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剑与法兰西 第684章

作者:匂宮出夢

平心而论,这些要求单看字面的话并不是十分苛刻的,而且确实有必要,毕竟维持一支十几万人以上的远征军也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持,而这种支持也是土耳其的国力所难以支撑的,只能让法国人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自行承担。

然而,军事需要是一回事,政治需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政治上看,土耳其人不能对法国人有求必应,哪怕是在危难之中也不能变成法国人的傀儡,它必须保持自己最基本的主权和独立性,而如果法国人借题发挥的话,那么这种独立性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坚持这种独立性。

而且必须有技巧地完成这个任务,因为现在绝对不能得罪这群法国人。

“特雷维尔先生,您说得十分有道理,某种程度上这也很有必要,而且我认为这饱含在我们的‘尽一切努力配合远征军’的承诺里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沉默了许久之后,奥马尔·萨哈兹终于想好措辞了,“不过,先生,我们同样也要尽一切努力来配合英国的远征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三方问题而不是单单两国的问题,需要您和英国人一起沟通协调,这样才会让联军以最为团结的方式作战。”

单靠土耳其人自己是吓唬不住法国人的,所以奥马尔·萨哈兹干脆就不提自己这边的顾虑,直接拿出英国人来,希望用这种方式来间接地震慑一下这些法国人,让他们不要过于得意忘形。

眼下英国人还没有对俄国正式宣战,不过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时间问题,现在英国舆论已经是一片战争叫嚣,而英国政府也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立刻投入到这场针对俄国人的圣战当中,保卫帝国的利益。

所以奥马尔·萨哈兹的应对可以说已经无懈可击了,反正就算法国人不满意也只能对英国人望之兴叹,而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土耳其也不用过于迁就法国人,不至于变成被他们支配的可怜虫。

这个回答并不让夏尔感到意外,不过对他来说,只要对方答应字面上的条件就很满意了,毕竟到时候只要有个名义法国就能自行其是,没有几个土耳其人敢于站出来反对他们的恩人。

“和英国人的协调,当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在为此而努力,相信以我们两国之间如今的密切关系,这将会是很轻松就能解决的问题。”夏尔点了点头,一点也没有因为对方暗中的反抗而感到有什么不悦,“不过,我请您一定要答应我提出几项建议,我认为这是赢得这场战争而必须做的事情,我不允许任何人给这场远征带来风险,尤其是我爷爷还是它的统帅。”

“我明白的,先生,我们只要能够做的事情,一定会为您做到。”奥马尔·萨哈兹殷勤地欠了欠身,在他看来只要拉出英国人来敲打一下这位年轻的大臣阁下就够了,不需要和他把关系搞僵。

“您打算在巴黎呆多久呢?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带您去参观一下我们在南方准备的仓库,那里的军资堆积如山,随时可以起运,通过港口送到需要的地方。”夏尔再问这位特使,“正好我过几天就要去那边视察,同时送我的爷爷启程……”

“非常感谢您的热情,不过恐怕我们现在没有太多时间了。”奥马尔·萨哈兹特使小心翼翼地说,“按照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我们将会在后天就告辞,然后前往英国,接受女王陛下的接见,同时和英国政府商讨接下来的合作事宜。”

“您会把和法国人达成的协议告诉他吗?”夏尔不经意地问。

“我想我们需要告诉他。”明知道这是一次试探的奥马尔·萨哈兹,也装作随口回答。“毕竟,英国人很快也就会加入到我们的联军当中,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形势发展到了何种地步,所有方面都不应该有所隐瞒。”

他说得十分清楚了,也就是说土耳其人并不打算和法国人搞什么密约,仍旧把英国人看成为土耳其人的最大靠山,哪怕现在是法国人第一个站出来对俄国人开战来解救他们。

在目前的情势下,苏丹的使者会不顾一切地讨好法国人,除了一点之外——那就是改变向英国靠拢的政策。

因为,向英国靠拢是苏丹和他的朝廷们上上下下几乎所有人的共识,他们愿意拼尽全力来向英国人讨好,以便换取英国人维持他们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兴趣。

比起法国来,土耳其人更加愿意做英国人的走卒,不过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毕竟英国才是如今纵横世界四大洋的日不落帝国,法国虽然也是欧洲大国也无法望其项背,所以也无法阻止别人想抱更粗的大腿。

