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第111章

作者:都市考拉

接过沈卓递过来的介绍信、车票和工作证,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然后冲沈卓疑惑的问道:“你叫沈卓?”

“对。”沈卓点头若#)水^#.小|-說"^。

“红山口机修厂的副厂长?”

“没错。”

对于这种盘查沈卓已经习以为常,这半年来出了三次差,每次都会遇到同样的事情,毕竟自己太年轻了,这么年轻的副厂长的确少见,被人怀疑也是正常。

两个工作人员又仔细核对了一下介绍信和证件,确认没有什么问题,这才还给沈卓,然后去下一个包厢继续检查。

··········求鲜花0·········

沈卓收好东西,抬头,却发现其他人全都望着自己,一个个表情怪异。

“不是,你们这是怎么了?”沈卓笑着问道。

“你、你是红山口机修厂的沈师傅?”说话的是年轻科长孟建国,脸上带着惊讶,还有些许激动

“对,是我。”

“嘿,瞧这事闹的,”中铺的林大山一脸的不好意思,“刚才您也不吱一声,真不是故意说您坏话的。”

其他人脸上也带着难为情,毕竟,背后议论人本来就是不好的事,何况又被人家给听到了,这事有点尴尬。

..0...

“嗨,”沈卓大度的摆摆手:“我刚才就听到我们在夸我,本来还想给你们打招呼,后来你们这一夸,弄的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刚才的确有人说了不中听的话,但也只是质疑,并没有人身攻击,沈卓自然也不会过于计较,一帮人还要在一个包厢里圈七八个小时,干嘛把气氛搞得那么不愉快。

沈卓这话一说,包厢里其他人不由对他高看了一分,瞧瞧这气度,怪不得这么年轻就能当上副厂长。

“来来来,”沈卓起身招呼道:“我还是刚才那句话,相识就是缘份,全国几亿人,就咱们几个住在一个包厢里,这缘份大去了。”

沈卓这话一说,生性直爽的林大山从包里摸出一瓶二曲,从床上跳下来,“沈副厂长,说实话,我老林早就馋你做的菜了,你可不知道,我们杨厂长都把你夸成了食神转世,今天碰上了我就不客气了!”

也可许是实在受不了烧鸡的香气,其他几人在沈卓的邀请下,也半推半就的凑了过来。

这么香的食物,如果不吃上一口怕是一晚上都睡不好觉。

六人干脆把自己带的东西全堆在一起,孟建国也从包里掏出一瓶酒,和林大山的那瓶二曲凑在一起,一帮素昧平生的人在包厢内聚起了餐。

.九

第197章到达目的地

第二天早上七点钟,火车在沈市火车站停下,沈卓一行人下车,然后在车站外握手告别。

“小沈啊,记着,以后咱们常联系哈,你还得教我咸鸭蛋的做法呢!”副局长梁佑德握着沈卓的手,一再叮嘱道。

自从昨天晚上吃了沈卓腌的咸鸭蛋后,梁佑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主动和沈卓留了联系方式,再三请求要沈卓回京后抽时间教他怎么做。

紧接着,其他几人也纷纷上前和沈卓握手,一个比一个热情,

吃人嘴短其次,最主要是太好吃了,他们还惦记着吃下次呢,所以关系必须得提前搞好了。

告别林大山几人,沈卓提着皮包到售票窗口去买开往黑省省会哈市的车票。

现在的火车班次远不如后世密集,最近的一班开往哈市的火车下午三点。

没别的办法,三点就三点吧。

买完票,沈卓出了火车站,在陌生的大街上逛了起来。

虽然已经进入四月底,京城已经有人穿短袖,但是关外还是有不少人在穿着毛衣,沈卓感觉有点凉,从皮包里找出一件外套穿上。

现在的沈市没有高楼大厦,由于是重工业城市,高大的烟囱林立,冒着滚滚黑烟。

作为共和国长子,资源丰富的东北是拉动全国经济的火车头,此时东北的经济水平远超国内许多省份,绝大部分人都在厂子里拿着优的工资,生活条件和购买能力相较关内哪怕京城都占据优势。

就拿街道来说,平整宽广,红黄相间的公交车在街道上穿行,小汽车更是随眼可见。

午饭沈卓是在一家名叫向阳红的饭店吃的,一份杀猪菜一份凉拌土豆丝一大碗米饭。

厨师手艺不错,沈卓把两份菜就着饭一扫而光,下午三点钟,坐上了开往哈市的火车。

夜里十一点,沈卓在哈市下车,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第二天一大睛到汽车站坐长途大巴车去红柳县,

又坐了六个小时的大巴车,直到下午两点钟,浑身酸疼、身子如同散了架般的沈卓终于进了红柳县城。

红柳县城由于和毛熊国接壤,这里的建筑明显带着异域风情,

大街上有不少毛熊国人走动,这些都是定居在红柳县城的毛熊国人,有的爷爷辈就住在这了,可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两国关系陷入低谷后,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继续在这里生活。

拖着发胀的双腿找到莱蒙托夫所说的军红招待所,开完房间,沈卓往床上一躺,再也不愿意动弹。

由于坐了两天两天夜的车,又累又困的沈卓不知不觉躺在床上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沈卓被敲门声吵醒。

以为是服务员送热水,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沈卓过去打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年轻男子,高鼻梁黑头发,一看就是中俄混血儿。

“有事吗?”沈卓疑惑的问道。

“您好,”年轻男子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冲沈卓问道:“请问,您是京城来的沈副厂长吗?”

