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80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笑道:“文和适才,正与我商议如何处置贾龙和任岐,正好你二人来了,正好咱么一起研究研究。”

贾诩捋着须子,仔细的打量着张允和蔡勳。

“这两位将军,倒是两个合适的人选,若是要谋贾、任二人,非得靠两位将军不可。”

张允和蔡勳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

看刘琦和贾诩的意思,他们此番将贾龙和任岐二人,弄到雒城,似另有所谋啊?

刘琦挥挥手,让二人坐下,然后继续对贾诩道:“文和继续说。”

贾诩站起身,向着张允和任岐分别一礼,然后慢悠悠地继续道:“老夫此番,分别前往贾龙和任岐的军营,观他们营中之人,并无甚奇特之处,唯有贾龙营中,有部分将士相貌有异寻常汉军,且戾气和杀气颇重,贾某出身凉州,昔日在凉州亦是见过此类人,虽与蜀中不尽相同,但却也有相似之处。”

“青羌!”刘琦一下子就想到了贾诩想要说的:“贾龙也招募羌民为卒了。”

贾诩点了点头,道:“正是,上庸虽名为一郡之地,但大多为山城,地广人稀,贾龙自当年出蜀之后,一直没怎么补充兵源,而上庸之地的人户不多,赋税不多,以贾龙的能力,养一万军士便是极限了,他此番入蜀,若想成事,自然就要补充兵源……而青羌皆是长于走山跨水之辈,战力不俗,贾龙招募青羌入伍,却也在情理之中。”

“此言在理,那不知贾龙军中,有多少羌军?”

贾诩道:“贾龙目下在蜀中根基较浅,不过依老夫估计,他眼下招募的叟兵,多不过五千人。”

张允在一旁插嘴道:“敢问先生,贾龙这五千精壮,能是在何处招募的?”

贾诩笑道:“蜀中羌民,大部分居与蜀郡以南,北地羌民有限,其中最为有名的巴地,莫过于巴地的賨民,据闻賨民之中,分为七个大部落,其中能执掌此七部落者,被賨民称之位七姓夷王,因巴地夷民较少,此七大部基本就能够统领全部夷民,七部与巴郡郡署,一直处于相互依附,又相互制约的状态。”

刘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贾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募数千夷民为卒,一定是与巴郡的七姓夷王,达成了什么共识吧?”

贾诩正色道:“君侯高见,正是如此……不过,依照贾某看来,贾龙身为蜀中豪强之首,却与羌民联合,无异于取死之道。”

刘琦一下子来了精神:“为何这么说?”

贾诩淡淡言道:“老夫虽然不居于蜀中,但却自幼长于凉州,凉州羌民遍地,屡叛屡反,屡反屡叛,朝廷每年在凉州投入的财货粮秣,乃以亿计,却始终无法安定,追其因由,无外乎羌民被豪强索取无度,无立身之地,故不得不反。”

刘琦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贵在不用什么事都需要旁人来解释,而是一点就透。

“豪强与夷民之间的矛盾,乃是利益与生存的矛盾,无法化解,要是许诺一方,势必就会损害另外一方,此乃常理,但贾龙身为蜀中大豪,这一次却与巴郡夷民达成了同盟,想来一定是许诺且牺牲了不少当地豪族的土地资源。”

贾诩道:“正是如此,君侯眼下的注意力全在战事上,故而未曾往此处深想,只要君侯派遣精锐前往巴郡,就能探明虚实,然后再将消息散布于蜀中,则贾龙必为蜀中豪强所弃,然后君侯再派人去联合现任的七姓夷王,许之以利,请他丢弃贾龙,暗中相助君侯。”

刘琦疑道:“那巴郡的七姓夷王已经与贾龙联合,我现在再去与他结盟,他能答应?”

贾诩一脸平淡地道:“夷人叟民,受我大汉教化甚少,不通忠义之节,只要我们许诺的利益,超过贾龙,则夷王必倒向君侯……贾龙有什么,他不过是一失地之将,手中的财货粮秣难道还能比君侯更多么?夷王若不是痴傻,自然知道该如何选。”

刘琦心中甚是惊叹。

这就是毒士。

要不么不出手……

一旦出手,就让贾龙既失去了益州豪族的支持,又失去了巴郡夷民的同盟,成为孤家寡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去吞并他的兵马,却没有还手之力。

张允起身自荐道:“末吏立刻就派人前往前往巴郡,探听虚实,然后将谣言,散布于蜀中。”

