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第116章

作者:都市考拉

“行了,这酒是送给你家老爷子的,你还怕到时候喝不上?好好看你的车,别老望我这瞄了。”

“呵呵,”关明辉苦笑道:“沈师傅不怕您笑话,这酒要是在您那,我还能喝上两口,在我家老爷子那,算了,边都沾不上。”

沈卓有些诧异:“不能吧?”

“没什么不能的,”关明辉摇摇头,郁闷的说道:“我家老爷子嗜酒如命,这好酒要么他一个人品,要么找他那些老哥们喝,根本没我什么事。”

06章折服关海山

沈卓的突然来访让关海山开心不已,恰好中午,连忙打发关明辉到副食店去买些卤货回来,准备和沈卓好好喝一口。

“老爷子,买什么卤菜呀,家里有菜吗?”沈卓笑着说道。

关海山是讲究之人,他虽然馋极了沈卓做的菜,但来者是客,何况还是贵客,沈卓轻易不来一次,总不能来了就让人到厨房做菜吧,这在礼数上说不过去。

“行了老爷子,咱没那么多讲究,明辉,你帮我打下手,用不了多长时间。”说完,沈卓到压~井边去洗手。

六个菜,开了一瓶沈卓带来的茅台,另一瓶直接被关海山锁到了柜子-里。

吃完菜,关海山把沈卓带到自己的-房间。

和客厅一样,青砖铺地,雕花窗户前一张大炕,旁边有几张红木厢柜,盆瓶全是青花,物件不多,但个个讲究。

招呼沈卓坐下,沏上茶,关海山笑道:“俗话说,琴遇知音方能和鸣,沈先生,您可能不知道,我这是天天能盼着您来呀,但知道您工作忙,又不好去打扰。”

“老爷子客气了,”沈卓摆摆手,笑道:“明辉经常往我那去,有事让他捎句话我就过来了,没那么麻烦。”

“那可不行,礼数不周。”关海山把沏好的茶倒进茶碗里,双手推到沈卓面前,“沈先生,您尝尝这茶怎么样,合不合口?”

茶是金俊眉,算不上极品,但也绝对不次。

关海山的一个朋友是闽省的,就在一家国营茶园工作,

关海山自己都舍不得喝,一般来贵客时才拿出来招待。

茶汤棕黄、茶味鲜浓,沈卓的外公嗜茶如命,沈卓小时候可不少喝茶,后来这些经历被智慧果的功效强化,论品茶,还真没几个人能胜过沈卓。

一口茶汤入口,用舌头砸了一下,沈卓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沈卓的表情被一直盯着沈卓的关海山看在眼里,问道:“沈先生,这茶,是哪里不对吗?”

“采早了两天,再晚两天就好了。”放下茶杯,沈卓说道。

他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在关海山面前装逼,纯属于有感而发,如果这些茶叶再晚采两天,口感将会更佳。

“咦?”关海山顿时来了兴致:“沈先生对茶还有研究?”

凡玩古董的人就没有几个不爱茶的,不信你去古玩街逛一圈,无论店面大小,里面肯定都摆着一张茶台。

关海山不但是古董行家,还有另外两大爱好,茶和酒,这点从他的另一绰号督门提酒就可以看出,

至于茶,他的至交好友之一茶飘香可是京城有名的茶痴,能和他坐在一起品茶可以看出关海山的茶道功夫深浅。

关明辉之所以天天坐在东小街那家三元茶庄里消磨日子,一多半原因就是受到关海山的影响。

关海山原本以为沈卓精通厨艺和古董两样都很了不得了,没想到他竟然还懂茶,于是忍不住出声发问。

沈卓也不客气,笑着说道:“老爷子这是考较我了。”

“哎,不能这么说,”关海山摆了摆手:“我也好茶,见沈先生懂茶,心里痒痒,就想和您探讨一下茶艺。”

“那行,老爷子竟然感兴趣,那我就说道说道,说的不对您给指正一下。”

客套完,沈卓开始说这金俊眉的采摘学问,老爷子是直爽之人,不喜欢掖着藏着不痛快的人,沈卓自然也不会话到嘴边留两分。

沈卓滔滔不绝一通讲,关海山的表情也由最初的惊讶变成了敬佩,这些知识他曾听老友茶飘香讲过,一模一样。

··········求鲜花0·········

关海山的表情被沈卓看在眼里,知道自己这番话震住了他,接着说道:“我之所以说提前了两天,是因为这茶汤里带着一些涩苦味道,这种味道称为茶锈,只需要再等两天,这些茶锈就会消失。”

“服了,服了!”关海山感慨道。

“沈先生,您果然是奇人啊,我原本还以为我的这些道行已经算是很多了,但和您这一比,惭愧啊!”

“老爷子,”沈卓笑道:“着相了是不是,咱们说好的是探讨,而不是分高低,您要再这么感慨,那我就没法说话了哈。”

“好好好好,瞧我,还真是着相了,不说了不说了,咱们换个话题。”

随后,两人的话题转到了关海山的本行收藏上。

“沈先生,来,给您看看我的宝贝,您给掌掌眼。’

“呵,老爷子的藏品肯定不同凡响,我今天要开眼界了。”

关海山走过去,把炕对面一面高约两米的大红木柜子打开,柜子分四层,满满腾腾的摆满各种摆件,而在柜门里侧,还有许多玉石挂件。

这些摆件里,有青铜器、有唐三彩、元青花、四大名窑瓷器,另外还有许多翡翠和田玉工艺品,个个都堪称精品。

而当初被沈卓从厨房找出来的那只金简五龙罐,就摆在柜子的最上层,和它摆在一起的是带有五爪龙的长颈大肚元正至青花瓶。

这只瓶子,毫不夸张的说,放到后世至少值五千万。

在五十年代以前,人们对青花瓷有一个误识,元代无青花。

而极具讽刺意义的是,纠结这一误识的不是**人,而是一个大不列颠收藏家,叫霍布森。

他纠正这一误识的根据是流落到大维德基金会的两件铭有“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即元正花的标准器:大维德至正瓶。

而这一件长颈大肚龙纹罐,如果自己没有猜错,和大维德瓶同出一宗九.

