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41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朦朦胧胧中听见侍卫招呼他,抬手揉了揉眼睛,转头看了一下窗外的天色。

还是乌漆嘛黑的!

刘琦心中有些恼火,转头冲着门外喝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那侍卫小心翼翼地道:“寅时三刻。”

刘琦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压住胸中的怒火。

这天底下居然还有人这个时辰前来拜访!

难怪他昨日先走回去补觉了,也不怕见不到自己,原来是打算来堵自己个大早。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愧是那个人了。

刘琦揉了揉眼睛,翻身起来,吩咐侍从道:“找侍从来,帮我更衣。”

“唯!”

“对了,将来拜府人的名刺,送来给我瞧瞧。”

荆武卒领命进入房间,将那人的名刺递给了刘琦,请他观瞧。

刘琦低头看去,嘴角挑起了一丝笑意。

“真是写了一手好字,打从当初派人招你,时至今日,都三年多了,真是好大的架子。”

待整理完毕之后,刘琦来到正厅,正好看见来人在那里等着他。

依旧是那副一脸严肃,鹤立鸡群的感觉。

“山阳高平人,满伯宁,十年前任督邮时,曾以威势震慑郡中宗贼李朔,后又拷问县中督邮令其致死……呵呵,说起来,咱们高平县中出来的人,除了我刘氏父子之外,应该就属先生的名气最大了吧?”

第五百九十四章 控心者可控天下

四年前,刘琦初入荆州之时,就曾向刘表谏言,想要任用他们高平县的老乡,满宠!

由于满宠在任期间,曾弄死过督邮,执法严明,有酷吏之姿,身为名士的刘表对于这样的人不怎么想起用。

刘表是一个柔软的人,他不喜欢玩暴力。

当时刘琦费了不少的劲,还一番劝说刘表,才使得刘表勉强同意刘琦的征辟意见。

问题是,刘琦想的挺美,满宠当时根本就没尿他这一壶。

对于山阳刘氏的征辟,满宠连搭理都没有搭理。

几年下来,刘琦每每一回想这件事,多少还觉得有些伤自尊。

首先,这个时代的人乡土情结非常浓重,刘表和刘氏是山阳高平人,而满宠也是山阳高平人,同乡人投奔同乡人做事,几乎成了一条铁的定律,他满宠凭什么不甩自己?

其次,当时的刘表受任荆州刺史,好歹也是一方监察,对于他的征辟,你满伯宁连一封信都不回,是不是未免太瞧不起人了?

中间隔了四年,这件事刘琦多少也不再抱有念想了。

但是今时今日,满宠居然主动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若是换成几年前的刘琦,或许还会跟满宠较一较劲,把面子找回来一些。

但时至今日,经过多番历练的他,心中早就已经变得很是开阔了,做事的手段亦是愈发成熟了。

前日在看到了满宠之后,刘琦就觉得这个人有些不一般,于是便派人到驿馆查探了他的信息。

看样子,满宠来襄阳似乎并没有打算隐瞒自己的身份,荆武卒很快就将他的消息给打探出来了……却也是正常,若是没有真实姓名以及山阳郡那边所下的符传,满宠也没有办法安然无恙地住在驿馆之中。

而且这一住,就是大半年。

根据驿馆中人的叙述,满宠是去年秋季就住在了驿馆,差不多正好是刘琦打败董卓的那一段时期。

这么长的时间,就这么在襄阳的驿馆干住……不得不承认,满宠的家底还是非常厚的,毕竟在驿馆长住这么奢侈的事情,可不是什么身份的人都敢的。

面对刘琦的问话,满宠丝毫不慌,淡淡道:“若是论及山阳高平的有名之人,满某不敢自居,就说高平县中,除了君父子之外,尚有元节先生名震天下,若是放眼山阳郡中,更有文有先生、翟府君等人声名素著,我满宠又何德何能?”

刘琦微笑道:“一百个人看着天下人,有一百种看法,一万个人看着天下,有一万种颜色,满公所言之人,对刘琦来说自然是高德前辈,但满公本人亦受刘琦敬重,这事并不冲突。”

满宠认真地打量着刘琦的表情,发现他面容极显真诚。

是不是装的不知道,但至少满宠看不出刘琦有装的痕迹。

沉默了半晌,突听满宠言道:“刘使君也是一方霸主,手执数万兵将,名扬天下,当年你代令尊写书信征辟于满宠,满某不应使君,使君心中就不恼恨与我?”

刘琦认真地道:“不恼恨,但却很好奇。”

“好奇什么?”

“好奇你为什么不答应呢?”

满宠沉吟了一下,道:“满某是个直性子,有一说一,不愿说些假话诓骗使君,不知使君可愿听否?”

刘琦微笑道:“我既然要问,那自然便是要听真话的。”

满宠遂认真地开口道:“平心而论,满某当初,并未看好刘荆州。”

“此话何讲?”

“刘荆州与我都是高平人,此人文风士名过盛,行事颇具儒生气,与满某大不相同,当初令尊虽任荆州刺史,但在满某看来,其在荆州也是徒具虚名,没有根基早晚为当时豪族所把持,我抛家舍业地来了此地,又有何用?”

