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6章

作者:不落骨

  伏念脸色一沉,没有言语。

  “子游先生说错了,踏雪分明是一匹白马,而非一匹马。”公孙白说道。

  “你说的很对,踏雪的确不是马,而是白马。”子游看着踏雪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据说这匹马是伱们公孙家的传家宝是吗?”

  看到子游承认白马非马,台下的儒家弟子顿时紧张起来了,昨天子关也是这样输掉辩论的。

  而公孙龙看着子游落入陷阱心里不仅没有开心,反而有些紧张,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正在要远离自己。

  “是的,距今已经八代单传了,乃是老师幼年捕获之物。”公孙白说道。

  “也就是说此马乃是公孙龙子之物。”子游说道,公孙龙作为名家的家主,当得起子这一说。

  “所言极是。”公孙白不知道子游要说什么,但还是顺着子游的话说了出来。

  说着子游便要上前牵走踏雪,公孙白不明白子游要做什么,当即阻止道

  “兄台要做什么?”

  “拿回属于我儒家之物?”子游眼神无辜的说道。

  “踏雪那是我公孙家之物,何时成了儒家之物?”

  “胡说,此马分明是我老师荀夫子所得之物,怎么能是你们公孙家的呢?”子游瞬间义愤填膺的说道。

  “这”公孙白看到子游如此说道,顿时明白了子游的想法,同时想到这种无赖的手段真的是荀夫子真传吗?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尤其是公孙龙,但是转念一想他也明白了,子游这是想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很厉害的小子,只不过这手段有些流氓了,这人真的是荀况教导出来的吗?公孙龙想到。

  但是儒家弟子的脸上反而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果然小师叔还是那个小师叔。

  “阁下何解?”公孙白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他倒是想知道子游该何解。

  “踏雪是白马,而非马,乃是公孙龙子之物,而非公孙家之物,如此说来,公孙龙子,乃是诸子之一,而荀夫子也是诸子之一,公孙龙子等于诸子之一,荀夫子等于诸子之一,那么公孙龙子等于荀夫子,踏雪自然是我老师之物,我牵走有何不可?”子游反问道。

  “有意思的小子。”六指黑侠看着睁着眼说瞎话的子游笑道,虽然子游说的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依照白马非马的辩论,却也说得通。

  “这人真的会是我将来的竞争对手吗?”女童也不解的看着赤松子,她实在是无法想到自己未来为什么要和这种和强盗无二的人竞争。

  “不要小看任何人,不要用简单的行为来分辨一个人,诸子百家中可没有一个单纯的人,都是人精。”赤松子感慨道。

  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能活下来成为诸子的,有几个是单纯的,只不过各家后代都是尽量美化了自己的先贤。

  就在所有人都等着公孙白该怎么回答?除非你说公孙龙子不是诸子之一,这样你反而会贬低自己的老师,成为一个为了输赢不择手段之人,你今后还有脸面再出现在世人面前吗?

  “非也,我老师公孙龙子怎么能和荀夫子相提并论呢?老师乃是赵国大夫,荀夫子曾经乃是楚国大夫,二者怎么能相等呢?”公孙白这些年可不是白白被坑的。

  白马非马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诡辩论的一种,割裂了事物的概念范畴,简单的来说,公孙龙说的是白马不等于马,而不是白马不属于马。

  “二者皆是人,怎么不同。”子游说道。

  “二者当然不同了,一个治理北民于北,一个治理南民,效忠的君主亦不相同,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公孙白说道。

  “我佩服阁下的雄才,更佩服阁下的胆子。”子游莫名的对着公孙白一拜说道。

  “阁下何解?”

