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友是大提琴家 第173章

作者:七页情书

  林天伸出手,摁住了甘言雨的肩膀。

  只是轻轻一捏。

  “嗯!!”

  少女立刻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差点把嘴里的包子喷了出来。

  “有这么酸啊?”

  “.”

  等努力将包子咽下去之后——

  “酸真的很酸”

  少女弱弱地说道。

  本身哮喘就不宜运动,自从复学之后,甘言雨大大缩短了锻炼的频率,改为每周一到两次。

  而最近开始备战比赛之后,就更是完全荒废掉了,每天都把自己锁在家里,高强度久坐练习。

  时间一长,全身哪哪都开始僵硬了。

  “你不早说,早说我昨天晚上就该给你按按的。”林天说。

  他的大师级按摩技能,都好长时间没有用过了。

  主要是,甘言雨平时不提,他也不好主动提出来。

  就怕自己来一句“把裤子脱了,腿伸出来,我给你按按”,甘言雨爽完之后,还不领情,张口来一句刚才越线了。

  “等今天的比赛结束,咱们去洗洗脚也成。”林天说。

  “.”

  甘言雨没有说话。

  随后,她开口问道:

  “一会你跟我一起进场馆吗?”

  “进啊——我买了门票的。”

  林天还特地去问了高振阳这个事,有没有内部通道之类的东西。

  结果林天被告知——

  他不是参赛者家属,所以没有家属票。

  真是岂有此理!

  自己以后每顿饭吃饭之前,都把甘言雨给拍下来,保存起来。

  攒个一年半载的,然后再怼到主办方脸上,问问他在我家吃了几百顿饭,这算不算家属?

  “你可以在后台看哇。”

  甘言雨说,“参赛者都允许带助手进休息室的。”

  “我想感受一下氛围嘛。”

  林天说。

  看音乐演奏,当然还是在台下看比较好,现场的听起来才赞。

  在后台对着个大电视机看也太尬了。

  “那你先在后台陪我,等我准备上场了,再进观众席呗。”

  甘言雨露出小心翼翼的目光。

  “也行。”

  本来林天的计划里,大概也是这么盘算的。

  谁让林天是制作人呢?

  甘言雨,算得上是林天亲手培养过来的了。

  就像是即将送自己一手养成的学院偶像登台演出。

  这样的感觉,想想还挺不错。

  “八点半了。”

  林天看了一眼时间,“该走了!”

  随后,从桌上拿起一个包子,塞进甘言雨的嘴里,拉着丫出门了。

  星之杯,全名“星之杯全国大提琴比赛”

  由“星辰音乐集团”、“星之月基金会”赞助,“艺术未来文化中心”主办。

  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次比赛,地点定于晴州市的“晴州文化大剧院”。

  作为晴江省本地影响力前五的赛事,而开赛时间又刚刚好卡在鹦琴杯预选赛的前一个月。

  因此,众多音乐爱好者,都会将“星之杯”视作鹦琴杯的比赛前瞻。

  有超过一半的鹦琴杯选手,都会在“星之杯”上登场。

  就比如,今年的这一届。

  除了最近出圈率最高,人气正旺的18岁天才大提琴家甘言雨之外,

  还有几位重量级的嘉宾。

  杨伟泽:24岁,沪上音乐大学本科,正在攻读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硕士学位,曾师从著名大提琴家赵军。

  擅长古典与现代作品,曾拿下过晴江省2022年“玄武杯”青年大提琴比赛银奖。

  朱雅:26岁,星野音乐学院本科,沪上音乐大学硕士。老师是著名音乐家,前晴州市音乐协会主席万棋。

  同样擅长现代音乐,2021年沪上全国音乐节最佳表演奖,2020年星之杯大提琴比赛冠军。

  都是科班出身啊。

  在前往场馆的路上,看着主办方公布出来的这些选手资料,林天不禁感叹。

  相比之下,18岁的甘言雨,唯一拿得出手的背景,恐怕就只有甘华老师的亲孙女这样的身份了。

  而且,这个出身,负面价值远远大于正面价值。

  别人都是某某名牌音乐学院。

  到你这里,就变成了“我爷爷是甘华?”

  多少有点怪怪的。

  林天之前还觉得,这星之杯,只不过是一个晴州本地的小比赛,如果不是为了给鹦琴杯买一道保险,甚至都没打算让甘言雨参加。

  然而,现在越来越觉得,比赛本身的价值虽小,但并不意味着参赛选手的价值低。

  作为音乐大省,晴江省一直以来,都是人才辈出。

  包括被圈内认可的前大提琴第一人的甘华,也是晴州市本地人。

  如今,两年一届的龙琴杯在即,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名额,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奏家,在这段时间,都会往晴州市聚集。

  “我看这比赛,怎么还有小学生呢?”

  林天注意到,媒体上点评的选手名单上,还有8岁出头的小孩,

  “18岁是天才的话,8岁岂不是妖怪?!”

  “噗,音乐比赛当然是要分组的啦。”

  甘言雨差点被林天的认真逗笑了。

  如果说以前的问题,是专业性的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就是常识问题了。

  甘言雨竖起食指,说道:

  “除了‘龙琴杯’这样含义特殊的邀请赛有自己特殊的分组机制,我们国内的音乐比赛,大部分都会按照年龄分四个组。”

  “12岁以下的青少年组,12岁~17岁的少年组,18岁~26岁的青年组,以及26岁以上,通常只有职业音乐家参加的专业组。”

  “那你参加的是青年组?”林天问。

  “专业组啊。”

  “啊?”

  “年龄只是一个参考啦,理论上成绩够了,所有人都可以破格进入专业组。”

  “.”

  “原来如此。”

  以前听他们总说什么“天才大提琴家”,林天还没有什么很确切的感受。

  现在这么一听,感受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

  说什么“成绩够了”.听起来,好像破格参加很轻松的样子。

  事实上,林天翻阅参赛名单。

  18岁的甘言雨.毫无疑问是专业组里年龄最小的。

  “也没你想的那么夸张啦。”

  似乎是注意到了林天的眼神变得微妙起来,甘言雨连忙接着解释,

  “其实,说着是全年龄,现在已经很少会有超过40岁的前辈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大部分达到一定年龄的前辈,都已经有了足够的成就和资历,他们不需要通过‘鹦琴杯’这样的通道,就可以直接受邀前往龙琴杯邀请赛,并且参加的也不是‘专业组’,而是带着表演性质的‘特邀组’。”

  “同样的,他们想要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大赛,也有自己专门的参赛通道,不需要跟我们这些年轻人竞争。”

  “.”

  林天听懂了。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40岁以上的音乐家,就不太可能参加这样的比赛。

  因为人家有荣誉加成,有自己的绿色通道,即便要参加,基本上是直邀参加大赛。

  不过,这么说好像有点不把“40岁以上,仍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的音乐家当人看。

  话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