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52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在这个饭香满溢、万家灯火的时候,县里的头头脑脑正聚集在会议室里加班开个晚会。

秘书们提着茶壶安静的进入会议室,给一个个茶杯添上热水。

水雾飘摇,被领导们夹在手指间的香烟烟雾也在飘摇。

雾气朦胧。

叶长安看着手里的一份报告说道:“高云同志,大中专学生定向委培的工作你汇报完毕了,那就聊聊咱们县里承办水产技校的事。”

高云说道:“好的,各位同志,咱们这座水产技校是相当难产。”

“大家伙都知道它在一个初创阶段就几经搬迁了,师生们和相关领导都已经很不耐烦了。”

“现在上级领导将承办技校的工作交由我县处理,我们得汲取佛海建校的一些经验教训,打一场漂亮的口碑战。”

叶长安说道:“那你先给同志们讲讲之前积攒的经验教训。”

高云说道:“水产技校在佛海主要是遭遇了三难,第一难是用水难。”

“佛海县和咱们海福县的情况相仿,生活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他们人口比我们还要多万余,渔汛时候的人口数量更会猛增好几倍,日常吃水一靠雨天积水、二靠山峰渗水,淡水资源供应很紧张。”

“而水产技校不论是此前在长山岛还是在后面的军营里吃水都很难,他们没有专属的水井,在长山岛是跟老百姓合用一口水井,到了军营就只能依靠一处水坑。”

“这两个地方用水都引发出了矛盾,跟老百姓合用水井有抢水的矛盾,依靠水坑取水呢,又有用水需求的矛盾。”

“军营后那水坑我去看过,储水量少、渗水慢,学校饮用水还有洗脸漱口洗衣服都靠它,很紧张。”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二号领导齐敏喝了口茶说道,“咱们选择建校地址得充分考虑师生的用水问题,得能给他们至少匀出来一口单独的水井。”

“下面呢?高云同志你接着说。”

高云点点头道:“好,第二难是乘船难。因为水产技校的专业性质,他们不能在主岛建校,要在一座拥有优质海情的岛上建校,这样就需要解决航运难题。”

“佛海与咱们县里一样都在去年成立了海航客运公司,可是客运船走的是固定路线,技校起初所在的长山岛不在这路线上,导致师生们要进出学校只能通过县里给他们调拨的一艘小船。”

“这船虽然是机动船,但抗风能力差,通航时间常常受制于天气变化。”

“风力小的时候航班正常,风力大的时候就得停航,有时候碰到大风刚过,风力虽然减小了可海浪没有减小,学生们进出学校就只能冒风出行。”

“小船碰到大浪什么样子咱们都知道,这乘船就跟坐疯马一样,人在船上上蹿下跳、左摇右晃,晕船的学生真能给折腾坏了,头昏脑涨是轻的,呕吐是常见的。”

“那真是吐尽了食物吐黄水,吐完了黄水吐气……”

高云摇摇头:“各位同志你们是没看见那个场景,确实把一些晕船的老师学生折腾坏了,不少学生就因为这点而退学了,连学费都不要了,坚定要退学。”

有干部吸了口烟说道:“这个事我听说来着,我认为这些退学的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提前退学是好事,免得浪费国家师资力量培训出来一些少爷技术员。”

“诚然,技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我认为这是应该的。”

“因为艰苦的条件可以使学生们逐步养成艰苦、朴素、节约的习惯,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齐敏同志,您说是不是这样?”

齐敏看向叶长安:“叶领导,你觉得呢?”

叶长安笑了笑说道:“我觉得吴主任说的很有道理,这样,吴主任,你明天开始步行来上班吧,顺便把你办公室的炉子给撤掉,以保持你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庄满仓嘿嘿的笑了起来。

他友好的看了眼吴主任,心里说:这傻逼。

吴主任一愣,说道:“啊?叶领导,我的艰苦朴素是经过组织检验的,以前条件差的时候,我可没有叫过苦,现在我也没贪图享受,是条件允许了。”

“那你这里条件允许了,技校师生们的条件就不允许了?”叶长安继续笑,“咱们现在开会就是要给水产技校解决困难条件,让他们教师可以专心教学、学生可以专心学习。”

他对高云点点头说:“高云同志你继续往下说,还有一个难点是什么?”

高云说道:“是物资供应困难,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等各方面物资供应困难……”

他把水产技校所在岛屿过于偏僻而导致物资供应不足、不及时的事说出来,特意提到了医疗资源供应不足所造成的困难:

“水产技校在长山岛刚开第一个礼拜,有学生可能水土不服导致严重的上吐下泻,人都虚脱了,这只能送去医院救治了,可长山岛跟佛海主岛还隔着距离呢,怎么办?”

“没办法,他们只能连夜赶往主岛。”

“偏偏晚上小机动船又停航了,于是教师只能发动几个力气大的学生轮流摇橹送同学上主岛,到了主岛又抬起了担架,由老师打着手电、学生轮流抬担架赶往县医院。”

“佛海的地势又不好,先上坡再下坡,走山路、抄近路,总之等把这学生送到县医院的时候,陪同而来的教师和学生都已经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

“这还不止,陪同的学生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学习,他们还得连夜赶回学校,先不说晚上摇橹行船的危险,就算他们一路顺利的回到学校,这是不是也得下半夜了?”

叶长安说道:“所以咱们要给水产技校选择地址,需要选一个吃水容易、交通便捷、物资保障能力足且可以供应海域提供实操条件的地方。”

高云说道:“对,必须得找这样一个地方,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地方。”

叶长安说道:“那同志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你们有没有合适的选择?”

