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42章

作者:臊眉耷目

“哦?”

“张燕贼子,割据太行,聚众成势,危害甚大,近日更是接受了伪帝刘琦的任命敕封,如同一柄利剑一样,扎在我河北腹地!若长此以往,危害甚大,臣想亲率精兵强将,前往太行山剿灭贼寇,特向陛下请旨!”

“打,打仗啊?”

刘袛闻言,似乎有些犹豫:“丞相,咱们好像刚刚太平没几年吧,这么快就就要打仗?而且那张燕成势也非一年两年了,他在太行山脉势力已成,想要剿灭他,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袁绍点了点头,道:“臣也知道,此时此刻,非出兵良机,只是张燕在太行山脉对我朝威胁太大,若是不能灭了张燕,刘琦随时都能用其作为前哨,进攻河北,今闻刘琦南巡,更兼雒阳再向凉州和西域用兵,此乃是我等收服张燕的良机,若是日后刘琦返回雒阳,平定西域,势力大增,届时我等河北中原之地,只有被动守势,刘琦想派兵进入河北,那就随时能够进入河北,而张燕在我们的腹地,我朝却根本无暇能够对雒阳用兵,只能一直被打,陛下,这难道是您希望看到的吗?”

刘袛心说我看不看到无所谓,关键这是不是你想要看到的。

眼见袁绍的表情异常坚定,刘袛不由转头看向下方众臣:“诸位爱卿以为丞相之言如何?”

话音落时,便见骠骑将军曹操站了出来:“丞相之言甚是有理,只是出征张燕非同小可,还需谨慎。”

袁绍转过身看向曹操:“曹将军之言甚是,只是眼下机不可失,已经是不能允许我等不紧迫,耽误之急,是以迅雷之势拿下张燕,如此方可与刘琦划境内相抗,剿灭张燕可使我朝安稳与刘琦南北对峙二十年,这一点曹将军不能否认吧?”

“可是……”

“我意已决,还请陛下下旨!”

袁绍这么说,刘袛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只能下旨。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计议

曹操在心中,其实还是挺认可袁绍的说法的。

张燕在太行山脉,确实如同一柄悬在头顶上的剑,吊在邺城朝廷的上方,时刻都能落下来扎入他们的心脏。

张燕若是不投靠刘琦还好,如今一朝投奔刘琦,那对于河北来说,就是巨大的祸患。

但即使是巨患毒瘤,想要剜除,也不是一刀就能切下去的,需要慢慢放血再进行祛除。

曹操的想法,就是针对张燕慢慢放血,祛除毒素,待病灶的毒性减弱之时,再切除便不会留下祸根。

若是行事过于急躁,只怕就会有很多未知的祸患。

眼见袁绍固执执迷,曹操还想再说话,但袁绍突然转头,恶狠狠的盯着他。

迎上了袁绍的目光后,曹操随即闭上了嘴,遂将下话咽回到肚子里去了。

邺城的朝堂之中,很多臣子都站出来向袁绍谏言,请他不要冲动,若是要对付张燕,还需谨慎行事。

但袁绍却是执意不听,很显然他已经在今日谏言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

这一次他是非战不可。

最终,在袁绍的乾坤独断之下,出兵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

散朝之后,袁绍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而曹操和荀彧则是随同他一起回了相府。

进了府门,袁绍直奔着自己的书房就走,一路上都冷着脸,曹操和荀彧则紧随其后。

正巧,刘氏和袁尚亦在后院,见了袁绍和曹操等人之后,便见刘氏笑道:“孟德来了?一会在府中食否?”

曹操笑着向着刘氏拱手道:“嫂子客气了,曹某今日来此,就是有点事要跟本初商议,不必劳烦了。”

“你们兄弟多日不曾相聚,今若无事,不妨一聚又如何?”

袁绍怒目看向她:“我们有正事,你在这多嘴多舌什么,一点规矩没有,还不下去!”

这一番怒吼,将刘氏惊的目瞪口呆,站在原地半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别看袁绍高居丞相之位,平日里还真就是不敢冲她大喊大叫,今日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了!

