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之月
“`臣等参见陛下!”
众多儒家弟子皆是下跪朝拜。
这一次他们的朝拜心服口服。
嬴未知道,此时若是自己再提起泰山封禅,不管是儒家还是齐地的那些博士学者们,一定都会赞成并追随。
从各方面来说,嬴未此时已经超过了嬴政。
他得到了哪怕是嬴政也得不到的,这天下学子的尊敬。
虽说历朝历代统治的本质还是法家思想,但是在正史之中,儒家能传承2000年依然欣欣向荣,其学说自有其精华之处。
所谓的文明,就是来自礼,来自古老文化的传承。
所以在嬴未看来,要贬低的是儒家的糟粕,要赞扬的是儒家的精华。
华夏文明的传承,才让华夏人自称为文明人。
而没有文明的人是什么样子呢,看看那些持枪凌弱的昂撒海盗,看看那些只会放高利贷的鱿鱼们吧,他们就是缺少了文明的沉淀。
嬴未心中激荡,他说道:“众爱卿平身,且随朕一起进入小圣贤庄上。”
“喏!”
儒家弟子皆称道。
奏乐再起,对于崇尚礼的儒家来说,皇帝莅临,他们必须要以最大的礼仪欢迎,这也正是华夏文明所传承的待客之道。。
第一百七十三章 当世圣人,荀子传奇的一生
小圣贤庄,荀子所在的木屋中,嬴未与荀子正相对而坐。
两人的中间泡着一壶香茗,茶香四溢,清风云淡。
有暖阳从一旁镂空的纱窗处照进屋中,更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荀子欣慰的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弟子。
此时对方已经贵为帝国的皇帝,就算是荀子身为师傅,作为儒家之人崇尚礼节的他,也依然保持着君臣之礼。
“我儒家的学说,要在陛下身上发扬光大了。”
荀子尊敬有礼,笑着开口说道。
嬴未点了点头又是摇了摇头,说道:“那也是改良后的儒家学说,如果只是纯粹的孔孟之道,并不适合治国。”
“相比于孔孟之道,还是老师这份理论,更加适合一些。”
荀子哈哈大笑道:“陛下这样说,老夫可是有些惭愧了。”
嬴未笑道:“老师如今可是儒家圣人,又哪有惭愧这一说。”
荀子一阵莞尔。
要说荀子尊重孔孟那是没问题的,毕竟这是儒家前辈。
只不过要让荀子完全的信孔孟那一套,那就绝对不可能。
作为当代的大儒,当代的圣人,133荀子当然有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理想。
他也希望自己的这一套理念,能够被人奉为圭旨,成为让君王满意的治国理念。
而从如今的情况看,他成功了,虽然过程稍微有些复杂,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荀子想要见到的。
当初嬴政封他为圣人,对于这一点荀子虽然接受了,但心中其实也很埋怨那位始皇帝。
始皇帝看似尊重他,但这只不过是始皇帝的一种手段,为的是分化儒家,而不是真的信奉他那一套理念。
而如今不同,始皇帝逝去,嬴未继位,荀子的那一套理念才是真正的发扬光大。
虽说嬴未也没有完全遵循着荀子的所有理念,也经过部分改良,让法家的重要性更强了一些,但是那本质的核心却是没有变化的。
也即是仁义。
法家的那一套君臣、父子之说,那是皇帝的手段,但绝不能当做谕旨。
谁若是真学那一套,那必是亡国的倾向。
霸王道杂之,只要有用那就拿来用,实事求是就是嬴未的真正理念。
实际上仁义这套学说能够被这么多人崇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从底层来看,其实底层人民是希望君王仁义的。
君王仁义他们就能过上好生活,难道有底层人希望君王是个暴君?