沈卓瞬间明白了对方应该是莱蒙托夫所说的对方派来的接头人,但心里还是有些警惕:“你是哪位?”

年轻男子左右看了一眼,小声说道:“沈副厂长你好,我是堪德梅机械厂奥夫托拉斯基派来协助您的,想必莱蒙托夫先生跟您说过吧。”

信息没错,沈卓闪身让开门,“进来说吧。”

交易地点在金安镇,时间是明天早上五点钟,明天从凌晨四点半到上午六点之间那一带没人巡逻。

也就是说,他们把交易时间安排在了两国边防军巡逻的缝隙里。

沈卓有二十分钟的验货时间,时间一到,他们马上会撤走,至于沈卓怎么把机床运走,就不是他们的事了。

杨建伟说完情况,沈卓确认无误后,他马上离开了沈卓的房间

来之前沈卓已经做过功课,知道金安镇在红柳县城西北方,两者距离大约二十公里,每天下午五点钟有一辆返回金安镇的大巴。

杨建伟走后,沈卓在招待所又歇了一会儿,四点半,他从招待所了来,拎着包直奔汽车站。

沈卓之所以没有把包放进空间里,是他顾虑到一个问题,

金安镇属于边境小镇,来这的人理由都是走亲防友,若是空着双手,反而让人生疑。

由于金安镇属于边境地区,需要边防证才能出入,刚才杨建伟已经交待了他这方面的注意事项,所以在进车站前,沈卓已经把边防证和介绍信提前拿出来准备好。

工作人员检查边防证的时候,并没有像沈卓想象中的荷枪实弹戒备森严,

在售票窗口,需要把介绍信、身份证明、边防证一起递过去才能买车票,等于买票的同时也检查了边防证。

一切都很顺利,五点十分,沈卓拿着车票和盖了章的边防证坐上了开往金安镇的大巴。

道路坑坑洼洼全是牛马车碾压过的深辙,在这种道路上车速慢得像蜗牛。

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沈卓终于到了这次的终点站,金安镇。

下了车,望着面前堪称荒凉的金安镇,沈卓0.9不由发出感慨,钱真是太特么难挣了。

“沈哥,这边。”沈卓拎着包刚准备往金安镇走,突然听到有人喊他。

转头一看,是下午在军红招待所碰面的杨建伟,骑着一辆自行车在不远处向沈卓招手。

两人约定好在金安镇见,没想到他早一步回来了。

“沈哥,上车吧,我带你回去。”杨建伟热情的招呼沈卓,在别人看来,沈卓就是寻亲防友的外地人。

自行车行在金安镇里,一排排土坏房子在土路两边错落的盖着,合抱粗的白杨树随处可见,一群归鸟掠过头顶飞向远处的山林,炊烟在夕阳下袅升起..这里,给人一种时间都变慢了的感觉.

第198章准备交易

杨建伟把沈卓安排在一户中年夫妻家里住了下来,据杨建伟说这是他的姑姑家。

两口子一看就是热情好客的人,晚上把家里唯一一只芦花鸡杀了招待沈卓。

可能是得到了杨建伟的交待,自始至终两口子都没有问沈卓从哪来,来这干什么这些问题。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节目,人们睡的一般都很早,

八点刚过,杨建伟的姑姑给沈卓提了一壶热水过来,交待有什么事随时叫他们,然后就回去睡了。

穷苦人家住宿条件自然不是太好,但沈卓相信自己铺盖的这些被褥这应该是这户最好的了,虽然有很多补丁,但很干净。

虽然累,但沈卓却没有睡意,躺在床上思索着明天交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来之前,沈卓也曾向莱蒙托夫问过安全问题,毕竟好几十万美元呢,足够让人见财起歹意了,老毛子本来就以不守信出名,自己人单力薄,万一被对方给谋财害命,那可真冤死。

谁28知莱蒙托夫笑了笑,告诉沈卓大可放心,肯定不会出问题。

随后,莱蒙托夫把自己的理由说给了沈卓听。

现在两国关系紧张,如果边境界出现命案很容易让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成为两国交火的导火线,这种责任谁也背不起。

毕竟,引发战争或对峙都不是两国高层希望看到的,到时候责任人势必会受到国家严厉追究,

另外,商人逐利,本质是为了赚钱而不是谋命,边境如果出现两军对垒,那他们的财路就断了,而且还断了别人的财路,下场可想而知。

他本来想学射击来的,但是找遍整个书店也没有找到有关射击方面的书,只能作罢,

另外,他断定即便有人想对自己不利,在边境也不敢开枪,毕竟枪声能招来两国的边防军,到时候谁也别想跑。

若不用枪,凭借自己的格斗精通技能,对付三五个人应该没问题,即便打不过,自保还是可以的。

早上四点半,天已大亮,沈卓从空间里取出装钱的皮包,又往枕头下塞了五十块钱和二十斤通用粮票,悄悄打开门,一手拎着一只包朝和杨健伟约定的镇北头走去。

来东北的路上,沈卓一直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有没有可能得利用自己的机械精通技能帮忙自己国家发展机械领域、摆脱被别人卡脖子的处境。

但是仔细的想了很久,他发现很难,

因为他这个机械精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对世界上现有的机械精通,没研究出来的他却不懂,这就导致他只能在现有水平上进行精改,而无法研发创新。

机床作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最高工业水平,

就拿自己国家来说,也有机床研究所和生产厂家,但只能按照当年毛熊国淘汰的图纸生产一些最基础的手动型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