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儒皮法骨道家心 第355章

作者:朱之月

  对于母女两人的态度,昌平君从一开始就已经料到。

  他心下也有一些歉疚,毕竟他很理解母女两人的性格,至少她们不会反抗自己的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让昌平君更是下定决心,他在未来一定要给予母女两人更好的生活。

  昌平君神色带着歉意,对着自己的妻子道:“你即将临盆,还是赶紧前往出国,那里已经有人找到了最好的接生婆。”

  他又是上前一步,将母女两人抱在怀里,有些动情的道:“你们放心,我做什么都自有打算,就算是为了你们我也不会做蠢事。”

  “这么多年了,你们一定要相信我的选择。”

  芈涟欲言又止,但是面对自己的父亲她又能做什么呢?她只能用力抱了抱自己的父亲,心中苦涩,但也是接受了这个结局。

  “季布,你现在就带她们走,动作要快,不要有任何的迟疑。”

  “如果有人阻拦,就说是我送她们离开的,这里即将成为前线战场,送她们换个地方,想必所有人都会理解。”

  虽然昌平君不觉得有人会阻拦自己,甚至就算有人见到这一幕,也不会猜测他昌平君准备背叛秦国。

  但该吩咐的事他还是要吩咐好,昌平君本就是一个做事谨慎小心的人。

  季布应道:“喏!”

  随即,他恭敬的看向昌平君的夫人和芈涟,垂下头来道:“夫人,小姐,请.!”

  母女两人默默的跟着季布离开,昌平君只是看着自己的妻女远去,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但也没有说什么。

  一辆马车疾驰离开了郢都,守卫的士兵见到马车是昌平君的家车,里面的人还是昌平君的妻女,便是连问都没有问,任由驾车的季布将两人带走。

  马车之中,芈涟掀开车帘,她探出头去远远的望了郢都一眼,似是要将秦国深深的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芈涟已经猜出了自己的父亲昌平君到底要做什么。

  而当父亲做出了那些事后,她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出现在秦国了。

  如果有一天她真的再次出现在秦国,那也一定是自己身死的时候。

  昌平君的行为必然是要被夷三族的,如果此次秦国依然打败楚国,那么她的结局只有两个。

  一个是就此流浪天涯躲避秦国的追杀,一个就是被秦国抓住,命丧当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结局。

  “涟儿……”

  芈涟的母亲,看着芈涟那沉默的表情,她将女儿抱在怀中,紧紧的抓住她的衣袖,轻轻的拍着背道:

  “要相信自己的阿父,相信阿父不会害我们娘俩的。”

  芈涟神色落寞又苦涩的一笑,她也是用力抱紧了自己的母亲,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通红的眼眶,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哭泣的眼泪。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在阿父做出如今的选择后,她的未来就已经被确定。

  作为昌平君的女儿,芈涟虽然痛苦,但她能做的也只是期盼着昌平君能够成功,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仅仅是身为女儿对父亲的支持。

  仅此而已……

  ……

  三日后,李信与他的大军抵达了郢都。

  作为如今郢都地位和权力最高的两人,昌平君和李信也是在私下里见面并进行细致的交流。

  如今正是战争时期,两人也没有大摆宴席,只是让家中厨师做了一顿简洁的便饭,两人商讨了一些接下来要做的细节。

  “李将军但且放心,城中粮草充足,我也会保证郢都与将军前线的粮道畅通。”

  “我对行军打仗并不算太懂,但也知道粮草的重要性,便也丑话说在前面,李将军也请谨慎一些,莫要让楚军隔断了粮道。”

  昌平君面色沉稳,他对着面前穿着便服的李信道。

  昌平君话语中全都是一副关心粮草的态度,甚至板着脸说出了一些难听的话,但话里话外都是公事公办,希望这次战争能够顺利。

  李信恭敬回道:“相邦大人的能力,王上都是认可,末将当然不会质疑。”

  “请相邦大人放心,末将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自不会犯那些低级错误,必然会打败楚国大胜归来!”

  李信也明白,昌平君这时候来到郢都,他的未来与自己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他在前线战争中出现了错误,那昌平君也要被问责,所以他刚才那一番看似不好听的话李信也是接受。

  在来到郢都后,李信第一时间就检查了整个城中的情况,这里将是他的大后方,自己的三十万大军的供养就全靠郢都这一条生命线。

  如果郢都出问题,那他这里也会出问题,自是要极其重视。

  而检查的结果就是,整个郢都被昌平君治理的井井有条,井然有序,曾经的楚国旧民也因为昌平君的出现非常的安静。

  这位相邦是有能力治理一国的,如今只是治理一地,那理所当然是绰绰有余。

  如今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就差李信最后对楚国的一击了胀。

  昌平君举起酒杯,对着李信一敬道:“祝将军旗开得胜!”

  李信也是连忙举起酒杯,回了一礼。

  此次攻楚,秦国共派遣了四十万大军,在最后进行商讨后,从三路进攻变成了两路。

  其中李信领三十万大军作为主力,蒙恬领十万军从另一路作为策应。

  曾经的李信和蒙恬都是千夫长,蒙恬虽有蒙家支持,但是李信有长安君支持,到如今两人虽然都是军中的少壮派,但已经有了地位上的差异。

  而李信更明白,这一战将是自己的成名之战,封侯就在眼前。

  这一战之后,他也将会成为军中少壮派的第一人,不管是王家的第三代还是蒙家的第三代,都要敬他为首。

  正是抱着对这样未来的期待,李信身披战甲,意气风发,他在校场点兵,挥手道:“进军!”。

第二百三十四章 项家出击,昌平君的背叛!

