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41章

作者:不落骨

  墨鸦让开让甲士走进了房间内,甲士对着子游几人行礼说道

  “王师大人,大王召令,让您即刻入宫,商议大事。”

  “大王有说是什么事情吗?”子游问道。

  “没说,但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以及九卿全部都在赶往宫中的路上。”甲士说道。

  公输仇和相里贯一愣,三公九卿全部被召集过去,这是出大事了,弄不好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子游也不敢耽误,直接带着墨鸦跟着甲士离开了科学院,朝着章台宫而去。

  子游到达章台宫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到了,子游来到吕不韦身边低声问道

  “侯爷,发生什么事情了?”

  “不清楚,但应该和今天上午咸阳令的上奏有关,咸阳范围内,因为大雪冻死之人多达数十人。”吕不韦沉声说道。

  “可有误?”子游问道。

  只少不多,这数十人还只是咸阳令粗略统计。”

  子游听到这句话也沉默了下去,这个粗略统计应该只是咸阳城内的冻死人数,更不要提咸阳城外,甚至是整个秦国下雪的地方了,这冻死之人恐怕要上千,甚至是数千人了。

  冻死上千人,这已经是骇人听闻的事情了,毕竟秦国下雪的地方只有秦国北地郡、上党郡、咸阳以及颍川郡。

  尤其是颍川郡,颍川郡刚刚设立,各项事宜都还在筹备和开始阶段,应对雪灾的能力是最差的。而且韩国百姓刚刚臣服秦国,若是这次雪灾造成影响巨大难免再生波澜。

  但是现在一切都是未知,只能祈求颍川郡雪小一些。

  随着章台宫大门打开,赵高上朝的命令喊出,众人才匆匆前往大殿。

  一番君臣之礼过后,嬴政一脸沉重的说道

  “如今我秦国四郡遭遇大雪,单单咸阳粗略统计便有数十人冻死,更不要提北地郡和上党郡,诸位爱卿寡人想要派人前往三地实地统计受灾人数,并进行赈灾。

  朝堂各个方面必须全力配合,全力赈灾。”

  嬴政说完,吕不韦率先站了出来说道

  “大王仁慈,心系万民,是我秦国百姓之福,根据丞相府雪灾之前的筹划,已有部分赈灾御寒之物,可以派人押送到地方进行赈灾。

  按照惯例,地方在入冬之前也会筹备过冬物资,防止雪灾出现而无法及时赈灾,大王可以先让地方一边统计受灾人数,一边赈灾。同时让在押送朝堂物资前往地方。”

  “仲父辛苦了,咸阳令汇报说房屋被大雪毁坏不少,少府是否能够提供工匠和人手修复房屋?”嬴政看向了少府令。

  “回禀大王,若是咸阳内部少府的工匠尚且能够满足,地方也有着工匠,只不过数量可能无法满足整个郡的需求,而且人手方面也有着些许不足。”少府令硬着头皮说道。

  这倒不是他不想配合嬴政,而是少府确实无法拿出如此多的工匠。

  “可以让地方暂时征调民间工匠,只要给其工钱,工匠定然不会拒绝。”子游说道。

  “依照老师所言,地方若是在钱财上有困难,可以从朝堂调拨,至于人手问题,太尉是否可以让军队派出多余的人手。”嬴政看向了尉缭。

  “军队方面没有问题,可以派遣人手帮助少府。”尉缭说道。

  “如此就好,少府也不能让军队白出手,按照正常工钱支付参与的士兵。”嬴政说道。

  若是之前,嬴政肯定不会说让少府给予钱财,但现在他嬴政乃是秦国最有钱之人了,他不差这点钱财。

  “大王仁慈!”少府和尉缭行礼说道。

  “张苍爱卿,国库粮仓中是否有着足够多的粮食在不影响大局下调拨赈灾?”嬴政看向了张苍。

  “回禀大王,国库充足,足以应对赈灾和稳定地方粮食,木炭薪柴也能调拨支援地方。”张苍说道。

  “如此就好,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问题?”

  “回禀大王,臣还有一事。”子游站出来说道。

  “老师还有什么问题?”嬴政问道。

  “臣认为应当让北地郡多加强防范,随时应对匈奴南下。”子游说道。

  “匈奴!?”

