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36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忆说道:“对,我一直在学习,因为我们生产队现在没有大夫,我就硬充一个赤脚医生,不过只给大伙看点头疼脑热、治个皮外伤,有什么严重问题还得去医院的。”

叶长安欣然道:“小秋没有看错人,你这个同志思想觉悟很高,你这也是响应主席同志的号召。”

“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主席曾经说,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

王忆听的一愣一愣的。

这么长的主席语录,全背下了?

叶长安特意勉励他:“一直以来主席同志就很挂念农村医疗问题,‘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他生前每次召开全国卫生会议他都要说这句话,我还收藏着他亲笔写下的这句嘱托呢。”

王忆再度一愣一愣的。

这什么家庭,有主席墨宝?

传家宝啊!

叶长安又问他:“你现在是怎么学习医术?”

二十一世纪医学是专业性学科,网上查病被医生视为大忌,而自学医术的民间人士更被视为邪魔外道。

但八十年代没有这问题,从建国开始到九十年代,国家太缺人才了,农村地区尤其缺人才。

农村的大夫往往是子承父业,就像金伟业的大哥那样,跟着父亲行医,等父亲故去就是他做医生了。

另一个就是有文化的人自学医术来给人民服务,几十万赤脚医生接受过简单培训后便背着医疗箱在田头地里给人看病。

所以王忆作为大学生自学医学在叶长安看来是有奉献精神的一种表现。

王忆领着他去看了看听涛居里的诸多医书,说:“我现在是忙里偷闲进行学习,先学基本药理,然后中西医我都学,这本《赤脚医生手册》是我的一个学习大纲。”

叶长安看到诸多医书大为欣慰,连连点头:“好,好呀,中西医一起学是好事,主席同志当年给医疗卫生工作者定下过三大工作方针,你知道是什么哪三大吗?”

王忆求助的看向秋渭水。

秋渭水害羞的低下头。

叶长安笑道:“你这个大学生呀,不能光学技术,也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三大工作方针很重要,你得记下来,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中西医结合’!”

“其中这个中西医结合方针怎么解读呢?主席给出了指点——要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王忆说道:“我一定奋斗!为了全世界解放事业而奋斗!”

他没想到叶长安还研究医学。

研究医学不要紧,偏偏叶长安是老派作风,关于医学工作的研究是以主席同志的指示为核心。

更偏偏他没有研究过主席指示。

为了避免聊出岔子,他赶紧冒着滚热的太阳领两人在岛上转了起来。

一圈转完岛上的社员们也醒过来了,过了一会大队委的下午上工广播响了起来:

“为满足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需求,浦北的张黄公社成立了农房建设承包公司,给建房农民设计、施工并提供建材,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

“现在已经建成6套农房,社员搬进新居后普遍反映,承包公司承建的农房省工省料,价钱便宜,质量可靠,美观实用……”

听到广播声响起,王忆就知道王向红已经上班了,于是他领着两人去了大队委。

王向红果然在办公室里,他正叼着烟袋杆仔细的听广播。

看见王忆进来他点点头:“王老师你来的正好,广播里在说建房的事,咱队里也要给你——呀,叶领导!”

叶长安和秋渭水走进来,王向红吃惊的站起身,嘴里的烟袋杆都掉了。

王忆说道:“领导中午头过来的,在四组的黄小花家里吃了个饭。”

“是要做计生工作调研?”王向红尴尬的问。

现在社会上之所以说天涯岛是大落后,并非是说他们经济落后,而是说他们在计生工作上很落后。

像黄小花家里五个孩子这种情况在外队已经绝无仅有了,像大胆家里三个孩子的也很少见了。

叶长安笑着跟他握手,说道:“王支书,几个月没见了,今天咱又见面了。我今天是来调研的,不过不是给政府调研。”

他对王忆和秋渭水甩了甩头,示意两人出去:“我跟王支书聊几句工作上的事,你们年轻人出去忙你们的——特别是王老师,我看学生来上课,你赶紧去忙吧。”

王忆领着秋渭水外出。

他低声问:“爷爷今天是不是来生产队打听我这个人怎么样的?”

秋渭水也低声说:“不管你怎么样,我都、那啥。”

“哪啥?”王忆疑惑的问。

秋渭水有些羞赧的挥推了他一把:“你不是个好东西!”

姑娘很少撒娇。

她这一撒娇王忆真是骨头软了肉硬了。

这一刻他相信了西方哲学家夏基尔硕的一句名言,世上最强大的武器有两样,一是勇士手里的剑,二是淑女口中的撒娇。

来上劳动课的学生看见秋渭水后高兴不已,围着她欢呼雀跃:“小秋阿姨你来了。”

“小秋阿姨儿童节怎么不来呀?我们吃好吃的了,你来就能一起吃了。”

“我还有爆米花,小秋老师我请你吃爆米花。”猪蹄从书包里仔细的掏出个塑料袋。

秋渭水一手拿了几颗一手摸他的头,笑道:“今天下午你不要上劳动课了,王老师说过你一直没有上学,课程落下比较多,小秋老师下去给你补课。”

猪蹄高兴点头:“好,我去借书本。”

秋渭水拉住他:“我给你拿了一套课本,数学和语文都有,走,跟老师去拿课本。”

这样秋渭水去给猪蹄辅佐功课,王忆就无聊了。

下午他送销售队出发去县里做生意,然后刘红梅拉住了他问道:“王老师你没事干是不是?”