现在只能先想办法抢到自己能够抢下来的再说。

英国人不愿意看到法国人染指埃及,染指他们和印度之间最为关键的交通要道,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而相反,因为他们的国教和正统的基督教会已经分道扬镳,他们对中东或者说耶路撒冷的基督圣地反而没有什么感情,换言之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其他国家控制埃及,但是倒可以容忍别的国家控制叙利亚或者别的什么地方。

而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重臣们当然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就直接和英国人发生利益冲突的兴趣,他们只要能够趁着这个机会捞到足够的好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搪塞法国人民就好——毕竟也有不少法国人对这场战争心怀疑虑,他们当然应该尽力去说服这些人。

对夏尔来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意,国家之间也从来不讲知恩图报,而是以利益为优先,所以土耳其人的做法并不会惹怒他,只要他们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

“您说的没错,英国人现在是我们的朋友,也将是未来并肩作战的盟友,我们不应该有所隐瞒。”夏尔并没有如同奥马尔·萨哈兹害怕的那样大发雷霆,反而十分平静地接受了他的说法,并且鼓励了他,“我希望您能够开诚布公地和英国人协调立场,并且尽最大努力配合他们的行动,这将让我们受益无穷。”

“十分感谢您的通情达理,大臣阁下。”奥马尔·萨哈兹十分感激地再跟夏尔行了个礼,然后突然放低了声音,“另外,阁下,在离开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苏丹曾经跟我们交代过,一定要趁着这个并肩作战的机会,和贵国的人民达成意义久远的谅解,要让这场战争成为两个伟大的民族继续友好往来的契机,而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认为您也是帮助我们的最好人选,我们衷心期待能够通过您,和法兰西民族在未来也能够友好相处,友谊地久天长……苏丹很高兴能够机会向您展示他的慷慨,他迫不及待地希望您能尽早前往我们的首都,以对待尊贵贵宾的方式来接待您。”

人人都知道,特雷维尔和他的老前辈、那位鼎鼎大名的塔列朗亲王一样贪得无厌,最喜欢的就是钱,所以奥马尔·萨哈兹也不玩虚的,直接就开始谈到了贿赂上面了。

特雷维尔大臣在法国位高权重,而且影响力与日俱增,更加是这场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如果能够和他谈上朋友的话,那么对土耳其来说当然就是绝好的消息了——至于他个人的道德问题,又有谁会在乎呢?

年轻的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苏丹,血气方刚,而且励精图治,满怀救国的理想,一心想要挽救自己国家日趋衰颓的国势,而他的一大目标,就是希望用各种手段,在欧洲各国一扫过去的讨厌名声,树立奥斯曼帝国锐意进取、拥抱文明世界的新形象。

而他也为此作出了不少努力,不仅多次对欧洲国家的大使们释放善意,殷勤地想要拉好关系,甚至在爱尔兰遭遇前所未有的灾荒、而英格兰政府不闻不问的时候,他还顶住了压力自己送了几船粮食到了爱尔兰。

通过他的种种努力,如今的欧洲各国对土耳其也稍微改观了一点,不再是如同之前几个世纪那样不共戴天的仇恨,不过几百年的形象毕竟积重难返,倒也没有那么容易友好起来。

“苏丹的好意我十分感激。”夏尔忍不住笑了起来,但还是摇了摇头,“不过您也知道,我公务繁忙,就算到土耳其,我也只能以公事为重,将维持军需看成唯一大事……”

“公事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都是人不是机器,我们在公事之外还有私生活,而满足私生活的需要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奥马尔·萨哈兹也不想和这位大臣惺惺作态了,他露骨地说了出来,“我们虽然并非是应有尽有,但是苏丹对您确实是一片诚心,只要您有喜欢的东西,我们都会为您准备的。”

“是吗?”夏尔沉吟了片刻之后,笑容里面多了些奇怪的东西,“苏丹最让我羡慕的是他那庞大的后宫,您想想,有这么多合法的妻子多让人羡慕啊……他永远不需要为了害怕妻子而不敢和其他女子呆在一起,要是我有这本事就不用发愁了……”

奥马尔·萨哈兹奇怪地抽动了几下,尴尬地笑了起来,他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大臣阁下到底是有意嘲讽还是在说真心话。

苏丹确实拥有令人羡慕的后宫,各个人种齐备,无论是本土的小亚细亚人,还是斯拉夫人还是犹太人,甚至西欧人,都应有尽有,有多位皇族都是由外族人伸出来的,甚至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苏丹本人,母亲也是一位俄国犹太人。

然而,再怎么样苏丹也不会让自己的后宫来接待这位大臣阁下啊?再说了,在半官方的外交会谈里面说出这么不得体的话,究竟代表什么?

