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四四五五
仔细想来,真让人钦佩不已。
想到这里,义银不免焦躁,看向大藏长安的眼神,亦是不善。
“说重点!”
圣人口气一重,大藏长安的身子忍不住一颤,沉声说道。
“关东地区,特别是关八州之地的大多数地方已经从战乱转为平和,恢复生产也有数年之久。
最近几年,关八州最大的水利项目,几乎都是借助于镰仓五山那些佛教宗派几百年的积累,并没有消耗武家刚刚恢复起来的财力。
虽然武家义理促进会贪腐窝案确实让关东武家感到失望,但臣下斗胆一言,相关水利计划也是做出了优秀的成绩,并非一无是处。”
义银淡淡说道。
“功是功,过是过,斯波家不会忘记你的功,我也记在心里。”
大藏长安眼圈一红,鞠躬说道。
“圣人仁厚,臣感激涕零。
但臣想说的并非为自己叫屈,而是告诉圣人,关东已经不是前几年那个贫穷的关东。
关东平原是武家天下最大的平原地带,只要没有战乱,地里还长粮食,财力总是不缺的。
打仗就是烧钱,金山银山都扛不住战争的损耗,之前连年大战,各家大名都不敢松懈军备,吃碗白米饭也要被家臣们诟病穷奢极侈。
但现在不打仗了,各地武家却还没有从战争中回过神来,生活依然简朴,每年节俭下来的铜钱粮食堆积如山,也是让人头疼。
村落的水利,人力,新开田地,都被武家义理促进会的慈善低息贷款包圆,地头地侍有点余钱也没有人去借。
武家义理促进会的贷款利息实在太低,年利息连半成都不到,而传统地方武家还在坚持九出十三归的老法子,谁会去找她们借钱呢?
关东大名需要新的投资渠道,不然那些囤积的粮食会发霉,铜钱会生绿。
特别是上杉,武田,北条这些强藩,已经开始忧虑库房充裕该如何管理,监守自盗总是难以禁止。
以前空得只有老鼠跑的库房忽然塞满,其实也是一件麻烦事。
不少关东武家也曾经想要与武家义理促进会商量,参与水利计划的贷款项目,但她们希望的利息太高,最终没几个谈拢的。”
第1821章关于斯波联储的联想
义银听得哑然失笑。
汉代文景之治,多年休养生息导致国库充裕只进不出,串着铜钱的绳子都烂掉了,铜钱撒了一地。
看似美好的太平盛世景象,其实是当权者极其头疼的经济状态。
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是钱,堆在库房生铜锈的那就是一堆破烂,非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因为流通货币减少,被动制造通缩。
只是因为古代缺乏更多的投资渠道,汉代作为初代大一统王朝,没经历过这种破事,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而最后,汉朝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发动战争,只要仗打起来,金山银山都能给你花完了。
汉武帝征战数十年,大汉国库空虚,百姓赋税沉重,经济几乎全面崩溃。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文景之治时期的通缩趋势也是被打破了,汉朝因此进入了一段新的强盛期。
关东现在的情况,和文景之治正好是相反的。
一般来说,战乱之后恢复生产的和平初期,应该是资本最活跃的新兴时期。
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需要资金,这是一个只要肯努力就有回报的黄金时代。
和平之后,开发新土地,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投资,资本应该处于生产再投入的供不应求状态。
但关东武家资本的窘迫之处就在于,她们手里刚有了点钱粮,却找不到有效投资渠道花出去。
关东武家是打了百年战争,一穷二白,但关东佛教宗派势力也积累的几百年资本,武家穷不代表尼姑穷啊。
因为武家义理促进会这一慈善融资机构的出现,镰仓五山为首的关东佛教宗派资本,早早就占据水利,救济,留学等优质投资渠道。
实力雄厚的宗派资本可以接受百分之五的年利息,大量借出资本金,帮助关八州恢复生产,再卖圣人一个顺水人情。
而手里刚刚有了点余钱的关东武家资本,她们渴望更高的利润回报,却找不到把钱粮投出的机会。
传统的九出十三归,相当于月复利百分之十三,年利息惊人。有年息百分之五的低息贷款可以借,傻b才去借九出十三归的高息贷款。
这就让关东经济出现宗派资本活跃,武家资本停滞的可笑局面。
而作为武家义理促进会的***,大藏长安对这一切变化是洞若观火,没有人比她更懂关东的资本运作情况。
所以当圣人问起新增资金来源的时候,正好进入了大藏长安的舒适区,让她变得自信无比,侃侃而谈。
“圣人,虽然贪腐窝案给武家义理促进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但关东之地其实并不缺新增资本。
佛教宗派积累的财富如山,乐意提供低息贷款给武家义理促进会增值,利己利人。
武家大名这几年从战争泥潭中挣扎出来,各家领地又有武家义理促进会协助恢复生产,财政收入不断新高。
像上杉武田北条这样拥有百万石动员力的强藩,一旦停下战争,休养生息,只是几年功夫就开始为仓库里发霉的粮食担忧。
穷人骤富,两眼珠子只盯着孔方兄,看不起低息贷款那点利润。
以关东大地的丰厚物质体量,圣人只要将关东武家手里那些资本筹集起来运往堺港,物资还没到,堺港的市场信心就会马上恢复。”
货币的背后是实物供给,贬值的压力来自于供需的不平衡,只要确定粮票能够换到足够的物资,大家还挤兑个p。
轻飘飘的几张粮票放在身边,总比扛着一麻袋大米,几十斤重的铜钱出门方便。
只要大家敢于安心持有粮票,粮票危机自然就过去了,这就叫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从大藏长安的阐述,义银总算明白了关东资本现状。
