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42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对满宠道:“满公,可愿受刘琦征辟,在我府中任职?”

满宠一边吃一边道:“满某今日来此,便已经是下定了决心,只要刘使君对当年之事心中无隔阂,那满某自当为使君尽力。”

“那你觉得,你在我麾下能干什么?”刘琦笑呵呵地道。

满宠一边咀嚼麦饭,一边道:“干什么都行,不挑。”

刘琦颇有些惊讶地道:“满君如此仔细地审查刘某,如今想要归顺,却不求高职,那这么多年的席珍待聘,岂不是白费了?”

满宠言道:“我这些年未曾出仕,是想找一个可以从一而终之人辅佐,然并不是说人家一定要以高职征辟于某,满某若有能力,不论在何位,都自能干出政绩,届时提拔与否,在君不在我。”

刘琦闻言笑了。

酷吏,难不成都是这个性子么?

“满公此言是也,那公可试着想一想,刘琦想委任公何官位?”

满宠吃完将碗筷放下,从怀中掏出巾帕,道:“想来,应是掾吏或是随军文书之职。”

刘琦突然伸手,指了指满宠面前的碗,道:“还有饭粒。”

满宠先生一愣,接着竟然真的是下意识地拿起碗,将里面的饭粒全都吃干净了。

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不会顾忌什么所谓的面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外人如是,对自己亦如是。

待将碗中的饭粒都扫荡干净了,满宠才将碗筷放下,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仿佛是在自我欣赏。

刘琦抿嘴一笑,继续道:“适才满公猜的不对。”

满宠闻言一愣,皱了皱眉道:“莫非使君是想将满某外放,任一县之长?”

刘琦摇头道:“我荆州地大物博,我若是想找县长,三十个五十个我想找都能找到,不会特意派人大老远从高平县往这边带人的。”

满宠仔细想想也是。

“敢问刘使君,想委任满某何职?”

刘琦慢悠悠地道:“我大汉建朝以来,中央有廷尉总掌律法行刑,地方律法最高权皆在郡守,而郡中具体执掌各郡、各县律法的人是各郡县所设立的决曹掾,但这些决曹掾,却普遍都听从郡县之首的调遣,因为汉律在地方的最终决策权,也是在郡县之内。”

说到这,却见刘琦轻轻地弹了弹袖子上的灰尘,慢悠悠地道:“听到这,满公可知道刘某想委任给满公何职?”

厅堂之中,好半天都不曾有声音,满宠竟然是出奇地没有回答刘琦,只是低头沉思。

而刘琦也不催问,只是定定地看着他。

少许之后,方听满宠缓缓开口道:“满某早就看出,刘使君不同于寻常人,敢于打破常规,行他人所不敢行之事……从使君在荆南重新实施賨布之策,就可见一二。”

刘琦微笑道:“不是我想动地方律法,只是一郡之守或是一县之长,不能长久立于汉法之上,两千石又如何?若是犯了律法,该知罪,也必须治罪!如若不然,时间一长,地方动乱,官民彼此互为水火,早晚必成祸患。”

大汉朝自建朝以来,除了中央的廷尉之外,地方的律法基本都是和一郡一县的最高长官是挂钩的,也就是说两千石的郡守,在一郡之中有案件的最终决定权。

而一县之中,毫无疑问,三百石到六百石的县长,对案件有着最终的决定权。

虽然郡中有专职的决曹掾,但郡守一旦张嘴,就足矣改变他们对案件的裁断。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权力对于人来说,本来就是层层相压,大鱼吃小鱼,官场中谁嘴大,谁就吃得开。

但司法的最终裁决权在一方之长的手中,但凡是个有些见识和学历的后世人,就知道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刘琦身为一郡之长的时候,对于这种事他无所谓。

因为他那时候是郡守,他自然是想把所有的权力都抓在自己的手里。

但现在,刘琦的角度已经和原先不一样了。

他是一方霸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甚至是脱离朝廷管制的地方霸主。

这南方的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他的私有物。

就人性而言,谁也不想让自己的私有物,被手下的人肆意挥霍。

想要有效地控制自己辖境内郡守和县令的权力,司法权力一定要从地方手中剥离出来。

但自古以来,想将地方的司法权力从地方长官手中完全地剥离出来,几乎是痴人说梦,因为每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而且官吏之间彼此的裙带关系,也注定这种事不可能分得那么清楚。

但至少要在政策上剥离出来,或是设立相应的监察部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将权力最大的集中化。

至于集中地,自然是他刘琦的手中。

第五百九十六章 都 察

针对历朝历代,以及刘琦穿越前在后世所了解的。

“请刘使君说说,想如何?”半晌之后,方听满宠缓缓开口言道。

刘琦仰头看向屋顶,略微沉思了片刻,方道:“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我荆州境内,将汉律的最终裁决权,从郡守和县令的手中分离出来,独成体系。”

说到这,刘琦微笑着看向满宠:“满公可愿帮我?”

