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8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这机器也有卷筒,但不是卷绕绳索,是用来抛洒泥沙。

卷筒跟渔网一样多有小孔小洞,于是卷绕过程中成了离心机,把细腻的泥沙都给抛洒了出去,最终只留下毛蚶。

一筒泥沙扬出去,剩下的便是毛蚶和石头海藻之类。

有人倒出来,完成一个劳动过程。

王祥海指挥,秩序井然,热火朝天。

王忆看了一阵后说道:“这活需要技术和力气,技术是在放下耙子的时候怎么能勾起一网兜的泥沙,力气是把网兜给提起来。”

王祥海抽着烟随意的说:“对,是这么个事。”

他没把王忆的话放在心里,因为这是有眼睛的人就能看出来的东西。

王忆说道:“那可以不用耗费这份力气,红树岛上有滑轮,咱们用滑轮和绳子可以组装一台起吊机。”

“自己组装机器?”王祥海听后认真起来,“组装的起吊机是不是得用发动机?”

王忆说道:“不用,这种起吊机可以人力操作也可以发动机操作,人力操作的话能省一半力气。”

“舢板船上没有发动机,所以人力操作,咱们机动船上有卷扬机,这个卷扬机要转动,也可以绑定绳子用来将竹篓竹筐从舢板船上拉到机动船上。”

王祥海迟疑的问道:“是不是有点麻烦了?”

王忆说道:“说的时候有点麻烦,因为得给你们说明白了,真要操作起来就很简单了。”

“那咱们得先去一趟红树岛,耽误时间啊。”上来歇工的王东权抹了把汗水。

王忆指了指众多的赶海人说道:“这么多乡亲,还用咱们自己回去?”

“你们找个熟人让他们帮忙去岛上传个话,让队长安排个人去红树岛拿来滑轮,咱船上有吊绳,待会就能组装起一台起吊机。”

活跃的王东权立马说道:“对,我真是脑子僵化,竟然连这个主意都没有。”

“那你们忙活,我去找人!”

王祥海叮嘱他:“你小子靠谱点,要找靠谱的人。”

王东权这人看起来跳脱,实际上他做事还是挺靠谱的。

他找了金兰岛一个黄姓人,这人正好赶海结束要回家,便给天涯岛上带了个口信。

这个时间岛上人都在上工,有空闲的是老人,于是上午没有课的黄有功自告奋勇去红树岛讨要了滑轮给王忆送来。

王忆笑道:“黄老师你怎么来了?队里不能找不到个闲散人员吧?”

黄有功笑道:“还真找不到啦,现在岛上太忙了,又要干企业、又要盖房子、又要种地种菜还要收拾卫生环境。”

这点王忆也知道。

得亏天涯岛是个大生产队,人口多,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这才能把一切工作给同时推进。

黄有功此次自告奋勇过来也有别的目的。

他挎了个包,包鼓鼓囊囊,打开后里面有酒瓶子。

王忆问道:“你这是准备中午在这里吃饭了?”

黄有功摇头晃脑的说:“芍药五月鲜,不及芍花蚶。把酒渔家坐,品来醉忘还。”

“牛逼!”船上正在用滑轮组装起吊机的几个劳力鼓掌赞叹。

王忆摇头说道:“我觉得不行,芍药倒是五月开,但它跟鲜有什么关系?还有,什么是芍花蚶啊?”

涉及到学术问题,黄有功很认真:

“王老师,芍药是一味中药,也可以趁着新鲜的时候摘了花瓣炒菜吃,味道还是很鲜美的。”

“芍花蚶可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名次,你问问他们,咱这里的毛蚶是不是也被叫做芍花蚶?”

王祥海听着他的话点头:“是,野芍药开花以后,外面一圈是紫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

“咱的毛蚶蒸熟以后差不多的样子,以前确实有叫芍花蚶的。”

简单的起吊机很快组装起来,舢板船上架起木杆挂上起吊机开始吊起耙子和网兜。

这样一来工作流程就变了。

船上有个人来专门负责拉起网兜,其他人只要把耙子给插入海水中即可,绳子扔到船边可以不用再管,让负责拉起网兜的来将绳子挂上起吊机给吊起即可。

很方便。

更方便的是舢板船往机动船上转移竹篓竹筐。

机动船上的起吊机都是连在了转筒上,转动转动筛掉泥沙的时候,顺便把竹篓竹筐给拉了上来。

不必单独开动机器耗费油料。

一举两得。

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大增。

特别是机动船从舢板船上吊起竹筐速度很快,舢板船上的人根本跟不上机动船的速度。

这样另外一艘机动船也出动去从海里捞起泥沙,还有两艘带着卷扬机的机动船也派人在船上捞起泥沙。

如此一来,他们干活速度提升很多,收获也多了起来。

王祥海见此对王忆更是佩服。

看来,干工作是必须动脑子啊!

