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6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嗯,李家庄那样房屋都在平地上,总感觉一阵飓风席卷过去就能把屋子都给推平了。”

王忆顺着他们的话题随意的笑道:“哈哈,这你们就想错了,别小看海草房,这抗风能力可强了,咱渔家的先人一开始反而害怕潮气和海雾,所以咱生产队的屋子都是从山顶往下盖的。”

“从山顶往下盖?”徐横很诧异,“我看着队里的人家是从山脚下一路往上蔓延,还以为是从山脚开始建,前面的在山脚下,这样一切方便,后面的在山上,干啥都不方便。”

王忆摇摇头:“不是这样,就是从上往下建,所以你看支书家在山脚下,他家是他复原后盖起的房子,当时他特意选了比较差的位置来盖的,以此来彰显他的觉悟。”

徐横说道:“支书家确实潮气大,我放电影的时候能感觉到。”

“今晚回去你先放电影吧,放了电影再上去吃饭,我从城里捎了卤肉,待会上去喝酒。”王忆说道。

他看见码头上站了好些人,应该是等着看电影的。

结果等快艇靠上码头,王忆一看全是队里的人,领头的是王向红。

王向红看见他们立马抽出烟袋锅敲掉烟灰说:“王老师、孙老师、徐老师,你们怎么才回来?”

“我就说没事,咱不是去多宝岛打听了吗?是城里公安同志叫他们去调查了。”大胆嚷嚷道。

“你可闭嘴吧,去城里调查就没事了?万一出事呢?”刘红梅说道。

王忆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都是队里的社员,原来不是在等着看电影,是看他们迟迟没回来感到担心呢。

他心里大为感动。

徐横和孙征南也感动,说道:“李老古说的还真对,咱这生产队有人情味,社员们之间有感情,这才是个大集体。”

“跟我们部队、我们战友一样。”

王忆挥挥手说道:“支书,没事,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回家拿板凳看电影吧,让大炮放电影。”

王向红说道:“今天不放电影了,你们一直没回来把我们担心的不行,外队来看电影的都让我给劝回去了,你们今晚好好歇歇,明天再放电影。”

王忆笑道:“也行,那散了吧,没事,都挺好的。”

大胆兴致冲冲的问:“先别散,先说说今天李家庄都发生了什么事,王老师你赶紧给说说。”

王忆无奈,只好把背包、箱子都交给孙征南,让他放回听涛居去安排大迷糊做饭。

码头上四盏灯都亮着,众人把他拉过去递给他一张凳子,然后蹲在四周手臂搁在膝盖上用手撑着下巴听他说话。

今天发生的事其实还挺多,王忆一五一十的介绍起来。

从诱捕黄小花开始,说到了偶然遇到李岩松兄弟和骗子四人组,又说通过骗子们见到公安的反应产生怀疑说到看见金饼子……

这件事挺有玄奇色彩的,不过有人产生质疑:“李老古家里挖出来的真是金饼子?不能吧?金饼子用牙一咬就能知道呀。”

“你长耳朵吃饭的还是喘气的?怎么听三不听四?”又有人批评道,“王老师都说了,找到的二十四块金饼子里有一半是金子的一半是钨金的,李老古他们一开始咬过了,咬到了金饼子,可是骗子找了块钨金的领他们去城里鉴定!”

“对,城里国家单位的老师傅都说了这不是金子的,难道李岩华还能当面咬一口来跟老师傅争辩吗?”

“老四你不懂逻辑,金子能咬动,但并非是能咬动的都是金子,铝皮也能咬动啊!”

“王老师别管他,你继续说,李老古家真发现了金饼子啊?那他家不是发财了?”

王忆点点头继续说:“确实是金饼子……”

他把剩下的事说出来,一直说到警方到来接手案子,将今天的事明明白白的说了一遍。

社员们哪经历过这么复杂的事?

他们里面有些人甚至听都没有听懂,不过这不妨碍他们一起鼓掌:“王老师牛逼。”

“王老师是真的牛逼!”

然后他们开始羡慕起李老古家里:

“金子很贵,他们一下子挖到十多块金饼子,这下子发财了。”

“发财了,李老古确实是发财了,他这个老顽固、老怪物竟然能有这个财运,啧啧!”

“那他们挖出来的财宝算他们的?不算集体的吗?”

“我回家也要挖挖家里的地,说不准能挖出点什么来。”

王忆已经饥肠辘辘,便跟众人说了一声回听涛居吃饭。

这会酱肉熟食已经切好了,大迷糊下面条,当他回去恰好面条出锅可以吃了。

王忆说道:“我看城里市场已经有西红柿了,回头去城里买一筐西红柿回来,咱做个西红柿鸡蛋打卤面吃。”

“这个好吃,这个可香了。”大迷糊期盼的笑道。

徐横埋头吃着酱牛肉说:“我觉得还是肉香。”

大迷糊说:“面条也香啊,都香啊!”

