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12章

作者:臊眉耷目

相较于床榻之欢,刘琦更喜欢在吴苋这里的宁静。

除了种植花草修养身心之外,吴苋还喜欢养猫。

在满是奇珍的花草从中,撸一撸猫咪,然后在院中泡上一壶香茗,当真是回味无穷,怡然自得。

刘琦仿佛在不知不觉间,感觉到了后世时闲暇中的宁静感觉。

“这是什么?”吴苋看着刘琦今日带过来的新鲜玩意,眼中闪现出了好奇的光芒。

“这是躺椅,我让城中的木匠打造的,放眼整个大汉朝,你院落中的这两幅可是大汉朝仅有的。”

虽然刘琦说的是实话,但吴苋并不相信,她看着刘琦认真的表情,被逗的咯咯直笑。

吴苋仔细地看着那两幅摇椅下面弯曲的旋木,再看看那椅背和扶手……这种线条变化多样的东西,她还真就是从没见过。

“此物……如何用?”吴苋温柔地看向刘琦。

刘琦拉着她,将她按在一架摇椅上……

她刚刚坐下,便感觉摇椅随着她的身体,开始前后来回摆动。

吴苋原先从没体会过这种感觉,顿时吓了一跳,害怕摔倒当时就想战起来,但却被刘琦继续温柔地按下。

“没事,不用怕,往后躺,慢慢的摇。”

吴苋闻言安下心来,随即向着后面靠去。

摇椅伴随着她身体摇摆的节奏,一下一下的轻轻摇晃着,仿佛慈祥的母亲将她轻轻地抱在怀里,来回的哄着。

一只小猫漫步到了吴苋的腿边,抬头望着它的主人,接着轻轻一纵身,便跳到了吴苋的双腿上。

吴苋下意识的伸手,将猫抱在怀中,一边轻摇一边闭气了眼睛,闻着院落中的花草和旁边案几上茶叶的香气……

一种安详舒适,怡然自得的感觉扩散在了她的每一个细胞之中,让她感觉到无比的惬意。

刘琦在另外一副摇椅上躺了下来,轻轻地摇摆着。

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就这么在院落中享受着鸟语花香和那份舒适的宁静。

“君候跟妾身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就这么好一会,吴苋突然开口。

刘琦闻言睁开了双眸。

他望着湛蓝的天空,随着微风流动的白云,还有从天上飞过的鸟群,嘴角露出了笑容。

“如何不一样?”

吴苋闭着眼睛,嘴角含笑道:“昔日兄长为了吴家,让妾身侍奉君侯……他写信于我说,君侯是这天底下最善战的将军,南征北战,攻必克战必果,同时还是这天下间最博学的名士,年纪轻轻就筹措汉书与汉记的后续,文治武功,皆可算是天下顶尖的。”

刘琦听了有些不好意思。

夸的有点狠,但仔细品品,却发现没什么毛病。

“但是这样的男子,在妾身想来,不过是每日忙于国家大事,要么是常年在外征讨,就算是来了妾身这里,也最多不过是寻求舒适和床榻之欢,与我这样的妇道人家,怕是没什么话可说的……”

说到这,吴苋睁开了眼睛,嘴角勾勒出了一丝微笑:“妾身从来没有想过,君侯居然会和我一起种花,一起品茶,一起逗猫……还有在这摇椅上一同仰卧不言,静享这片刻安宁。”

刘琦嗤笑一声,闭着眼睛哼道:“君侯也是人,需要修身养性的……傻姑娘。”

说罢,隔着摇椅,伸手宠溺地轻轻拍了拍吴苋的头。

吴苋抿着嘴偷笑。

“君侯,您过几日是要成婚了么?”

“是。”

“哦。”吴苋的心中有隐隐的有一丝失落,胸口似有一块石头堵着。

“你不去看看热闹么?”刘琦在摇椅上轻轻地晃着,嘴角含笑地问道。

吴苋低落地道:“妾身去干什么?”

