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48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现在不是什么作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都搞工作室、都想当网红吗?这边是个孵化基地,咱这一层还有上面两层都是给工作室准备的,装修风格就是根据这些文化产业工作室来定的。”

“另外你看得很准,这价钱确实便宜,因为现在政府在招商引资有租金优惠,现在一年租金六万是打了六折,优惠时间是三年,三年后租金按照十万计。”

听着他的介绍,王忆拍着邱大年肩膀老怀大慰:“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你是个好助理。”

邱大年谦虚的说道:“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我跟你说老板,也就是咱时间紧迫,否则我还能找到更好更便宜的地方!”

王忆连连说:“这够好够便宜了。”

他又把两人跟袁辉互相介绍了一下,邱大年留了袁辉的联系方式,这样王忆就放心了。

袁辉这人无论办事还是人脉都靠得住,有他给邱大年托底,王忆这边放心多了。

房租一次缴纳一年,王忆给邱大年拨了二十万的款子,让他来处理成立公司的事宜。

缴房租、买办公用品、住宿生活用品都需要钱,十万块钱打不住,所以他给预支了二十万。

邱大年手机不行,还是五年前的小米6,这玩意儿能用到今天也是奇迹,收钱的时候卡死两次,吓得王忆以为钱被系统给吞了。

他这手机肯定不行,王忆果断挥手:“换华为,你和墩子都换,我给你们报销,这算员工福利了。”

墩子眼睛亮了:“真的?我也给换啊?”

王忆说道:“真的,公司给你们的福利。”

邱大年想了想说道:“那老板我们不换华为了,换小米K40,这手机我盯着一年了,去年刚发售时候就盯着了,它是机霸,性价比很高,12G+256G的两千块就能拿下。”

王忆心酸。

两千块的手机盯了一年没下手?

墩子很高兴:“对,用小米,小米是叼丝手机,跟我俩气质更搭。”

站在落地窗前看风景的袁辉愕然转身。

王老弟你这是从哪里找来这么两个好帮手?你这么大的生意用这样的帮手是因为你心大吗?

王忆对邱大年的工作能力还是很赞赏的。

不到一个周的时间买到了好几百套衣服还搞定了办公场所,另外也把他下达的小任务完成了。

铝箔纸一箱、钢珠两盒,各种大小的儿童春秋装上百套,还按照他的需要买了好几箱白酒——牛栏山三牛52度陈酿。

他给邱大年下达的买酒要求是好口碑的浓香型白酒,且包装要低调不要花里胡哨、最好连标签纸都没有,价格区间是一百块到五百块。

邱大年给他选的牛栏山三牛很合适。

浓香型白酒,包装就是个瓶子上包了块封口布配淡青色瓷瓶,确实没有标签纸,而价格则控制的很精准:

一瓶100!

这也是他要给邱大年公费换手机的原因。

小伙子长得不怎么样,可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样他可以放心的把22年公司业务交给邱大年了,他带上白酒回82年就行。

今天出去了二十万,他得想办法搞个二十万。

比方说张有信手里还有五个将军钟,他得想办法弄一起凑一套,这样就是十多万的进账!

第123章 二锅头换将军钟

王忆的推断一点没错。

周四中午刚过还没有上课呢,张有信这边开着船来了。

沪都外贸交易市场的快件终于到了!

正好是王向红过来通知他,他便故意带上王向红一起去码头:“支书你也来吧,估计东西挺多我拿不了。”

王向红爽快的说道:“行,那我去给你扛!”

当时化工商品科的副主任杨兵就给准备了两大箱子的文具让他带上,经王忆建议改成快递后,这邮寄的东西更多了:

足足六个大纸壳箱!

王忆心满意足,太好了,这么多箱子里面到底放了什么全凭他一张嘴,这下子好多东西可以打掩护了。

另外箱子全是厚纸壳,正好可以用来做灯罩骨架。

箱子里的东西还挺沉,两个人也不够搬的。

王向红说:“我去喊两个人。”

张有信撸起袖子说:“支书不用麻烦,我来我来,我来帮忙!”

“这多不好意思。”王向红客气。

张有信一甩头:“为人民服务!走,开路以马斯!”

路上他对王忆说:“王老师,咱江南省委和各地、市委组织检查组来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呢,这事你知道吧?”

王忆心里咯噔一下:“啊?我不了解呀。”

张有信说:“你们岛上没有电视就是不方便,这两天电视里的新闻上就在讲这个事。”

“咱省委刚提出要对知识分子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在政治上落实政策情况,不过他们检查重点是高级知识分子,你算高级知识分子吗?”

王忆干笑:“我算什么高级知识分子?”

张有信也笑了起来:“你谦虚什么,你是大学生,这还不是高级知识分子?”

扛着箱子的王向红说:“咱们王老师肯定是高级知识分子,这次是落实什么政策也啊?”

张有信一边走一边介绍:“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反正电视上说知识分子问题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出力,还说知识分子是我党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王忆越听心里越是沉重。

什么意思?上面还要查知识分子的工作?