  “阁下竟然当众说赵国为官者与楚国为官者非人,难道不应该称得上一声胆大妄为吗?”子游声如洪钟说道。

  “在下并非这个意思。”公孙白解释道,说完他就愣了住了,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阁下是什么意思?赵国人与楚国人都是人,那么白马也应当是马才对。”子游说道。

  听到子游和公孙白的辩论,很多人都是一脸懵的样子,但一些人已经明白了,公孙龙更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楚人非人,白马非马,公孙白输的不是理论,而是对于势的运用。

  “有意思,这种对于势的运用更像是鬼谷的手段。”六指黑侠看着高台上的子游说道。

  另一边,阴阳家看向子游的目光也充满了好奇,他们的代表人是楚南公。

  “看来是我赢了,妹妹。”焱妃脸上带着狐狭的笑容说道,刚才他们打赌子游和公孙白谁会胜出,月神是输了。

  楚南公轻咳一声,月神和焱妃也不再说笑继续保持自己的姿态。

  “愿赌服输。”月神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得不认下了。

  “在下输了。”公孙白对着子游鞠躬道。

  “承让。”子游回礼道。

  “赢了,赢了!!”儒家的弟子们看到子游赢了纷纷低声兴奋的说道。

  很多吃瓜群众并不了解公孙白为何认输,但可以肯定的是儒家扳回一局,更是牢牢记住了台上的子游。

第12章 ,道

  此时稷下学宫的一处偏殿,颜路正站在门口警惕的看着四周。

  殿内两名老者对立而坐,此二人乃是荀夫子以及当代的鬼谷子。

  “你倒是收了一个好弟子,不枉你当年前去寻找北冥子帮他寻得《易经》完善自身。”鬼谷子轻捏胡须对着荀夫子说道。

  “顽劣之徒罢了,他的路还长。”荀子说道。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路要走,我很好奇,你这位弟子所选择的路是什么?”鬼谷子好奇的问道。

  要想成为宗师,首先的一步便是有着自己的道,这个道也可以说是路,乃是自己选择的未来,唯有确定了心中的道,明确了脚下的路,才能踏出进入宗师的关键一步,高台上的子游和公孙白都是差了这一步。

  两人心中对于道和路都还未明确。

  “伱也会有好奇的时候?”荀子仿佛看到了稀奇的事情。

  “当然,当年大局已定时,他这个变数出现了,原本定下的大局瞬间紊乱,如果不是你率先救走了他,他如今已经成为了东皇太一手中的傀儡。”鬼谷子说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下大势每时每刻都在变动,你们所定下的大势不过你们所见之小势罢了,妄想以小势代替大势,你觉得可行吗?”荀子悠悠的说道。

  鬼谷子听完荀子的话只是淡淡的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第一场,儒家子游胜出。”负责辩论之事的人高喊道。

  公孙龙示意公孙白继续。

  “不知道阁下接下来想辩论什么?”公孙白看着子游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子游。

  “我已经选择了一场,这第二场的辩论,便由阁下选择如何?”子游说道。

  公孙白看着子游,一时间脸色逐渐阴晴不定,众人也都沉默下来等着公孙白,逐渐的公孙白眼神逐渐坚定。

  “不如我们便以这天下为题辩论一番如何?”

  天下二字一出,所有人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不是因为论题的新鲜,而是天下过于宏大,无论是先贤还是如今的各家巨擘,所钻研的都不过是天下之下的一物而已。

  此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逐渐被乌云所笼罩,闷沉的雷声逐渐响起,大殿内的光线逐渐暗淡下来。

  “可以,不知公孙兄台想要如何辩论?”子游也难得认真了起来,公孙白眼中的那一抹火热不得不让他认真起来。

  “身在天下之中,又怎敢谈天说地,我曾在外游历五年,脚步遍布七国,这一路上我见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但心中的不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我想问阁下如何看待此天下大势?”公孙白的眼中迸发出了一个精光,直勾勾的盯着子游。

  这五年,随着他逐渐走在七国的国土之上,他曾经幻想着的美梦便逐渐破碎,从一个理想家变成了一个现实家。

  他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常年的战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无数的百姓赖以为生的土地变成焦土,多少青年被迫上了战场惨死,留下年迈的父母以泪洗面,断绝了今后生活的希望。

  一些更为严重的地方,他看到了百姓易子而食,一个村庄之内只有一些年迈的老人在田中耕作,只为了一日能吃上些许吃食,他见到过老人在田中耕作手中的锄头落下之后,便再也没有挥起,他见过一些官员整日奢靡度日,国君沉迷虚妄之中,丝毫不顾及下层百姓的死活,甚至以百姓姓名为娱乐。

  越是接触现实,他心中越是惊骇,他想要改变这样的世界,但是他却又无力至极,他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像是一个婴儿在看待一座无可逾越的高山一般,他也曾为之努力过,但最终被现实击败,所以他回到了公孙家,想要借名家之手来做些什么,但他发现依旧对这世界无可奈何。

