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40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两方都是擅长指挥骑兵的高手,又交手了两次,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一时间难分优劣。

但对于文丑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赵云本人,而是对方的后援实在是太过强劲。

刘备冲入了战团之后,特意派遣关羽前来相助。

关羽是什么人?

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二十多年后威震华夏的蜀汉第一名将。

关羽和赵云的组合,再加上荆州军的势力和实力都占据优势,试问文丑怎么可能会赢?

仗打到一半,文丑最后几乎是被关羽和赵云两个人一起撵着跑。

也是文丑的运气不一般,若是换成关羽和赵云这两人,随便一个人坐下是赤兔马,估计文丑今天就算是交待在这了。

张郃那边,除了甘宁和张任的荆州军主力外,刘备和张飞也加入了战团。

具体的战事不多赘述,反正在这场战斗中,张郃只要能活下来,他基本就算是一只脚迈进名将的行列中了。

这场血战整整持续了三个时辰,最终,没有粮草作为后续的袁绍,最终溃败了!

他的兵马损失倒不是最大的。

最严重的,是军无战心,四下逃窜。

没有粮食,没有士气,没有战意的军队,最后的结果,不用打他也算了。

战阵的最后,刘琦的七万军队只是开始分成数队,划定路线追着袁绍的大军跑,一边跑一边呐喊,然后收拢沿途袁军丢弃的财货辎重。

蒯越从中军返回后阵,向刘琦禀报战果。

“诸位将军都已经乘胜追击了,袁绍军无战心,这一次算是彻底的溃败,末将的意思,是鼓足全力,兵分四路,沿途不要休息,直追到黄河边上,袁绍的大军一时半刻渡不过河去,只要我们四面围定,凿毁附近的船只,则袁绍大军必亡!”

顿了顿,却见蒯越兴奋的补充道:“这可是足可比拟垓下围杀项羽的大功绩啊!君侯此战足可流传千秋。”

刘琦抿了抿嘴,考虑了好一会方道:“要不……还是不追了。”

第九百章 有些事,非你即我

袁绍可以说是目前天下唯一一个就综合实力而言,能够凌驾于刘琦之上的牧守。

当然,此战过后,刘琦和袁绍的地位,应该是整个调换了过来,但袁绍的实力依旧是不容小觑。

现在对刘琦来说, 携大胜之威彻底追剿,毫无疑问是解决后患的最佳时机。

“君侯,还请三思,要考虑清楚啊。”蒯越耐心地劝谏道:“袁绍若是回了河北,日后依旧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刘琦从战车上走了下来,拉着蒯越的手, 语重心长地道:“我也知道眼下是消灭袁绍,解决后患的最佳时机, 但是曹操前一段时间刚刚东撤,眼下他又背上了弑君的恶名,若是他见我军追袁过深,去而复返,我军岂非是两面受敌?所以说啊,这一仗,咱们应该求个稳……你说对不对?”

蒯越沉默了。

曹操眼下肯定是来不了的,蒯越知道。

曹操当初转战来司隶,这就使得魏延成功的接应到了袁术回江夏。

依照刘琦的个性,他不可能想不到曹操一旦在雒阳失利,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他一定会让魏延、刘磐、黄叙等人再次供给袁术粮草,支持他再次出兵陈列于中原边境。

就算是不打,但也足矣对曹操的腹地形成威慑了。

而且曹操这次犯下的过失太大, 他辖境内的士族和望族不可能依旧任凭他管辖。

特别是兖州境内的士人,一直以来对曹操就怀有反叛之心, 自打张邈和陈宫被镇压之后,他们一直都在暗中找机会继续推翻曹操的统治。

眼下这种时刻, 曹操基本就是乱臣无疑,乱臣的治下,岂能无事?

不论是为了防备袁术,黄叙,魏延等人的卷土重来,还是辖境内会出现的反叛或是混乱,曹操都不能再次向雒阳兴兵了。

蒯越觉得,自己能想通的事,刘琦一定不会想不到,他甚至肯定比自己想的更远……

可他却非要当着自己的面装傻……

那大家就一起装傻吧。

“君侯所言甚是,袁绍就先不追了。”蒯越表示赞同。

……

尸乡土城外,贾诩一直默默的站立于城门外,遥望北方。

整整一个多时辰了,他矗立在原地一直没有动过,他仿佛已经变成了一尊雕像,坚实的站立在此,任凭风雨的洗刷,也岿然不动。

一尊雕像, 一般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力, 除非有人天生就对这块石头感兴趣。

贾诩在土城外站了一个时辰,李儒则悄悄地站在他背后瞧了一个时辰。

终于,那尊石像转过头来了。

瞬间,两个人的目光交汇在了一起。

“你还没走?”贾诩对于李儒出现在此,感到疑惑。

李儒冲着贾诩拱了拱手,道:“明日就要出发了,本想特意跟你道个别,请你喝酒,只是看你站在那一动不动的,怕是在想什么大事吧?因而就没出言打扰。”

“你知道老夫不喝酒。”

“难道说,就当是为我这个老朋友送别,文和也不能破一破例嘛?”

