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这不是机器,这是个工厂吧!

然后不过一人多高的机器被小心翼翼的搬了下来。

这机器挺大的,可是相对一天六千斤的产量来说可就相当迷你了。

社员们难以置信,询问还有其他配件在哪里。

他们见过罐头生产线,一条生产线需要好几台机器进行组装。

所以他们认为这高产能的轧面条机也得需要多台机器组装成生产线。

然而,就是这么一台机器!

社员们哗然。

这机器的效率有些惊世骇俗了。

王忆开始后悔把具体信息公布出去了。

他早就该想到的,这种效率的机器在83年代太惊人了。

社员们的反应不算夸张,哪怕是见多识广的大城市机械工程师来听说这台机器的产能,也得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于是王忆赶紧找补:“你们说什么呢?瞎说嘛。”

不等他话说完,立马有好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没有瞎说。”

“对呀,王老师你自己说的,一小时二百五十斤的面条。”

“我也听见了,王老师还说是湿面条,不是干面条。”

王忆心里咯噔一下子。

这些家伙!

不过他脑袋瓜子一转,立马有话可以找补:“是,一小时二百五十斤面条,但不能算它一天能生产六千斤面条。”

“我问你们,你们一个钟头能摇橹跑绿眉毛船五公里,那么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能跑一百二十公里?”

有人摇头:“那肯定不行,人又不是机器,人是要休息的。”

王忆语重心长的说道:“机器跟机器也不一样,这轧面条机要用到里面的一台特殊的电机,它工作时候发热严重。”

“所以它工作一小时就得休息两小时,一天顶多能干四五个小时吧,所以产量也不是那么高。”

王向红算了算说道:“要是能干五个钟头,那也能干出一千多斤的面条,不少呢。”

王忆说道:“管咱们社员吃一顿肯定没问题,这样,今晚就给社员们加工面条吧,家家户户吃一碗热面条。”

王向红哂笑:“加工什么?生产队买面粉,直接请咱社员们吃顿热面条。”

王忆很诧异:“嘿哟,队长,今天你怎么变得这么大方呀?以往不都是你批评我瞎大方吗?”

王向红吸了口烟,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不是你们此次去钱塘海不光捕捞到了鳗鱼苗,还捕捞到了一网的红加吉鱼。”

“哈哈,一年之计在于春,结果咱们春天捞到了十年难得一遇的一网红加吉鱼,这兆头太好了。”

“队长,这预示着咱们生产队今年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再进步!”秋渭水说了一句让王向红老怀大慰的话。

王向红发出了响亮的爷爷笑。

社队企业的未来是光明的,现在道路也是平坦的。

他们的磨面机可以只给自家社员磨面用,毕竟外队人都过日子,不愿意掏钱来磨面,会让家里闲置劳动力自己推磨磨面。

可这台面条机可以生产商品,有了这台机器,面粉变成面条,而面条在外岛很受欢迎,可以给社队企业带来不错的收入。

社队企业现在生意渠道越来越多,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预见,今年他们队集体的财政收入会更加出色。

说不准能成为外岛第一个百万收入队集体!

船上的机器和货物被卸下来,还是得先送到山顶去。

供电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

这机器功率大,UPS没法供电,得使用柴油发电机。

另外也是机器功率大、耗电猛,所以生产队的老化电路压根无力承担。

现在王忆都是用23年带过来的电线和电插板给机器供电,等于是生产队现在有两条电路线。

这台轧面条机的功率大、生产力猛,但是它有个问题,不能自己揉面。

要揉面的话得配一台揉面机,否则只能人工揉面。

王忆当然是选择人工揉面了。

还是那个目的,要给社员们找到工作,不能让人闲着。

这机器的工作效率太高,需要的面团太多,王向红跟王忆商量着清点了二十个妇女来揉面。

还是社队企业的规矩,但凡是给机器服务的社员,无论男女老少,统一给强劳力的标准!

妇女们争抢着报名。

虽然翁州身处江南以米饭为主食,可外岛的渔民是例外,他们更喜欢吃面食。

无他,馒头大饼更能充饥、消化起来更慢一些。

所以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做揉面做馒头。

满山花加入了揉面队伍,并且当了个小组长。

她很欣喜,感叹道:“妇女的工分跟汉子一样,这下子咱队里是真做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好王忆带回来了两大桶的甜面酱,于是机器往外喷面条,他教导社员们怎么做炸酱面。

不过社员们还是喜欢吃香的,这样他又教了油泼面的做法。

当天晚上,满岛的炊烟带起了甜面酱和滚油的滋味。

不少人家做了油泼面,不少人还是端着碗在门口吃顺便聊。

漏勺也做了油泼面。

他给教师们浇在面条上后自己来了一碗,跟王忆坐在一起吃,很感慨:

“我闻着风里这个味道,不少人家做了油泼面,这可得用不少油呢,放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以前,这事真是不敢想!”