  他最开始是不想来稷下的,但是想到稷下大家汇聚,或许有自己想要找到的答案,于是便来了。

  “当今天下乃是大争之世,亦是重塑天下之契机,更是百姓苦难之世。”

  “何解?”公孙白的眼中冒出了精光直勾勾的看着子游焦急的询问道。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百年来诸国攻伐,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百姓民不聊生,周天子分封诸侯,宗室强则诸侯臣服,宗室弱则天下征伐不断。”子游沉声说道。

  在场的人都被子游的话震慑住了,一句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概括出了自夏商以来,天下发展的趋势,后面的话更是当今现实的情况。

  “彩!!!”

  在场人对子游的话发出了由衷的认同和赞扬。

  震耳的雷声炸响在天空,却被这一声彩压盖而住,蛛网般的闪电划过,透过窗户照亮了大殿,照亮了高台上子游那张坚毅英俊的脸庞。

  “那依照先生之言,当今天下的未来是什么?”公孙白继续问道。

  “这天下分的太久了,合乃是大势所趋,无人能挡,大势如同洪流一般,无人可当,试图逆大势而行者,如螳臂当车。”

  听到子游的话,公孙白心中的迷雾逐渐被驱散开了。

  “敢问先生,在此大势之中,我们又当如何?作壁上观吗?”公孙白问出了心中的最大的疑问,多少次的努力和尝试,都被现实击败,已经让他逐渐麻木,但子游的话让他有了新的希望。

  “身为大势之中,无人能够幸免,唯有顺势而行,坚定心中之道,为了自己的梦,哪怕是最缥缈虚无的道也要至死不渝,宁百折,而不渝!”子游沉声说道

  “坚守自己心中的道吗?”公孙白眼前浮现了自己游历五年的所有经历,眼神逐渐从迷茫变得坚毅起来。

  “没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书》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子游说道。

  “唯!”儒家的弟子对着子游拜首说道。

  他们作为儒家的弟子,自然明白这十六字是什么道理,这时候的儒家还不是后世的酸儒,而是一些真正想做些什么的人,他们心中的信念被子游调动了起来,整个人一扫之前的阴霾,变得目光坚毅。

  “还有什么问题吗?”子游看着公孙白问道。

  “我明白了,多谢先生。”公孙白对着子游行礼说道,“那敢问先生的道为何?”

  他已经对自己今后的路有了目标,周身的气势逐渐翻涌了起来,公孙龙看着即将迈入宗师的公孙白,目瞪口呆,他也曾为公孙白心中之道难明而日夜难眠,但没想到如今竟然这么被子游点醒,他们欠了儒家一个大人情,要知道你迈入宗师,便有扛起一家的能力。

  一些看出来公孙白变化的人,六指黑侠、田光、伏念、赤松子等等都在心中感叹,公孙白好机遇。

  公孙白的话音刚落,一道闪电炸在了天空,天空狂暴的雷声响起,一道闪电劈在大殿的屋顶上,宏伟的大殿顿时破开一个大洞,正好落在了高台上方,冰冷的雨水落在二人的身上,狂风袭来,大殿的大门被吹开,狂风呼啸而来,高台上子游的衣袍被吹得呼呼作响。

  “我的道吗?无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子游的声音不大,一字一句都像一把把重锤一般敲在所有人的心口上,所有人顿时感到呼吸急促,仿佛他们的脖子被掐住一般,直直的看着高台上在狂风暴雨中巍然不动的子游。

  在子游的话音落下之后,狂风暴雨瞬间停下,漆黑的乌云逐渐散去,骄阳露出,一道阳光透过屋顶的大洞照在了子游的身上。

第13章 ,人情世故

  子游此刻眼睛微闭,享受着周身气势的变化,在说完自己的道之后,他感觉到天地对自己的认可,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将他包裹,他一直位于先天的境界也开始逐渐攀升。

  之前他与宗师境界只差一层薄膜,而如今天地对他的认可和天地之力的帮助,他能感受到那股力量正在冲击着那层薄膜,但是那股天地之力只冲击到另一半,便停止了下来,仿佛是后劲不足了一般,导致层薄膜也没有彻底的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