“去看一看你的那几个姐妹啊,认一认家门,以后早晚都是要在一块生活的。”

吴苋刚开始有点没反应过来,但随后一下子回过味来。

她一下子从摇椅上起身,惊喜地道:“君侯这话……何意?”

“什么何意?”刘琦疑惑地皱眉看她:“难道你还能一辈子跟我分着住不成?”

吴苋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低声道:“妾身还以为……君侯不想纳我过门的……”

“从没有不想,只是暂时不能……眼下益州本土豪强反叛接连不断,我若是纳了东州士的族中之女,只怕会惹出更多事情,不过这种情况不会坚持很长时间,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待镇西稻再次有守城,南中的蛮族答应行使羁縻之政,豪强之乱平定,那时候,你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入刘家的府门了。”

吴苋的双颊红彤彤的。

她轻轻地点头道:“不急,妾身愿意等,别说是三个月半年,就是三五年都等。”

刘琦坐起身,拽着她的手道:“等过府之后,你要帮我种一个比这还要大一倍的花圃。”

吴苋娇羞地额首。

就在这个时候,院落外,张允的声音响起:“伯瑜,有大事!”

刘琦站起身,从躺椅上走到院边。

“什么事?”

“南中的那几位蛮王,包括孟纣,铁象王,兀木扶以祝贺伯瑜你大婚为名,皆亲自前来成都了!”

刘琦闻言笑了。

“这只是借口,这是服软妥协来了,不错,还算是他们有远见,知道该怎么做……看来,南中的事情,基本可以定了,他们目下行到何处了?”

“已经是到了越巂东的边境,越巂郡守刘修,派人前来禀报!”

“派人引他们来成都,一路之上要好生款待,要显示出我们的诚意和礼数,不可亏待了这几位蛮王。”

“诺!”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不想费力不讨好

所谓的南中,范指的就是益州南部的四个边郡,即越巂郡、牂牁郡、益州郡、永昌郡。

这四个郡属于汉朝的老少边穷地域,汉人数量少,叟民的数量多,大大小小的有几十个蛮王。

说是‘王’,但其实就本质来讲,不过是夷民中的部落首领和大族豪强,其势力跟县令和县长差别不大,手中有能够调动的兵勇私士,但数量有多有少,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但毫无疑问,就打仗来说,汉魏时期的军阀,还是喜欢以叟民为军的。

南中目下的经济状况和农业发展跟中原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刘琦所知晓的,南中目下各族枝系很多,其中越巂的叟民属于越巂羌,他们的祖先属于西夷,也就是北方的羌人是他们的祖先,而再往南,则还有濮族,昆族属于氐羌族系。

另外还有僰族最仁,所谓的仁指的是经极和农耕水平最优,他们用灌溉的方式来种田。

但对于很多其他的蛮族部落来说,他们并不像是僰族人一样灌溉农田,而是使用刀耕火种的方式来种粮,这是一种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农业经营方式。

说白了,就是蛮人没有固定的农田,耕种的蛮人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不能砍倒的大树则先割去一圈树皮让他们枯死,随后再用大火焚烧,在树林中清出了一片土地,随后在这片土地上挖坑埋种,也不浇水也不施肥,粮食长多少纯靠赌命……长多少算多少。

更有很多落后的蛮族还居住在山洞里,连田都不种,屋子也不盖,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纯粹的天养活。

另外还有板蛮,賨族,僚族为百越族系……很多,但都很落后。

南部四郡的人口很多,近五十年间,人口最高时能达到将近四百万,后来因为反叛和战争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依旧维持在三百万口以上,且因为是边郡蛮夷,很多部落还有漏查的情况,这个人数是只多不少。

但是很可惜,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却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和纳税群体……因为实在是太落后了!