刘氏的脸一瞬间变的通红,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有心想跟袁绍吵,但偏偏曹操和荀彧就在旁边,她也不好意思张口。

毕竟是大族之女出身,不好在外人面前使性。

荀彧见状,急忙道:“丞相,咱们还是赶紧去商量正事要紧。”

曹操冲着刘氏和善地点了点头,三个人一同向着袁绍的书房走去。

少时,三个人进了书房,门关上之后,便见袁绍猛然转头,冲着曹操怒道:“今日朝堂之上,你为何当众反驳我的意见!谁反驳我,我都能忍,唯独你难道不知我的心意?你何时变成和那群庸人一样?!”

曹操苦笑着道:“本初,出兵是何等大事,特别是张燕势力不弱,若真要征伐他,必须要从长计议,我也是忧心朝政,并无私心啊。”

“你忧心朝政,难道袁某便不忧心么?”

曹操见袁绍说这话的时候,面色发红,双眸隐隐之中甚至有些充血,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本初,你……你如何发这么大的火?你这脸色有些不太对啊。”

曹操的话提醒了袁绍,他猛然想起了那医官对他说过的话。

袁绍深深地吸了口气,随即坐在了原地。

然后,便见他闭起了眼睛,开始平复自己的心绪。

少时,便听他缓缓开口道:“事情已经是定下来了,出兵的事不容置疑,不论如何,张燕我是灭定了!”

随后,便见袁绍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着曹操和荀彧,道:“接下来,便要商讨如何剿灭张燕!这事,才是应该从长计议的。”

曹操又要张口劝,却感觉到荀彧在后面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袖子。

曹操心下无奈,知道此事已经不容更改了。

他沉吟片刻,道:“既已经确定要出兵了,那眼下对于我们来说,与其从邺城调兵,倒是不如直接命南匈奴进兵,乌桓那边也可问蹋顿借调兵马,以充军势。”

荀彧惊讶地看向曹操,似乎是没有想到曹操会主动要求袁绍借调南匈奴和乌桓。

袁绍也似是有些惊讶。

“南匈奴和乌桓之事,你从来都不是特别赞成,怎么今日反倒是转了性了?”

曹操心道我的确是反对了多次,但问题你根本就不听我的,既然我说的话你不听,那我还跟你对着干干什么?左右也动摇不了你,那倒是不如顺着你的意,想办法利用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

“张燕的势力虽然大,但是兵马装备不强,若是正面交锋,我们想要打赢黑山,也不过是旦夕之事,但难就难在太行山的地形实在是太过复杂,他们若是不出来,咱们想要进去剿灭他们,也委实是太过耗费时间,而且若是进入太行,一旦兵力不足,各部接应困难,还容易被对方所反制,实在是得不偿失。”

袁绍听了曹操的建议,方道:“如此说来,你是打算借匈奴和乌桓的兵力,扩充实力,如此一旦进入太行,也能彼此支援……或许,还能为我们挡挡敌军的刀锋。”

曹操额首道:“正是此意。”

袁绍摸着下巴,认真地考虑了一会,看向荀彧道:“文若可有什么高见?”

荀彧作揖后,道:“依照末吏之见,骠骑将军所言颇和兵家之道,不过末吏还有一点建议,那就是用匈奴和乌桓,将张燕一众引出来,然后聚而歼之。”

“引出来?”袁绍挑了挑眉。

“黑山军人数虽多,但跟我军实力相比,相差甚远,若是正面交锋,想要破他们不难,所仪仗者唯有太行山地势而已,只要能将他们引出来,则我军必胜。”

袁绍似乎是颇有些兴趣道:“如何引之?”

……

又过了一会,便见曹操和荀彧一前一后的从袁绍的书房走了出来。

到了外面,曹操扭头看向荀彧,笑道:“文若好计策,比曹某的想法,着实要深远多了。”

荀彧闻言,急忙低头道:“将军过赞了,荀某也不过是一时意起而已。”

曹操呵呵笑道:“文若如今对丞相可谓是忠心耿耿了,对朝廷更是尽心尽力,曹某真是好生羡慕啊。”

荀彧闻言,脸色一僵,他多少也能听出曹操的话中之意了。

其实说实话,荀彧现在在邺城也不好过。

他的兄弟荀諶如今在刘琦麾下任职,而荀諶当初是从袁绍这里叛逃过去的,所以荀彧在袁绍这里待的比较尴尬,不光是袁绍,就连曹操平日里对他也多少有些顾忌和提防,这是荀彧一直都能够感觉的到的。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昭姬的心

雒阳皇宫内。

蔡觅坐在凉亭之内,轻轻地拨弄着手中的琴弦,一曲凤求凰由她的指尖弹出,显得格外清美,韵律极佳,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醉之感,甚至可以让人沉沦其中,难以自拔。

少时,蔡觅弹了一曲完毕,她方下了手中的琴,然后扭头看向身后的蔡琰,笑道:“妹妹,我适才这一曲弹奏的如何?”

