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巫师阶级 第555章

作者:尤里政委注视着你

我的钱?

加隆这种东西,事到如今还数的清么!

先不提一个魔药大师的吸金能力,单凭卖多味饮料就足够艾博躺在金山里过下半被子了。

这玩意甚至被斯克林杰当成英国魔法界重建的一张名片拿去做外交,和欧洲魔法界都达成了协作!

用那些国家的官方渠道来收购原料,可比让蒙顿格斯·弗莱奇那家伙去走私更划算。

“加隆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艾博低声说道,“只有知识和劳动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且加隆必须尽快用出去,囤积在手里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已经进入千禧年了。”

没人,比艾博,更懂,千禧年!

艾博手可以拉成手风琴一样吹嘘自己。

曾经在孤儿院时期写的科幻小说正在一步一步的变成现实,额,也可能代表自己再也写不了科幻纪实小说了。

90年代末期,麻瓜的网络也就只是那样而已。

可现在已经2007年了,麻瓜的网络触手已经遍布全球,无线通信也已经通到了3G,任何一个麻瓜都能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全世界的新闻。

这也让巫师界头疼不已——以前摄像机什么水平,现在的摄像机什么水平啊?而且网上东西传播又快又不好删,说不定就有人存在了本地呢。

要是在以前还在流行报纸广播和电视机的年代,这些东西分分钟拦下来。

“对哦,听说麻瓜们正在庆祝奥运会?”

“笨蛋,那是明年的事情,”艾博宠溺的看着白毛媚娃,她知晓相当多的事情,但搞不太懂麻瓜,“在明年,明朝的北直隶会召开人类有史以来最宏大的一场奥林匹克运动会。”

“然后每四年都会比之前更盛大一点?”

“大概吧……不过我觉得至少直到2022年都不会有更好的。”

“为什么只到2022年?”

“因为我预言术只能看到2022年。你知道的,奥林匹克,是地中海一圈的麻瓜的戏码。变成现代全球化运动才多长时间啊,明朝的皇帝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输出关于东方的文化的。”

事实上,文化已经输出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

芙蓉看着那些做派和其他四个学院都完全不一致的东方人,好奇心倍增。

都是黑发黑瞳黄色皮肤,和罗马人相差无几,但他们拥有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文化。

看看不列颠吧,红发碧瞳,和罗马人天差地别,但文化却几乎统一。

因为大家都在用魔杖,用魔杖,就是罗马文化的标志。

番外其之四!学会怀疑才是真正教育

很明显,这群亚洲人不可能跟得上普通学生的进度,因此他们虽然已经分到了各个学院,但在他们学会基础的英语读写之前,他们还是会被单独拿出来上课。

但家庭作业没有免,他们的作业必须写,只是写了之后全都由艾博教授去批。

在课表的安排统筹中,第一节是变形术课。

麦格教授早就期待有个人能接替她的工作了,只是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多。今天她分外头疼也分外期待,因为那些说着汉语的学生们将会给她带来更多教学上的挑战。

而且这群人连魔杖也不会握,他们抓着魔杖的动作这么看都很奇怪。

正经巫师会将魔杖柄抵在手心,用拇指和中指前后错开轻轻捏住魔杖,完成固定。

然后,拇指会作为一个支点支撑起魔杖,食指将魔杖尖下压,中指则负责让魔杖微微抬起。

左右的动作会交给指侧来解决,大的方向则是手腕和手臂的工作。

可这群人呢?他们奇怪的将魔杖横置三根手指中间,魔杖柄已经被送上了虎口……是的,他们不像是在拿着魔杖,而像是在握着一把勺子。

还有几个把魔杖攥在拳头里的,像是在握剑。

“真遗憾……我们得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起了,”麦格教授摇了摇头,“请看,孩子们!”

