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46章

作者:臊眉耷目

曹操没有继续问,只是一甩袖子,冲着那探子伸出了手。

探子仿佛知道曹操要问什么一样,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份简牍。

那简牍上记录的,是荀彧吟唱的那首词的内容。

曹操大袖一甩,让那探子下去了。

随后,他展开简牍,仔细地瞧。

瞧了好一会之后,曹操的表情变了。

他的眼眸中一瞬间爆发出了愤怒的眼光,好似一头凶兽,想要将周围的一切全部吞噬。

但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很快便见他又恢复了平静,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好啊,把我比作周厉王了?”曹操将简牍甩在一边,无奈地自言自语:“这人啊,有时候真是够没良心,我几时嫌弃过你,又几时不听你的谏言了?反倒是你,看我如今落魄,就要生出异心,呵呵……兖州士人如此,颍川士族,也是一样。”

说罢,便见曹操站起身,将那探子给他写的简牍,也扔到了火盆之中。

……

曹操回军去整备兖州了,而袁绍也会河北去整治他的地盘。

毫无疑问,这两个人的地盘上,即将叛乱丛生,腥风血雨不断。

而刘琦,眼下依旧是屯兵尸乡,动也未动。

他派人将天子的尸身,运送往雒阳交给以刘虞为首的朝臣,他自己则是按兵不动。

就这么大概等了数日之后,雒阳方面派太仆赵岐为使者,请刘琦回兵雒阳,与众臣商议拥立天子的大事。

刘琦见了赵岐后,告诉他自己不过是外藩之臣,立帝的大事,自己一個边将不宜参与,还请刘虞与一众朝臣们商议,他就不回去凑这个热闹了。

赵岐见刘琦这般谦虚,心中既感有些无奈,同时又有些气愤。

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装什么装?

我们找你回去,是让你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没点逼数是不是?

明明心里乐开了花,却在这跟我们装!

恶不恶心人?

心中虽然将刘琦诽谤了千百遍,但赵岐还是客气地对刘琦道:“前将军,难道您看不明白?我等众臣请将军回雒阳,实在是为了能够让您继承大位啊,延续汉统啊!”

刘琦一听这话,顿时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让我继承大位?这!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

赵岐疑惑地看着他道:“有何不可?”

“我为朝廷,为天下,立下的功绩太少了,不论是德行还是能力,都没有资格继承大位。”

赵祁听着这话,一边笑一边摇头。

“将军这话说的不对,在赵某人看来,将军的功绩在整个刘氏宗亲中,是排名第一的。”

刘琦摇头道:“太仆可莫要夸我,我哪有什么功绩。”

赵岐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的给刘琦数道:“君侯您看,自打当初君侯随父入荆州之后,先是组建了护君联盟,维护帝统,这些年又一统南境,剿灭了逆贼刘焉,董卓祸乱朝纲,亦亡于君侯之手,刘太师能够从幽州平安还朝,也是君侯一手促成,袁绍和曹操谋逆,也全靠君侯击退,若是没有君侯,只怕就没有汉室江山了。”

刘琦愣愣地看了赵岐,半晌方才说道:“要不是你适才念叨一遍,我还真就是没发现,原来我为这个天下,还有汉室江山,立下了这么多的汗马功劳。”

赵岐脸上的来回抽抽,嘴角的笑容也有点僵硬。

他干巴巴地笑道:“是啊,君侯每日都操心国事,为国尽忠,连自己立多少功劳都忘记了……真是让人佩服,高风亮节啊,赵某佩服!”

第九百零八章 我的子房

经过了一日深谈后,赵岐气鼓鼓的返回雒阳去了。

到了雒阳,以刘虞,杨彪,司马防,马日磾,伏完, 士孙瑞等为首的众臣立刻就见了他。

见了赵岐,还未等刘虞等人开口询问,赵岐就长叹口气,很是无奈地道:“不太好办啊。”

“怎么个不好办法?”刘虞见状一愣。

赵岐吱吱扭扭道:“这个前将军,表面上看,是一个温文尔雅,与人相善的君子, 但实际……实际这主意, 多着呢。”

士孙瑞笑了,道:“这也正常,你别忘了,人家用了不到七年时间,就三分天下有其半了,怎么可能与人相善?”

“他想要什么?”

赵岐随后将他和刘琦的交流情况,向这些朝臣们大致的叙述了一遍。

众臣都有些没太反应过来。

伏完奇道:“前将军说这些,其意为何?”