第六百五十二章 请公多募叟兵

贾诩的想法令刘琦感到敬佩。

毒士到底是毒士,一招制敌,毫不含糊,而且看事情的准确程度远非一般人可比,还在刘琦之上。

老毒物的名头不是浪得虚名。

张允指挥卫士署的卫士去巴郡探查消息去了,而刘琦这边,则是与贾龙和任岐联合,开始制定进攻雒城的计划。

在贾诩的计策没有布局完成之前,刘琦还是要和贾龙、任岐充分合作,力争将雒城这块难啃的骨头给啃下来。

刘琦得到了张允、蔡勳的支持,再加上贾龙和任岐的兵马亦到,围攻雒城的兵力顿时就增加了将近一倍。

兵力暴涨的联军,开始对雒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当年七月,以荆州军为主力的联军,开始向雒城发动攻略。

一个月内,联军向雒城发动了四次进攻,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毕竟还是太难打了。

雒城地处龙泉山脉之中,其东西两面虽是平原,但南北两面却依山傍水,地势险恶,无法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所以对刘琦等联军而言,他们的进攻支点也只有东面。

东面虽是平原,但也是雒县城防最为坚固的一面,再加上刘璝的精锐兵将都集中在东面,想要打下东面的县城,实无疑于痴人说梦。

四次进攻,贾龙和任岐也算是尽了全力,但因为分属不同,且没有统一指挥,每一次取得的效果都不大,最终雒城纹丝不动,但联军方面却损失不少。

贾龙,任岐等人皆因此异常苦恼。

本来他们想在这场攻坚战中算计刘琦和刘璝,让他们互相拼杀消耗殆尽,再坐收渔翁之利……

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想要打下雒城,别说是渔翁得利了,就算是三人同气连枝,共同进退,想要在短时间打下雒城,也殊无可能。

贾龙和任岐两个人针对着雒城望城兴叹,但刘琦却借着这次机会,观察到了一些他想要观察的东西。

任岐的军队且不说,但贾龙麾下的兵将确实极为悍勇,特别是他那数千的叟兵。

这些叟兵虽然没有经过郡国军一样的训练操演,但是那股不畏生死的战意和敢于拼命的气势,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不仅仅是益州军,即使是身为贾龙盟军的荆州军,也被他麾下叟兵那强大的战意所震撼了。

荆州军中,有不少军士的前身是山越和荆蛮,他们在没加入荆州军前,也是如同那些叟兵一样,打战不顾生死,犹如野兽一般。

但随着加入正规军的时间愈长,这些荆蛮和山越出身的士卒在战术和体力上越发精进,作战起来的手段也愈发高明,但是那股曾经隶属他们特有的原始战意,似又退化。

但是,在见到了贾龙麾下叟兵的战意之后,荆蛮士卒和山越那被尘封已久的原始蛮性,仿佛又被激活了一样,他们身体中代表原始兽性的血液,再一次的开始燃烧沸腾。

虽然没有打下雒城的东门,但是进攻的联军在士气方面却是越发的高涨了。

相反的,那些稳稳守住了城头的益州军在士气方面,反倒是逊了进攻方一筹。

……

“贾公,你麾下的叟兵勇猛,攻起城来不要命,着实是让刘某刮目相看,贾公未进蜀地之前,麾下似乎并没有这些叟兵吧?”

听了刘琦的询问,贾龙遂笑道:“这些军士,都是贾某在巴郡之地招募而来的,毕竟我等乃是蜀中人士,对于本地夷民的情况,要比君侯熟悉太多了。”

刘琦感慨道:“其实,这样的军士,应该是越多越好,贾公既然与巴郡的夷民相熟,为何不多招募些这样悍勇的军卒来?眼下攻打雒城,我军最缺的就是悍卒了!”

贾龙闻言略有些犹豫:“这个?”

刘琦微笑道:“贾公有何忧虑之处?”

“不瞒君侯,贾某虽有能力招募更多的叟兵,怎奈粮秣不多,恐支撑不了这般多的士卒的军需用度。”

刘琦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贾公这话简直是在抽刘琦的脸,有刘琦在此,军粮自有筹备,何劳贾公烦忧?你只管募兵,若是粮草不敷,只管找我来要便是!”