关东战乱百年,百业凋零,但论起底蕴,破船还有三斤钉,何况是拥有广大平原的关东大地。
佛教宗派资本财力雄厚,她们考虑的是稳定增值,利息低一点不要紧,反正自己基数高。
一百万石投资下去,百分之五的年利息,一年也有五万石回报。
所以,她们愿意投资圣人信用担保的武家义理促进会,就像是现代社会买国债定存之类的低风险投资,讲究的是保本增值。
而关东武家资本的心态却恰恰相反,因为常年战乱,大家手里都没几个钱,好不容易太平了几年,攒了几万石出来。
你让她们拿百分之五年利息的投资,一万石赚五百石,完全不够塞牙缝,当然不愿意,人生难得几回搏,人家求的是高风险高回报。
大藏长安就是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才会对圣人建议集资关东武家资本,去投资北陆道商路股票。
股票升值,关东武家资本大赚特赚,粮票不断流入股票市场这个蓄水池,减少了挤兑风险,这就是双赢嘛。
义银点点头。
难怪大藏长安心心念念要等股价压得更低再入场,只有股价足够低廉实惠,未来才涨得高,才能满足关东武家资本快速增值的渴望。
既然对大藏长安的建言起了兴趣,义银心里开始琢磨应该向哪些关东武家大名集资去堺港炒股票。
正思索着,义银脑海中忽然跳出一个念头,让他心跳骤然加速。
他是想起了前世一个赫赫有名的存在,美联储,随之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构想。
美联储诞生的来龙去脉,与斯波家现在的情况还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在十八十九世纪,随着西进运动,淘金热等经济活动的火热,新大陆的铁路业蓬勃发展。
早期参与铁路建设的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吸引无数跟风者不断加入,将铁路股票炒上了天际。
但凡事都有极限,铁路发展的回报率也随着开发饱和越来越低,最终爆发了经济危机。
银行大量破产,恐慌使得社会动荡,最终让新大陆的领导层开始思考完善金融体系,这就是联邦储蓄体系诞生的缘由。
而现在,义银面对的情况是北陆道商路经过多年发展,物流市场需求饱和,股价高位,最终泡沫破裂导致堺港混乱,粮票挤兑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还真与美联储建立之前的情况有点相似,那么自己要不要建立一个属于斯波家的联合储蓄体系,斯波联储?
第1822章畅想未来的斯波财团
义银眉头越来越紧,看得座下的大藏长安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别看大藏长安刚才好似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但她的想法最终能不能得到圣人首肯,关系到她未来的前途,她又岂能不在意。
智珠在握那都是装的,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才是大藏长安心里真实的想法。
而大藏长安却不知道,义银此刻的思维已经飘得很远,远远不是解决粮票危机那么简单,而是在思索斯波神裔集团的未来。
斯波神裔集团可以说是义银用自己的吉尔,强行整合出来的武家集团,各家神裔之母可以和平相处的唯一理由就是义银本人的存在。
这份挂靠在圣人身上的联系实在是太单薄了,即便有同父异母的神裔子嗣构建新的血缘关系网,也不能让义银安心。
武家争斗残酷无比,弑母杀女亦是常事,发生姐妹阋墙的惨剧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想要让斯波神裔集团这个新兴统治阶级团结一心,就必须有更大的共同利益捆绑神裔各家。
一直以来,义银都在绞尽脑汁让斯波神裔各家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但说实话,大家是配合他演戏哄他开心,还是真的有联合起来的想法,义银自己心里都没有底。
这次堺港爆发粮票金融危机,经过大藏长安的一番建言引导,义银心里浮起了一丝臆想的可能性。
能不能通过类似美联储的利益勾连,把整个斯波神裔集团的利益在底层经济联系上彻底绑在一起。
家格,血脉,人情那些都可以是虚情假意,但白花花的粮票金融体系,世代挖不完的金山银山,这可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切身利益。
如果义银能把整个岛国的财富粮票化,让斯波神裔集团牢牢把握住这一粮票金融体系。
那为了维护这无法复制的泼天富贵,斯波神裔集团的根基才算真正站住了脚。
即便几百年之后,日月换了新天,腐朽的神权统治无法继续延续下去,斯波神裔也可以转身成为斯波财团,继续控制着这个岛国。
这一忽然浮现的构想,让义银怦然心动。
他倒不是妄想世代不灭的斯波天下,但是贪图子孙平安,孩子们不要自相残杀,能够一致对外,就是身为父亲最大的欣慰。
那么,义银构想中的斯波联储真能绽放出这样的魅力,象磁铁一般,将各家斯波神裔牢牢吸引到一起吗?
如果,斯波联储真有美联储那样的影响力,也许真的可以。
要知道,当初美联储刚才成立的时候,对外也是不承认关于改革国家经济的杰基尔岛会议,因为利益实在太大,参与者获利到心虚。
美联储的好处太大了,大到所有参与的利益集团都不敢让别的集团控制这一机构,这就导致美联储建立了特别复杂的分权制衡体系。
这一分权制衡体系,又让美联储内部能够代表各方利益,进行相对公正的利益博弈。
根据联邦储蓄法案,这个金融体系拥有十二个地区储蓄银行和一个七人管理委员会,对外联系其他的银行及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