正当他心里还满腹狐疑的时候,这位大臣阁下也清醒过来了,他看向特使,自己的表情也有点尴尬。“哦,您别放在心上,这只是我的一时感叹而已……没有别的意思,您不用为此伤神。”

嘿,毕竟是法国人啊。

在仔细打量了对方,确定这确实只是一时失言之后,奥马尔·萨哈兹也放下了心来,而且因为这次失言,反而感觉两个人的距离更加近了一点,不再是那种冷冰冰的互相试探。

“先生,其实您也不用道歉,都是男人嘛,谁没有那么点爱好呢……”奥马尔·萨哈兹嘴角微微上撇,露出了那种‘我懂的’的笑容,“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一定会为您好好安排的。”

然后,他加重了声音再说了一点,“好好地安排。”

“这种事您不用太上心……”夏尔脸色还是有些尴尬。

……

在下午时分,土耳其特使奥马尔·萨哈兹先生终于离开了特雷维尔大臣阁下的府上,他出来的时候,神色已经比进来的时候轻松了不少,显然从大臣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就在他离开之后,又有一位客人来到了这间会客室当中。

这位客人要年轻得多,板着脸看不出任何表情,步伐也不疾不徐,整个人都带着一种阴郁的情绪。

“土耳其人马上就要去英国了,你抓紧时间赶紧摸一摸他们的底,搞清楚他们到底打算和英国人搞什么默契。”他一进来,夏尔就直接跟他下了指令,“趁着他们现在对法国还十分满意,我们要从他们的嘴里多撬到点儿东西出来。”

“您不信任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吗?”孔泽低声问。

“在现在,我还是挺信任的,不过这跟信任和不信任没关系,我们必须弄清楚他们私下里在搞什么,知道得越多越是有利。”夏尔摇了摇头,“这件事十分重要,马上去办。”

“好的。”孔泽马上点了点头。“我等下就着手去办。”

“……另外,让你在土耳其和敖德萨的那些朋友们准备下吧,是时候发动起来了。”夏尔继续说了下去,“你也准备下,到时候给我打头阵,我亲自去那边的时候就指望你们了。”

眼见孔泽有些不太明白,夏尔解释了一下,“我不是怀疑他们的信誉和他们的保证,我只是信不过土耳其人的能力,他们的政府腐败而又无能,行动十分迟缓,等到他们履行完诺言,天知道该是什么时候了,而我们却等不起!所以与其等他们慢慢悠悠地来做,不如我们自己就先做。”

“那您打算怎么安排我的身份?”孔泽马上问,“如果是私人身份的话,和他们打交道不容易。”

“当然会有官方身份了。”夏尔马上回答,“你不是航运联合会的理事吗?现在我要特别聘用你作为我手下的帮办之一。还有,土耳其人已经答应我了,允许我们在他们的境内修筑军用铁路,所以我们会有一大批工程师和工人过去,而你就正好领导这个工程机构,这样的身份足够吓唬一下土耳其人了,想来不会有人跟你为难,而且你还可以用工程师和工人的身份来掩护你的那些朋友。至于我……在他们眼里我是个贪腐好色之辈,恐怕不会那么提防我。”

“难道您不是吗?”孔泽似乎略微有些惊诧地反问,然后嘴角微微扯动了起来,好像是在笑一样。

夏尔怔了一下,抬起头来看着孔泽,表情十分古怪,似乎没想到自己的这位部下居然敢这么跟自己说话。

眼见雇主似乎要发怒的时候,孔泽的笑容一闪即逝,表情马上恢复了正常的冷漠,然后挺起腰来,跟夏尔点了点头,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第930章 启程与旗舰

随着时光缓慢而毫不迟疑的脚步,又一天早晨来临了。地中海海滨的这个小小港口,今天依旧像最美的画卷一样动人心魄。

朝阳冉冉升起,极富层次感的云彩已遍布整片蓝天,被金光染黄的朵朵彩霞,在蔚蓝的天空中变幻不定,渲染出种种奇怪的线条来。而就在苍穹之下,地中海温暖的海水在港湾之外微微荡漾,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而就在霞光和金色的海面之间,被染了色的海鸟在天空当中翱翔嘶鸣,仿佛想要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世人,让他们来好好看看这一幅幅壮观的日出景象。

不过,今天这里并不缺少观众。

就在微微摇摆的海面上,如今浮动着一大片舰船,这些舰船有些体型庞大,桅杆高耸,数层甲板叠在一起宛如被搬到海面上的楼房一样,黑压压地在海面上投下巨大的阴影;有些则要小一些,陪伴在大舰的外围,轻巧地游弋着,从桅杆到舰体的线条显得十分优雅。