那自己的身份会不会露馅?

看到三个人搬东西,正在收拾灶台的大迷糊拔脚去了码头,然后将三个大箱子摞在一起搬了上来。

张有信见此赞叹道:“这个同志真厉害呀,身大力不亏,绝对是大力士——不过你搬错了啊,上面这箱子不是给你们学校的!”

王向红看了看邮递单,问道:“沪都外贸交易市场?这是不是那个叫陈谷的好同志的工作单位?”

王忆说道:“是,我周末回来不是跟你说过吗?他们单位副主任知道咱学校困境后仗义出手,组织了单位给咱天涯小学进行物资捐助,不过没想到邮寄这么多天才邮寄到。”

王向红感动了,说道:“都是党领导下的好同志啊,真该好好感谢他们。”

张有信则解释道:“他们办的不是正常的邮寄,是托运,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不过邮费也便宜一些。”

还有一个箱子在船上,王忆跟着张有信去搬,然后邀请他过去喝口水。

张有信摆摆手:“用不着,这点小活没费力气,我得先走了,后面还有几个生产队的东西得送呢。”

王忆说道:“不着急这几分钟,其实我是想让你看个东西。”

“我同学之前得知我们学校要复学,他以为复学的时候要摆庆功宴,给我从首都邮寄来几瓶酒,我也不知道这酒怎么样,想让你去看看。”

他开始给张有信下饵了。

但只要提到酒,那即使饵咸钩直也能钓到张有信。

王忆的话躁动了他的心,他赶紧挥手:“对,干工作不能毛毛躁躁、不能只争朝夕,走,我去给你鉴定一下这些酒的质量。”

十二瓶二锅头已经被摆出来了。

其实已经有一瓶牛栏山被摆在桌子上了,刚才搬东西的时候王忆想着用这瓶酒来吸引张有信的目光。

结果王向红讲究,领头把箱子放在了听涛居门外,这样张有信也没有进入听涛居,导致他没能看到牛栏山。

三牛的瓶子不花里胡哨,可是在82年它是最靓的仔,张有信进门后一眼就看见了它的身影:

“呵,这瓶子真够雅致的!”

他拿起桌子上的淡青色陶瓷瓶把玩,说道:“是牛栏山呀?牛栏山是52年建厂的二锅头酒厂,这是二锅头,清香型的好酒。”

王忆一怔:“它是清香型的酒?”

按照他的吩咐,邱大年应该给他买浓香型的酒才对,看邱大年这几天办事那个利索劲,不应该买错酒型。

张有信说:“对,二锅头是清香型的,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给定的香型,这我不会记错,也是那次评酒会上确定了咱们白酒有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香型。”

他并没有在意这酒不是江南地区惯常的浓香型,还在兴致勃勃的品鉴:“这做工真漂亮,坛子不大,不到一斤装吧?做的真是小巧可爱又精美,这得是艺术品了,太漂亮了。”

“对了王老师,你在首都念过书,那你知道二锅头名字的来源吗?”

王忆说道:“我不喝酒,所以不了解。”

张有信说道:“二锅头这酒也是名酒,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京师酿酒师蒸酒时有讲究,他们把蒸出来的第一锅酒叫酒头,第三锅叫酒尾,这两锅都不要,哎,掐头去尾取中段,这叫‘唯取第二锅之贵酿’,所以叫二锅头!”

王忆配合的惊叹:“还有这讲究呢,你懂的真不少。”

这话挺真心实意的,因为他确实不了解二锅头名字的来源,他还感觉二锅头名字很土,没想到还挺有说法。

这瓶酒的盖子已经拧开过了。

张有信试了试便打开了盖子,他凑上去闻了闻,忽然发出一声疑惑的‘嗯’。

王忆问:“怎么了?”

张有信不回答,顺手拿了个杯子倒了一点进去品了品,惊奇的说:“这是浓香酒吧?”

“味道上不是清香型啊,跟咱这边喝惯了的浓香酒是差不多的口味,这我品不错的,可牛栏山还出浓香酒了?”

王忆怎么知道它们怎么还出浓香酒了?

这时候他只能想办法找补,说道:“这个浓香酒的喜好人群比清香酒更多,是吧?你看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是浓香酒,所以会不会是牛栏山准备进军浓香酒市场呢?毕竟现在改革开放了,酒厂都要追求效益嘛。”

张有信赞同的点点头,他又倒了半杯酒抿了抿,然后嘿嘿笑。

显然他对这酒的品质很满意。

王忆继续说道:“而且我同学当时也给我说了,这酒现在市场上买不到,得在牛栏山内部找很硬的关系才能拿到,这是他们刚出的高端酒、内供酒。”

他拿起瓶子环绕一圈:“你看,除了牛栏山三个字印在了瓶子上,此外什么字都没有,标签纸都没有!”

这酒的包装好就好在标签纸和信息都在外面盒子上,拆掉盒子直接就是酒瓶。

张有信连连点头:“是,这酒相当高端、相当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