蔡琰微笑道:“姐姐学琴的进步神速,再过一段日子,怕是妹妹我就没有什么能教给姐姐的了。”

“你可莫要安慰我了,谁人不知,论及操琴之道,妹妹你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大家,你若是敢居第二,又有何人敢居第一?我便是再跟你学十年,也弹不出你的水准和意境。”

说罢,蔡觅起身,来到了凉亭之内的案几旁,那里有宦官早就已经泡好的香茗。

蔡觅轻轻地泯了一口,然后咧了咧嘴:“真苦涩。”

蔡琰也喝了一口道:“陛下平日里总是喜爱饮苦茶,不似咱们姐妹,喜爱喝花茶,不过据陛下自己说,苦茶对身体有益,可以强身健体,抵御疾病,也不知是真是假。”

蔡觅笑道:“既是少郎君所言,终归是不会错的,多喝些,想来肯定是会有好处的。”

两个人就这么一起喝了一会,突听蔡觅对蔡琰道:“昭姬,姐姐有一件事想要与你商议。”

蔡琰见蔡觅说的郑重,遂道:“姐姐是后宫之主,有什么事吩咐,小妹自当遵从,绝无二话。”

蔡觅轻笑道:“陛下这一次南巡,带上了邹妹妹和任妹妹,两位妹妹此番随同,如无意外,想来也是想借这个机会为陛下生个皇子或是公主的……开枝散叶,为皇室添丁进口,本无可厚非,只是陛下毕竟与旁人不同,陛下的后嗣,事关天下,事关大汉江山将来如何治理,此事不可不查……我想,等陛下这次回来之后,劝陛下立兴儿为嗣,如此也好明确准备,以后等孩子们长大了,彼此之间也不要你争我夺,以免乱了皇家气度,徒增笑柄。”

蔡琰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茶盏一时间没有拿住,都差点要落在地上。

“姐姐,此事非同小可,恕蔡琰不能答应……况且兴儿年少,还看不出品性能力,如此冒然被立为储君,一旦将来他不成器,岂不是误国误民,再说了姐姐你才是正宫,将来姐姐的子嗣才能继承大统,蔡琰终究只是旁支。”

蔡觅闻言苦笑道:“你看姐姐我,都这般年纪了都无所出,哪还有可能生育子嗣吗?”

蔡琰正色道:“不到最后,一切都说不好,姐姐切莫先自失了信心才是。”

蔡觅摇了摇头,道:“妹妹莫劝我了,大汉朝的昌隆国运,岂能赌在我这不争气的肚子上?”

蔡琰安慰道:“姐姐不要着急,大汉朝的昌隆国运,也不是急在这一两年里的,有些事万莫着急,现在陛下的孩子们还小,看不出优劣,陛下自己尚且不急,姐姐又何须着急呢?”

顿了顿,蔡琰又道:“况且立嗣乃是大事,更是事关国本,姐姐冒然去向陛下谏言,恐惹陛下不悦……陛下是何等样人,姐姐还不清楚么?”

这一番话也算是说到了蔡觅的心坎里了。

“妹妹如此替我着想,让姐姐甚是感动,唉……倒是我这个做姐姐的,思虑不如你周密。”

蔡琰笑道:“都是为了陛下,也都是为了这个家。”

就在这个时候,蔡琰的贴身侍婢前来,说是国丈蔡邕入宫探望女儿和外孙来了。

一听蔡邕来了,蔡觅忙道:“既是蔡公来访,妹妹便莫要在我这耽误功夫了,还是快回去与老父团聚要紧。”

蔡琰站起身,对蔡觅道:“姐姐保重,妹妹改日再来与姐姐一同抚琴。”

“那是自然,我还得向你多多学习讨教呢。”

……

蔡琰回了自己的宫室,与蔡邕相见,父女两人也是许久未见,彼此思念,一直在厅中畅谈许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