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我大汉魅魔,开局就造反 第244章

作者:不行摆大锤

  声音顿了顿,话语一转。

  “你看好了,你害怕宵小之辈,害怕百姓,我不怕!你要记住,我们至始至终都是穷苦人家出身。”

  说罢!刘鸿满脸笑容,笑着跟一群灾民打招呼,询问家中情况。

  话虽如此,周围还是有七八个膀大腰圆的亲卫,用血肉之躯挡在刘鸿周围。

  能和刘鸿握手的灾民,都是确认无误,没有携带武器的灾民。

  说了一会儿话,灾民还在源源不断涌来。

  陈洪带着官员,大声开口。

  “大都督还有要事,若有什么事,上报给我民政使府邸。”

  刘鸿当然不可能在这里停留一天,笑着跟灾民打招呼离去。

  一名白发老者喃喃自语,抚摸着孙儿小脑袋。

  “张居,你看到了吗?大都督亲自给我们修房子,此生无憾啊。”

  年幼的张居懵懵懂懂,点点头,望着刘鸿离去的身影。

  一路上二狗子闷声不吭,心头总有些触动,但是就是说不上来。

  刘鸿拍了拍纪信的肩膀。

  “纪信,你担任我亲卫队长多久了?”

  “快四年了吧!自从在北齐黑风岭,我一直是大人您的亲卫。”

  纪信不明所以,老老实实回答道。

  闻听此言,刘鸿有些嘘唏。

  “四年了,你是我最信任的亲卫队长,但是你不可能永远都是亲卫队长。”

  纪信听到这句话,哪里不知道刘鸿准备外放自己,马上急了起来。

  “大人!我只愿意这辈子都追随在你身边。”

  “跟我志同道合的人不多,纪信你算一个!如果可以,我都想称呼你为同志了。”

  刘鸿抬了抬手,笑着安抚纪信,目光之中,满是诚恳。

  “去军队,我的军队一直缺少了灵魂,我希望你能创造出独属于沛公军队的灵魂。”

  纪信神色骇然,本能地想要拒绝,但是又有些说不出口。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模仿着刘鸿。

  如果连他都做不到,那还有谁能做到?

第251章 ,东山路,江北路即将落入刘鸿之手,范闲你急什么?

  重回梧州大营,刘鸿正式下令,纪信为梧州大营军纪官。

  严厉贯彻刘鸿给纪信下达的要求,第一纲领,两大原则

  “第一纲领,永远为百姓服务,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一切行动听指挥,两大原则。”

  纪信聚集着刘鸿的亲兵,不断下放到梧州大营军队,安插其中,大批宣扬着沛公军魂。

  几乎所有百夫长,身边都有着军纪官。

  这些军纪官,对于练兵,打仗,什么都不参与,就是不停向下方士兵,宣扬百姓子弟兵思想。

  诸多将领除了浑身不自在外,其他权力并没有怎么受到削弱。

  对于纪信的行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大家都是跟随沛公的老兄弟,怎么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吵架。

  半个月后,刘鸿看军纪官们和将领磨合得差不多了,下令抽调徐州大营五万将士,给江北灾民修建房屋,开垦荒地。

  下方将领苦不堪言!

  刘鸿不就是将他们当做免费劳动力了吗?

  领着一份军饷,又当兵,又当工匠,农民的?

  大都督营帐中,刘鸿不断批改着公文。

  随着范闲成为安安东副都督,司法权,安东三路的权力斗争基本上就落下了一个帷幕。

  萧何提任为大都督府长史,巡视东山路军政财三事,处理安东三路政事。

  范思哲转为调任大都督巡视官员,代替大都督巡视江南路,军政财三事,管理安东三路财政情况,安插钱行。

  对比庆帝粗暴提升范闲为一品安东副都督,司法使。

  刘鸿的手段相当温和多了,他们大都督属官基本上都是三品以下的中下官位。

  萧何和范思哲二人,只能说位卑权重,但是没有破坏官场潜规则。

  刘鸿将批改完毕的公文,交给张良审阅,看有没有什么纰漏的地方。

  喉咙有些干,望了外面傻乎乎的亲卫队长,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白朗,给我和张良倒一杯茶水吧。”

  若是纪信在这里,恐怕在桌案,已经是温热的茶水了。

  白朗一言不发,沉默地点点头,动作马虎,直接拿着茶叶冲着开水。

  一杯茶就算做好了。

  张良看得眼皮一抽,他就有喝点茶的爱好。

  结果白朗,这还不满足他。

  刘鸿倒是笑了笑,不以为意。

  江北盗匪名义上的起义军首领白朗,此时成为刘鸿的亲卫队长,心情能好受吗?