  明天考试,作者今天复习一下呀,就一章了

第262章 ,棉花和占城稻的消息

  听到子游说匈奴,嬴政先是一愣,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微微愣住,匈奴,秦国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听到过这个名字了,秦国和草原接壤的地方是北地郡,但匈奴被北地郡的守军打的老老实实的,别说南下了,北地郡的守军不主动出击匈奴人都要去感谢他们的狼神了。

  子游自然也是知道秦国大臣们的想法,继续说道

  “之前北地郡击溃匈奴的入侵,让匈奴认识若是劫掠北地郡损失太高,于是他们将目标放到了赵国,赵国之前经历内乱,动摇了根本,被匈奴和胡人数次劫掠,所以北地郡少见匈奴踪影。但之前李牧于雁门关斩首十多万匈奴和胡人联盟,灭襜褴,收东胡,筑京观,让草原胆寒,至今不敢南望雁门。这让草原知道无论是赵国还是秦国都是无法继续轻易南下的。

  而今年雪灾咸阳尚且如此,草原之严寒更无法言语,他们的牛羊定然冻死无数,为了生存只有南下劫掠这一种方法,试问诸位大臣,北地守军和天灾谁更让匈奴恐惧?现在不过是刚刚入冬,道路并没有封死,谁也不知道第二场雪什么时候来,所以匈奴南下的可能就在最近。”

  听到子游的话,嬴政和满朝文武都沉默了下去,相较于北地守军,匈奴人更惧怕的是天灾,兔子急了要知道咬人,更不要说匈奴这些本就劫掠成性的人。匈奴南下劫掠纵然有着生活的环境险绝,天灾所在,但更多的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劫掠成性的天性,让他们格外的好战,在满足自己的天性同时,还能获得巨大的财富、人口等等,这会使得他们的天性更加好战。

  “不确定匈奴是继续去找李牧的麻烦,还是南下攻打北地郡,无论是哪个,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子游说道。

  “依照老师所言,让北地郡做好匈奴南下的防备,同时让上党郡驻守的王贲和骊山大营做好支援准备。”嬴政下令说道。

  “诺!”尉缭和蒙武走出来拱手说道。

  “至于赈灾的事情,由仲父和张爱卿去筹备,各位爱卿协同。”嬴政说道。

  “诺!”

  三公九卿们对着嬴政拱手说道,随后下朝的命令下达后,大臣们纷纷前往了殿前的换鞋处,穿鞋子。在换鞋子的时候,赵高带着两个弓着身子的内侍来到了子游、吕不韦和尉缭的面前。

  “先生、侯爷、太尉大王有请。”赵高行礼说道。

  “嗯,尚书令带路吧。”吕不韦说道。

  尚书令是掌管宫中文书发启、呈送秦王的职位,虽然只是少府下属的官职,但实权不小,这相当于是让赵高参与朝政了,秦国是有律法的,内侍不得参与前朝正事,但尚书令却是例外。在秦国私下妄论朝政,在魏国说魏王断袖之癖,在楚国说楚风不入诗经,这可以说是战国三大的作死行为了。

  尚书令不仅是负责呈送文书,还有着整理归档宫内文书的职责,这就让赵高有了参看足够多奏折和秦国大事的机会,为他今后转入前朝有着很大帮助,所以能够担任尚书令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历代秦王的心腹,赵高的前途十分的光明。

  “诺!”赵高拱手说道。

  赵高对于如今能够成为尚书令获得参与议论朝政的资格这可让他受宠若惊,他是内侍出身注定不能和招贤馆中提拔出来的给事中和中常侍一样,被当做嬴政的随行顾问和参谋,他要想实现从内侍到卿的,除了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考出足够优秀的成绩之外,还需要除嬴政赏识,才可能被直接任命重要官职,而在宫内只剩下尚书令这一个渠道。

  虽然受宠若惊,但是赵高心中更多的是对子游的感激,若不是子游给他的那一卷《尚书》让他直接从默默无闻的宫中内侍,一举成为了嬴政身边的贴身侍从,他根本没有今天。

  “刚才在朝议上,王师说匈奴入侵,你对这件事有几成把握?”尉缭低声问道。

  “若是匈奴南下我有十成把握,若是说匈奴会在赵秦两国中选择哪一个,我就不清楚了。”子游摇头说道。

  匈奴南下和气候有着极大的关系,只不过一般都是因为夏季干旱,导致水草缺乏,草原部落缺乏足够的过冬物资便会大举南下,抢掠物资。因为秋季天高气爽,哪怕水草缺乏,但草原毕竟经过了半年的修养,有了足够的力量支撑南下。

