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95章

作者:臊眉耷目

吴兰笑着摇了摇头,在城上扯着嗓子呼喊道:“主公还是看看身后的情况再说吧,主公若能迈过今日这一道坎,吴某伸着头让你砍!”

说罢,吴兰伸出了手,向着东面的方向指了一指。

“主公,荆狗追上来了!”泠苞在刘璋身边惊恐地喊道。

刘璋转头望去。

身后的沙尘漫天,荆州的前部兵马已经出现在了己方的视野内,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成都的方向快速移动。

刘璋的脸色煞白,说话的语调忽高忽低,还有些磕巴,很显然是吓坏了。

“怎么、么这么快就追上来、来了?黄权和王累竟连这一时半刻都挡不住楚人?着实是、是两个废物!”

但眼下即使他再怎么喊,也不管用了。

荆州军已经准备发动进攻。

眼见距离益州军近了,徐荣高举战刀,冲着身边的骑兵们喝道:“兄弟们,冲啊!这是最后一战,战后,三军将士皆可论功行赏了!”

“杀!”

“杀!”

荆州军的战马骤然加快了,大队人马冲着益州军的军阵快速冲来,战马踏地,发出雷鸣般的巨响。

益州一众此刻根本没有战意,看着已经开始加速的荆州军,刘璋身边的一众掾吏纷纷围在他身边,哭喊着哀求他:

“主公!投降吧!”

“主公,献降吧,前浪后虎,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主公,此时不降,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啊!”

“主公,那刘伯瑜那是至诚君子,断然不会加害主公的……主公,降了吧!”

望着远处那些向着己方拼命冲来的荆州锐士,再看看四周这些毫无战意,只是一个名哭喊的要让自己投降的手下……刘璋彻底绝望了。

眼下,他就是想跟荆州军拼命,怕是也拼不起了,因为身边已无人肯支持他。

沉默了半晌之后,却见刘璋突然大手一挥,告诉手下人道:“告诉三军将士……归降!”

随着刘璋的将令下达,益州军所有的将士纷纷跪倒在地,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旗和兵械,冲着对面的敌军高声大呼:

“愿降!”

“愿降啊!”

“……”

“号令三军,分阵包夹,然后止步!”徐荣看清了对面的情况,立刻对身边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

马军在平原上摆开冲锋阵势的时候,很难迅速停摆。

这样容易使后队踩踏前队,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徐荣传令,让马军分为两对,在冲锋时调转进攻方向,改冲阵为包夹,待军马分成两路一左一右将对方包围起来之后,这样一来进攻的路程增加,冲锋的势头便会逐渐降低,如此再停军歇马,可保无忧。

“呜呜呜!”号角声响起在成都城门前的平原上。

荆州军的马军分成了两部,一左一右的将城门前的益州军包围了起来,随后一众骑兵停军歇马列阵,谨慎的观察着那些跪倒在地的益州军的举动。

但凡是他们敢有所动作,徐荣依旧会立刻下令强攻,丝毫不会拖延。

可益州军的降意是真的。

荆州骑兵歇马之后,益州军的使者前来向徐荣禀明,刘璋想要献降的诚意。

徐荣转头看向身边的太史慈和甘宁,问道:“依照二位之见,如何?”

太史慈道:“权且勿动,先派人禀明君侯才是。”

徐荣小镇地转头看向那使者:“听见了吧?让你家刘季玉先等一等,待我家君侯到了,再做论处不迟。”

太史慈派遣快马,飞马去后军向刘琦禀报。

刘琦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刻说了两个字:“准降!”

第六百七十三章 打下益州的后续

刘琦向斥候下令准降的时候,张允和蔡勳都在他的身边。

这两个人一左一右,犹如刘琦的两个左右护法一样,形影不离。

他们两个人,总是会抓紧一切时机向刘琦谄媚的献谗言,但同时又会抓紧一切机会,彼此互相抨击。

这两个人谄媚之臣你一言我一语,一会拍拍刘琦的马屁,一会又彼此互掐,争的面红而赤。

虽然有些过于喧嚣,但刘琦却一直乐在其中,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身边有两个这样的属下,可以时刻提醒刘琦,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被身边的谄臣所蛊惑,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居功自满,自以为是。

待那名斥候走后,蔡勳向刘琦谏言道:“君侯当真要受降刘璋?”

