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49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接回瓶子转悠着看,满脸喜爱之情。

见此王忆就有谱了,他没有用什么套路,直接领着张有信进他的卧室。

还有十一瓶酒并排摆放在桌子上!

三牛外观精美漂亮,十多个酒瓶子并排在一起着实让人赏心悦目,午后有阳光斜斜照进来,淡淡的照在酒瓶上发出隐隐约约的亮光。

张有信当场呆若木鸡。

王忆估计第一次在洗浴中心选妃的袁辉也是这么个架势,呆若木鸡鸡。

他有些难以置信,叫道:“都、都是酒啊?都是二、二锅头?这么多的好酒啊?”

王忆说道:“对,都是我同学邮寄过来的,怎么样,挺好吧?”

张有信拼命的点头。

王忆问道:“你喜欢吗?你要不要?”

张有信猛然扭头露出难以置信之色:“你要、不是,你要送给我?我草,王老师你、你,我不是做梦吧?你送给我了?”

王忆拍拍他肩膀笑道:“你不是在做梦,可我也不能送给你,这是我同学好不容易给邮寄过来的礼物呢,这酒挺贵的——主要是咱这里找不到,现在市场上都找不到,很有收藏价值的!”

他本想强调一下这酒的价值,但考虑到这年代的茅台五粮液一瓶也不到十块钱,这牛栏山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

相比之下将军钟要贵一些,当时张有信可是说一个钟就能抵账六十块呢,他显然了解将军钟的价值。

听了王忆的话,张有信当场颓了:

“也是,哈哈,我想什么呢?那啥,王老师,你看咱们有战友之情,那你看在战友情谊上,以后喝酒的时候一定要叫上我!一定要叫上我啊!”

王忆说道:“你这么喜欢这酒?”

张有信讪笑:“我没有别的爱好,就好这杯中物,就这点出息!”

王忆说道:“要不然这样,我把这些酒转卖给你吧——也不合适,你手里没多少钱了吧?”

张有信正要说‘我回去借’,却听王忆又说:“要不然这样,你手里还有五个将军钟呢,咱们来个友情互换?”

“两瓶酒换一个将军钟,我这里还多了两瓶一起附赠给你!”

他没想着玩什么套路,跟张有信之间也不必玩套路,人家毕竟把他当朋友的。

一听这话,张有信直接露出心动表情。

他搓着手犹豫的说:“王老师,那将军钟挺珍贵的呢,它们是我亲戚送我用来记激励我干工作的,你看我用它们换酒,这不大好。”

王忆想想也是,就说道:“那算了,君子不夺人所爱……”

“不是,我的意思是两瓶酒换一个将军钟不合适吧。”张有信说。

王忆愕然:“你的意思是,得加酒?”

张有信摊开手:“公平交换嘛。”

王忆说道:“那你说几瓶酒换一个将军钟?”

张有信毫不犹豫的说道:“三瓶、不行,四瓶吧,那将军钟真挺好的,我亲戚很喜欢,要不是他的别墅重新装修换上了外国人的钟表,这套将军钟他没地方摆了那肯定不会给我的。”

“等等,”王忆拦住他,“你不是跟我说,这套钟是你亲戚为了督促你工作、为了增加你的时间概念送给你的吗?这怎么又是没地方摆了给你的?”

张有信愣住了。

他习惯性的挠了挠耳朵说:“这两件事不冲突,吧?”

王忆笑了。

这货喜欢瞎咧咧惯了,嘴里就没句实话!

他本来还因为要从张有信手里要走人家亲戚送的礼物而感到内疚,现在这内疚飞去九霄云外了。

内疚个屁!

想想也是,如果张有信这亲戚真要增强他的时间概念那应该送他一块手表——听张有信的意思他这亲戚地位可挺高的,手表对他来说是小儿科。

亲戚送礼物哪有送钟的?

这样王忆便说道:“行,就按照你的要求,四瓶酒换一个将军钟,这里是十二瓶酒,我再给你准备八瓶,不过这八瓶不是牛栏山了,只能让我同学帮我去买,买到什么算什么。”

张有信冲他挤挤眼:“不用等了,你这里不是还有两瓶好酒吗?这两瓶酒我给你顶四瓶,你以后再给我找四瓶酒就行了。”

王忆顺着他的眼神看向窗台。

窗台上放着两个蓝色酒瓶。

泸州原浆酒!

这是他上次买泸州老窖头曲时候东子家赠送给他的两瓶酒,这酒瓶做的非常漂亮,可是酒的品质不怎么样。

虽然它带着原浆两字。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茅台带个镇,买时需谨慎;泸州没老窖,赶紧往后绕……

这瓶泸州原浆酒就是这一套。

而且它玩的很黑,名字叫泸州原浆酒,但蓝色酒瓶下面有俩大字:老窖。

让人一眼看去很容易看成泸州老窖原浆酒。

82年的酒市场还没有这么多坑,张有信这样的酒桌老饕就被坑了,他以为这是泸州老窖!