她还没有学会汉语,在有办法和这些孩子直接沟通之前,她也只能暂时就这样给他们讲解一二,让他们凭悟性来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

朱师鸿奇怪的看着麦格的动作,在麦格把讲桌变成一头猪的时候他脸色油然而绿。

教授可能不懂这个,但他真的姓朱,而且是大明皇家姓氏的那个‘朱’,朱元璋的朱。

甚至他本人就是朱元璋的后裔之一。

在朱元璋为后裔们定下的规矩里,特别规定了各个王府的后裔取名的顺序。其中太子一脉的顺序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在着二十个字都轮流一圈后,从头再来。

而朱师鸿正是第三十六代皇室子嗣。

“在下陕西省西宁卫尤礼,劝朱先生一声,莫要在意。”一个已经穿上赫奇帕奇校服的男孩拱了拱手,“此地不说中原雅音,自然也无所禁忌。”

“这……哎,倒也无甚忌讳,我大明朝三十七位皇帝,也只有武宗昏罔下过禁猪令,成为千年笑柄而已。”

“哎呀,那先生为何面露难色?”

朱师鸿暗暗啐了一口,我自己都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何必你这小子穷追不舍?也难怪是从西宁卫来的,大抵是军户出身,不太懂规矩,“我哀国内误事,今日听不懂这位女先生的话,不知何时才能修炼到这种撒豆成兵,裁纸成人之术。”

他确实差的还远,因为麦格教授在每年的第一节课上,依然想让他们把火柴变成针。

但他连学出一句像话的咒语都做不到。别说让火柴变成针,他们连让火柴动一下都做不到。

魔咒课大抵也是如此。当初赫敏特别提示罗恩咒语是‘羽加迪姆-勒维奥萨’,现在这群东方人正大着舌头真的一字一顿的念着着八个汉字。

还带着一丝乡音,令人倍感亲切。

所以鹅毛认生了,这是大英的鹅毛,听不懂汉音。

咒语的确实不只是用拉丁文或英文,在东方语境下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咒语。

这些学生也不是真的完全不会用,只是他们不屑于去用。

学不会就是学不会,作弊丢人又是何必呢,骗老师一顿夸?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不过折磨的时间不会太长,马上就是唯一‘知音’史塔克先生的魔药课了。

“欢迎各位,”艾博兴致勃勃的抱着一大堆羊皮纸走上了讲台,“虽然我想过为你们提供宣纸和笔墨,但没想到你们用鹅毛笔也用的这么好!”

因为那是硬笔。书法是作为一种展览品和炫技的成分存在的。毕竟,毛笔的使用真的非常吃环境,而且消耗墨水也多,对纸张要求也高。

所以,硬笔就应运而生了。这种笔或许可以追述到商周时代的龟甲文上,当时雕刻龟甲用的刻刀现在单独拿出来,沾上点墨水,就能当笔用。

比如用的在很多地方都挖掘出来的双瓣合尖竹管笔,和现代钢笔几乎一模一样。

它的原理是在竹子上雕刻出个笔尖来,然后笔舌劈缝、呈双瓣合尖状。然后从上一节的竹管上钻个小孔,让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劈缝流下,最终淌到笔尖。盛放墨水的竹管还可以用杜仲胶来密封,保证不漏气也不漏墨。

和现代钢笔一模一样,连几乎这个形容词都用不到。这大概是这些学生们唯一找到的比较有怀旧气息的东西吧。

“你们的作业我已经看过了,我很高兴你们能私下里研讨学到的东西,因为我从这里面看到了思考的气息,但没有看到两份雷同的。”

“在东方,很遗憾,我只看过一位巫师的魔药著作,那就是邹衍先生。《五行辩气论》在今日看来仍旧有不少闪光点,但我得提醒你们。”

艾博高高举起一本书,正是从图书馆里弄来的《五行辩气论》,在刚刚进入霍格沃兹的时候,在一年级时,艾博就看过这本书。

“那就是这本书,《五行辩气论》,他在古典时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能成体系的论述魔药,但局限于时代和见识,邹衍先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谬误。他的魔药配方可以被优化以降低成本或者减少副作用,但他的理论却再无寸进。”