刘琦点头道:“是。”

蔡勳犹豫了一下,道:“如此,似有不妥吧?”

张允在一旁冷嘲热讽道:“君侯自有明断,你在这里瞎担忧什么?”

蔡勳皱了皱眉,看向张允:“我与君侯说话!与你何干?”

张允冷笑道:“君侯以仁义治政,岂能随意滥杀?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也配为君候之将?”

“嘿嘿,你知道我下话要说什么?就在此冷嘲热讽!端的无知。”

“好了、好了!”刘琦挥了挥手,打断了二人的争吵。

这一个表哥,一个小舅子,都在此喧嚣呱噪个不停,着实惹人腻烦。

然后,他看向蔡勳,道:“成珪,你且说说,我受降刘璋有何不妥?”

蔡勳拱手道:“君侯,刘璋父子,昔日曾有反叛之嫌,被朝廷抹去了州牧之职,而敕君侯为镇西将军,益州牧,假节……其实以朝廷的角度而言,就是让君侯代表天子来益州平叛,剿灭刘焉父子……君侯若是得了益州,却不杀刘璋,在朝廷那边……恐说不过去吧?”

刘琦轻轻的甩动着马鞭子,抽打着的卢,又问张允:“表兄,依你之见呢?”

张允则是拱手道:“君侯,朝廷那边的事,末吏懂的不多,只是眼下益州刚刚平定,人心不附,眼下君侯当以安定蜀人之心为主,若是君侯能够放过刘璋,则蜀人必感君侯乃是仁慈之主,则不论是豪强还是黔首,皆归心于君侯,于君侯治理蜀中,大有裨益!若是杀他……毕竟那是您的同宗族叔啊,孔惹人憎。”

蔡勳急忙在旁边道:“但若是如此,唯恐朝廷那边不好交待,毕竟君侯与旁人不同,当年,您可是护君联盟的发起人,以维护朝本为己任!这刘焉父子,背叛护君联盟,与反贼无异……”

二人你一样,我一语,争相向刘琦谏言。

刘琦却并未回答,他只是在认真地思索这件事可能会引起的后果。

少时,待两人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却见刘琦看向他们,问道:“有些时候,有些事不能完全以我们的角度来想,也要以别人的角度来琢磨琢磨……”

说罢,刘琦扭头看向张允,问道:“表兄,你觉得以朝廷的角度而言,我夺下益州,朝廷会是什么想法?”

张允闻言一愣,他下意识地回答道:“天子认君侯为皇兄,若得知君侯拿下益州,平了反贼,势必欢喜,必当大加赞赏。”

“天子年幼,当不得政,眼下朝中诸事,皆有赖王允掌管……咱且不说天子,只说王允,依照你们看,王允对我拿下益州这件事,会有何感想?”

“这个……”

“哎,有什么说什么!”

张允还未回答,一旁的蔡勳突然出言道:“王允心中一定会生出对君侯的忌惮之心,荆州和益州……虽为我大汉的偏僻之所在,但毫无疑问,却是我大汉十三州中,除扬州外地域最大的两个州!如今这两个大州皆为君侯所据,单以辖境而言,君侯已是大汉朝牧守中的第一人了!”

“说得好,就是这个道理。”刘琦赞赏的向着蔡勳点了点头,出言称赞。

张允在一旁生闷气。

其实他不是想不到这一点,只是适才有些犹豫要不要说出来,没曾想让蔡勳这小子抢了先。

刘琦继续道:“王允见我辖境激增,势力大涨,必然心生提防,怕是会处处掣肘于我……此番我若是不杀刘璋,只怕他就会以朝廷的名义,责备我拥兵自重,居心不良,不尊天子之命,有负圣恩……届时我上奏解释,无论解释的通,或是解释不通,怕都会让他抓住短处,虽不算什么大事,但毕竟让人在手里随意拿捏,都会不舒服的……太原王氏在北方的士林中极有威望,怕是到时候,北方士林的口诛笔伐,会连绵不断。”

张允闻言道:“难道只有杀了刘璋?”