这些舰船此时都集中在了一起,远远望去,黑褐色的舰体连成了一片,海苔在水面下张牙舞爪,而金色的阳光却洒落到了白色巨帆之上,配合上这一片美丽的海景,构成了一副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

然而,此时在这里的人们却没有多少人有心情欣赏这一副壮观的景象了,这些身着军服的人们一大早就从四处的军营当中走了出来,然后来到了栈道边上集结,接着在军官们的喝令下排列成了纵队,接着沿着这些舰船垂下的梯子走上了船。

而在另一边,一群工程人员费劲地沿着专门的通道拖动着一门门大炮和专用机械,向着更大型的运输船慢慢地蹭了过去。

虽然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是这里却又不显得混乱,经过精心的准备,再加上士兵们服从的配合,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又带有人类团结合作时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

这里是土伦军港,从今天开始,这里将是法兰西帝国海军向奥斯曼帝国和黑海海军进军的出发基地,也是法国远征军向黑海沿岸远征的出发地,今天出海的将是第一批军人,而在之后,从四面八方征召集结过来法国军队将会陆续汇聚在这里,然后经由帝国的运输船队,带到千里之外的远方,为帝国的荣誉而战。

土伦是帝国在地中海的主要军港之一,而这个地方对帝国来说也是圣地——在动荡不安又生气勃勃的大革命时代当中,身为青年军官的拿破仑,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地方发迹的。那时候,他在共和国军队围攻叛军的战争当中大放异彩,从而得到了国民议会特派员的赏识,从此走上了平步青云的道路。

而如今,接近六十年过去了,世事已经变幻了不知道多少次,这位天才所创立的帝国毁灭而又重生,又重新以昂然的姿态看着地中海和整个大陆,他一手培植起来的帝国军队虽然历经各个王朝,但是始终如一,渴求着胜利和征服,势要在战争当中建功立业。

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深信,这场远征将是帝国功业的高峰,也是帝国一雪前耻重新向俄国人报复的最好机会,更加是法兰西接近四十年来第一次和一个欧洲大国正面开战,几乎每一个官兵都在摩拳擦掌,士气从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昂状态,来自各个军团的官兵们都高唱着本兵团的战歌,让这个早晨不再如同往日一样沉寂。

在远处沙滩上漫步的人们,满意的看着这一点。

而这些人,现在正是决定这一支远征军命运的人们。

“英国人已经正式对俄国人发布通牒了,要求俄国人马上和法国和谈,同时撤回之前进发的军队。”夏尔一边看着远处官兵和大炮络绎上船的景象,一边低声说,“我想,我们高傲的俄国朋友是肯定不会答应他们的,所以……英国人马上就会摆明参与进来了。”

“这倒让我有些担忧了。”旁边的特雷维尔元帅冷静地说,“我多希望英国人能够晚点再行动,这样我们可以向世人展示我们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这位老元帅今天穿着元帅制服,胸前别着自己在五十年前由拿破仑皇帝亲手颁发的勋章,头上戴着双角帽,花白的头发在帽檐边缘露了出来,充满皱纹的脸也十分严肃,今天依旧是那样令人肃然起敬。

旁边经过的官兵们不时有人向这位统帅欢呼致敬,而他仍旧一脸的严肃,只是不时轻轻挥动自己的元帅权杖,向这些热情的部下们招呼。

“英国政府已经跟我们保证了,他们的海军已经严阵以待,俄国人一片舢板都别想从波罗的海里面爬出来。”海军大臣阁下让·迪科先生低声说,“我认为这个承诺,皇家海军是绝对办得到的。所以法国现在要面对的只是一支俄国海军在黑海的分舰队而已,我们完全有能力压制他们,而且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做到这一点。”

海军大臣阁下说得豪气万丈,不过却也是实情。俄国在黑海上只有一支小型分舰队而已,实力孱弱而且舰队也十分落后,只能欺负一下更加孱弱的土耳其海军而已,只要法国海军将它的力量投入到黑海境内,那么压制俄国人的舰队应该就是预料之中——更何况到时候还有英国人的分舰队投入,两国海军力量联合起来可以掌握完全的制海权,让俄国人在海上一败涂地。

而完整的制海权也将是联军手中的最大王牌,依靠着这张王牌,他们可以在任何敌军薄弱的地方登陆集结,还可以为自己的军队提供最为顺畅的补给,也只有在掌握了这张王牌之后,英法联军才有资格和占有主场之利的俄国人正面搏斗。

