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我大汉魅魔,开局就造反 第421章

作者:不行摆大锤

  “不必担心!张良先生是陛下重臣,他不会做有损于汉朝之事的。”

  “大汉可是和其他王朝可有些不同呢!皇帝不会怀疑臣子,让臣子无后顾之忧,尽情施展自己才能。”

  “而臣子得到皇室重恩,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开辟着盛世。”

  “我大汉这几年,不断减免赋税,已经将赋税减为了十五税一,但国库也日渐充盈。”

  “这就是证明!”

  宫女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闭口不言。

  桑文重新拿起这几件的赋税报告,还有京都,京畿七县百姓生活报告看了起来,时不时点头。

  如果高皇帝不将大权放手,恐怕手底下这群大臣都不敢尽情发挥自己才能吧。

  毕竟高皇帝掌握权力,臣子再显露头角,就有声喧夺主的嫌疑,这就是罪过。

  桑文想起了什么,连忙开口。

  “对了,张良先生讲课内容抄录一份,好让日后皇室教导子嗣借鉴一下。”

  几名宫女弯腰退了下去。

  京都附近农田旁,原本悬空庙工匠转为农夫,不断开垦着农田,额头上大块汗水滴落。

  张良望着农夫将一大片杂草清除殆尽后,对着两位皇子轻声开口。

  “殿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刘盈冥思苦想好一会儿,有些羞愧低下脑袋。

  “学生愚钝,只发现农夫生计辛苦,我等皇室子弟不应该花天酒地。”

  张良微微颔首。

  其实刘盈能发现到这一步,看了这么久农夫耕耘,还没有不耐烦之色,已经很不错了。

  日后不说是明君,也起码是仁君。

  但是张良明白,高皇帝可不是想要汉朝的第二任皇帝仅仅只是个仁君。

  随后张良目光看着年纪小了四五岁的刘恒。

  刘恒眉头紧皱,过了好一会儿,才将眉眼舒展。

  “老师刚才说汉庆之争,我大汉必胜的法宝,莫不是因为这些辛苦耕耘的农夫?”

  不偏离主题,联系起来,切入问题中心。

  这能力怕是连成年人也有很多做不到。

  张良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格外舒心,摸了摸刘恒的小脑袋,目光深邃。

  “殿下说的没错!我大汉的必胜法宝就是这些一个个自耕农,手工工作者。”

  “当初庆帝颁布国债,几乎强制庆国子民购买,家中破产者十之八九,高皇帝顺应民意,趁机起事。”

  “能拿下京都,除了和将士用命分不开关系外,还离不开这些农夫。”

  刘盈,刘恒两人似懂非懂,没有听明白张良想要说什么。

  张良对着身旁护卫轻声低语几句,让这位悬空庙农夫前来一叙。

  这名老农心头有些惊讶,但并不慌乱。

  皇室子弟还小,没到作威作福的时候,至于其他勋贵子弟,根本不敢招惹他们这群悬空庙老农。

  “贵人,有何事吩咐?”

  老农语气不卑不亢,看着张良身边的护卫,整个人只是紧张了少许。

  张良语气平和,递给老农几两银子。

  “老丈,我这两位侄子对当初京都争夺之事,有些好奇,还希望你这个当事者解答一二。”

  说到这个老农立马来了兴趣,也不要张良的银子,灌了一大口米汤,整个人眉飞色舞起来。

  “你说反对暴庆啊!这你可问对人了,当初我可是高皇帝手底下,押送粮食的一员。”

  “因为有功,分得了五十亩地,有免税三年之权。”

  “想当初,我等是悬空庙工匠……”

  老农滔滔不绝诉说着往事。

  刘盈,刘恒认真地听着,像是听故事,也像是听着历史。

  张良看到两位皇子神色,却莫名叹息一声。

  他突然知道高皇帝为什么一定要走了!要是高皇帝不走,两个孩子注定会在他的阴影里。

  时间一长,尤其孩子努力过后,仍然比不上刘鸿,就容易掀起摆烂心理。

  要是刘鸿以严父,或者慈父的态度,其实也没啥用,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老农讲了好一会儿,天色差不多黯淡下来,还意犹未尽,热情邀请张良等人前往他家中吃饭。

  张良想了一会儿,点点头。

  刘恒悄悄拉着张良衣角,神秘兮兮开口。

  “老师,我知道了为什么父皇会赢了!因为他必须赢。”

  “与其说父皇英明神武,指挥大将军拿下京都,更不说是无数百姓自告奋勇,拖家带口,将父皇抬进了京都。”

  “这就是书中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吧!”

