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之月
嬴未也不客气,直言道:“……军中粮草如何?”
军队之中,粮草必然是最重要的,想要让军队保持战斗力,最起码要保证士兵的吃喝。
“军中粮草充足,又有从咸阳调来的辎重,供应大军一年绰绰有余!”
王齮沉声说道。
秦国最初地处边缘,被中原各国当做蛮夷。
那时秦国粮食产量极低,老秦人每到天灾都是饿殍千里,没有办法之下,老秦人便只能如那游牧民族一样,用入侵他国的方式去抢夺粮食。
历经数百年,秦国才是一步步拿下整个关中平原,又在司马错建议下灭了巴蜀,如此才是有两大平原供应粮食,再没有了粮食危机。
秦国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大,奋六世之余烈,可不是说笑的。
嬴未虽然在这个年代读过许多兵书,但他毕竟没带兵打仗过,其实也是个纸上谈兵之辈。
在让王齮拿来地图,听他讲解,对整个重甲军的构成以及秦韩边境的地形等等有了基本了解后,他就是道:
“……此次攻韩,我虽是统帅,但还要倚仗将军,这是我副官李信,望将军多多提携!”
嬴未做足了姿态,自己虽然是长安君,但没带兵经验,直接就统帅大军,很容易让军中之人不满,怀疑是否也是赵括之流。
当年赵括的母亲都上书赵王,说自己儿子不是领兵的料,要是打了败仗不要治她这个老人家的罪。
只能说最了解儿子的果然是母亲,就如赵括母亲所言,因赵括不看实际情况,按照兵书所写就是乱来一通,最终大败。
有趣的是,当时引诱赵括出兵的,就是王齮。
虽说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力不足,粮草压力太大,但实际上秦国拉长战线,自己也是难以承受。
若还让廉颇带兵,哪怕长平之战败了,赵国也就是小败,底蕴还在。
而赵括这一败,四十万大军尽灭,将赵国的气运全部败光,为赵国被灭留下伏笔。
嬴未想着这些事情,与王齮又是聊了一番,才是以自己舟车劳顿为由,准备休息。
等到王齮从大营中离开,一直跟随在嬴未身边的李信才是道:“.……王将军却与我想象中不同。”
嬴未看向这个比自己其实也没大上多少岁的年轻将领,笑问道:“……信可出此言?”
李信斟酌语句,说道:“……我本以为王将军是那种古板严肃的人,却没想到会这样……”
“这样随和是吧。”嬴未接话道。
李信点头:“……正如君上所说,王将军是过于随和了。”
嬴未笑了笑没吭声。
那是因为这老头心中有鬼啊。
他才是如此放低姿态,甚至在自己面前姿态低的跟舔狗一样,这怎么都和王齮一生的功绩和经历不符,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老了。
要知道哪怕现在名声上还远不及王齮的王贲,在嬴未面前都是不卑不亢。
嬴未这时道:“……不管王将军到底是怎么想的,这都对我们有好处。”
“接下来李信你以我的名义,去和军中那些军官们接触,尽快掌握军中情况往。”
嬴未虽然没有过领兵经验,容易让军中官员们不满。
但是他终归是长安君,是秦国封君,这层身份让他无形中占据主位。
而李信曾经又是王贲部下,军中经验也丰富,很容易和那些军官们打成一片。
让他以自己的名义去与那些人接触,两者相加,能让嬴未最快的掌握大军。
“喏!”
李信知道这是嬴未交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当即信心满满的应下。
等到李信去做自己的事,嬴未才是看向做军士打扮的惊鲵,还有依然穿着一身简单长衣,跟随在自己身边的盖聂,轻声道:
“……这一次依然要麻烦盖聂先生了。”
盖聂语气温和,抱拳道:“……保护君上安危,正是在下的职责!”。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兼六术、处五权、守三至!
武遂军营之中,嬴未端坐在营帐中,正熟读手中之书。
未来的关羽夜读《春秋》,而嬴未手中所看的,乃是《议兵》。
嬴未作为儒家荀子之徒,自然对老师的著作都是熟稔于心。
《议兵》正是荀子所书写的用兵之道与为将准则。
虽然荀子不是兵家,也不是什么有名的用兵将领,但是他熟读各种兵书,将前人的用兵之法进行总结还是做的到的。
而《议兵》中所介绍的为将之法,正是兼六术、处五权、守三至、戒懈怠,不怒而威,不战而胜!