贾龙闻言,不由大喜过望,忙道:“君侯放心,贾某必然竭尽全力,此事交给我便是。”

刘琦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任岐:“任府君久在犍为郡,难道就不能招募些精锐的叟民前来助阵么?据闻蜀郡以南的叟民数量可是远远的多于巴郡之民的。”

任岐哈哈大笑,摆着手道:“嗨!君侯这话可是问到点子上了,犍为郡的叟族虽多,怎奈任某与他们一向就不甚对付,每年光是平定他们的暴乱,就得动用万余军士,别说招募叟族为军了,他们看到咱老任,都恨不能摘了咱的脑袋……这叟族之兵,任某却是万万招募不来的。”

刘琦心中暗道,好一个外表爽朗,内心奸诈的老狐狸。

“话虽如此,刘某还是希望任府君能够试上一试,毕竟眼下攻破雒城,对我等才是首要大事,其余的恩怨,可以适当的放一放,这点任公可得向贾公学习才是。”

任岐拱手朗声道:“既然君侯吩咐任务于咱,那任某自当尽心尽力,便是办不成,也要去办。”

刘琦暂时的点头道:“甚好。”

……

少时,任岐和贾龙告退,一直待在刘琦身后,默不作声的贾诩道:“这个任岐,看似粗狂,但实则有些事上,比贾龙聪明。”

“是啊,不太好糊弄。”刘琦长叹口气,道:“先生,我卫士署的人已经和巴郡的七姓夷王朴胡联系上了,并向对方表达了我的诚意,就传回来的信来看,朴胡似乎对我给予的承诺很感兴趣。”

“那些夷民常年受蜀中豪强压迫,大多人都是食不果腹,贾龙只是代表豪强少许恩惠,便引得朴胡为他支援人丁,君侯许之以重利,朴胡断无拒绝之理,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与朴胡里应外合,想要接管贾龙的军队不难。”贾诩淡淡言道。

“那个任岐怎么办?”刘琦似笑非笑地道:“这个人,做事似乎还蛮有心计的。”

“不难,算计不了他,找个机会釜底抽薪就是了。”贾诩很是随意地回答。

刘琦斜眼轻扫了贾诩一眼,暗道这家伙当真是铁石心肠,做事果断。

什么难事,放到他那里,似乎都犹如吃饭嚼豆子一样的简单。

……

数日之后,刘琦派往巴郡的卫士,暗中返回,向刘琦禀报,说是七姓夷王朴胡,答应了刘琦的请求,愿意侍奉刘琦,并按照刘琦的命令行事。

毕竟,对于巴郡夷民来说,刘琦提供给他们财货,资源,粮秣……甚至是他们最视为珍宝的稻种。

刘琦下给朴胡的第一个指令就是,让他继续为贾龙输送夷民,但前提是,这些夷民一定要以部落援军的方式去支援贾龙,也就是要由夷民首领自己执掌,不可让贾龙全盘操纵。

于是,贾龙向朴胡提出了增加兵源的要求之后,朴胡直接派遣他麾下的三名夷部首领,率领一万五千的精锐夷民开奔前线,前来增援雒城的战事。

而贾龙与巴郡夷民合作的消息,也在刘琦的推波助澜下不胫而走,开始在蜀中散布开来。

蜀郡和广汉郡的诸多豪强闻之,明面上不说什么,但暗地里都对贾龙心凉。

至于雒城方面,刘璝在知道了贾龙又从巴郡调来增援之后,顿时感觉头都大了。

说实话,前四次的攻城,雒城虽看似坚挺,但实则也有好几次摇摇欲坠陷入危机,军士们也损伤不少,若是对方再增兵,这雒城究竟能不能坚守住,刘璝也说不准了。

无奈之下,他急忙向绵竹方面寻求增援。

刘璋在知晓贾龙联合夷民之后,亦是紧张不已,连忙召集诸人商议。

会议上,便有张松当众站出班来,表示想要前往雒城前线,为抵御敌军尽上一份力。

刘璋大加赞许张松的忠勇,当下便派他前往,代表自己前往前线慰军。

张松领命,临行之时,又向刘璋谏言,说是东州士吴堀,吴懿眼下都在刘琦帐下,他们的族中家眷不可使其居于绵竹,当速遣往他处,以绝后患。

刘璋闻言,有意尽诛吴懿和吴堀的族人。

但张松却告诉他,此时乃是危机时刻,若是擅杀东州士,恐人心不附,还应以安抚和防范为主,不如将他们尽皆派往成都,远离绵竹中枢,以免内乱。

刘璋闻言,深觉有理,便应了张松所请。

他将雷铜,吴兰等人迁往成都,以免祸乱绵竹。

第六百五十三章 落凤坡

雒城的城头上。

今日晨间,荆州军在益州军毫无所觉的情况下,再度展开了一次猛烈的进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