“比如说,他认为金生水而肺属金,所以肺部和肾脏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在肾功能不全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强肺部功能来补足——这当然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魔药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尽管我们还不能用一个简短而优美的公式来完成对魔药的表达,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经验对魔药完成一步步的优化。”

艾博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学生,“我也是这样,我可以保证我教给你们的魔药配方有用,但不能保证他们永远是对的。魔药能提高声望,酿造荣耀,甚至阻止死亡,但不能做到永远正确。”

番外其之五!大明魔药课堂

霍格沃兹资源有限。

而且也不能让这群家伙从一开始就开始为所欲为为非作歹。

比如魔药,在一年级时候两人一组不是因为真的赔不起魔药材料和坩埚钱,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让每个人都带一口坩埚了,不可能做不到一人一口锅。

这是在做了教授之后才想得明白的事情,一个人可能会忙的脑袋发晕而状况百出,那么为什么不让两个人一起来呢?

以经典罗恩和哈利来举例,如果罗恩脑子发昏打算把疣猪刺切成粉撒下去的时候,哈利多少能拦着点。如果哈利做不到这一点,那还有斯内普教授能及时救援,让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概率下降不止一个档次。

作为霍格沃兹现在的魔药学教授,艾博脑袋清晰的很,能做出合格魔药的人终究只是少数,魔药是魔法的一种延伸,而不是炖汤的延伸。

不同的坩埚,火候,各种原料,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等待火焰舔抵坩埚底部,等待那些魔药原料被煨到溶解,等待魔力在溶液里交织出令人心醉的形状,再用魔杖去搅拌,用巫师的魔力对这一大锅的神秘进行调动和重构,最终,才能形成一瓶瓶神奇魔药。

而不是几分几秒掐着钟下料,按照计划左右搅一搅,放空大脑什么也不想,把魔药制造变成机械化的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自动搅拌坩埚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自动魔药流水线至今都只是一个空想。

在1992年,艾博第一次参加尼可·勒梅学术圈聚会的时候就通过西弗勒斯教授之嘴提出了魔药流水线的想法,当时参与聚会的诸多巫师最终也只是得到了一个草案,而没有把这项技术转化为实用技术。

时至今日,这项技术研究进展依然缓慢且次品率居高不下,魔药原料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那些可以轻易由巫师抚平的波澜在机械的操纵下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只能得到一些无用的臭水。

不过,额,至少机器没有脑子,所以最坏的情况下也就这样了,从平均水平来说,比一年级学生的产品还是好不少的。

所以在东方,他们也是这样制造魔药的么?

艾博在分发完材料并讲完流程后,眼睛里全都是好奇,这种西式坩埚和东方砂锅或许一些相像?

还是说,比起液态魔药,他们更喜欢香精一类的固体物,做成‘散’或者‘丸’?

但很快艾博就发现自己错了,错的离谱。

他们似乎以为两个人一组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限制被放在了两个人身上,而他们所能理解的,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两个人加起来,拥有一双魔杖。

艾博满脸黑线。

他们手持魔杖的动作,根本就是在拿一双筷子!

用筷子夹着原料放进锅里,用筷子像是在搅鸡蛋一样搅拌魔药……

平心而论,这的确不算做错了,反正是一个人手持两根魔杖,对魔药影响不大。

就是看起来是在不够雅观,总让人产生一些怀疑:这样的东西,真的能称之为魔药么?

魔杖的确只是一种工具,用来使用魔法也好,挖鼻孔也好,拿去做雨伞的伞骨也好,甚至是用来抓痒痒都行,艾博全都见过,可这样使用……

算了,问题不大,非洲人还不用魔杖呢,也不妨碍他们之中出现强大巫师。

只要他们别弄出什么乱子来。

艾博挪动这身子,在学生里走来走去,观察他们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只有真正的大错艾博才会出手制止,一些小小疏漏则不会得到任何提示。

在最终魔药出锅时,艾博才会告诉他们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又是通过那些方式判断出这个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