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67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摆手道:“无需如此,刘琦诚心相送,不图回报。”

曹操在一旁眯着眼睛,转头对袁绍道:“依他现在的架势,倒确实是有玩物丧志之相,只是他这些年做出的事情,却远非玩物丧志之人所能为之……但看此番攻伐关中一事,便非寻常人之所能,若说他是纯粹的玩物丧志之人,曹某确是不信的。”

袁绍冷然道:“他自然不是完全的玩物丧志之人,只是有些人的天性与习惯,或因为时局而不得不做出改变,他骨子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谁也说不好……但看这瓷器、方天画戟等物,非得花数年时间研究而不可得,他刘家父子自打到了荆州,便一直忙的不曾歇脚,这些东西若是他们到了荆州后闲暇时琢磨出来的,我确不信……定是在去荆州之前,常年钻研查探所悟,一个将时间都放在这些事情上的少年,你说他能有多大雄心?”

曹操低声道:“本初,说实话,就算是你说的都对……可我就是感觉说不出来的别扭……难道就没有别的可能?”

袁绍嗤笑一声,低沉道:“还有一种可能,除非他天生就懂。”

曹操不由被袁绍逗笑了

“不管怎么说,不可被他这些表现骗了,毕竟,他可是打乱了关中局势,逼散了西凉军的人。”曹操言道。

袁绍长吸口气:“放心,我只是说他玩物丧志,又不曾否定了他的本领,这小子的厉害袁某心中自然清楚,当然不会小觑了他。”

就在帐内,吕布看着刘琦送给他的方天画戟欣喜不已,曹操和袁绍暗地里研究刘琦的时候,护送天子回郿坞的王允回来了。

王允的脸色不知为何,此刻极是难看。

袁绍见了王允,拱手道:“司徒如何这般表情?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王允干巴巴的道:“老夫适才在郿坞宫室,向天子谏言,请陛下下诏于各州郡,诛杀李傕、郭汜、李蒙等贼,但陛下就是不同意,且无论如何还要赦免董贼余孽!任凭老夫如何说,陛下就是不听……你们说,这可如何是好?”

曹操笑道:“司徒就因为这个劳心费力,真是大可不必,那些西凉军已经做鸟兽散,又何必赶尽杀绝,若是把他们逼上绝路,联合反之,其众不小,到时候岂不危险?曹某看陛下之策倒是深合时局,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允轻轻的哼了一声,然后又看向袁绍:“本初,你我明日一同进宫,面见陛下,一同劝说陛下下旨,就算是不诛杀那些董贼叛逆,也当结算西凉军……哪怕是由你的冀州军前往督管收编,也比放任他们要强啊。”

袁绍和曹操彼此互相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笑意。

这老顽固,当真固执的紧。

袁绍笑道:“我的司徒,眼下可不是计较那些凉州蛮子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赶紧迁都回返雒阳,并重立朝廷,以安天下之心!这大汉天子,如今连个朝堂都没有,这威严何在?社稷何在?当此危急存亡之时,您还惦记着李傕郭汜那些人作甚?孰轻孰重难道您不知晓么?”

袁绍和曹操如此上道,很是令刘琦满意。

他上前道:“司徒,袁,曹二公所言甚是,而且陛下建立新朝,为稳定人心,一定要大行敕封,以安地方之心,就算是李傕和郭汜等贼,亦需安抚,等时局大定之后,不许司徒劳心,刘琦愿意代表朝廷,亲率一师,北向荡平诸寇,替朝廷分忧解难。”

王允来回看着三人,见自己的意见并无人采纳,心中颇感气闷,但也别无他法。

他伸了伸手,道:“诸位,坐下吧……陛下说了,明日要在郿坞内,接见咱们几个,并让老夫代为拟定官职,论功行赏。”

这话说中了在场四个人的心事。

忙活了一六十三招,为的就是这一刻的敕封。

事关众人的政治前途,袁曹刘吕四人不得不上心。

但是究竟该各自有什么官职呢?四个人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刘琦看着袁绍,又看看吕布,心下开始计算起来。

少时,他便计算起于心头。

眼下这个情况因为涉及众人利益,较为尴尬,大家都不方便直接出言,但刘琦却打破了这个尴尬。

“王司徒,我和袁将军和曹将军,都是外镇之人,这朝中之事,今后还需司徒和吕将军代为处置,天子亦需二位辅佐,以刘某来看,这朝中之事,非得以两位辅臣为先,我看非得由王司徒进位上公,总摄朝政,而吕中郎将当加进将军位,进奉县侯,以统御三军。”

王允闻言没说话,但心中却很是满意。

袁绍的心里却有些波澜。

进位上公?那就是太傅了?可天子的太傅,曾是他的叔叔袁隗!袁隗虽亡,但他袁绍尚在?王允……太原王氏中人,虽然在并州名气甚大,但也不配立于他袁家之上吧?