在刘琦大婚前的三日,几位在南中最为有名的藩王,抵达了成都。

他们为首的是益州郡的孟纣,属于氐羌族系之一的昆族,他是南中八大姓之一‘孟’姓的族长。

这个群体的人数最多,在南中的势力最大,而身为昆叟族中最大的一姓族长,孟家就犹如中原人中的四世三公,在蛮人中的威慑力和凝聚力惊人。

另外,还有八纳洞的铁象王和乌戈国的兀木扶,他们一个是濮族中人,他们皆是百越族系中的濮族和僚族,在当地也有着极高的威望。

其实还有很多南中的蛮王想要来成都,但他们的势力和威望实在太低了,上不得台面,最终只能委请三位蛮王,代表他们一同前来成都拜见刘琦,并为刘琦的大婚送上他们真挚的祝福。

孟纣是个相貌粗犷的汉子,他的头上包裹着头巾,上面还插着鹰翎,身上包裹着五彩斑斓的碎布所缝成的衣服,外面好包裹着一层虎皮裙。

乍一看之下,刘琦还以为这是孙悟空下凡了。

相比于孟纣唱大戏似的打扮,八纳洞的铁象王更是不同寻常。

他浑身上下和孟纣的穿戴差不了太多,就是没有虎皮裙,不过他身上却有着更多的装饰物。

大大的套圈耳环还有鼻环,脖子上也戴着环,手腕上也有,走起路来甚至有叮铃叮铃的响声。

相比于腰上跨铃铛的甘宁而言,铁象王的这一套行头,着实炫酷了许多,锦帆贼与他一比,顿时黯然失色。

最后一位乌戈国的兀木扶,脸上用丹青颜料抹的一道一道的,看不清真容,粗布的衣服外面,还罩着一层藤条编制的板甲。

他若是一张嘴就说出‘呜帕帕,该该架’的话,刘琦真的很容易把他当成野人。

虽然穿戴有些怪异,但不难看出,他们都是精心打扮过一番而来的。

这足矣说明他们对刘琦的尊重。

孟纣走上前,将一份皮图似的东西双手举起,呈递在刘琦的面前,道:“尊敬的镇西将军,请原谅我们来迟了,这上面是我们为祝贺将军大婚,各族所筹备的礼品,略表我们南人对将军的一片心意,请将军笑纳!”

他有些重口音,让刘琦听的不太清晰,但至少还能听明白。

刘琦伸手接过了孟纣的那份皮图,感激的对他点了点头,道:“有劳三位蛮王不远千里从南中赶来参加刘某的大婚,刘琦不胜感激!三位不但人来了成都,还带了礼物给我,刘琦感激万分。”

孟纣笑道:“我们南中不及大汉朝中土富庶,只能提供少许的礼品,还请君侯笑纳,这次我们带了金十钧,银五十石,丹二十大车,漆二十大车,驮马二百匹,象三十头……”

“大象?”刘琦闻言先是一愣,接着有些不敢相信地道:“你们能驯养大象?”

孟纣摇了摇头,道:“象是南中的神物,不是每一个部族都可以驯养,但是八纳洞的铁象王,是驯象的专家,这三十头大象皆是由八纳洞主一手调训的。”

刘琦转头看向了那个浑身挂满了金属器,瞅着又炫又酷的八纳洞主。

他单手摸胸,向着刘琦微微欠身行礼:“一点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刘琦见状笑了:“三位大王如此厚意,刘琦心甚感激,我已略备薄酒,为三位大王接风,咱们一同入城,先吃饱肚子,如何?”

三位大王从南方一路赶来,虽然入了越巂郡之后,一路上都受到了地方的招待,还为了抢时间,多数时间还是风餐露宿,颇为辛苦,更是不敢饮酒怕耽误事。

如今到了成都,确实该好好放松,大吃一顿了。

……

三人随同刘琦到了牧署,刘琦安排一众军中武将和少数几名亲信文臣,一同陪宴,至于平日里那些士人手下,则一概不用。

跟这些蛮王打交道,还是少用那些惯于引经据典的儒生要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