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75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他迫不及待的揭开盖子,一阵热乎乎的白气冒出来,带着鳗鱼的鲜味而少有腥味。

白雾缭绕中,干瘪的新风鳗鲞已经完美大变身,变得色泽亮黄且油润香软,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王忆连鳗鲞带白米饭舀了一碗,先咬上一口鱼肉。

嗯。

他点点头。

鳗鲞蒸的火候恰到好处,鱼肉细密分明而鱼皮Q弹,口感很好。

滋味上它是咸味在前,鲜甜在后,王忆开动筷子变身干饭人。

这顿饭吃的很嗨皮。

除了吃饭王忆还想打听捕捞鳗线的消息。

饭店里的人早就看出他们是来捕捞鳗线准备回去养鳗鱼的目的了。

因为王忆出手阔绰,加上捕捞鳗线需要好几天时间,饭店想拉住他们这个大客户,所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忆剔牙之中,把周边海域的海情就搞清楚了。

现在是捕捞鳗鱼苗的好时节,但属于这个好时节的尾巴阶段。

每年入冬后成熟的亲鳗会从长江漫游到东海四五百米深海处产卵繁殖成仔鳗,然后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4月是鳗苗汛期,随着鳗鱼养殖的兴起,很多渔民在长江入海口的海域范围内张网在涨落潮时昼夜采捕。

捕捞鳗鱼苗得用张网捕捞的方式。

有些人用绝户网。

这是缺了大德,王忆对此表示草他妈。

另外张网捕捞只是最常用的捕捞方式,其实另外还有别的捕捞手段,像是手抄网作业、板罾网作业再就是曳网作业等等。

这些王忆都了解,周民栋给他们说的清清楚楚了。

他们带了张网,而张网捕捞需要在夜间涨潮期间布网。

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抓住丰产季的尾巴,他们今晚就得熬夜作业。

这也是王忆领着社员下馆子吃饭的缘故。

毕竟人是铁饭是钢。

这顿饭开支出去一百一十块,饶是如今生产队分红多社员们手里有钱,可还是感到心疼。

王东虎对照着菜单一个劲的算账,看的老板失笑:“同志,我们这里不是黑店,还能黑你们的钱?”

听到这话王东虎不好意思了,他毕竟是小青年。

要脸。

回到船上,社员们内心滋味不好受:“今天开支太大了。”

王祥海恨铁不成钢:“都少来吧,娘的,刚才上来红烧肉和炖鸡后,你看看你们,吃的吧唧吧唧跟一群猪一样!”

“海叔你不也吧唧吧唧的吃吗?”跟他一桌的王东权尴尬的说。

王祥海怒视他一眼:“我也是个猪,行不行?”

王东权吓得一缩脖子说:“行、行,海叔你别发火,你是猪、你是猪,这个没人跟你争。”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哄笑。

王祥海也笑了。

气乐了。

王忆安抚他们说道:“这钱花得不冤,咱们不光是买饭吃了,还买消息了呢——消息不值钱吗?不,最值钱了!”

王祥海是海上作业组的负责人,但他才是带头大哥。

这样他发话了,抱怨声就停下了。

王忆挥挥手,说:“都打起精神来,去22海区准备定置张网。”

钱塘海分了海区,从01到88,老板已经告诉了王忆捕捞鳗苗的几个丰产海区,他们可以有的放矢。

大规模的捕捞鳗苗必须得定置张网。

他们赶到22海区,一处海岸边缘区域,抬头就能看见岸上的房屋和农田。

此时已经有几艘渔船在这里作业了,他们便加入其中。

捕捞鳗苗,最好的张网设置地点在较宽、较深的河流中,不过在海边也行,只要海流湍急就行,这样可以使鳗鱼随着水流进入网内。

张网落下,王祥海拿起望远镜往河道里看。

远处河道有船,但不是在下网捕捞鳗苗的船。

他一边看一边说:“其实要捕捞鳗苗最好就是在河道里,把河道整个给堵住,鳗苗要进长江不得落网?”