“不能。”

“为什么?”

“谁是你朋友。”

李儒也不生气,自从跟刘琦谈过话之后,李儒的脾气相比于原先温和了许多。

从王允的掌控下走出来,让他感觉到了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这一次,袁绍应该是死定了吧?”李儒笑呵呵地看向贾诩。

“谁知道。”

贾诩慢吞吞地转过身,自顾自地向着土城中走去。

李儒小碎步跟上他:“听你这意思,袁绍是死不了的?”

贾诩瞅都不瞅他:“你一个去凉州当郡丞的人,为何对这些事这般感兴趣?”

李儒丝毫不顾及贾诩的冷嘲热讽,道:“你不想说,无所谓,我替你说……雒阳新君未定,朝臣们的意见不统一,对于君侯来说,这大敌还是应该存在的。”

“哼哼……”

李儒道:“你别光哼哼啊!这一次袁绍失败,乃是因为其后方冀幽两州望族门阀不予其便,断了粮秣支撑,以袁绍的狭隘心性,受此大辱岂能不报?此番他不回河北便罢,袁绍若回了河北,必有腥风血雨之举。”

“哼哼……”

“天下望族顶尖皆出自冀幽,这朝堂之中,和河北望族没有干系的,能有几个?大部分都有!况且从今往后,袁绍与朝廷已成决裂之势,无论于公于私,袁绍都已是朝廷中人的心腹大患了。”

“哼哼……”

“以君侯的睿智,此番若灭了袁绍,则朝中众人没了公敌,君侯回雒阳,就算是能够改元登基,只怕也要受制于人,但是现在……嘿嘿,袁绍和曹操同为反贼之列,北地士族望门皆有灭顶之祸,天下能灭袁绍者,唯刘益州一人尔……被人选去坐皇帝,和被人求着当皇帝,那完全是两个感觉呀。”

贾诩停住了脚步,转头看向他。

“你这么明白事理,这皇帝应给你当才是呀。”贾诩冷冰冰地道。

“你少放屁!”李儒吓得一缩脖子,甚至爆了粗口。

他四下观望了一圈,见左右无人,气道:“你想害死我不成?”

“你到底想干什么呀?”贾诩不解地看着他道:“你都要去凉州赴任了,这些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我也不能永远待在凉州不回来不是!”

“哦~~!”

贾诩露出一副恍然而悟地表情:“在这等呢?就你,还想回来?你做的那些事,你忘了?”

李儒扬起了头,道:“本来,我也觉得我这辈子可能回不来了,但是现在看来,也不是没有这个机会!”

说罢,便听李儒凶狠地道:“别以为我不明白,君侯想的可不光是登基的事,还有在荆州和益州所实行的赋税入田之政,他若是登基,则必然要在全境实行,可这大汉朝的根在北方,北方望族门阀的底蕴,和南地可是比不了,而且北方可没有镇西稻作为支撑,百年税制,不是说改就能改了的。”

贾诩眯起了眼睛:“果然,这皇帝应该给你坐。”

“文和公,莫要冷嘲热讽于我,我知道……袁绍经此一败,河北必然大乱,他成为朝廷公敌的同时,也必为今日之仇会大举对付河北门阀,这天下若要大治,则必要先乱其根,而眼下的袁绍就是祸乱的源头……但若是要乱其根,这天下又有谁能比我李某人用着更趁手呢?别忘了,我本就是霍乱天下的毒士。”

贾诩长叹口气。

“好好活着,不好吗?”

“好好活着?窝囊的活着?”李儒眯起了眼睛。

他伸手指向贾诩,语气中难掩深深的嫉妒:“连你这样喜欢潜身缩首的人,都可以在雒阳搅个腥风血雨,把这大汉的天,给杵了个窟窿!”

顿了一顿后……

“我为什么不能!!”李儒咬牙切齿地补充。

贾诩闻言沉默了。

少时,却听他缓缓开口:“你去上任吧,有机会,我会向君侯谏言,让你回来。”

李儒闻言,向着贾诩长长的作了一揖。

“贾先生,给您添麻烦了。”

贾诩冷冷地看着李儒,没有说话。

李儒知道,贾诩这是生自己的气了。

他愧疚的向着对方额首示意,道声‘珍重’。

随后,便见李儒转头离开了原地。

望着离去的李儒,贾诩心中生出了几分愧疚之情。

他仰头看天,长长地叹了口气。

与适才的冷漠比起来,贾诩不知为何,竟然有些放松。

“终归,得有人去替他做,若不是你……那或许就是我吧。”

第九百零一章 迷茫的温候

时间已经逐渐进入了秋季,强劲冷冽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城中落叶遍地,一派萧瑟的景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