第207章这次真打眼了

元青花刚被国人认知十多年时间,远远没有像后世那样耀眼,更不会觉得这是值钱玩意,许多人家甚至用它来养花做鸡食盆。

其实不只是青花,包括许多后世价值惊人的文物,在千禧年以前都不被认知和重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给了无数文物贩子走街串巷捡漏的机会。

就拿那对大维德瓶来说,当时被英人买走的时候只花了两个银元,现在值一个多亿,说是当时捡了一个天漏都不为过。

后世奉行的家财万贯不如青花一片这句话,在这个年代不适用。

见沈卓盯着那只长颈大肚瓶看,关海山得意的说道:“沈先生果然好眼力,这只元至正青花,我可是费了很大功夫才弄来的,在这些藏品里,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件。”

“沈先生您等一下,我给您拿下来您给品品。”

见沈卓一眼就看上了自己喜欢的这只元青花瓶,关海山高兴坏了,从旁边取过梯子,踩上去把这只瓶子小心翼翼的给取了下来。

这只瓶子由于放在两米高的最高层,沈卓没法看到底部,被关海山这一拿下来,顿时一览无余。

“来,沈先生,您掌掌眼,看看品相怎么样?”毕竟是心爱之物,说这话的时候,关海山眼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炫耀之色。

说着,关海山小心翼翼的把瓶子递给沈卓。

接过瓶子,沈卓一打量,表情顿时变得有些怪异。

关海山一下子紧张起来,“沈先生,是哪里不对吗?”

“是有点不对。”沈卓把瓶子拿到窗下对着光线看,皱着眉说道:“老爷子,您这瓶是仿的。”

“仿的?不能吧?这明明是元清花呀?您看这瓷这胎这釉。”

见沈卓说的有理有据,关海山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

“沈先生,您这意思,这是清代康熙仿品?”

“也有可能是顺治的,反正没差几十年。”

“即便这是仿制,也是属于精品,应该是当时的大师所制,这种大师心气一般都高,肯定会留下自己的记号。”

说着,沈卓伸手进瓶口,用手指在内壁仔细摸。

刚摸两下,沈卓笑道:“有了。”

“老爷子,您来摸摸。”

关海山探手去摸,仔细感受字迹,然后轻声念出:“大清顺治黄玉河制!”

“这下又打眼了,”把手从瓶里伸出来,关海山苦笑道:“您可不知道,当初为了换这只瓶子,我可是用了一件上好的和田玉籽料手把件还有两对把玩了五十多年的四座若_!水**+小_ .說'

望着一脸懊悔的关海山,沈卓也没法安慰,他总不能昧着良心说假话吧,现在这东西还不怎么值钱,等关海山捂个三十多年值钱了,到那时打击才大。

“好吧,空欢喜一场,不过也好,这也叫及时止损了,不然以后赔的会更多,还更丢脸!”

“沈先生,我还是要谢谢你呀,说实话,虽然很受打击,但也避免了一场笑话,这可能就是老话说的福祸相依吧!”

关海山毕竟是见过风雨的人,经过短时间的失落后,很快就冷静下来,随后接受了这个现实。

沈卓一共来过关海山家两次,第一次带给他一个惊喜认出金简五龙罐,这第二次让关海山视为珍宝的青花至正瓶变成了一只赝品。

一喜一悲,每一次都让关海山心跳加速,他都不敢想下次还敢不敢请沈卓来了。

直到下午四点钟,沈卓才从关海山家中离开。

这个年代京城的冬天格外冷,至少沈卓感觉是这样,

没有地暖没有空调,取暖全靠煤炉子,一股子煤烟味让沈卓总感觉会煤气中毒,

担心之下晚上老是睡不踏实、一晚上能醒好几次,弄得丁秋楠以为沈卓有什么心事

必须得想办法改善,不然太难熬了。

不只是家里冷,而且洗澡也是一个问题,

沈卓作为主管后勤的副厂长,厂里的大洗澡堂被沈卓全用薄铁皮加工的管道给围上了,煤炉子一烧,整个澡堂子暖烘烘的。

不像以前,洗完澡冻得跟没窝的寒号鸟似的直打哆嗦。

什么时候都有阶级的存在,厂领导自然不能跟工人们混在一起洗,

沈卓在自己院子里盖了一个洗澡间,大门一关,他和丁秋楠往澡池里一泡,简直美滋滋。

冬至过后,紧接着就是年关,今天单位效益前所未有的好,沈卓和刘峰一商量,干脆多弄一些鱼肉,给工人们过个肥年。

粮站、副食市场、百货商店沈卓都有关系,好东西一卡车一卡车的往回拉。

光肥猪就拉了五头,至于鱼,是沈卓从系统里取出来的,以比市价稍低的价格卖给了厂里。

每家五斤肉,四条鱼,这是厂里给工人们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