  明明可以作威作福一方,当个土皇帝,结果纪信率领五百亲卫,打得他们丢盔弃甲,无奈选择被招安。

  这心里能舒服吗?

  不急,慢慢来,这些可以教的。

  白朗依然沉默不语,伫立在门口,恍若门神。

  刘鸿有一点倒是冤枉他了。

  白朗并不是因为当不成土皇帝而愤怒,而是当水灾来临之时,父母被杀,家产被夺,心中对达官贵人充斥着怨恨。

  哪怕刘鸿这些仁政爱民之举。

  最多也是让白朗觉得刘鸿人还不错,仅此而已。

  如果可以,白朗还是想要杀尽天下官员。

  “张良,你看看这封范闲邀请函,他现在在苏州涉及副都督行辕,打定主意想要占据江南,跟我对抗到底了。”

  刘鸿笑着将一封信件递给张良。

  凭心而论,范闲在江南还是做得不错的。

  在江南路安抚了诸多灾民,给予薄粥,以工代赈,或多或少,有些模仿刘鸿的影子。

  还动用监察院权限,清查了大量七品以下的贪官污吏,杀鸡儆猴,让江南官场风气焕然一变。

  也就是江南兵权几乎被刘鸿收拢,还有明家死死不交出三大坊,这让范闲有些头疼。

  除此之外,江南政权几乎都在范闲手中,可以说是半个江南总督。

  张良扫了一眼范闲的邀请函,不屑开口。

  “照猫画虎,反成犬类。”

  范闲这家伙既想获得灾民的感恩之情,又怕江南的世家大族反感。

  做了一个相当离谱的决定,将七品下世家大族的羽翼裁剪干净后,又强制江北灾民不得归乡,留在江南生存。

  这样这些灾民迫于生存,不得不成为世家大族的佃户,或者进入城市,成为手工工作者。

  “不必苛责,范闲不想得罪世家大族,又不想让我底蕴增强,能如此行事,已经算不错了。”

  刘鸿摇了摇头,只是对范闲又看轻了几分。

  他清除了大批江北路世家大族,有钱有地有粮食分给灾民。

  但是范闲不可能屠戮世家大族啊!否则背后支持他的范家,监察院,基本上都要反对范闲。

  只能强行将灾民留在江南。

  在范闲心中,反正江南商品经济繁华。

  无论如何,灾民都比在江北活的舒服。

  却忽视了,在封建王朝,对土地的眷恋,不仅是达官贵人,还有下面的百姓。

  “大人,根据东厂情报,钱行银两调动,黑骑已经悄然来到了江北路,范闲邀请你前往苏州,怕是不怀好意。”

  张良整理了一下思绪,从另外的公文中,抽出几份信件,递给刘鸿。

  “三百黑骑调动,京都一直陪伴监察院陈萍萍的六处主办影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张良仔细分析了一下情报,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大人,说实话,我不明白范闲此举有什么作用,三百黑骑就敢行刺安东大都督?哪怕加上九品上的影子,也没办法啊!”

  毕竟随着庆帝圣旨,安东三路局势渐渐明朗起来。

  基本上就是刘鸿和范闲打擂台。

  刘鸿占据东山路和江北路,看似尽占上风。

  但范闲所在的江南路乃是渔民之乡,赋税重地,再加上内库三大坊。

  只要愿意,以一路之地,养活十万大军也不是问题。

  否则刘鸿也不会派范思哲前往江南,抓住财权不说,还要给江南明家加油打气。

  最起码在刘鸿稳定掌握东山路和江北路之前,明家绝对不能将三大坊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