满宠的想法和刘琦猜测的差不多,满宠比自己大十岁,而当年就在山阳郡任郡吏,后又任一县之长,对于郡中的俊杰人物多有了解。

换个角度想想,当初刘表不也是没看得起满宠么?

不是一路人,终归是彼此互相瞧不上的。

“那满公今时今日来荆州,所为何事?”刘琦又问道。

满宠说话很是直接::“为了见刘使君你。”

“见我?”

“没错。”

“为何?”

满宠正言道:“刘使君从当初北上护君开始,便声名素著,后来你又平定荆南,着手收田地为少府,又在各地实行屯田,从那时起,满某便一直在关注着刘使君的事情。”

刘琦若有所悟:“满公是觉得刘某算是个可以扶持之人?”

满宠言道:“是,不过恕满某直言,满某虽与刘使君乃是同乡,但毕竟我族中人皆在兖州,我的根基也在兖州,满某虽然逐渐知晓刘使君非寻常人,但也不敢轻易来荆州……”

这是大实话,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抛弃祖业根基而往他处发展,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

刘琦疑惑道:“既然如此,那满君这次来荆州又是因为什么?”

满宠缓缓地竖起了两根手指,道:“因为两点,第一点促使我来了,荆州想深入的了解看看,第二点让某决定来面见刘使君。”

刘琦认真地思索了一下,道:“如我没有猜错,促使满公来荆州是因为董卓之死吧?”

“董卓,乱国之贼,能成此大功业,且还不居功者,必是国之重器,这一点……使君远超袁本初和曹孟德二人。”

刘琦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听着……

满宠也不客气,继续道:“直到听说使君归还兵权与父,满某才下定决心,前来见使君一面!”

刘琦闻言不由奇道:“我做了那么多大事,也不过是促使满公对我心怀好奇,但还兵权一事,乃是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这事难道也有什么稀奇么?”

满宠正色道:“说来容易,但绝非寻常人能够办到,非得是大孝之人,且有大毅力者……最重要的,是能压制住心中不满与欲望,而冷静应对不平者,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定是可平乱世者。”

刘琦闻言哑然失笑:“满公是不是有些夸大了?”

满宠面色不喜不怒道:“某从不过分夸人,也不会损贬人,能够控制自己心的人,方能控天下。”

第五百九十五章 满宠的用法

满宠的评价,多少让刘琦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些举动,或者说是无心之举,竟然能够让满宠对他的印象好到这种程度。

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特别让人称赞的事情吧?

但仔细想想,自己或许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反人类的事情,但换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却并非如此。

很多事情,自己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但在旁人看来,却都可称得上是惊天动地。

想到这里,刘琦心中也不由升起了几分自豪之情。

原来,我做的事情,还是挺得人认可的。

满宠又继续道:“今来,南郡诸县有瘟疫蔓延,而满某在大街上看到州牧署所发布的政令告示,包括宵禁、封县、开仓、征辟医官等等,这些事情既有条理,又不徇私,且以控制瘟疫为首要之事,不迁就豪强士族,皆一视同仁,着实令人钦佩。”

刘琦见满宠说的赤诚,感慨道:“能得满公如此评价,却也不枉刘琦这些年的作为了。”

就在这个时候,府中有人将刘琦的大食送了过来。

古人一日两餐,少有能食三餐者,早晨的大食一般比较重要,这一天的体力活,靠的全是这顿饭所提供的能量。

早食上来之后,刘琦问满宠道:“满公,早上吃了么?”

“嗯?”满宠闻言不由一愣。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刘琦居然问这么一句。

不过满宠这个人从不扯谎,性格刚直,即使是在吃饭这种事情上,也不会因为谦虚退让而去骗。

“没吃。”很实际的回答。

这回答得很符合实际情况,大清早上天都没亮就跑到刘琦的府邸前堵门,怎么可能吃了?

刘琦转头,对送来饭菜的人道:“再去取一份碗筷,我的这份有些多,拨些早食给满公。”

那侍从闻言惊道:“这……莫如我等再给贵客做些早食如何?如何能分使君的?”

刘琦摆了摆手,道:“去吧,眼下南郡有瘟疫,还需要开仓济民,粮食该省就省点,我和满公同食便可。”

那侍从领命去了,然后命人送上了一副碗筷,刘琦将自己的麦饭和青菜拨出一半,给满宠递了过去。

刘琦的举动,让满宠很是有些惊叹,即使他性格高傲,即使他刚正不阿,即使他性情比较古板,但以刘琦目下的地位如此平易近人地与他共食,满宠是绝对不曾想到的。

礼贤下士,有时候不一定非要表现得非常做作亦或是卑微,只需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也足够表现出来了。

刘琦和满宠同案而食,满宠倒是也不做作,刘琦让他吃,他也就真的吃了。

刘府的侍从在门外看到这种情形,不由摇头叹息。

说实话,满宠的行为在他的眼里着实有缺了些礼数,大清早上跑来就算了,还分使君的口粮……

听说是使君的家乡人……但老乡也不能这样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