王忆说道:“谁跟你说的?”

刘红梅笑道:“你忙活的时候才不会来送咱销售员去县里呢,今天小秋和她爷爷不是来了吗?你怎么会没事干?”

王忆说:“小秋的爷爷去找咱支书了,小秋要给猪蹄辅佐功课,学生的劳动课是孙老师带着,所以我确实没什么事,准备回去看医书。”

刘红梅给他出主意:“别回去用功了,我领你去捞淡菜吧。”

淡菜不是菜,是贝类,学名贻贝,也叫海虹。

王忆说道:“人爷俩都在咱岛上呢,我自己出海去上工?”

刘红梅说道:“养淡菜的礁石隔着咱岛上很近,出去个把小时就能拖好些淡菜回来。”

“刚出海的淡菜鲜美甘甜,晚上小秋和她爷爷不能走吧?到时候给他们煮个刚出水的淡菜,还是你去捞的,好歹能露个脸。”

六月七月天气炎热,确实是贻贝的捕捞季。

王忆问:“你刚才说养淡菜的礁石隔着咱岛上很近,我不是听说咱生产队没有海上养殖场吗?这怎么还养了淡菜?”

刘红梅说:“咱没有海上养殖场,不过是有淡菜的。”

“养淡菜简单,渔闲时候把小淡菜苗放网袋里头,然后放进能避风浪的礁石坑里头给固定住,这样淡菜苗慢慢会紧紧咬住了网袋,到秋汛了淡菜苗就生长成熟成一溜一溜的淡菜了。”

“你跟我去看看就知道了,个把小时的事。”

个把小时的时间还挺合适的。

王忆估计秋渭水给猪蹄辅导功课不止一个小时,于是他答应下来,回去穿了游泳裤又换了短袖短裤跟着刘红梅上船。

满船妇女姑娘,这样摇橹的活又得轮到他了。

不过他现在摇橹已经很娴熟了,轻松的驱动着渔船乘风顺浪往北行进。

此时是三四点钟,一天里最热的时候过去了,不过温度还是比较高,王忆摇橹的时候虽然有海风吹,可还是很快流了汗。

浩瀚的海洋总是能让人心胸开阔、心情明亮。

夏日的大洋上海水晕染了光,这样天空上有阳光而水面亦有光泽,抬头看去,入目所及都是光。

海浪并海鸥齐飞、天光与水光共色!

晴天的午后,天上海上色彩单调都是个蓝色,可这蓝色单调不乏味,它是璀璨而旺盛的蓝,让人心情舒畅的蓝。

渔船惊起水面的小鱼,顿时有海鸟钻入水里又飞起,带起水花片片。

跟打水仗了一样。

王忆喊道:“嫂子、婶子,有没有谁唱个渔歌?”

妇女们都害羞,你推我搡的不肯答应。

刘红梅豪迈的站起来说:“没人唱我来唱,让王老师听听咱自家的渔歌,来一首《船上人马歌》吧,你们说好不好?”

妇女们鼓噪起来:“行,这是红梅主任你拿手的。”

“来,咱们给红梅主任打起拍子……”

妇女们鼓掌或者用手掌拍腿,显然这是她们很熟悉的渔歌,所以拍子打的娴熟而整齐:

刘红梅扯开嗓子唱了起来:“一字写来抛头锚,头锚抛落船靠牢,锚缉起来心里安,乾隆皇帝游江南。”

“二字写来扳二桨,厨顿一到做鱼羹,鱼羹会做一篮多,西周文王来卜课。”

“三字写来扳三桨,三个大砫船外亢,八十托鱼绳放得长,仁宗皇帝勿认娘……”

声音高亢悠长,有点破产版玲花的味道。

刘红梅唱歌有个厉害的地方,咬字很清楚,王忆听清了渔歌的每一句每个词,但没理解这渔歌唱了什么。

等到刘红梅一曲唱完他问了起来,妇女们才七嘴八舌的给他解释了个清楚。

这些渔歌都是传承自古代,里面内容讲的也是古代行船的事,所以王忆才没有听说过。

其中每句歌词开头的抛头锚、扳二桨、扳三桨等等,这是以前大帆船上的人员职务。

顾名思义,抛头锚在船上的主要职责是抛锚起锚的安全,只要这个任务完成了,他就做好了本职工作,可以象乾隆皇帝那样逍遥自在地“游江南”了。

往下唱的扳二桨、扳三桨等等唱了十四句,说了十四个职责分明的人。

“这渔歌就像是现在工厂里的岗位责任制图表,谁的职位叫什么、责任是什么、有什么规定,一清二楚,会唱这首渔歌那上了远海的大船就不会什么也不懂。”刘红梅最后给他说道。

王忆感叹道:“这都是咱先辈们的智慧,用唱歌的方式来教人明白船员们的岗位责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刘红梅说道:“我唱完了,秀红你来唱一首,你唱的比我好。”

秀红落落大方的站起来说:“好,不过王老师你别笑话人,我可没有你家小秋那么好的嗓音。”

王忆说道:“你放心的唱,我肯定笑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