  同样的刚刚入冬之后也是匈奴南下的频繁时刻,此时草原还没有被大雪封死,若是再经历天灾,入冬之后将会是他们大举南下的最佳时刻,若是再晚一些时间,严寒和大雪将会彻底堵死匈奴南下的机会。

  秦国怕现在的匈奴吗?子游觉得不会,现在的草原和中原一样,都在正在经历统一的事情,现在秦国逐步蚕食其他国家。以头曼为首的匈奴王庭也在不断吞并其他的草原部落,现在的匈奴诸多部落虽然是臣服在头曼的狼族之下,但匈奴内部不少的部落并不服气,现在的匈奴王庭对匈奴部落的掌控还不忘完全,一些大部落隐约有着想要将头曼取而代之的想法。

  同样的草原除了匈奴之外,还有胡人。匈奴真正一统草原是头曼的儿子——冒顿,之后匈奴内乱,东胡想要趁机灭掉匈奴,但被冒顿抓住东胡人进攻的缺陷,反而灭掉了东胡。看到东胡被冒顿灭掉,还在内乱的匈奴诸部落直接投了冒顿,东胡人也被匈奴接管,从此草原一统。

  “都要准备好,无论是攻打秦国还是赵国,秦国都不能坐视不管,若是攻打完赵国,让草原得到了足够的补充,对秦国也是百害无一利。”吕不韦说道。

  草原和中原这是两个种族之间的战争,草原南下劫掠赵国,若是秦国坐视不理,让草原挺过了这个寒冬,来年难免不会犯边,侵犯北地郡。

  子游和尉缭点了点头,赵高在前方听着三人的谈论,没有插话,他的身份还是无法插嘴的,而且这是军政大事,他虽然是尚书令,有着议政的权力,但是那也是嬴政询问了他才能开口。

  来到了嬴政所在的大殿之后,两个内侍推开了门口,赵高带着子游、吕不韦和尉缭进入了殿内,殿内除了嬴政之外,还有着子游的一个熟人,他的弟子陈平。

  “陈平现在担任大王的中常侍,负责统领给事中,协助大王处理政务。”吕不韦在一旁低声说道。

  子游点了点头,秦国的中常侍不是汉朝那样由宦官担任,而是正儿八经的议政职务,说简单点就是秦王的秘书兼随行参谋,历史上陈平在刘邦身边也是担任着这样的职务,只不过汉朝将中常侍和给事中参政议政和顾问的的任务交给了郎中。而秦的郎中令只有宿位的职责,汉的郎中除了负责皇帝的保卫和参与朝政之外,还有这帮助皇帝处理需求的任务。

  一番君臣之礼之后,嬴政说出了招来他们三人的原因

  “寡人询问了赵高最近罗网搜集的匈奴情报,头曼的境遇很差,上一次攻打雁门关,导致匈奴全军覆没,只有头曼和几十个护卫逃出去了,让原本对匈奴王庭就有不满的部落开始蠢蠢欲动,想要趁机把头曼赶下去,自己成为新的单于。”

  嬴政看了赵国一眼,赵高将一封情报送到了三人面前,吕不韦接过情报打开看完之后,将情报给了尉缭,尉缭看完之后给了子游,子游看着情报上的内容,不由得开始思索了起来。

  现在匈奴内部,左贤王是对单于位置虎视眈眈,匈奴的左贤王是头曼的兄弟,当初狼族四处征伐,他们二人带着狼族的军队吞并了不知道多少部落,为匈奴内部一统打下了基础,老单于去世的时候,两人都是单于的继承人,但头曼的军队实力比左贤王更强一些,下属的部落也多,所以左贤王只能眼睁睁看着头曼坐上单于的位置。而头曼为了稳定自己这个兄弟,一方面让其成为了匈奴的左贤王,位置仅次于头曼,同时不断削弱蚕食着左贤王的势力。

