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暗浮士德
“哪怕安西王去世之后,他们也根本不听皇帝的指挥,自行其是。”
“中唐时期,无地流民只要能成功越过嘉峪关,就能够得到他们的保护。”
“无论是唐廷派出官员想追责,还是地方藩镇指使军队劫掠,都会受到他们的迎头痛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的学者认为,其实西域也算藩镇割据。”
“你看。”眼镜指向壁画:“那些骑着狮子,身上画着跟安西王一样佛光和祥云的军队,就是先魂军。”
“这样啊。”胖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接着继续追问到。
“那安西先魂军呢?”
“这个就简单了。”眼镜笑着说到。
“和安西王在长安一起去世的那批人,就是安西先魂军。”
“这也太敷衍了吧。”胖墩吐槽到
“谁让学者们就是这样写的呢。”眼镜摊了摊手。
“三支不同的部队,在那导游嘴里基本混为一谈了。
“这还不够扯淡么。”
“唔——还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吗?”感觉自己好像学到了不少东西的胖墩,继续问到。
“不少。”眼镜继续解释
“我问你们,舒义潮是佛教神灵,还是道教神灵?”
......应该是佛教的吧。”和眼镜一起的大学生们,迟疑地说到。
“有叫安西王为归义王菩萨的,有叫安西王为迦特灵菩萨的,有叫他黑莲佛祖的。”
“好像不单单是这样诶。”胖墩挠了挠头
“道观里也在供奉安西王,虽说没有佛教那么响亮,但也在拜——”
“嗯,叫什么名字来着,我想想……”
“西方武威破魔荡妖玄雷救苦赦难护魂天尊。”眼镜替他回答了。
“对对对!!”胖墩赶紧肯定。
“嘶——既然道教和佛教都在拜,那安西王到底是哪一派的啊?”
“实际上吧。”眼镜摊开手
“都不是。”
“安西王是民间世俗信仰。”
“啊?”
“民间世俗信仰,是和佛教、道教都不同的一种信仰。”眼镜解释到。
“可能是信仰当地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关羽。”
“也可能拜的是某类神灵,例如齐天大圣、妈祖、财神。”
“他们中的一些神,可能会因为名声太大,而被佛教、道教吸纳进去,让人误以为他们本来就是佛教、道教的神灵。”
“其实压根儿不是。”
“例如安西王在征服北天竺的时候,杀得最多的就是和尚,连那烂陀寺都给铲平了——”
“你说他是佛教的神灵,也不想想,人家自己认不认。”
“好家伙。”胖墩恍然大悟
“我还一直以为安西王就是佛教的呢,结果是两方都在抢人啊,长见识了。”
第250章-竟不置史
“还有其他的吗?”胖墩被眼镜勾起了兴趣。
“继续说说呗。”
“第三。”眼镜说到。
“就是那个导游说唐中祖猜忌先魂军的事情。”
“真是老阴谋论和厚黑学了。”
“这个好像有依据的吧。”另外一个人插了几句嘴。
“安西王是舒家军的遗孤,十几岁就统军横行天下,打遍天下无敌手。”
“三年时间就打下了不亚于大唐的广阔疆土。”
“这样一位少年天才将领,谁敢让他活着?”
“再等个十几年,只怕唐朝的皇帝,皇位都坐不稳吧。”
“就像是刘邦不敢让韩信活着一样一”
“没错。”他的话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
“安西王那么年轻,却英年早逝,还是连带着几百部下一起,这其中没有阴谋谁信啊?”
“只是可惜了安西王啊。”他们感叹着。
“若他不是在长安早逝,大唐后面的领土会扩张到什么程度,我想都不敢想。”
“是啊,简直就是大唐的霍去病。”
“确实,打的都是那种你看不懂的仗。”
“其他人打起仗来,死伤惨重,千辛万苦,指不定还中途迷路。”
“他们就突出一个到、见、胜,和你已经死了。
“啊别,霍去病可没他夸张。”有人吐槽到。
“冠军侯好歹也是带了几万骑兵,背后还有整个大汉帝国作为支撑,为他转运粮草,提供物资。”
“安西王起兵的时候,整个西域都沦陷了。”
“他可是在完全没有根基的地方横扫四方,百战百胜。”
“只可惜唐中祖嫉贤妒能,害死了安西王,还不给人家修墓,让人家绝嗣……”
“你们少看那些阴谋论好吗?”眼镜翻起了白眼。
“哪怕多看几本书,都知道唐中祖十分地看重安西王和先魂军好吗?”
“人家死后,唐廷根本不认为舒义潮死了。”
“唐书上一口咬定是登仙,不仅立刻追封为安西王,还将其封神,从此香火不断。”
“每逢节日,皇帝都要为安西王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恨不得向全天下的人宣告,唐朝的皇帝有舒义潮罩着。”
“中晚唐时期,大军出征几乎都要先祭拜安西王。”
“安西王在唐军的眼中,那就是战神,以及死后接引他们的神灵。”
“你们管这个叫猜忌和打压?”
“且后来的唐皇对安西王,几乎是一直在加封,名称长到要写好几页纸的程度。”
“说唐中祖害死舒义潮?完全是无稽之谈啊!”
“如果唐中祖真的那么做,你猜猜先魂军会不会反?这帮人就是舒义潮的私兵,眼里可没什么皇帝。”
“舒义潮去世后,他们可是变成了和唐廷关系十分微妙的,比较温和的藩镇。”
“既不接受唐廷的册封,也不听从唐廷的调遣。”
“虽然唐廷能派流官去管理西域、河中等地,赋税也能上缴,丝绸之路不曾断绝。”
“可是先魂军也经常杀死西域等地贪污的官员,跋扈的太监,并消灭敢袭击他们的唐军。”
“唐廷对此都装聋作哑。”
“要真是无比忌惮,唐廷还不得出动大军会剿啊,还能这么容忍先魂军的跋扈?”
“直到晚唐,这些先魂军才渐渐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至于舒义潮为什么忽然去世……”
“古代就那条件,连皇帝都经常早夭,更何况一位不知受了多少伤的百战将军?”
“关于安西王的墓在哪儿——”
“这个我就真不知道了。”
“现在连唐朝皇帝的墓都没挖完呢。”
“可如果真如你所说。”有人不甘心地问到。
“那为什么安西王的传记,只有一百多个字?”
“而且所有的战役都语焉不详,还得从其他史书中才能找到记载?”
“这难道不是唐廷出于忌惮,所以将其传记篡改、销毁了吗?”
“我真是服了。”眼镜很无语。
“原因很简单,第一,安西王从起兵到打回长安,总共就花了三年时间。”
“这么点时间,能写多少内容?”
“总不能像有的电视剧那样,霍去病二十几年的经历,拍八十几集的内容吧。”
“第二,安西王的身边也没带史官啊,没人记载,传记内容可不就少吗?”
“而一旦开始没人记载,给后来人修史带来的难度,那简直不要太夸张。”
“比如北魏开国的元从二十一人,尽管有著作郎,但由于初期不修国史,连这二十一人到底是哪些都搞不清楚。”
“北魏初期开国的重要将领、宗室,十分勇猛的拓跋虔,他本传事迹才特么272个字。”
“被称之为不置史的蜀汉,黄忠传字数都比这多。”
上一篇:宿敌是不可以变成妻子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