十一点钟开始,黄有功这边馋不住了,他刚过来那会便拿了一些上好的毛蚶、文蛤之类放入盆里吐泥沙。

吐了两个钟头,他觉得吐的差不多了,便准备去烤毛蚶吃。

正好梅花滩还没有完全涨潮,他便准备带着他的贝子下船。

王忆问道:“你带着木柴吗?”

黄有功嘿嘿一笑,拍了拍鼓鼓囊囊的挎包,面有得意之色:

“你猜我里面是什么?”

王忆说道:“虽然毛蚶很容易熟,但你带的木柴未必够吧?”

黄有功拉开挎包给他看:“木柴是引火的,真要烤蚶子哪能用木柴?得用这个!”

包里有木炭……

他准备的很齐全。

船上有小锅,王忆便拿起小锅和支架跟他踏上海滩。

支架撑起小锅,这样可以煮毛蚶。

黄有功摇头:“烤着吃、咱们烤着吃,更好掌握火候,哪个张开口了哪个就能吃,第一时间吃!”

王忆说道:“你要吃张嘴毛蚶啊?别,这样不卫生,里面可能会存在一些细菌病毒,还是正经煮熟吧。”

江南一带的人吃蚶子都喜欢吃半熟蚶子,壳子刚刚张开就要吃,所以叫做张嘴蚶子。

毛蚶血蚶他们都喜欢这么吃。

结果就吃出了甲肝……

所以王忆肯定不能这么吃。

他在锅里倒淡水,把吐过泥沙的鲜活蚶子和贝类扔进去,旺火煮。

海风吹的火焰摇曳,锅里的汤汁咕咚咕咚的冒泡泡。

为了掌控火候——蚶子煮时间长了肉会变老,口感全无——黄有功得不断的开锅看看情况。

于是锅子一开,鲜味飘荡。

黄有功吞了口口水,拍着膝盖学古人击节吟诗:“豆登霜柚,充庖载海鲜。洞箫吹月下,玉树立风前!”

“噫吁嚱,可惜可惜,咱们有这么多海鲜有王老师你玉树临风,却没有吹箫客。”

王忆听到这话眉开眼笑。

我就喜欢听人家说实话。

他说道:“吹箫客是没有,但是学校里有李老师会拉二胡!”

“可别吧。”黄有功赶紧摆手,“李老师最喜欢拉大出殡,咱吃的是海鲜宴,不是白宴!”

“来来来,校长,你先来一个。”

王忆伸出筷子夹了个大毛蚶。

毛蚶不是什么珍品海鲜,可是在海边吃刚出水的鲜货,滋味还是令人很心动。

海鲜,最重要的就是一个‘鲜’,原汁原味的鲜。

蚶子肉挺大的,肥硕饱满中含着一股水,放入口中牙齿挤压,滚烫的鲜汁溅射,那感觉真是爽。

不用任何配料,只吃一个鲜味就很好了。

如果口味重的可以蘸点酱油,如果喜欢吃酸的可以蘸点醋。

王忆吃在嘴里连连点头,并随意的跟黄有功聊了起来。

美食美酒,得有聊天搭配。

他问道:“李老师脑袋瓜子挺机灵的,他应当知道《大出殡》这曲子怎么回事,为什么最喜欢拉这个呢?”

黄有功用手托了个大蚶子用小刀切着吃,如同内蒙草原上的牧羊客用刀切牛羊肉。

吃相粗犷,吃法魅力十足。

他说道:“因为他这个曲子拉的最好啊,人都是这样,要展示自己的本领,那就会展示最好的一面。”

王忆觉得这个有道理。

黄有功挑了个最大的蚶子,往里倒入一点酒和一点香醋,递给王忆说:“校长你这么吃吃看,味道可好了。”

王忆用刀切下一块蚶子肉。

很肥。

它的芍花蚶之名在这蚶子肉上体现出来,这蚶子肉个头大,煮熟后外面一圈的红色。

很美艳。

这蚶子肉有酒有醋,鲜味难免被压制,不过这样的味道很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