满宠自然是明白刘琦的意思,这样一则可以相对削弱一郡之长的权力过度,同时可以增加刘琦对于各郡各县的控制……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相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

但……

“单纯的只是将各郡县之长对案件的裁决权单立出来,恐怕……起不到使君想要的作用……没有监管。”

刘琦心道满宠果然是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个中关键。

“其实我想要在辖境内,主要独立出三套官署,且自我州府以下,各郡县皆置。一是独立汉法;二是仿京中御史台设立督察;三是设立汉律的执行官署。三者之中,两为执法与行法机构,一为监察……我意欲立此三署为:都察署、刑署、廷署,三者皆以州立,依次下郡、下县设计分署……皆独立于郡署和县署之外。”

设立这三署,满宠并没有什么惊讶,因为类似于都察署,其实在他看来,不过是京中的御史台,而廷署则相当于廷尉府,只不过从京制变成了州制,仅此而已。

但独立于郡署之外,这句话就相当有意思了。

这表明了刘琦已经想要全面执掌辖境内权力的决心。

这个年轻人……果然不同一般。

若是换成袁绍,怕是绝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决断吧。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将这三个机构的职能从郡署抽离出来,也是间接地断了一些士族和强族在民间与郡署和县署勾结为祸一方的手段。

表面上明正法典,实际上是与地方争权。

“这三署之中,不知使君想让满某在哪一官署任职?”满宠言道。

刘琦摸着下巴,认真地思索。

其实说实话,这三个职务每一个职务都比较适合满宠这样的人,而且他还是自己在山阳的老乡,与目下荆州这些人没什么关系……这样的人,真是有多少他就能用多少。

很可惜,眼下只有一个满宠,且三署不能合而为一,不然这收上来的权力,集中的就不是在他自己手里,而是满宠的手中了。

认真地权衡思索了一番之后,刘琦方才幽幽开口道:“三署不能同时设立,一定要循序渐进,以免出现激变,毕竟眼下我荆州还有外敌,六路兵将中,孙坚和士燮还未退走,内有瘟疫未灭,还不适宜大动干戈……当下,还是以稳为主。”

说到这的时候,刘琦道:“三署之中,眼下应先以监察为主,我想在荆州境内设立都察署,而满公,就是我荆州的州都察史。”

显而易见,既然是以州为单位,那这个州都察史显然是直接听命于州牧府的,行政级别凌驾于郡之上的。

换成别人,就算是老乡,但刚到荆州就能得到了刘琦的这样的重任委托,要么是感激要么是惶恐。

但满宠显然比别人更理智一些,他心中十分清楚刘琦的这份任命后面是什么。

被孤立,被很多很多人敌视!

刘琦站在他这一方倒是好,但若是刘琦有意想牺牲他的话……

这需要慎重地选择。

刘琦显然是看出了满宠的顾虑,遂道:“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满公若是不愿我也绝不勉强……像满公适才所言的,这荆州空缺的职位多得很,满公若是想当掾史亦或是外放为县令,也并无不可,毕竟满公乃是大才,无论在刘琦麾下作何职务,都是我山阳刘氏之福。”

说罢,却见刘琦认真地看着满宠,道:“满公,你选吧。”

满宠认真地看着刘琦,又思索了许久,最终开口道:“使君想让满某担任监察官,自无不可,想来……眼下各郡都在开仓放粮赈灾治,这治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有人以权谋私之事,满某此来倒是赶了一个恰当的时机。”

满宠的聪明程度远超刘琦的想象。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荆州这一次治瘟,钱粮花的数目绝对不会少,但这些物资就真的能够用在治瘟上面么?

刘琦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满宠出现了。

“刘使君若是让满某干这都察史,倒也颇合吾平生之志,只是需有两件事情,满某需要弄清楚。”

“哪两件事?”

“第一,这都察史若是归荆州牧府直管,满某是归刘荆州管,还是归刘使君管?”

“严君眼下病重,都察署只是你我之议,急切之下还不能建成官署,你暂时以我镇西将军直属的名义下察诸郡赈灾时的钱粮使用情况,还有赈灾时诸官吏的表现……事后,关于你的归属问题,我自会给满公一个合理的交待和安排。”

满宠点了点头,又问道:“敢问使君,我奉命前往地方检察,若遇抗拒,又当如何处置?”

“你全权施为,若有抗拒,你可就地处置,不必禀我。”刘琦毫不犹豫地道。

刘琦不会什么事都放权,但针对赈灾的事情,若是当中有短弊之处,影响的可能是他未来三年乃至于五年的规划,瘟疫这种灾祸,一个处置不甚,对未来的遗害可是极为深远的。

满宠却道:“只是……地方赈灾,一旦有不端之行,不是郡署就是县署,当中甚至还有地方豪强参与,我若是只领几十个刑吏下去都察,恐未必管用……”

“我给你驭兵之权。”刘琦淡淡道。

“如此,满某愿为使君分忧。”

……

与满宠一番详谈之后,刘琦遂让他回去休息,来日到自己的府邸报道,他会将满宠介绍给麾下诸人,并授予他职务。

满宠走后,刘琦则是起身前往荆州牧署,去见刘表。

到了刘表的房间之后,正看见刘修再给刘表喂饭。

“大兄来了?”刘修见刘琦到了,急忙站起身。

刘琦却是摆了摆手,让他坐下。

随后刘琦坐在床榻旁边,微笑着看着刘修喂刘表饭食。

刘表被刘琦看的有些不自在,他咳嗽了两声,转头对刘修道:“儿啊,让你大兄喂我,你出去吧。”

刘修很是懂事,他知道刘表是有话跟刘琦说,随即将饭碗给了刘琦,自己起身出去了。

刘琦看向虚弱的刘表,开口道:“父亲,孩儿找到一名神医,此人在城中,已经治愈了多名患疫之人,孩儿想让他给父亲瞧瞧,必能除病去灾,不知父亲意下如何?”

第五百九十七章 刘表的决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