吴主任说道:“各位领导、同志,我先抛砖引玉吧,我有这么个地方,是黄土乡的大鱼岛。”

“大鱼岛不行。”齐敏摇头说道,“李家坡的归国华侨乔安全同志要在我县开展投资工作,然后他得知上级单位批准咱们县里办起一所水产技校,然后为此捐赠了五万元人民币。”

好几个人下意识咂咂嘴。

真有钱呀!

齐敏继续说:“乔安全同志跟祖籍大鱼岛的关系大家伙都清楚,闹的很不开心,所以既然他给这学校捐款了,咱们就别把这学校往大鱼岛安排了,是不是?”

叶长安点点头:“嗯,否则有点恶心人了,这是得罪人的事。”

“还有呢?还有什么建议?”

庄满仓说道:“这样的话我有个建议,长龙公社的天涯岛吧,天涯岛正好在客运航线上,岛上发展好,现在物资供应充分。”

“至于淡水问题更好解决,我听说他们队里有打井队,最近两个月给岛上新添了好几口水井。”

“最重要的是,天涯小学的校长王忆跟乔安全同志是朋友,我们选在天涯岛上投建技校,他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高云听到这话赶紧说:“这是个好的提议,叶领导、齐领导,我赞同庄局的提议。”

“我也同意。”又有几个干部陆续表达意见。

齐敏没有说话。

他低头在笔记本上划了划,抬头笑道:“是个好提议,天涯岛上的社队企业还办起了砖窑厂,我们可以帮技校建起一座新校舍,到时候就从他们的砖窑厂采购砖瓦吧。”

第489章 往事如烟起夜钓

王忆在岛上优哉游哉的度过了一天时间后去向王向红表示自己不能这么虚度光阴。

王向红热切的建议他去垦荒。

但王忆拒绝了这个建议表示自己要去市里码头搬运同学朋友邮寄来的物资,同时要在市里进行采购,给学校给生产队采购物资。

这理由合适且正当。

就这样他带上大迷糊开着天涯二号驶向市里。

这次去市里大采购花费时间长久,于是王忆直奔市里去给大迷糊开了个房间让他在里面好吃好喝没事干就睡觉,自己去码头溜达着看了看然后去往23年。

冬季虽然不是大黄鱼的渔汛期,但在23年却是大黄鱼的主要捕捞季节。

像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以前,大黄鱼的鱼汛期是在四五月份,这时候的大黄鱼成群洄游进行繁殖。

为了保护大黄鱼鱼群,二十一世纪的四五月份是不许捕捞野生大黄鱼的,抓到重罚。

那什么时候适合捕捞大黄鱼呢?得从大黄鱼的习性来进行选择。

大黄鱼具有明显的种群迁徙规律,当冬季海水水温下降时,鱼群会集体转移到深海区越冬,越冬地点在中央渔场。

当春季水温升高后,亲鱼再从越冬场游回河口地区,然后在4到5月份达到繁殖高峰。

这种情况下,冬季鱼群出现集体转移行为,变成了一个捕捞机会。

83年的市码头出现了不少大黄鱼,而现在是白天,这时候还不是捕捞大黄鱼的黄金时间,黄金时间是晚上。

这个‘黄金时间’就是名义上的意思,夜晚捕捞到的大黄鱼真是黄灿灿如镀金!

从科学上来说,天然野生大黄鱼会摄食大量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导致富集了黄色素细胞而通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

而活体大黄鱼白天的时候由于黄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聚集导致整体不明显,看起来像是银灰色。

到了夜晚黄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扩散开来,整体弥漫在活体大黄鱼的通体上下。

如此一来就导致夜间捕捞的大黄鱼是漂亮的金黄色。

这事大黄鱼产区的人都知道。

于是有人看到王忆在码头盯着大黄鱼挑挑拣拣却不买,就跟他说:“你想要优质大黄鱼的话等晚上来,白天的鱼质量不行,晚上的好。”

“想要活的都能有。”一名渔民补充道。

王忆一听来了兴趣:“这可是野生的大黄鱼,连活的也有呀?”

大黄鱼跟带鱼一样都是深水鱼,一旦被打捞上岸那由于离开水后的空气压力比海里水压要小很多,由于压力的降低,使鱼鳔发生变化,导致体积扩张而破裂。

另一个大黄鱼几乎都是渔网捕捞,导致黄花鱼一出水面就开始严重挤压,更是容易导致死亡。

不过就跟捕捞船也会时而保存住一些活带鱼一样,大黄鱼有的命好可以在渔船上存活一段时间。

只是想要活着去往市场就很难了,没有那个环境。

再说大黄鱼冰鲜后对肉质影响不大,活鱼死鱼口感和营养价值相仿,压根没有吃活鱼的必要。

在种种原因综合之下,导致市场上看不到活的大黄鱼。

但要吃活的大黄鱼是有办法的。

跟随捕捞船出海!

码头上的渔民跟王忆说的活鱼就是捕捞船刚归来时候会带有一些活鱼。

于是王忆心里就浮现出一个想法:

弄几条活体大黄鱼带到23年,找证人来证明自己能钓到野生大黄鱼。

看看天色,他回船上开门去了23年,这次开船直奔天涯岛。

如今的天涯岛不说别的,反正在观感上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了。

建起新房屋、修缮旧房子,岛上有鸡鸭也有猪羊更有人,于是岛上曾经处处可见的破败颓丧之氛围一扫而空。

天涯一号渔船靠上码头。

码头上有几个陌生面孔在钓鱼,看到他的船开过来这些人很不高兴。

好不容易打好的窝,如今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