但是从顶层,从统治阶层来看,所谓的仁义更像是君王们用来统治愚民的手段,根本还是法家学说。
所以才有口上说仁义,背里男盗女娼之说。
儒家之说没有问题,谁不希望仁义?然而实际的情况就是,真正的统治者只会把儒家当做外皮去欺骗,本质上统治用的法家。
为何嬴政被儒家所不喜?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嬴政太过于孤高了,他连那层儒家的外皮都不想要,就是明确的告诉你我就用法家治国。
理所当然的,大家会说嬴政是个暴君,秦国是暴秦。
说白了就是,始皇帝不够虚伪,他太耿直,不屑于去玩表面一套内里一套。
而嬴未身为皇帝,他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出发,他觉得用这套虚伪的治国手段是没问题的。
以儒家的仁义为皮包裹自己,内里却是法家的骨髓,既里子没变,还能金玉其外,让所有人都满意。
“在朕看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稳定和统一,从君王的角度讲,国家稳定没有动乱,那就是盛世。”
“统一自不必说,一个大一统的秦国,总好过分封成几百个的诸侯国,而统一的好处现在或许还看不出来,但再过个百年千年,后人们都会褒扬这份功绩。”
“所有的各家学说与理念,最根本的就在于如何保持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只要国家稳定统一了,那么就能得到发展。”
嬴未对着自己的老师荀子如此说道。
不同意的下场是什么,2000年后的欧罗巴大陆,就告诉了人们什么叫做一盘散沙。
他们没有在2000年前完成文化的一统,那就再也没有机会统一了。
荀子聆听着嬴未的讲解,仿佛此时的嬴未才是老师而他是学生。
毕竟荀子只是一位学者,他所诉说的那些理论是需要实践才能证明的。
而嬴未是一位帝王,他站在无穷高处高屋建瓴,可以将所有的学说都付诸实践。
然后在这份实践之中去证明哪一些学说是有用是正确的,哪一些学说是没用是错误的。
荀子终归不是帝王,他没有坐在那个位置上,就看不到这天下的棋局,也不能完全理解帝王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他就是学生,在接受一位帝王的教导。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夫受教了!”
荀子从未在乎师傅与徒弟的身份,颇有朝闻道夕死可的满足。
他对着嬴未行了一礼,这是对帝王教导自己的感激。
嬴未欣然接受了这一拜。
随后,荀子说道:“这桑海,没想到有一天也会成为这片大地最混乱的地方。”
过去数百年来,齐国偏安一隅,没有怎么经历过大范围的战乱,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齐国大行其道的原因也在于此。
而自从小圣贤庄成立,桑海这种地方就没有乱过。
但是此时所有的反秦势力都是来到了桑海,就连帝国的皇帝也到了这里,可以说自从桑海这座城市出现,就还没有这样成为过焦点。
“朕正是准备在这里一劳永逸,将那些麻烦的事情全部解决,秦国没有时间再把精力浪费在这些无趣的小人身上。”
嬴未淡淡的说道,自有帝王威仪。
荀子大笑:“我儒家会全力支持秦国,若是陛下有用得着儒家的地方,儒家自会为陛下所用。”
“老夫有预感,已经时日无多,活不了多少年啦。”
“老夫这一生很少与人动手,我总与他人说不会武功,不过若是陛下需要,老夫也可为陛下出手。”
荀子抚了抚自己的胡子,畅快淋漓。
他这一生再也没有遗憾。
年轻时辗转各国学富五车,上了一些年纪就到儒家著书立说。
晩年又是收了三位弟子,都是名扬天下。
一位弟子贵为皇帝,将他的学说付诸实践,让他的学说成为天下之显学。
一位弟子教导学子,成为了如今天下第一学宫的老师,岂不正符合教化世人之理念。
一位弟子成为相邦,身居高位,治理帝国。
古往今来有千千万万人,又有几个像是荀子这样一生如此传奇。
他就是当世的圣人!
嬴未面色不变,心中却也动容。
老师,快要寿终正寝了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 儒家之变
皇帝在和自己的老师荀子于屋中谈话。
屋外,秦军守护,影密卫和罗网杀手们更是隐在暗处。
儒家众多弟子同样在外面守候着。
儒家掌门伏念轻轻的呼了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感。
在他身旁,嘴边留着两撇小胡子,看起来温和潇洒的儒家二当家颜路笑道:“大师兄,你看起来心情放松了许多。”
伏念注意到身旁没人,他点了下头小声道:“我终归是儒家掌门,儒家兴盛或衰败都应由我所负责。”
“始皇帝在时,其崇尚法家不施仁政,我自是心中惶恐害怕。”
“若是始皇帝逼迫,我儒家追随,岂不是坏了儒家风骨,也与我心中理念不合。”
“但儒家若是拒绝,又有被始皇帝举起屠刀之危,那时候的我殚精竭虑,每日苦思冥想睡~不着觉。”
“我总是思考是儒家荣辱重要,还是儒家存-续重要。”
上一篇: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