这么分配,岂不是胡闹么!

第四百八十章 各有其位

吕布听了刘琦的话,心中感觉很是畅快,原先对他的恨意此刻竟然是一扫而空了。

他指着刘琦,转头对王允言道:“司徒,刘府君真乃是忠臣志士也。”

可王允压根没搭理他。

他出身并州,并不知道中土人之中的在利益磋商之时讨价还价的奥妙,听了刘琦这般推崇于他和王允,还以为他是出自真心实意的。

殊不知,这政治圈中的资源划分,每一步不但是在血液中堆积出来的,更是用智慧和手段堆积出来的,远远没有吕布想的那么容易。

王允没有看吕布,反倒是看向了曹操和袁绍二人,询问道:“伯瑜之言,本初和孟德以为如何?”

曹操很是自然地道:“操附议。”

袁绍却拿起了刘琦送给他的一个瓷瓶,一边在手中把玩,一边慢悠悠地说道:“我大汉上公,历来皆以何人而居,诸君可明?”

王允眉头一皱,目光如火一样的看着袁绍。

袁绍不看众人,只是轻轻地把玩着那只瓷瓶,注意力很是集中。

但他的话,却如同清晨的钟声一般,清晰的传到了众人的耳中。

“上公在大汉不常置,为总揽朝政,辅弼国君之职,平日里主以善导国君,世祖以卓茂任之,卓死,省去此官,此后新帝初即位,便会设上公录尚书事,如赵熹、陈蕃、胡广等人均任过此官,这些人不在了,朝廷即废去此职,实因此职乃是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的,其职至重,故不可定员,亦无专授……且历代每每新帝登基,却只授上公一人,从未有二,如今天子登基三载,上公已出其二,已属空前,难道如今还要再置一位上公替陛下掌管朝政?新帝登基三载有余,有三人为上公替辅弼朝政,难道陛下还是个昏君不成?”

袁绍这话,纯属强词夺理,但偏偏还有些根据,你若是说他说的不对,倒也并不完全是,但官职爵位,都是以时势而论,又岂能全跟风先人?

难道就因为袁隗和董卓,分别担任过太傅和太师,刘协就不能再立上公总揽朝政了?没道理吧?

吕布不满道:“但陛下毕竟年幼,非得有重臣辅佐不可?”

袁绍斜眼看了看他,冷笑道:“你是什么身份?也配出言?能让你在这帐内,已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休要不知好歹!”

那声音之中,尽含讥讽之情,显然是极瞧不起吕布的身份。

并州军的主将又如何?天下第一武人又如何?

终归不过是并州一介武夫,常年与匈奴为伍,在袁绍这样出身的人看来,吕布这种不读经学,又没有什么正经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的人和鹰犬走兽甚至是畜生并无甚大的区别。

在世家门阀眼中,这世界上的人只有两类,上等人是门阀和士族,下等人是寒门和豪强。

其余的,根本连人都算不上。

袁绍的话语和眼神,深深的刺痛了吕布的自尊心。

吕布猛然站起身来,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桌案,拿起方天画戟,就要过去刺袁绍。

刘琦在旁边看的直瞪眼。

自己不过就是推举了王允当上公……效果居然这么给力么?

但袁绍并不慌张,他出身于上等门阀,自小便是胆略过人,且这半生亦是久经风浪,他也曾多少次面对生死危机,此刻对于吕布暴怒式的威胁,袁绍根本不屑一顾。

他手握长剑,亦是站起身来,双眸瞪的浑圆,与吕布正面对峙。

“匹夫,袁某还怕你不成?”

就在这时,大帐之外,眼看有两名壮汉如旋风般的冲了进来!

他们都是手持兵械,如同两尊铁塔一样的挡在了吕布和袁绍之间,犹如巨大的门神,压迫感极强,让人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

饶是吕布见了两人,竟也不敢轻举妄动。

刘琦估计,这两个人应该就是袁绍最喜爱的那两名河北名将,即颜良和文丑。

“住手!”王允恼怒的拍案而起,怒道:“你们如今一个个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更是忠贞之士,我们日后要一同报效朝廷和天子的,如何就因为两句戏言这般失礼?莫不是将王某人当死人不成,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朝廷!”

