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47章

作者:臊眉耷目

这坏人,每次都得是他来做。

“君侯,既然刘子扬说,朝中公卿们……不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是不会退让的……那君侯就架把刀好了。”

刘琦将身子向前探了探,道:“如何架刀?”

贾诩慢悠悠地道:“这最近的刀,一处在并州,一处在西凉……并州不归君侯管,架不上,这西凉有现成的刀,君侯为何不用?”

“你是说……”

“凉州遍地羌叛,昔年都是由马腾韩遂一手控制,如今韩遂死了,马腾降了,这些羌叛也各自散了,但不代表他们叛不起来了……在诸多叛羌中,哪个部族的首领有能力汇聚叛羌起事,咱们不清楚,但老夫想……跟随了韩遂那么多年的阎行一定清楚的很。”

张允一拍手:“拱一把火,让他们闹起来!”

贾诩斜眼瞪他:“这是你说的,老夫可没说。”

“咳咳!”张允使劲地咳嗽了起来。

刘琦缓缓点头,没有接茬。

但他心中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第九百零九章 朝臣们的伎俩

庞德和阎行的西凉军,在长安还没有撤走,因此阎行很快就得到了刘琦的消息。

阎行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有志向的人,虽然他身处凉州,又身陷于叛军之中,但这些年来却一直没有自甘堕落。

阎反贼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洗白, 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朝廷公务人员。

几年前,阎行的愿望达成了,通过讨董一战,阎行结识了刘琦。

他很有眼光,在结识刘琦的一刹那,他就当机立断决定抱上刘琦的大腿, 不但甘为附翼,且还将自己的父母暗中送往荆州, 既取得了刘琦的信任,同时也彻底将他自己绑在了刘琦的战车上。

阎行的目标和希望,一直都很简单很纯粹。

我就是不想当叛军,我就是要洗白。

但是直到刘协死了之后,阎行才豁然发现,自己的路好像走宽了!

自己不但能够洗白,而且还能当从龙之臣!

当阎行接到刘琦派人送给他的书信,让他想办法撺掇凉州方面的叛羌起事的时候,阎行几乎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当即就答应了。

这可是在刘琦登基前,自己帮新天子建功的一个大好时机!

虽然先前刘琦许诺给阎行的条件都没有兑现,但这对于阎行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

自己毕竟是凉州人,虽然归附了刘琦,但和刘琦在荆州的那些心腹完全不能比, 毕竟阎行一年到头, 见都见不到刘琦一面,又何谈信任。

但是现在,对于他来说是個天大的良机。

只要这件事办好了,不怕刘琦登基后,自己不能飞黄腾达。

……

雒阳城,刘虞府邸。

“这个伯瑜,哎,真是个犟种。”

刘虞捋着须子,无奈地摇头叹息。

他的下首,杨彪,士孙瑞,伏完等人皆在。

赵岐有些犹豫地道:“国不可一日无主,我们一日不向天下承认前将军的功绩,我看他一日便不会回雒阳,如此下去,国不似国,朝不似朝,这样下去可不行的啊。”

杨彪斜眼瞟了他一眼,道:“那你说,怎么办?”

赵岐先是看向刘虞,然后又瞅了瞅杨彪, 最后又环顾四周的诸人:“要不, 咱们就发了那功德颂, 如何?”

还未等刘虞说话,便听杨彪不满道:“太仆,此言差矣!”

赵岐叹气道:“太尉,承认新登基的天子是当世英杰,有功于社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再说这毕竟也是事实,咱们何必非在这僵着不行呢?”

杨彪的脸色有些不好看:“非我不愿,只是新君登基,以如此重礼待之,则必助长新君的刚愎之性,于朝廷、于天下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说罢,杨彪看向刘虞:“太师,杨某倒是有个想法。”

“公有何意?”

“天下宗亲,可承大位者多矣,前将军一心为国,自认为德薄,不能继承大统,我们也不好过于相逼……不如,再另择合适的新郡人选,如何?”

这话一出,满厅皆惊。

刘虞皱眉看向杨彪,低声道:“文先,如此行事恐有不妥吧?”

杨彪正色道:“太师此言差矣,咱们为朝廷选贤君,推举有德君王,哪里不妥?”

“伯瑜这不是还没说,不愿继位么?咱们就另择新君,恐回头不好对伯瑜解释。”

“嘴上没说,但迟迟不至雒阳,与不愿意继大位,又有何不同?何需解释?”