要知道在浓香型酒里,泸州老窖也是王者玩家。

他一看这有泸州老窖酒而且包装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整个人都被征服了。

王忆明白他选这两瓶酒的意思,便失笑着解释道:“有信哥,这两瓶酒不好喝,就是包装好看而已……”

“没事没事,我不喝,我就是收藏起来,我就是喜欢没事看看,这瓶子好呀,让我看了心里舒坦。”张有信还以为他不舍得给出这两瓶酒故意找理由敷衍自己呢。

见他如此坚持,王忆也不能再多说了。

张有信喜欢以己度人,他继续多说下去只会让人误会是自己不想把这两瓶酒给出去。

总之,既然张有信敢往坑里跳,那他哪有不敢埋的道理?

王忆痛快的把两瓶酒拿了下来,张有信上手就搂走。

他的个人诚信没问题,毕竟名字就叫有信,王忆大方的让他先把十四瓶酒全给带走了。

张有信乐呵呵的带上酒离开,摇头晃脑的跟中了大奖一样。

下午学生们来上劳动课,王忆拍拍手把学生们聚集起来,说道:“今天的劳动课是手工课,王老师教大家给路灯做灯罩,好不好?”

学生们一股脑的喊:“好!”

王状元急忙举手:“王老师,猪羔子快断炊了,得给它们打猪草呀,春天猪草嫩,得让它们多吃点,这样才能长的肥。”

王忆说道:“行,你点一批人跟你去打猪草——选男生,女生留下跟我学习做灯罩,以后这手艺活你们肯定用的着。”

铝箔纸灯罩的骨架是用纸壳做成,即使外面加一层木壳保护可也容易被风吹雨打而损坏。

至于将骨架整个改成木板?

王忆考虑过这回事,但没这个必要,因为铝箔纸用一段时间就得换,它会脱失光泽,而反射灯光全靠这光泽。

铝箔纸灯罩的做法他已经滚瓜烂熟,原材料简单,纸壳、白乳胶、铝箔纸。

这三样原材料都跟沪都外贸交易市场没有关系,但来源全安在了它头上,反正它邮寄来的全是办公用品。

制作这灯罩白乳胶是关键,普通胶水粘纸壳粘不牢靠,白乳胶不光粘性大而且还能防尘防水。

至于纸壳拼接技巧则比较简单,就是裁剪纸板然后用白乳胶给粘在一起做成个上窄下宽方形灯罩子。

不过因为铝箔纸的反光能力,它可以将光芒往下聚合,让灯泡亮度大幅提升。

女学生们学的很快。

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她们平日里都要在家跟着母亲做家务的,制作这种灯罩实在没有难度。

于是当她们了解流程先用报纸试过之后再用纸壳板正式制作,做出来的成品一个两个的比王忆做的还要板正!

王忆只能把自己做的那个带回听涛居去使用,实在没脸拿出去丢人现眼。

他的想法是对的。

灯罩做出来后他便带着学生们去给王向红、王东喜和刘红梅等人看,一行人看的啧啧称奇:

“对呀,怎么把这灯罩子给忘记了?我看城里电灯都有灯罩子。”

“嗨呀要不说还得是文化人,王老师考虑事情就是全面,咱泥腿子跟他不能比!”

“我倒是记得灯罩子这回事,可城里灯罩子都是工厂生产的,咱买不到,没想到王老师带着学生做出来了,哎还别说,做的真好,你看这亮堂堂的……”

王向红美滋滋的叼着烟袋研究手里的灯罩,他研究通透后欣慰的看向王忆说:“王老师,你又给咱队里立下一功啊!”

王忆摆手:“我这算什么立下一功?都是学生们忙活的,至于原材料则是沪都的单位人家给咱支援的……”

“你不用谦虚,你这个人就是有这个毛病,喜欢谦虚。”王东喜咧嘴笑,“王老师你以后可不要谦虚了,搞得我们都不好开展工作啦,因为跟你比我们工作做的太差劲,你要是谦虚我们可就无地自容了。”

王忆笑道:“行行行,这事我有功劳,但学生们也有功劳,她们给咱队里做贡献了,正好沪都给咱学校支援了些粮食,我今晚犒劳犒劳学生,支书,这算不上大吃大喝吧?”

王向红想问问吃什么。

可看看学生们盯着自己那如饥似渴的眼神,他实在硬不起这心肠,就含糊的挥挥手说:“你安排吧。”

王忆笑道:“那我给他们蒸个饭吧。”

糯米八宝饭!

对于队里的孩子们来说,并非是大油大肉才是好饭,甜腻腻的饭一样被视为珍宝。

而糯米八宝饭肯定能坐上甜腻美食的前一百零八条交椅。

最重要的是王忆大批量做八宝饭不会惹人怀疑:上周末他刚从沪都海关捣鼓回来好些粮食,说里面有个百十斤糯米是很正常的。

学生们一听王老师要管饭并且是犒劳大家顿时炸锅了!

在外面打猪草的男学生听说这事也跑回来了,扔下猪草纷纷往大灶跑,挤在门口窗台踮着脚往里看晚上吃什么。

王忆把他们赶走:“劳动课还没有结束呢,还在上课呢,你们继续去劳动,女同学也得劳动,女同学跟着我准备晚饭。”

做八宝糯米饭挺麻烦的,主要是事发突然,得提前泡上糯米,否则很难煮出绵软又有嚼头的饭来。

还好这会时间还早。

王忆知道学生们能吃,直接拎了一袋子百斤重的糯米,倒出来让女学生们分批次来淘洗干净浸泡起来。

糯米得泡两个小时,这期间他跑去看王向红领着王东喜挨个给队里的灯泡装灯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