  秦王政二十年,秦国派遣李信与蒙恬共率40万大军攻楚。

  李信与蒙恬兵分两路,约定时间共同发起对楚国的全面进攻。

  此时楚国正处在内讧之中,关于现任楚王是否是楚国王室血统,还是其乃是春申君之子的说法,在楚国内部一直甚嚣尘上。

  最开始时,这些谣言也只是在民间流传,楚国王室上层并没有在意。

  但是随着楚国越来越多的贵族加入其中,他们渐渐的支持如今的楚王不是旧楚王之子的说法,让这件事被突然放大,整个楚国陷入了内讧之中。

  明眼人都明白,楚国本就贵族势力强大,整个楚国一盘散沙,是最典型的分封制国家。

  而这一次的内讧,实际上就是楚国王权与贵族权力之间的对抗。

  也正是因为楚国一直陷入内讧之中,才是被秦国的四处出击反应迟钝。

  等到楚国反应过来的时候,几乎所有国家都是被灭,只剩下了楚国一国。

  面对着如今实力强大的强秦,楚国可谓是独木难支,如今秦国又派40万大军攻楚,整个内讧的楚国,总算是在共同的敌人下暂时安息下来。

  但就算楚国的103内乱暂时停止,面对绝对的实力差距依然力有未逮。

  李信与蒙恬两军,作为主力的李信攻向平舆,蒙恬则率另一军攻打寝地。

  只用了几天时间,平舆和寝地的楚军大败,又有之前王贲借道楚国攻打魏国,拿下出国十余座城池的战绩,一时间楚国开始接连失地。

  随后,李信又攻打鄢郢之地,仅仅用了半个月,鄢郢被破,整个楚国失地连成一片,而秦国也把战线彻底推进,与后方秦国紧密相连。

  楚国接连大败,面对秦军几乎是毫无抵抗之力,各种捷报频频,咸阳宫中亦是一片欢笑。

  所有人都觉得楚国必败,楚国被灭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当拿下楚国后,天下一统,唯有秦国永在,这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即将出现。

  拿下鄢郢,李信与蒙恬会师城父,40万大军汇集在一起,直逼楚国现如今的国都,整个楚国危在旦夕。

  在楚国危机关头,整个楚国的王室和贵族们终于难得的是同仇敌忾了一次。

  或者说在楚国贵族的压迫下,现在的楚王也已经没有能力在控制整个国家,便只能按照贵族们的要求,命项燕为大将,率楚国二十万军去抵抗秦国。

  同时,贵族们又要求楚王竭尽全力,透支整个国本,要举全国之力聚四十万军,唯有如此才能有与秦国抗衡的本钱。

  楚国项家,项燕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亲率楚国最精锐的这二十万大军准备迎战。

  “祖父,请让我与祖父共同上前线!”

  项家一位八九岁的孩子来见项燕,发出了如此宣言。

  项燕年约五十岁,此时已经披上战甲,在听到面前的孩童如此话语后,就是脸色一板道:“胡闹,少羽你年纪尚小,若是上前线,这岂不是在说我楚国无人。”

  项少羽神色不忿道:“祖父,论军事能力,就算是家中的那些将军,又有几人是我对手。”

  “若是论战力,我年纪虽小,但也无惧他们,他们尚能上战场杀敌,我又为何不能?”

  “羽愿为祖父手下一小兵,不靠我项家,只靠军功升职!”

  项燕听到自己的孙儿如此说,他也是有些哑然。

  因为项羽说的没错,他虽然年幼了,但是在沙盘推演上,他已经展现了自己极其强大的军事才能。

  而论单纯的战斗力,他虽然只有八九岁,但武功之高,也远超常人。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妖孽般的怪物,绝对是那种千年难遇的军事奇才。

  最可怕的是,他还出身在项家这个楚国最大的贵族中,这就让他的才能必然不会被埋没,一定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

  华夏大地如此多的人,妖孽也是层出不穷,但是绝大部分的这种天才,都会被现实打败,或者是一辈子遇不到属于自己的伯乐,从而怀才不遇。

  但项羽不同,他本人不但有能力,又出身足够好,只要将其好好培养,未来的楚国必然是他的天下。

  项燕的大儿子能力平平,不管是文采还是军事上都是普通人水准,对于大儿子,项燕本是失望的。

  不过大儿子虽然这辈子都很平庸,但他却给自己生了一个好孙儿,这也算是大儿子唯一的贡献了。

  项燕其实很欣赏孙儿的这份勇猛,但就如他所说,此时项羽还是年纪太小,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出了差错那可是项家的最大损失。

  在项燕看来,还是将项羽好好培养,等他年纪再大一些才是能派上用场的时候。

  见到自己的爷爷依然是那副不愿答应自己的态度,项羽急的抓耳挠腮。

  但是他也没办法,再怎样的天资聪颖,再怎样的是世所罕见的奇才,他终归只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说不过长辈的。

  这时,项燕的小儿子项梁上前一步,说道:“父亲,我到觉得将少羽带到前线更好,否则只是在家中学习,那无异于是纸上谈兵。”

  “唯有亲自见到了战场,见到前线的指挥,才能让羽儿学到更多。”

  “我相信以少羽的天分和能力,也不会有拔苗助长的风险。”

  项羽听到项梁为自己说话,惊喜道:“叔父!”

  他从小父亲就是去世,可谓是被项梁带大,在项羽心中,项梁就是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