这确实是个狠辣的绝户招,但可操作性很小。

第一是长江入海口开阔,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用足够多的张网给堵住,没有这么牛逼的人。

人家行船的老大们也不允许长江口上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毕竟长江是货运船运的重要航道,凭什么让你布网拦截水道?

第二是哪怕有人在河道里设置张网也不一定合适,因为入海口的海域处更有人布置张网,这是提前抢鱼苗——

鳗鱼是海里生河里长,鳗苗是从海里去河里。

王祥海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张网设置完毕,然后他们载来的小船全数被放入了海里。

定置张网的产量高,但死苗、杂鱼和垃圾较多,所以捕捞鳗鱼有个小技巧,就是要在张网尾端连接一个能随水流上下浮动的集苗箱。

这样有人及时捞取鳗苗进入集苗箱里,鳗苗的成活率就会提高不少。

再一个也得有人清理杂鱼和垃圾。

总之这活挺熬人的。

王祥海让王东虎带人负责这件事,一张网一个人,八张网派出八个人。

其他人不轻松。

他们晚上还有其他的工作,那就是用其他作业方式捕捞鳗苗。

三角形手抄网、板罾网、船带曳网等工具全被调集出来,准备开工。

王忆也不能闲着,同样得上手干活。

他用三角形手抄网来捕捞鳗苗。

这东西比较轻便,结构很简单,就是用两根一米半的小竹竿交叉起来,在中间穿上网布,做成三角畚箕状。

工具简单,捕捞作业可挺辛苦的。

用手抄网捕捞鳗鱼苗需要在海滨沿岸或浅滩处下水捕捞,单人操作,在水中来回捞取鱼苗。

根据周民栋的介绍,这样的捕捞工具所捞取的鳗苗质量好,成活率高,就是辛苦——

它的辛苦还不在于人在海水里行走又冷又累,也不在于危险、不在于操作手抄网上下起网会累胳膊。

而是在于嘴巴辛苦。

晚上用手抄网在海里作业需要照明,这年代的照明工具就是手电筒。

可是这手抄网需要双手操作,那怎么来携带手电筒照明?

很简单,用嘴巴叼着……

这样它能不辛苦?

23年代的小姐们做这个事都是要收费的,钱还不少呢,好几百起步。

不过王忆这边不太辛苦,他带来了头灯!

头灯这东西比海滨地区比较稀罕但对于人们却很熟悉了,哪怕五十年代的老百姓也知道这个东西。

煤矿作业就得用这玩意儿。

所以王忆拿出头灯分给大家伙,大家伙只是稀罕的看,并没有谁去疑问王忆怎么还能买到头灯。

但是当头灯打开的瞬间。

大家伙还是震惊了。

我头上出现了个探照灯!

相对于现在手电筒的亮度,王忆带回来的这些头灯的亮度太大了。

站在海边用头灯照耀海水,竟然一下子穿透到了海底!

这下子社员们乐了:

“王老师你真是太能了,有这家伙帮忙,咱不是事半功倍了?”

“绝对的,有王老师带头干活就是轻快,就是效率高。”

“行,嘴巴轻快了,娘的,正好我今天上火嘴里长泡了,我刚才还担心叼着手电筒会疼的闭不上嘴吧呢!”

听到有人嘴里长泡了,王东权便说:“那你去船上曳网吧,或者去搞板罾,就别……”

“我才不呢。”那社员笑道,“我要玩这个很亮的灯。”

王东权说道:“板罾捕鳗鱼苗的时候,也有灯,而且也很亮。”

“那是电石灯,臭他妈烘烘的。”这社员顿时撇嘴。

王东权笑了起来:“还挺讲究,行,那咱换上了新家伙什,可不能浪费珍贵的电池,走,下海干活了!”

他率先下入海水中,低头照耀着海面,开始用手中的网子进行作业。

王忆也进入水里。

四月的海水还是冷啊。

老板没有糊弄他们,这片海域的鳗鱼苗确实挺多的。

不过海边不太多,他们用手抄网进行捕捞要有收获不太容易。

鳗苗还是很机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