说罢,杨彪眯起了眼睛,低声道:“当然,若是前将军改变主意,那最好不过。”

刘虞看杨彪的表情,心中恍然。

这不是不想立刘琦为帝了,而是逼他就范。

计策而已。

刘虞苦笑着道:“问题是,眼下除了伯瑜之外,还有谁能适合?”

“老夫可以保举一人。”

……

不一会,刘繇便站在了刘虞的厅堂。

当初天子寻刘氏宗亲入朝辅佐自己制衡王允,除了刘虞和刘备等人之外,尚有在刘琦麾下避难的刘繇,也被刘琦举荐入朝。

但是与一到朝廷就混的风生水起的刘虞和刘备不一样,刘繇到了朝廷中,只是担任侍中,且从不与人争锋,每日深居简出,过的平平淡淡。

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人会特意去关注刘繇了。

哪曾想,杨彪居然在这一刻盯上了他。

当刘虞看到了刘繇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心中就大概明白杨彪是打的什么算计了。

不得不说,杨彪也算是煞费苦心。

他事先也在犹豫,若是刘琦依旧不肯下这个台阶,这些老臣该如何收场。

但现在看来,杨彪早有别的筹谋了。

首先,论及宗族出身,刘繇的血统和刘琦一样不正。

他是惠王刘肥之后,并非光武本家,说白了虽有宗亲之名,但却也是西汉王侯之后,别说是除了五服……十八服都有了。

但他却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经学官宦子弟,高门出身。

毕竟,他的从叔当过太尉。

这样的宗亲身份,说够格吧,他是够格的,说他不够格吧,他在宗室血脉上确实差了一点。

这样的人,有利于以士人为班底的朝臣们对他进行掌控。

不论最后刘琦妥协不妥协,这事都可以往下继续进展。

刘虞没有说话,他只是看向刘繇,问道:“正礼,你可知寻你来此所为何事?”

刘繇茫然地摇了摇头。

刘虞轻声道:“正礼,天下无主,今日找你来此,乃是杨太尉提议,想要拥立你为帝,继我汉室大统。”

这几句话说完,刘繇的脸一下子就白了。

他后退了两步,然后长长作揖,哆嗦着道:“太师莫要戏弄我。”

杨彪急忙起身,道:“正礼公乃是名门之后,汉室宗亲,昔日曾任扬州刺史,为大汉监察一方,可谓有功与社稷,今主上蒙难,四方贼寇乱起,非正礼不能承此大任也。”

伏完起身道:“我等愿辅佐正礼公,中兴汉室天下,成名垂万古之功。”

话音落时,旁边那些士族出身的朝臣皆纷纷起身,向刘繇行礼,表示愿意拥护他登上天子大位,拯救万民。

刘繇傻呆呆地看着众人,然后看向了上首的刘虞。

毕竟,在王允死后的现在,身份最高的刘虞,才是能够在朝中主持大事的人。

刘虞没有说话,他只是向着刘繇郑重地点了点头。

在刘虞点头的一刹那,刘繇的心思活络了。

这个世界人,没有人会一直甘于平庸的,也没有人会存有不往上爬的心思。

皇帝……

那是这个时代,大汉朝最顶尖,天花板级的存在了。

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当皇帝?

又有多少人是在奔向当皇帝的路途中,被人下狠手干掉的呢?

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帝国最高位,现在有人双手奉送在了刘繇的面前。

说不心动,那是假话!

第九百一十章 王者风范

刘繇与众臣们一番商议,都是关于自己登基之后的一些新的政策,包括重农耕,重新开办太学,举孝廉制度的维护,征兵以及重新修葺雒阳内外城,增筑瓮城的诸多事宜。

这一番商议, 一众朝臣公卿算是把什么事都跟刘繇谈了,但偏偏又像什么事都没跟他定下来。

反正牛逼是吹出去了,落实不落实在回头再说。

刘繇听的云里雾里的……这些国家最高阶的政策制定之事,他这头四十多年的人生中,也不过就是听听而已,但是如今却都拿到台面上跟他商量,而且最终决定权还在他手里。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刘繇形容不出来。

若是换成后世的人, 或许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出刘繇此刻的感觉。

幸福的都要爆炸了。

……

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后, 刘繇连晚饭都不吃了, 而是在院子里从东向西,来回的溜达,一圈一圈的溜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