他们吃完饭,王忆说今天很累要早点休息,让大迷糊给看门,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分开后他一手提着箱子、一手提着包进时空屋,推门回到22年。

到了22年他打开木头箱子,璀璨的百鸟朝凤在灯光下褶褶生辉,底座的凤凰如同泣血。

王忆依稀从上面看到四个字:价值连城。

他笑嘻嘻的打开背包想拿出瓷罐来——

瓷罐不见了!

这瓷罐不能带到22年!

意料之外,但他不算吃惊,肯定是这个瓷罐一直被保存下来、保存到了22年。

不过瓷罐的盖子还在,应该是有人保存过程中不小心打碎了盖子,只保存下了瓷罐。

王忆回到82年。

果然瓷罐又出现在背包里,这样他便把瓷罐留下了,准备以后腌个咸菜什么的——

反正这瓷罐没法带回22年,哪怕它是真古董也没有利用价值了。

不对,王忆又摇头,自己陷入思维陷阱里了。

文物古董并非是只能带回22年出售,在82年一样可以出售,只是82年卖不出高价罢了。

但这东西是他白得的,能赚多少算多少。

再说万一它真属于文物古董,那他可以在82年保存起来,等这个时空的中国经济发展起来、文物古董收藏行情涨起来,到时候再卖也能赚大钱。

这么想着王忆给它拍了照片,决定以后带回22年鉴定一下。

第211章 给社员找出路

礼拜一。

夏日天晴阳光浓,好像早上朝阳冒出海面就开始放出高温。

王忆打着哈欠听着大队委里的早间广播出门,站在阳光下他迎着朝阳要打一套拳,结果打了不多会实在太晒他只好灰溜溜的跑路到树荫下。

在这种高温天气下,只要别下雨或者阴天那海滨要比内陆日子好过的多,不说别的就说清爽的海风吹在身上便是享受。

另外还有抬头看时那一湾碧蓝海面,海风徐徐、浪花滔滔,这股碧蓝映入眼帘,便有凉意沁入心底。

头顶绿叶沙沙作响,脚下白浪化作千堆雪,四周还有百花齐放,王忆伸了个懒腰顿时感觉生活美好。

弯曲的海边已经有人在忙活着找小海货,王忆低头看了看又抬头看,看见天海茫茫,看见尽头有大片黑云阴翳的徐徐赶来。

王向红出现在大队委门口。

他也往南看,手里拿着一个望远镜往南看。

看了一会他扭头对王忆说:“昨天的天气预报说的没错,今天有雨,早上看阳光挺好我还以为广播出错了,看来大领导说的对,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不会犯错!”

王忆笑道:“科学不会出错,但天气预报出错可就太常见了。”

王向红回去停掉收音机开始进行广播:“全体社员请注意、全体社员请注意,今天有雨,云彩被风吹过来了。”

“出海的社员先等等,外面晒着鱼鲞干粮被褥的赶紧收一收,大胆你领着几个人赶紧把石坳台那边的腐殖质烂泥盖一盖……”

因为早上风不大,阴云飘荡的比较慢,学生吃完早饭它才飘过来。

这云彩已经下雨了。

于是王忆就看到了人生中最玄奇的一幕:大片的阴云缓缓的飘来,阴云下雨,就像是一片雨幕缓缓的挪动过来。

雨水有了生命,它们在行动!

这一幕情景显然并不常见,学生们一边扒拉疙瘩汤一边趴在窗口往外看,挤成一团像是小狗。

就这样阴云被风吹到天涯岛,雨幕也落到了天涯岛。

王忆倚在门口往外看。

原本灿烂的晴空被阴云一点一点的给掩盖,好像是光明被黑暗所驱逐。

此时仰头看天空,半片黑暗半片晴。

但随着朝阳被遮住,晴空光芒顿时式微。

雨水大了起来。

哗啦哗啦的声音甚至遮住了浪涛声。

王忆想起了电影《一路向西》——不对,应该是《无问西东》里的经典一幕,然后他效仿老教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

静坐听雨。

学生们可安静不下来,他们也没兴趣听雨。

刚才他们只是被云飘雨也飘的罕见场景所吸引,这会阴云盖顶、雨水洒落,一切变得平常,他们顿时没了兴趣纷纷开始看书。

灯线拉了一下,几个教室的灯纷纷亮起。

学生们自习看书学习,王忆则坐在门口倚着门板往外看。

下雨天人的情绪容易低沉、思绪会四处纷飞。

王忆看着阴云看着雨水看着地上积水被雨滴冲打而如花般绽放,听着裹挟在雨中的海风听着淅淅沥沥的雨打屋顶,然后忍不住的想起了秋渭水。

于是他掏出纸笔开始写信……

算了,实话实说,写情书。

这场雨来的突然但持续时间却挺长,一个上午没停下,中午头学生们要回家吃饭,这样就得冒雨下山了。

王忆看着学生们准备往雨里钻,便拦住他们说:“中午学校管饭,都不要回家了,下午继续上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