赵岐道:“他要我们承认他的功绩。”

马日磾闻言笑了:“我们也没人否认他的功绩啊。”

赵岐言道:“某大概能够猜出他的意思,如无意外,前将军是想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昭告天下,代发诏书,陈明他为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然后再以功劳为名迎其入朝即位。”

刘虞哈哈大笑,笑的很是开怀:“这有什么,还至于拐外抹角的费这么大功夫?一句的事而已, 这臭小子当真矫情。”

说罢, 刘虞看向议郎赵彦道:“火速去拟一份功德颂,以朝廷的名义,广布诸郡。”

赵彦立刻起身就要去办。

“等一下。”

杨彪开口喊住了赵彦。

刘虞看向杨彪:“文先何意?”

杨彪对刘虞行礼,道:“太师,非杨某人妄自揣度,只是拥立新帝只看两样,一看出身,二看德行,至于这功绩不功绩的,又有何意义?自古以来,哪個帝王在没上任之前,就已经是功盖寰宇,恩布九州了?”

刘虞捋着须子道:“这话说的不对……难道有功者,就不能为帝了吗?”

杨彪摇了摇头,道:“这倒也不是,只是这功德颂一出,便算是承认咱前将军功盖世,德满天下,文治可比文景,武德可比孝武, 这样的帝王, 一旦登基, 如何说的?如何劝的?谁可左右其行?哪个又有资格劝谏?”

刘虞砸吧砸吧嘴, 不说话了。

杨彪长长作揖道:“不可过于放纵啊。”

……

赵岐回去之后,刘琦一直在等朝廷下一步的动作。

但连续等了几日之后,朝廷方面却连个屁都没有。

刘琦便找荀攸、刘晔、张允和蔡勋等人商议。

“君侯不要着急,以那些老家伙的立场而言,他们要迎新帝,只能是承认君侯的身份以及君侯的德行……但若是在登基之前,就承认君侯的功业,他们绝不会做的。”

刘琦闻言笑道:“这点,我倒是想到了,只是我以为,刘太师会从中周旋,但没想到,他居然也没有一个屁。”

荀攸捋着胡须道:“刘太师,也是人……人之常情。”

“那接下来,我怎么办?”

“等。”荀攸出言道。

“就这么空等?看谁能耗的过谁?”

荀攸和刘晔彼此互相瞅瞅。

“君侯,眼下比的就是耐心,谁的气势先若了,做了退让,那恐怕就要一在退让,不等不行啊。”

刘琦皱眉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荀攸摇头道:“没有别的办法了,朝中的这些老家伙,刀不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是绝不会让步的。”

刘晔亦是苦笑道:“除非有张良陈平之谋者为君侯谋之,我俩人确实是没有办法了。”

刘琦挥手道:“二位且先下去吧,容我自思之。”

荀攸和刘晔走了之后,刘琦又看向张允和蔡勋。

“唉,荀攸和刘晔都没有办法,你们说这事我该如何处理才好?难道就真像他们说的一样,干等么?”

蔡勋有点愁苦的挠了挠头,没啥想法。

张允则是谏言道:“刘子扬不是说了么,找张良和陈平那样的人物为君侯谋之嘛。”

刘琦被张允气的直乐。

“我到哪找这样古之大贤?”

“咋没有?君侯是当局者迷,咱营中就有这样的大贤。”

“真有意思,要是有这样的人,我会不知道?”

“您稍坐,我去把大贤给您找来。”

说罢,张允起身匆匆的向着帅帐外走去。

刘琦惊讶地转头看向蔡勳,却见蔡勳也是直勾勾地看着他,要多呆愣有多呆愣。

少时,却见张允把贾诩给拽了过来。

贾诩有点不情不愿,但张允的力气大,让老爷子根本没法反抗。

“哈哈,我这真是当局者迷了。”刘琦笑哈哈的一拍脑门,然后冲着贾诩挥手道:“文和,快坐!”

贾诩不情不愿的在刘琦下首坐下,幽怨地瞪视着他对面的张允。

张允得意满满地指着贾诩道:“君侯,有我们仨在此,什么事不能解决?我们三个就是君侯您的萧何,张良和陈平也!”

“咳、咳、咳!”

贾诩本来还没什么反应,一听张允说出这三个人名,吓的直接咳嗽了起来。

大哥,还没登基呢,你能不能别张嘴胡咧咧啊?想害死谁呀?

“别紧张,我的子房。”刘琦笑着安慰贾诩,随后就将刚才自己与荀攸和刘晔商讨的事,为贾诩复述了一遍。

随后,便听刘琦问贾诩道:“文和,针对此事,你有何高见?”

贾诩瞥了张允和蔡勳一眼,缓缓道:“不知君侯的萧何和陈平,是如何做谋的?”

“他俩?他俩就是个添头,不足挂齿……还是你说吧。”

贾诩轻叹口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