是让人喜欢。

两人各自拍了一张又给合影了两张,各自拍的是他们在驾驶舱里做开船的样子,合影的是则是站在船尾让王忆从远处给拍了个全景。

徐横有点上瘾:“王老师,再来一张吧,我开船出去你给我来一张。”

王忆诧异的问:“你会开船?”

徐横说道:“会啊,我跟班副都会开船,这种小渔船比快艇还简单,我们在海军接受过培训。”

王忆一愣:“你俩不是陆军吗?怎么又成海军了?”

徐横说道:“我们侦察营陆海空三军轮训,跳伞、简单开起直升机都没问题,都训练过。”

王忆暗暗咋舌。

精锐啊!

他说道:“现在胶卷不多了,这样,等我再买点胶卷,到时候我给你们俩一人拍个三十张二十张,行不行?”

徐横讪笑道:“那不得一人一个胶卷?不少钱呢。”

王忆说道:“我让我同学从城里给批发点胶卷,相对便宜。”

他才没打算用胶卷给社员们拍照片,他准备直接带个老款的数码相机过来,到时候回22年用老式的底片给冲刷一下就行。

得到他的承诺,徐横和孙征南高兴坏了,两人凑一起讨论后面怎么拍照了。

王忆说道:“你俩先别聊天,你俩谁会用照相机?给我跟小秋拍几张。”

徐横自告奋勇:“我来,我俩都会用照相机,这个也学过!”

秋渭水问道:“啊?照相机也学?”

孙征南简单的解释说:“我们侦查敌情的时候,需要从前线拍照和录像,这都是上前线之前学的。”

徐横接过相机热切的把玩了一通,问道:“王老师,你俩去哪里拍?”

王忆说道:“在天涯二号上拍两张,待会我俩在浪潮里再拍两张。等一下,我跟你说说怎么拍。”

他和徐横低语了两句,然后领着秋渭水上船。

徐横举起相机,他直接搂住了秋渭水的纤腰。

秋渭水很吃惊的瞪大眼睛扭头看他。

王忆笑容满面,八颗牙齿标准笑。

徐横顿时来了一张。

秋渭水赶紧说:“哎呀,我还没有准备好,王老师你、你吓到我了!”

王忆说道:“我故意的,我就是要给你留住第一次拥抱你的时候你的样子,想想吧,以后等有了孩子咱给孩子看,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秋渭水害羞了,低声道:“这可不能给小孩看!”

一枚胶卷全拍完了。

王忆收起相机回去吃饭。

两人说说笑笑的往山顶走去,有妇女老人做好饭出来在门口的树荫下乘凉吃。

于是他们一路走,一路上都有温情的笑容和热情洋溢的招呼。

可惜王忆这会把胶卷全用完了,否则可以记录下渔家人质朴善良的面容。

山顶上风格外大,吹的香味很霸道的四处荡漾,引来了全村的狗。

鸡蛋饼在出锅,学生们也不怕烈日炎炎,一个个端着自己的饭碗整齐排队等着吃鸡蛋饼。

看到王忆和秋渭水回来他们便高兴的喊‘王老师小秋老师’,狗都跟着汪汪叫。

王忆情绪好,他去大灶拿出剩下的羊骨头扔给狗。

这些羊骨头已经被煮的没什么味了,不过对岛上的狗来说却是珍馐。

它们这辈子还没吃过羊骨头!

一张张鸡蛋饼很大,出锅后摞在了一起,然后大迷糊用菜刀给切成一片片,然后一人一块。

因为加了酱油,这鸡蛋饼并不是金黄色而是暗黄色,不过上面的葱花很绿,跟亮哥的头顶一样绿。

漏勺看王忆来排队,赶紧拿了一盘子鸡蛋饼递给他:“校长,这些鸡蛋多,你和小秋老师去吃。”

王忆没客气,他端着盘子走人。

漏勺厨艺不错,鸡蛋饼调的味比他要好,他和秋渭水一边吃一边欢声笑语的聊——

头顶大槐树的树叶被风吹的刷啦啦响,偶尔也有嫩叶被树枝扫下,它们随风翩翩落下。

像绿色的小蝴蝶。

孙征南和徐横也来打饭。

王忆对孙征南招招手说:“今天下午上体育课吧,你让大炮代课,你开船送我去市里一趟。”

孙征南说:“好。”

王忆说道:“你去给支书说一趟,我去城里拉点货,给门市部补充货,主要补充米面粮油这些东西。”

孙征南习惯性敬了个礼,问道:“几点出发?”