这与孙武的五事七计,在许多思想上是一致的,可见所谓用兵之道,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唯一不同也只是个人理解,以及实事求是。
嬴未熟读《议兵》,最后却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理论知识终归是理论知识,大部分时候并不能完全代入现实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就比如六术五权,许多内容都是既要且要,看似美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时候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总要放弃一些东西。
又比如守三至,乃是将领的三项至高原则。
其一,宁可被君主处死,也不让部队处于危险境地;其二,宁可别君主处死,也不发起没有胜算的进攻;其三,宁可被君主处死,也不让军队欺压百姓。
第三点还好说,只要是想成大业的,都会注意这一点。
但是第一点和第二点,也只能理论上完成,真到了现实中,没有几个将领能做到。
就比如长平之战,廉颇就是固守不出兵,让赵王催促,最终换上了赵括。
又比如常凯申让你前线机枪往右移二十米,你就算作为前线将领,你能不移吗?
有280的时候君主催促,哪怕前线将领知道命令有问题,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这不是违抗命令就能保住军队,哪怕你真冒着被杀头风险也不执行命令,君主照样可以把你换了,换一个愿意执行命令的将军。
与其自己吃力不讨好,什么都得不到,那还不如拼一把。
嬴未将手中之书放下,笑道:“……老师所著的《议兵》虽然在理论上很好,但却不完全符合实际。”
“不过这六术五权三至,到是很适合我。”
一般的将领不敢违抗君主命令,所以这些准则不一定能遵守,但是嬴未本身就属于君主的层次,嬴政也不可能逼迫他。
所以这些战术、权术与法则,到最适合嬴未。
可以说《议兵》一书,其中的理论方法根本就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将领。
惊鲵和盖聂站在一旁,听到嬴未的话,两人都是不出声。
惊鲵做男士军人打扮,毕竟军中不适合带女眷,让惊鲵头戴面具,女扮男装,最是合适。
十万大军行进,不是简单一个命令就能做到的,因此从嬴未来到武遂后,整个十万大军都是运作起来,做着前往韩国南阳的准备。
而这一段时间,嬴未也是少说多听,学习着用兵基础。
书中所写的东西太过于笼统,真到了用兵之时,许多细节才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扎营的地点选择,比如要观天象,注意天气,所谓的带兵更像是管理学,管理一万人与管理百万人,其中的差距巨大。
如何管理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这是一门学问,这些东西书中能学到,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亲身经历。
就在嬴未思考之时,门外的卫兵喊道:“……君上,李信、蒙恬求见!”
嬴未闻言缓声道:“……让他们进来吧。”
他话音落下,就见到两个年轻的将领穿着甲胄走进,行礼道:“……末将李信(蒙恬),拜见君上!”
“免礼!”
嬴未抬了抬手,示意他们免礼。
嬴未目光望向两人,不管是李信还是蒙恬,在将领中都属于年轻一辈,都是二十出头。
蒙恬虽然是蒙家人,能给他一个好出身,但秦国对军功极其看重,就算是蒙恬也需要立功才能升职。
如今他在王齮手下作为千夫长,也算是中层军官。
而李信则被嬴未升了一级,作为他的副将,已经是尉官,离称将军也只差一级了。
来到武遂后,嬴未就和李信两人,与整个平阳重甲军的各级军官熟悉。
嬴未主要是熟悉上层,他让李信去熟悉中层和基层,如此一来只要中层和基层听命,哪怕他把整个上层全给换了也无所谓。
蒙恬就是在这一阶段被嬴未发现的,作为历史上留有名字的名将,哪怕他是蒙家人,嬴未也是选择与他接触。
现在的蒙恬职位还低,嬴未又正是用人之时,自是当用则用。
而蒙家本就是秦王派系,这一次嬴未又是作为军中最高统帅去攻韩,因此哪怕身为王齮部将,蒙恬选择靠拢嬴未,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那些军官只会腹诽,说他蒙恬真会溜须拍马往上爬。
“李信和蒙恬,你们有何事?”
嬴未看向李信与蒙恬,缓声问道。
这一段日子,嬴未深居简出,最多就是与王齮相谈交流,给人的感觉就是他要完全依靠王齮的能力,自己就是来混军功的样子。
李信和蒙恬对视一眼,最终还是由从咸阳就跟随嬴未的李信出言道:“……君上,末将有一言想与君上说。”
“当然这可能是我想多了,但却不吐不快。”
李信迟疑半晌,但作为一位将领,作为嬴未的副官,哪怕招到谩骂,他也应该把自己见到的事说出来。
“李信你有什么话就直言,我既然将你从郢都调到我身边,让你与我一起攻韩,自是对你信任。”
嬴未面带笑意说道。
李信心中感动,他应了一声,沉声道:“……君上,我发现王将军对军中的调动有很大问题。”
“作为军营,应当外松内紧,此地为军中核心之所,是君上与王将军所在的地方,正常情况而言应该守卫严明。”
“但是这几日来经我观察发现,这里的卫兵却被王将军在往外调,形成了外紧内松之局。”
“要知军中将领的安危极其重要,尤其是君上与王将军乃是军中最高长官,若是……若是出事,则军中必然大乱。”
“王将军从军四十载,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性问题,他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上一篇: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