  之前雁门关一战,让头曼威严扫地,左贤王趁机开始不断煽动其他部落反抗匈奴王庭的命令,若不是匈奴王庭还有这五万王庭护卫和十几万大军,恐怕左贤王已经发动反叛了

  “现在的头曼急缺一场胜利,来稳定自己的地位。”尉缭说道。无论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还是为了应对雪灾,匈奴南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没错,匈奴南下已是定数,无论是匈奴选择了赵国还是我秦国,寡人准备让羽林军去北地郡。”嬴政说道。

  尉缭一愣,想到了最近关于羽林军的风言风语,知道了这是嬴政为了帮羽林军正名,同时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的威严,尉缭还没说话,吕不韦率先说道

  “如今蓝田大营正在筹备攻打魏国的事情,而骊山大营还有着拱卫咸阳的重任,让羽林军和北地郡守军相互配合,一方面可以应对匈奴的入侵,另一方面若匈奴选择赵国,则可以让羽林军深入匈奴,威胁匈奴腹地。”

  尉缭嘴角一抽,看着抢他话的吕不韦,他自然是知道吕不韦是怕他不同意提前堵他的话,但他本身就没有不同意,羽林军是他训练出来的士兵,同时也是王翦、蒙武、王贲、李信等等这些军中将领一起训练出来的,他们巴不得让羽林军上战场,展现自己的实力,从而来彰显自己的练兵能力。

  “臣遵诏令。”尉缭拱手说道。

  “当然此次前来还有一件事,老师派出去的十六支队伍回来了三支。”嬴政看着子游激动的说道。

  “什么!?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子游也表现的有些激动的说道。

  当初为了寻找棉花和占城稻,子游和嬴政商议,一共派出去十六支队伍,如今过去三年了终于有人回来了,不管有没有带回来这些棉花种子和占城稻的种子,他们只要回来便有了继续派人探查的动力。

  看着嬴政和子游激动的样子,尉缭和吕不韦都是一脸懵,他们并不知道这十六支队伍的事情。

  “赵高你来说。”嬴政说道。

  “诺!”赵高对着子游说道“先生,三年前由罗网和行人令下属官吏组成的十六支队伍中,南方回来了两支队伍,西方回来了一支,他们已经回到了秦国境内,他们在第一时间联系了罗网的分部,现在他们正在朝着咸阳而来,根据时间估算,现在他们已经进入咸阳范围内。”

  子游的眼中充满精光,嬴政和赵高也是如此,他们都知道这十六支队伍带回的将会是解决秦国百姓温饱的东西。看着吕不韦和尉缭的一脸懵,要在这里等待这三支队伍,子游便开始给吕不韦和尉缭讲解其中的缘由。

  在听到子游的话,两人顿时呼吸急促了起来。

  “这占城稻当真有如此产量?”

  “这棉花当真有如此神效?”

  吕不韦和尉缭异口同声的问道,两人的关注重点不同,自然问的方向侧重不同,吕不韦考虑的是民生问题,若是占城稻有着如此之高的产量,将来打下天下,他们不再分地也能稳定住百姓,只要有口吃的,谁还会冒着掉头去造反?

  而尉缭则是考虑到了棉花制成的棉衣的保暖性,中原之所以每次打退了匈奴和胡人的入侵而不深入追击,一方面是因为草原太大了,没有城池,无法有效的占领和治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气候的问题,中原和草原的战争大多在秋季,这时候天气偏冷,士兵无法北上,否则光是严寒就够他们受得了。

  “占城稻产量是否如同预算那般,但棉花制作的棉衣的确有着极佳的保暖性。”子游说道,现在的占城稻产量如何他并不知道,但是只要带回来种子,他就有办法让培育出高产量的占城稻,农家他可是盯了好久了,虽无法一口吞下农家,但是撬来几个精通农事的农家弟子还是可以。也不用撬,只要给爵位和高管,就有大把的人来投靠。

第263章 ,宗室砥柱

  大殿内几人正在等待着消息,虽然每个人表情十分的平静,但是眼中还是流露出了些许的急躁。

  门外突然响起甲士的脚步声和盔甲碰撞的声音,四人急忙抬头看去,甲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启禀大王,宫门外三支骑兵手持王令请求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