说这话的时候,王允的胡须抖动,脸色通红,显然是被二人气的不轻。

曹操也急忙站起身来劝阻袁绍:“本初,算了。”

王允转头对吕布喝斥道:“奉先,坐下!不得无礼!”

吕布抿了抿嘴唇,深吸口气,鼓足全力将这口气咽了下去。

他狠狠地瞪着袁绍,然后返回原位坐下。

“哼!”袁绍也将场间收回剑鞘,然后徐徐归位。

颜良和文丑两个人这次也不出去了,而是侍立于袁绍之后。

曹操对王允道:“王司徒,都是误会,公莫要激动,咱们有事好说。”

王允缓缓地坐下,来回看着几人,道:“不就是一个官职敕封的事吗?何必如此,老夫如今已经位居三公,一个上公之位还真就是不那么稀罕!都是一心为国,别说是上公之位,便是丢了性命,老夫也无所惧!”

这话说的慷慨激昂,义正言辞,饶是袁绍听了,心下也不由有些愧疚了。

曹操看向刘琦,道:“刘府君,适才这话头可是你提起来的,如今本初和吕奉先,因此事而起了争执,你还需帮着解围才是,切莫躲闪。”

刘琦心中将曹操的祖上先贤,不轻不重的问候一遍。

这是众人皆醉他独醒么?这不是把我往坑里扔么?

眼见其他人都看向自己,刘琦忙道:“刘某年轻识浅,一时妄行出言,差点惹出祸事,岂敢再言?看曹将军这意思,似已经有了对策,不妨请曹将军替众人分析分析。”

你奸我也不傻,咱们谁也别把谁往坑里带,想填坑,你自己去填。

曹操倒也是不客气,遂道:“依曹某看来,这上公之位还是要立的,毕竟如今的天下与昔日不同,天子又这般年幼,重立新朝若无重臣把持,一旦出了闪失,大汉江上危矣,当此非常时节,必须要行非常之事,故而曹某提议,当立上公。”

说罢,他看向袁绍,道:“本初,你我虽私交甚厚,但时值危急存亡之秋,曹某只能秉公而言了。”

袁绍和曹操果然是穿一条裤子的,曹操直接驳斥了袁绍的意见,袁绍居然一点都没有急眼。

他随意地摆了摆手,道:“孟德此言甚是有理,请续言。”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道:‘既是重新朝纲,这当中的艰险唯恐要远远超出我等想象,非得有股肱之臣,手握重权,替陛下操持,此事方可得成,以曹某度之,眼下这时局,上公非但是要立,而且还不能只立一人。”

刘琦似笑非笑的看着曹操,心中暗道果然是奸诈。

这是要把王允和袁绍,都同时列于上公的台面上来了。

却听曹操继续道:“以曹某度之,咱们在帐内的人,皆是建立新朝的股肱,其中又或是替天子总览朝政,又或是替陛下牧守一方,非得有重位方可服众,曹某之意,请王司徒位列上公,居太傅之位,替陛下总览朝政,本初为大将军,假节冀,并,幽三州,牧守北地,以防外族,刘郎和吕奉先皆有军功傍身,可以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之职替陛下坐镇朝中和南方,曹某在中原替陛下监管诸郡太守,厚颜请为镇东将军,诸公以为如何?”

第四百八十一章 袁绍和曹操的阴谋

曹操的话音方落,就听袁绍说道:“镇东将军未免屈就了,孟德功大,可居骠骑将军之职。”

王允听了气的直咬牙。

这两个人一唱一和,弹指之间,居然就把事情给定下来了,偏偏定的还很是拉拢人心。

问题是……

王允皱眉道:“将军之位,我大汉一向不常置,如今居然一下就要把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都设出来!此举未免有些太过草率了吧?”

曹操言道:“王司徒,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天下扰攘,朝纲不振,四方皆贼,若是不以重将拱卫京师,牧守四方,谈何立朝?届时群贼从四方扰攘相欺,陛下岂不危急?”

袁绍亦是点头道:“乱世不同于清平,刀兵之事在所难免,司徒以及一众贤臣被西凉贼寇屠戮逼迫的跳河逃生之时,就应该想到这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