  张良愣在当场,良久之后,声音干涩。

  “殿下,你可为君也!”

第394章 ,悬空庙工匠生活待遇,刘盈对齐国百姓近况惊异

  刘恒挠了挠头,对张良的夸赞,谦逊一笑。

  刘盈神色复杂望了刘恒一眼,他比弟弟大了四五岁,可是从小到大的褒奖之词,连刘恒几个月都比不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资吧!

  他注定没办法得到大汉王朝的皇帝之位,只能前往最大的诸侯国齐国,前往就藩。

  张良饶有深意地盯了刘盈一眼。

  “殿下,最近有什么人找过你吗?”

  刘盈先是一愣,随后矢口否认,连忙摆手。

  “老师说笑了,孤在皇宫深居简出,这次能出去都是老师带着,谁能找我啊?”

  只是说了寻找刘盈的困难程度,对于到底有没有人找过刘盈,刘盈根本没有承认。

  张良漆黑的瞳孔,更加深邃了起来,微微颔首并没有说什么。

  远处扛着锄头的老农,看起来有些不耐烦了。

  “贵人,到底去不去我家吃饭啊!我已经开始饿了。”

  张良带着刘盈,刘恒二人连忙跟了上去,有些歉意地笑了笑。

  “那就叨扰了。”

  老农脸色这才好看许多。

  老农的木屋修建的还不错,有四间屋子,加上几十亩地,活脱脱地小地主形象。

  而这种,是汉朝坚定不移,扶持的主要对象。

  老农的结发妻子,还有跟刘盈差不多大,十几岁的孩童,大约五六人,坐在一起。

  大块杂粮馍馍,稀饭,榨菜,还有蔬菜端了上来,中间摆放着几个鸡蛋。

  不过鸡蛋,老农都分给了张良三人,剩下一个鸡蛋弄成粉末,搅拌进稀饭之中。

  张良吃了两个馍馍,便擦了擦手,观摩着老农这些人的神色。

  这些食物显然是迎接贵客而准备,老农一家并不常吃,尤其是鸡蛋。

  几个半大孩子狼吞虎咽喝着稀饭,好几次都将碗舔干净,看起来有犹豫未尽。

  刘盈,刘恒两个娇生惯养的孩子,要不是看几个同龄人吃得正香,从皇宫到现在也是饿了。

  否则也吃不下这些杂粮。

  临走之时,张良还是执意将几两银子放入老农手中,恳切开口。

  “高皇帝白鱼龙服之时,每次吃饭也会给钱,更何况我们这些高皇帝恩泽的人呢?”

  老农一听这句话,沟壑面容绽放出笑容,坐在台阶上,乐和和开口。

  “那我就收下了,反正现在的日子比庆国好多了,别家我不知道,反正我家不说见油荤,一天两顿能吃饱是没问题的。”

  这群悬空庙工匠,从衣衫褴褛,枷锁加身便一路跟随着刘鸿,现在终于苦尽甘来了。

  张良言传身教,带着两位皇子回到皇宫,算是上完了今天的课程。

  课程内容不重要,让皇子知道是谁在支持汉室,也让未来的皇帝挂上亲民的色彩。

  一直负责护卫的程巨树,向来沉默寡言,而现在颇为得意起来,

  “两位殿下,这就是高皇帝的仁政啊!也是为什么我大汉对世家大族不断打压的原因。”

  “要是世家大族不断兼并土地,朝廷不加以限制,不出几十年,整个天下又会回到庆国时代。”

  刘恒轻轻点头,想起老农脸上的笑容,握紧拳头。

  “这还不够!如今只有几十亩的小地主才能吃饱,那些只有几亩,十几亩的农户,怕是只能活下去。”

  “我将来一定要减免更多赋税,让农户百姓也能吃饱,让小地主饭桌上看到更多的油腥!”

  五六岁稚童,充满孩子气的话语,却让两位朝中大臣都忍不住失神起来。

  张良重重点头。

  “殿下,会有这么一天的!”

  一直坐在车中,沉默不语的刘盈,突然开口,目光直视着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