“杀伐太重,恐凉了蜀人之心……但我想,这是王允最想看到的结果了。”

张允和蔡勳大眼瞪小眼,一时间竟然不吵了。

“那这事应如何处置?”

刘琦笑呵呵地道:“其实事儿不算多大事儿,不论杀刘璋还是不杀刘璋,我都担得起……只是我不想凭白让人算计,假如王允那边真有心要给我扣屎盆子的话,那这屎盆子,终归得由他亲自扣在我的头上才行!”

刘琦的话说的有些模棱两可,张允和蔡勳都没太听懂。

“君侯此言何意?”

刘琦笑呵呵地道:“我不过是一外藩镇守,虽有将军之位,但终归是朝廷的鹰犬而已……但王太傅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执掌大汉的能臣,位列三公之上!掌天下权柄,那是咱们的上位!咱们有事拿不定主意了,自然就要向上位请示,哪有私自做主的?”

刘琦的言下之意,换在后世就是别拿领导不当干部。

说罢,刘琦对张允道:“表兄,派人回雒城,让李铮替我草拟一份奏疏,派人星夜送往雒阳,向朝廷请旨……就说我刘琦不辱君命,已经拿下了益州,生擒了叛逆,请朝廷下旨……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顿了顿,刘琦又道:“记着,让李铮在奏疏中明确提出,我要朝廷的确切旨意!”

张允愣了一会,方才拱手:“君侯高明!朝廷若是下旨杀了刘璋,那是朝廷的事,不干君侯之事,杀同宗者乃朝廷,是天子!”

蔡勳亦是道:“不杀的话,却也是正合了我们的心意。”

刘琦轻轻地挠了挠头,道:“政治这东西,有时候确实烧脑,打下来的疆土,生擒的阶下囚,如何处置,还得去看别人的态度……呵呵,不过我的招数已出,接下来就看王允如何接招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凭诏书行事

刘琦后续的大队人马抵达了成都郊外,徐荣、太史慈、甘宁等人此刻正在此处驻扎,密切的监视着刘璋一众人的一举一动。

一旦他们有所异动,便立即诛杀。

当刘琦抵达了成都东部的平原之后,刘璋便立刻带领着一众手下,步行来至刘琦的马前献降。

他手持白绫,伸手有掾史替他托着州牧印绶,缓步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罪人刘璋,见过镇西将军,罪人无知,屡抗天兵,深悔不及,今特纳上益州户籍表册,率益州本土军民六十四万户,二百八十二万口,归降镇西将军。”

刘琦轻轻挑眉,他疑惑地看向身后的黄权,道:“这个人户数量不太对吧?如我所计不错,永和年间,益州本土的人口数就达到了五百多万……这五十年的时间,人口就下降了一半以上?”

黄权拱手道:“不瞒君侯,其实蜀地表面上看似偏安宁静,但实则多年来一直是战乱不断,光是永兴、永寿、延熹年间,巴郡板楯蛮夷的在各郡县的叛变次数就达到了二十余次,后孝灵帝在位时,亦是屡屡叛变,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蛮夷甚至将兵马打到了蜀郡、广汉、犍为、汉中诸郡,规模之大牵扯了整个蜀地,战乱连年人口锐减。”

王累在一旁接茬道:“后先帝以怀柔策平了蛮夷造反,但黄巾随之猖獗,黄巾贼马相纠贼军十余万,祸乱蜀中,刘焉入蜀,又与本土大族屡屡冲突,可以说益州这些年的战事不断,人口锐减也在常理之中……更何况,这表册之中的人户,并不包含汉中郡。”

黄权和王累的话,表面上听着在理,但刘琦却并不相信。

不错,益州这些年的战乱是没停过,但还达不到尸骨遍野,民不聊生,祸乱不止的程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