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0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老师,我是不是做梦啊?你给我一巴掌,做梦挨打不疼,你快给我一巴掌!”

王忆失笑:“不是做梦,就是事实。行了,这次咱们确实走运了,你们不用难以置信。”

“再说你们有点出息行不行?咱们是捕捞到了一群鱼,又不是弄到了一网黄金。”

王东权这边却是焦虑无比。

他一看王忆不肯抽自己,就对王忆旁边的大迷糊说:“大迷糊,你来抽我一巴掌,抽完了回去我请你吃烧鸡!”

大迷糊顿时皱起了眉头:他预料到这件事不对劲。

王东权叫道:“我说的是真的,王老师可以当见证人,你抽我快抽我,我回去请你吃一只烧鸡!”

王忆点头。

大迷糊这次不客气了,挥舞毛茸茸的大巴掌冲王东权脸上就去了。

王东权当场惨叫一声,捂着脸一个踉跄就到了船舷。

要不是船舷拦住他,他能再踉跄出去好几步!

大迷糊擦擦手,说道:“我不让你白请我吃鸡,这一巴掌我给的实在吧?我鼓足力气给你的呢!”

王东权半边脸颊直接鼓掌起来。

如同小孩生痄腮。

王忆看呆了。

直到王东权的惨叫声震醒他,他赶紧去船舱拿出医药箱给他脸上喷云南白药消肿止痛。

王东权此时真是痛并快乐着:“行,不是做梦、是真的,哈哈,哈哈,是真的!”

“海叔,我这次指挥的怎么样?我第一次当指导员,我就问你我指挥的怎么样!”

王忆说道:“行了,别叽叽歪歪了,你不嫌脸疼?”

大迷糊这一巴掌还是克制了。

起码没给他抽下牙齿来。

有了这么一档子事,船上氛围更是快活。

王祥海乐呵呵的笑道:“行,你指挥的行,你小子真是走运气了,这什么运气呀!”

这么多的红加吉鱼。

不光赚钱多,而且是个好兆头!

他们捕捞了一网渔船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

另外三艘船的人都震惊了,他们也难以置信。

于是等他们行船靠近看过后,一个个眼珠子都瞪得老大。

王东权捂着痄腮呵呵笑:“是我指挥下网的,我指挥的!”

王忆对王祥海说道:“看来大权这个指导员要培养一下了,人家这第一网就捕捞了个大彩头,生产队不得有奖励?”

对于渔民来说,渔获就是硬道理。

王祥海笑道:“没问题,以后好好培养他,让他多指挥下两网。”

但晚上这一网可不能让王东权指挥了。

这家伙指挥的第一网能有如此收获真就全靠运气好、有福气,其实正常来说应该收获惨淡才对。

人的好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第二网是王祥海指挥的。

这一次大三联下了一晚上,第二天天亮后开始收网。

网上沾着好些螃蟹,另外还有海鳗鱼、马鲛鱼、鳐鱼、竹节虾之类的收获。

船上带的冰块不够,他们收了这网就得返程。

得保护好那一网的红加吉鱼。

这可是生产队十来年未曾有过的好收获呢。

船队奔着回家的方向行驶,然后兵分两路:

三艘船回天涯岛,一艘船轻装上阵去市里码头的仓库拿面条机。

王忆之前上岸的时候领着人出去过一趟,说是买好了机器,然后发物流送去市里码头。

至于为什么要发物流花额外的运费运送面条机,而不是直接带上船?

因为渔船还要出海作业,面条机太脆弱,防止船颠簸的时候伤害到机器。

至于为什么不是等到回程的时候再去买机器?

因为王忆说这机器现在很抢手,碰到就要买到,否则可能就买不到了……

另外机器是真从钱塘这边发物流用小卡车送去翁州码头仓库的——

他在钱塘市里租了个仓库,机器放入了仓库里,然后领着社员从仓库搬走机器送上小卡车送去翁州。

这个仓库很有必要,他以后还有用途。

船到码头停靠,王忆带着大迷糊等一行人进入仓库往外搬运货物。

只有一台面条机,但已经足够撑起一个面条厂。

而且机器不大,高度才一米八,长度是一米六分、宽度是一米二。

它通体是不锈钢材质的,阳光一照,银光闪闪很漂亮。

社员们看到这么一台机器便疑惑的问:“王老师,咱们要办面条厂,就这么个小东西就够了?”

