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系统和战狂的我 第1035章

作者:黑暗浮士德

“哈哈哈!!”

“这逆贼还在自掘坟墓啊!?”

PS:好像空降了个和稀泥的。

听那意思……

嗯……

上头初衷是好的,只是对执行方式欠缺考虑。

联络人态度是积极的,只是市场波动较大。

下面的做事儿是认真的,只是细节上把握不到位。

和来和去的,不知道在搞啥。

第782章-扶锖灭妖

康乾帝的心情很愉快。

其实当舒义潮刚刚攻占江南,锖军全线溃败,喇布不战而逃的时候吧,他的内心是十分惶恐和惊愕的。

江南有多么富庶,依附于江南的漕运有多么重要,康乾帝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光靠北方的赋税,他根本养不活麾下的锖军。

再加上江南一丢,北方顿时风起云涌,各式各样的暴动、起义、兵变、匪患登时更上一层楼。

让康乾帝颇有一种自己一屁股坐到了火堆上的感觉。

要是舒义潮再趁中原大乱的时候北伐-

康乾帝想不到任何可以阻拦他的办法。

“幸好。”

康乾帝嘴里不断地感叹着。

“幸好。

“终究只是一介草寇而已。”

“完全不认大体,也就是一个加大号的李自成罢了。”

要知道,当年李自成可是完全有可能将锖军阻击在山海关之外。

而顺军精锐的战斗力和士气,更不是大部分腐朽的萌军所能比拟的。

真打起来,倚城而守,顺军绝对是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李自成的脑袋却没有转过弯来,没有从打天下往坐天下的方向去改变,在京师大搞追赃助饷。

其结果,就是丢掉了士绅的支持,最后一败涂地。

要知道,就连有着八旗这个基本盘的锖廷,也得对士绅们一边拉拢,一边打压,唯恐出大乱子一

结果呢,舒义潮居然比李自成更进一步,搞起了灭儒。

这阵子,不知道有多少士子跑到北边来避祸,同时哭诉南边草寇的暴行。

这让康乾帝大喜过望,立刻组织人手将这批“弃暗投明”的士绅保护起来。

同时康乾帝还让他们前往各地现身说法,向北方的士绅们详细地讲述舒义潮抢夺田产,焚书坑儒的暴行。

在得知南边的滇王,竟然如此疯狂之后,北方的士绅们无不噤若寒蝉·单….....

怎么感觉,跟癫王相比,鞑子们反倒更像个正常人啊?

于是各地的暴乱和异动,顿时如同熊熊燃烧的火堆,被人猛浇了一盆冰水一般,快速地熄灭,如今已经不成气候。

康乾帝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要不是舒义潮的助攻,他早就被从皇帝的座位上掀了下去,赶回了关外。

当然,对舒义潮自毁长城,自断后路这件事情,康乾帝高兴归高兴,可是他的眼前,依然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图海就上书。

“今年春天。”

“癫逆必然北犯!”

“癫逆麾下皆是草木成精,完全不会理会春耕。”

“且入阵以来,不管是什么季节,都在发动进攻-

“奴才斗胆猜测,只要江南稍安,百万草寇必然渡过长江,犯我疆土。

“形势危急,望皇上早做决断!”

康乾帝明白,图海说得没错。

几场恶战下来,他们也算是对植物大军有了更多的了解。

知道舒义潮用不了多久,就会带着那恐怖的植物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京师。

而现在康乾帝手中可以倚仗,勉强可以打野战的部队,就剩下了两支

一支是陕甘绿营。

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间浴血奋战,替康乾帝在西北挡住了李来亨,告诉了世人谁才是帝国脊梁。

一支是八旗前锋营。

这是康乾帝精心挑选出来的,八旗最后的精锐了,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相当有保障。

但是靠两支部队,真的就能击败舒义潮了吗?

要知道,这两支军队加起来也就不到十万啊。

可舒义潮一直吹嘘的百万大军,却好像是实数。

一旦开战,胜算几何?

康乾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供不起这两支部队的粮饷了

驻扎还好,一旦开战,人吃马嚼,运输损耗,上下贪墨…

只剩下一个残破北方的锖廷,哪里还扛得住?

而且,康乾帝也不敢让他们轻易上阵了。

别说是败仗,就算是损失稍微大点,他的皇位也坐不稳。

届时或许不等舒义潮杀入京师,他就自己先被“自己人”干掉了。

“唉。”康乾帝沉思了一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只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康乾帝默默地念叨着。

“拟旨,朕—”

很快,在这个春天,一则消息宛若滋润万物的春雨一般,温暖了整个北方士绅的心灵。

“圣..君啊!”

一众光溜溜的脑袋背后,拖着老鼠尾巴似的小辫子的士子们,热泪盈眶,仰天长啸。

“我华夏大地,又出圣..君了啊!”

令这群士绅欢欣鼓舞的原因,是康乾帝刚刚降下的一条圣旨。

旨意很复杂,但大体的意思还是很明白的。

康乾帝准备在河南、江淮、山东一带实行“新政”,其实就是换了张皮的包税制。

什么是包税制?

嗯,书面上的说法,是朝廷将一定时期的某些捐税,以一定数额交由私人包征包解的制度。

说白了就是找个人,“代替”朝廷在某地征收赋税。

只要你能收到朝廷需要的数目,那朝廷就懒得管你私底下,到底收了多少。

哪怕朝廷只要一两,你转头就管下头的苦哈哈们要一千两也没问题-

毕竟,这都是合法的嘛。

当元朝完蛋的时候,为什么有一大批中原士大夫怀念大元?

甚至吹嘘什么“元朝自世祖统一之后,天下太平达六七十年,刑罚宽松赋税微薄,极少动用兵戈;生者得以供养,逝者得以安葬;出行万里,投宿如同在家,实可谓昌盛之极”。

就连“元贞大德呈乾元之象,宏文启,寰世宽……唐虞之时贺元贞……元贞大德显华夷之秀,至大皇庆荣社稷,延祐至治处承平之世。育人才著传奇,一时风气云聚”这种肉麻话都讲得出来?

就是因为元朝统治水平实在是太差了,基层管理基本是弃疗状态,只好丢给士绅们自行处理,任凭士绅们随意操弄地方。

士大夫真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土地想兼并就兼并,产业想抢夺就抢夺,哪怕将底下的户口,天天当猪仔卖也没关系…

都不用像其他朝代那样遮遮掩掩,因为这特么都是合法的!!

交够皇帝的,留足总督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朱重八说的“元失之于宽”,可不是宽仁,而是宽纵!

指的就是这帮毒瘤,几乎将整个天下祸害了个干净!

但不管如何,包税制,士大夫们绝对是举起双手欢迎。

“仁政啊!”

“真是古今难见的仁政啊!”

“此政一出,天下定当海清河晏,四海升平。”

士绅们激动地说道。

“仅此一项,陛下就足称得上是千古..一帝,虽秦皇汉武也不能及其万一,功德就堪比尧舜啊!”

“我等誓死保卫大锖江山!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