所以,相比于陆军的惴惴不安,海军上下倒是极度自信,海军大臣阁下也是自信满满,屡次跟皇帝陛下和元帅阁下保证自己绝不会让俄国海军有任何机会干扰陆地上的行动和后勤补给。

“以我的经验来看,俄国人在绝境当中会十分勇敢,会拼命搏斗到底,所以哪怕有纸面上的优势,我们也要慎重行事。”大臣阁下的宣言,老成持重的特雷维尔元帅有些不大认同,所以婉言告诫了对方一番,“请您一定要牢记,海军力量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运输的安全,一时的疏忽将会带来惨重损失,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

“元帅阁下,您的话当然是正确的,我也十分认同。”对这位在皇帝陛下面前极受尊重的老元帅,海军大臣阁下也不敢造次,连忙向他解释,“不过我认为,俄国人的舰船小而分散,如果真的在海上散布开来的话恐怕会有些令人厌烦,所以我认为最好要创造某种直接交战的机会,把他们的舰队一举驱赶到港口里面然后封锁起来,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真正维护后方的安全。”

然后,仿佛是要坚定元帅的信心似的,他指了指远处的一艘巨舰。“您看到那艘战舰了吗?它叫拿破仑号,是我们最为新式的战舰之一。虽然看起来和过去的战舰没什么两样,但是它装备了最新型的蒸汽螺旋桨推进装置,这使得它拥有了别的舰船所无法匹敌的动力,这种蒸汽战舰就是……嗯,就是战舰里面的蓬巴杜夫人,人人都想在里面睡一觉。”

心情极度愉悦的让·迪科大臣阁下忍不住开了一个略带些颜色的玩笑,“它,不受天气左右,哪怕无风状态也能在海面上快速行动,而且还装备了近百门大炮,它可以在俄国人的面前堂而皇之地游弋,然后将上帝手中的雷霆轻易地洒落给他们。这是我们优越性的体现,技术落后的俄国人是无法和我们对抗的。”

也不怪他如此激动了,自从路易·波拿巴当上共和国总统之后,当时还是一个船商的让·迪科,看准了政治风向,觉得波拿巴家族将会是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势力,所以他马上投靠了总统,并且花了大量金钱资助他的活动。

而在总统大权独揽之后,为了酬报他,于是就让他当了海军部长,从那时起,这位先生就将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发展帝国海军的事业当中。

在他的一力催促之下,帝国海军开始大规模地在战舰上应用蒸汽机,使用这种全新的动力来改造帝国的舰队——而在他之前,蒸汽机只是在小型的舰船上使用,各国的大型战列舰一律只能用原始的风帆来推动。

而他所指的那艘拿破仑号,就是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所得到的一个成果。这艘载有92门大炮的战列舰是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为主要动力的战列舰,也是帝国海军万丈雄心之下的第一个结晶。

在他的指引和介绍下,特雷维尔元帅和其他人都饶有兴致地打量起了那艘战舰。

“我要为帝国建设出全世界最强大的新式舰队,哪怕和英国人相比也逊色的海上力量。”在猎猎海风当中,让·迪科大臣阁下激情高昂地说,“我深信我是做得到这一点的,而且为时不远。”

他确实没有说大话,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1855他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在他的努力下,帝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蒸汽战舰舰队,甚至到了他死后,经过进一步的发展,法国海军所拥有的新式战舰比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还要多,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英国人也对法兰西帝国产生了疑惧。

然而这并没有能够改变帝国的命运,帝国被陆地上入侵进来的敌人毁灭了。

“不得不说,您给了我十足的信心,我相信您能够达成您的目标的。”特雷维尔元帅一直沉默着,听着海军大臣的解说,等到这时候,他终于开口了。

然后,他轻轻地抬起了自己的元帅权杖,指向了那艘战舰,“那我就乘坐那艘战舰去那边吧,它将是我的指挥舰。”

“如果您喜欢的倒没关系……”大臣阁下微微有些惊诧,“可是我们还有更新式、更大的战舰,更能够体现您的权威,保卫您的安全。”

“就这艘吧,如果俄国人的黑海舰队真的如您所说毫无威胁的话,那么我在哪艘战舰都不会有事。”元帅毫不迟疑地决定了,“我觉得这艘战舰更能够代表帝国。”

元帅这么一说,大臣阁下马上就明白了。

用“拿破仑号”作为帝国远征军统帅的指挥舰,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了。