王忆笑道:“小东西?这小东西一个小时能生产出来250斤的面条,哪怕一天干十个小时,那也是2500斤!”

这话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啊?一天能出来2500斤的面条?”

王忆点头:“对,不过是湿面条,不是干面条。”

社员们不在意这点,他们被2500斤这个数字给冲击的晕头转向。

实际上这机器效率确实很高。

它个头不大但用的是纯铜电机,线圈稳定耐用功率大马力足,然后又用双皮带驱动,压面力度加倍的强,性能也会加倍的稳定。

另外机器的外表不锈钢很厚实,有三层,里面是加固层中间是个抗氧化层外面是耐磨层,带独立的刮刀弹簧,能用好些年头。

甚至它的功能还不只是压面条,调节生产模式后可以压包子皮、饺子皮、馄饨皮……

这是一台全面的创业小能手。

23年城市的农贸市场里,很多面食店里都有这么一台机器。

不便宜,六万多!

社员们抬起这台机器后就知道它的货真价实了。

很沉重。

看起来不太大,结果大迷糊上手了还得需要四个汉子才能挪动它。

除了机器还有粮食和商品货物之类的东西,王忆挥挥手,社员们推着车子开干了。

他现在不怕有人发现仓库的异常。

沪都那边的仓库会时不时往这边发货,所以如果有人注意他们的仓库,那就会发现每个礼拜都有货车送货进仓库里。

渔船返回岛上,时间已经是夜幕初临的光景了。

码头上有不少人等着他们。

社员的家属、秋渭水和王向红,等等。

渔船靠上码头,王向红满脸笑意的冲他们招手:“王老师,你们真行,这次去一趟钱塘海,好东西可真多呀!”

第538章 企业扩大成规模

王向红和等待的家属们这么高兴,首要原因就是王东权指挥着捕捞上来的那一网红加吉鱼。

这种鱼在外岛地区拥有特殊地位,价值大且能预示好兆头,社员们都说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就会点名吃这条鱼。

看着大家伙喜气洋洋的样子,王忆感叹道:“大权这次可要嚣张了。”

王向红哈哈大笑:“那小子的性子最嘚瑟了,他指挥着捕捞到一网的红加吉鱼,能不嚣张吗?”

社员们闻言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他爹才嚣张呢,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个红绸缎折叠了个大红花给他挂在胸口上。”

“从哪里弄的?还能从哪里弄的,上梁用剩下的,一直没有拆,让大权他爹给借了过去。”

“噢,大权戴着红花是因为指挥了捞上一网红加吉的事?我还以为他是要去当兵呢!哈哈哈……”

跟着王忆去抬机器的劳力说道:“嗨,大权他得意什么?不就是捕捞了一些红加吉鱼吗?王老师才厉害呢!”

“王老师怎么了?”大家伙问道。

说话的劳力想吊大家伙的胃口,这时候有人抢了他的话头说:

“王老师给咱们队里弄来了一台面条机,这机器可太好了,一天能出两千五百斤面条!”

一听这话,众人哗然。

他们知道王忆利害,也知道王忆给生产队带来了许多的好机器,甚至主持着办起了个维修厂。

但是他们还是被‘一天能出两千五百斤面条’的机器给震惊了。

这是什么机器?

这得是多大的机器!

被抢了话的汉子很不爽,说道:“你懂个屁,不是一天能出两千五百斤面条,是一个钟头能出两百五十斤面条,要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干……”

他迅速掐了掐手指并且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笃定的说:“那可不是两千五百斤面条,是足足的六千斤!”

王忆看了他算账后点点头:“嗯,你速算法练的不错。”

现在没人去注意什么速算法,都处于震惊状态。

一天六千斤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