王忆说道:“早去早回,两点吧,太阳不那么烈了,咱把销售队一起带去县里。”

第221章 你是搞走私的

午后,海面上波光粼粼。

孙征南开船,天涯二号徐徐驶出码头。

王向红在码头上一边挥手一边喊:“注意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徐横安慰他道:“放心吧,支书,我班副为人可稳重了,他开船技术不比你这个老海狼差,耐心不比你少。”

王向红点点头,然后上下打量他。

徐横赶紧昂头挺胸目视前方。

大檐帽被他夹在臂弯里。

很像那么回事。

孙征南先开船到县里码头,秋渭水和凉菜销售队下船,然后天涯二号转向又驶向市里。

说起来他们去市里可以不必开船,毕竟天涯二号烧油还是挺厉害的,来回一趟要耗费不少柴油。

但王忆可不在乎这小钱。

工具是给人服务的,既然有了机动船外出肯定要乘坐机动船,何况这次他还要带货呢。

再说22年有的是柴油,他在22年可有的是钱,随便买柴油,别说这种小渔船,就是大游艇他也养的起。

天涯二号到码头,王忆给孙征南留下个菜市场的地址,又领着他去丙-110仓库搬运箱子。

现在仓库里又堆了好些箱子,之前王忆抽空回22年把一些方便面饼、干脆面饼等商品转移到了仓库里,这次要往后带商品了。

另一个他又让墩子去买了好些红线绳,反正手头上还有的是领袖像章,生产队可以继续制作平安结。

这东西没有保质期,不是跟凉菜一样做出来得赶紧卖掉,所以大可以编织出来后先进行存储,以后慢慢出售。

孙征南要干活,王忆这边也有事。

他得去看看满山花顺便去照相馆把胶卷给洗出来。

82年的翁洲市区面积不大,他记住了照相馆的名字,很轻松的就找到了这个名叫曙光的照相馆。

此时照相馆里又有人在排队等着照相了。

王忆看了看,这照相馆的职能分布是一层大厅交钱、开票、等候、取照片,另有几个照相房间,然后二楼是专门冲洗照片的暗房。

上次招待他的妇女今天依然在上班,看到他推门进来便问道:“同志,您需要拍照片?是拍结婚照、工作照、生活照还是家庭照?”

王忆正要回应,她又积极的推销说:“看您的年龄应当是有孩子了吧?孩子不大?那您要不要给孩子拍个照?我们照相馆刚成立了儿童摄像间,里面布景非常时髦,在咱翁洲还是头一家呢。”

‘看我年龄有孩子了’?您是用前面的眼睛看的吗?王忆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之中。

然而坐在板凳上的一个老人听到后来了兴趣,说:“女同志,那你方便带我去看看吗?”

妇女说道:“行,青年同志你也来吧,过来看看,我们这个儿童摄像间可好了。”

她领着两人往里走,王忆不赶时间,便好奇的打量了一下这年代的照相馆。

曙光照相馆在翁洲是颇有名气的老馆,这里还有那种老式照相机:

一人多高、一肩多宽,整体有个黑色的木制架子托举着机器,木架下面装有轮子、它的一侧则有手柄摇轮来调节对焦的高度和角度。

这种老式照相机的镜头盒子就像老台式机的屏幕那么大,后面机身始终用一块布罩着。

王忆好奇的看,走在他旁边的那老人也在看。

他感叹道:“哎哟,这个机器可有年头了,你们还在用这种机器?我记得我结婚那时候用的是这样机器,多少年了?那不得是建国前的事?”

妇女笑道:“这种老机器已经被淘汰了,我们店里也都存入仓库中了,只有这个摄像间还保留着一台。”

“主要是有些像您一样的老人怀旧,他们希望能用这样的照相机来给他们拍照,说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感觉正。”

老人点头道:“那你们店里有厉害师傅,这样的机器可不像现在的照相机那么简单,要拍出好照片得下功夫呢。”

儿童摄影室在最后一个房间,不大的面积有四套布景,四个房间角落各有一个布景。

有的布景是塑料葡萄藤上挂着塑料紫葡萄,有的布景是一台敞篷玩具汽车,有的布景是现代化的家庭:有沙发有桌子,沙发上有塑料电话、塑料电视机等……

另外三面墙壁上贴着不同的壁纸,正面壁纸是椰林树影白沙滩,左边壁纸是亭台楼阁,右边壁纸则是开国大典……

妇女积极的给他们介绍说:“我们这里不光给成年人租赁西装和婚纱,还有儿童服装,看,小军装、民族服装、工人服装,是不是很时髦?”

王忆看向小军装。

不是他理解中的83式大檐帽+带黄丝带镶边的绿色警服,是72式警服,算是缩小版的三片红,不过有红领章之类的。

他对这衣服有点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