王忆慢慢的扒拉着面条。

新鲜面条轧出来后便下锅煮熟,味道和口感比不上手擀面,却也是不错,做成油泼面后很香。

他连着扒拉了两口饭,然后说:“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特别是等咱们把家家户户的楼房建起来,到时候队集体账上更富裕,那时候咱们队里搞个大食堂,家家户户吃食堂!”

漏勺笑道:“楼房开建了,不过队长不是说要从你家开始建起吗?校长,你家房子怎么不动了?”

王忆叹了口气,低声说:“不是不动了,是不给我盖楼了,以后要盖个妈祖庙龙王庙之类的。”

这得怪旅游公司的黄宗宝。

这家伙把他家的废墟吹嘘成老庙,结果此事被传回沪都的冶炼厂后传开了。

冶炼厂跟旅游公司进行了合作,往后几年他们将把福海当一个员工度假休养地点,到时候员工来了要参观一些景点。

其中天涯岛将成为他们员工参观的重点,然后冶炼厂在合同里拟定了几个天涯岛上的景点,其中就有所谓的老庙……

不过王忆对于所谓的祖屋并没有感情,他乐观的说道:“我先跟小秋老师住在听涛居,以后教师公寓建起来,我们住教师公寓。”

另外他还在沪都买了房子,以后还要在沪都不断买房子,所以在岛上不需要单纯一座楼房。

钟瑶瑶问道:“王老师,你自己爱下厨,可教师公寓没有厨房吧?”

王忆说道:“没关系,吃大食堂呗。”

“那让我师兄回来当大师傅?”漏勺感兴趣的问道,“他厨艺好的很。”

王忆说道:“这个不一定,按照我的想法你要是能忙得过来,你可以兼职管着大食堂。”

漏勺顿时心动了。

钟瑶瑶更心动。

这家伙自家男人要是能再管上大食堂,那在岛上的地位不牛逼大了?

全岛的餐饮管理员呢!

于是她赶紧给自家男人使眼色。

可漏勺看得远,他琢磨一番最后还是不舍的摇了摇头:“让我师兄去干吧,他在单位里干过,有经验,再说了他厨艺比我好。”

王忆说道:“三组长未必愿意辞掉在单位食堂里的工作。”

漏勺坚持的说道:“先听听我师兄的意见吧。”

钟瑶瑶忍不住了,伸手拍了他一巴掌,呵斥道:“校长瞧得起你……”

“所以咱不能给校长丢脸啊,”漏勺直接打断她的话,“我什么本事你不清楚?管个学校食堂我能行,咱全队的大食堂我能管的了?”

“再说了,即使我能管的了,那我得费多少力气啊?你现在怀孕了,我没爹没娘,以后孩子不得咱俩自己带?我要是忙工作了,那把你给累死吗?”

王忆一听这话乐了:“哟,钟老师,你有喜了?”

钟瑶瑶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头发,嘀咕说:“我家老漏年纪不小了,所以我们结婚后赶紧要孩子……”

王忆连连点头:“好事,这是好事!”

他对漏勺说:“钟老师怀孕了,那你别让她在大灶里烟熏火燎的遭罪了,回家养胎吧。”

漏勺觉悟很高。

他心疼的摸了摸媳妇的手臂,坚持的说道:“瑶瑶要是感觉哪里不舒服,我肯定让她歇着,但她现在没什么事,那就坚守岗位吧。”

钟瑶瑶也很给自家男人长脸。

她说道:“我家老漏现在不大不小也是个干部,盯着他的人不少哩,我作为他的婆娘,可不能拖他后腿。”

“王老师你放心,我自己有数,我试着不舒服肯定就回家休息了。”

王忆叮嘱她:“那你可得多多小心。”

这样他吃着面条便琢磨起来。

队里生活好了,新媳妇进来的多,青年们汉子们打光棍多年,有了媳妇那还不拼命的怼?

加上渔民又有多子多福、早生孩子早安心的传统,队里在之后几年应该会迎来一波生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